除了“还有吗”还有吗

来源 :阅读(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fang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课堂上,如果教师对学生的交流汇报缺乏必要的引导和调控,就会导致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得不到有效发展。笔者从四个方面阐述了让交流汇报真正自主起来的有效做法,以期引发大家思考。
  【关键词】补充 解释 质疑 辩论 自主
  在一次听课活动中,笔者看到这样一种现象:课堂上教师提出问题,学生作出回答,教师会问:“还有吗?”另一个学生站起来继续回答,教师还是问:“还有吗?”一节课结束,学生和听课者听到最多的就是“还有吗”,以至于成了这位教师标志性的口头禅。我不禁要问,课堂上,除了“还有吗”还有吗?教师的追问让整节课看似热闹,却折射出教师对学生在交流汇报过程的引导和调控束手无策,导致学生自主交流汇报能力缺失。如何讓学生的交流汇报真正自主起来,促使学生在交流汇报中补充、解释、质疑、辩论、评价,是当前课堂急需解决的一个问题。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数学教学活动,特别是课堂教学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创造性思维。笔者认为,学生在交流汇报的过程中补充、解释、质疑、辩论和评价,促使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深层次、多回合的交往互动,能够有效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那么,如何通过有效的引导、示范和激励,促使学生学会补充、解释、质疑、辩论和评价,让学生的交流汇报真正自主起来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引导。
  一、在友善、融合、完整表达中补充
  “补充”一词,《现代汉语词典》上是这样解释的:原来不足或有损失时,增加一部分。在学生进行自主交流汇报时,我们把补充理解为其他学生认为发言学生表达不够充分、完整时,主动对发言学生的表达进行增加、融合后进行完整表达。学生的补充能够促进学生群体对数学事实的全面认识,进而引发思维的深度碰撞,使学习过程走向深入。在进行补充时要引导学生学会判别自己的基本观点是否与发言者相同。学生往往分不清表达不完整和表达错误之间的界限。因而常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一位学生发言后,有的学生大声说“错”,而他自己站起来跟发言者表达的相类似,只是相对较完整一点。这时教师要帮助学生辨别,加强引导,促使其友善地对待其他发言者。首先表示同意发言者的观点和想法,但是自己还有补充;然后在补充的时候重点说出发言者表达有所欠缺的地方,再和发言者的发言进行整体融合,再完整表达。这样的补充不仅丰富了师生对数学事实的全面认识,也有效保护了发言者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容易被发言者和其他同学接受,构筑了和谐、文明、友善的课堂文化。
  例如,在教学“小数乘整数”一课时,学生列式0.8×3。教师问:“这道题你们是怎么算的?”生1:“我是这样想的,0.8元是8角,3乘0.8元就是24角,24角就是2.4元,所以答案是2.4元。”生2接着汇报:“我同意他的算法,我需要补充,我们还可以这样想,0.8+0.8+0.8=2.4。”生3:“我也有补充,0.8是8个0.1,0.8×3是24个0.1,24个0.1就是2.4,所以答案是2.4。”
  在这里,学生的补充进一步丰富了学生对0.8×3的计算方法的认知,从中找到三种方法的共同之处,从而归纳出算理。在这样一个生生互动的过程中,学生开阔了眼界,加深了对小数乘法意义的理解。
  二、在分析、说明、阐述中解释
  在发言者汇报后,其他学生对发言者所表达的意思进行进一步分析,说明其含义和原理,有利于学生对数学现象全面准确地认识和把握。在学生进行自主交流汇报时,有的学生只注重数学事实的表达呈现,而缺乏对导致数学事实的原因作出分析,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只表达“是什么”,而不关注“为什么”和“怎么样”。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需要引导学生对发言者的发言进行解释,帮助大家弄清数学事实的原因和结果,甚至作出预测。从而促进学习群体不仅“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对数学知识有更深刻的认识。
  三、在疑问、追问、“明知故问”中质疑
  质疑,顾名思义,提出疑问。在交流汇报中,学生的质疑可以有效激活其他学生的思维,促使大家全面思考问题或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为大家打开思路,让认识更加深入。
  在质疑时通常存在着以下三种情况:不理解发言者所表达的意思,提出自己的疑问;在发言者发言后针对发言者疏漏的地方进一步追问;自己知道答案,但想考考发言者能不能把问题讲清楚,明知故问。
  这三类问法都能有效地引发生生之间的对话,都需要发言者进行补充解释和说明,以便帮助提问者理解数学现象,帮助大家释疑;发言者规范自己的语言,让发言更加严谨,思考更加周密;通过对提问者的回答,取得共识,帮助大家加深对数学现象的认识。如果发言者自己不能解释清楚,说明发言者对学习的过程理解还不够深入,就需要其他同学来进行解释和补充。这样的生生互动能够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走向深入,促使学习真实而自然地发生。
  四、在尊重、辩驳、趋同中辩论
  辩论,即彼此用一定的理由来说明自己对事物或问题的见解,揭示对方的矛盾,以便最后得到正确的认识或共同的意见。通过辩论,在双方或者多方学生来回多“回合”、深层次的交流辩驳中促使生生之间发生直接的思维碰撞,进一步加深对学习内容的认识。当发言者阐明自己的观点后,询问有没有不同意见或想法的时候。有时会有学生提出不同的想法,并阐明理由说明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辩论可能是在两个学生之间进行,也有可能是在多个学生之间进行。在辩论的时候,要引导学生相互尊重,态度友善。最后通过辩论和教师的点拨形成共同的认识。
  面对交流汇报,只知道补充、解释、质疑和辩论是不够的,必须要让他们真正具备这些能力。而学生补充、解释、质疑和辩论的能力并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教师对他们进行示范和训练。不仅让学生明确知道在什么情况下该补充,什么情况下该解释、质疑或辩论。教师还要训练学生这些方面的能力,形成课堂规范,帮助学生打开眼界,培养学生自信。当学生能够自主、自觉、自治地进行补充、解释、质疑和辩论的时候,学生在自主交流汇报环节的自主学习能力就悄然形成了。
其他文献
【摘要】多媒体网络教学在小学道德课教学中的运用,打破了过去枯燥、单一的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了开放性的自主学习环境和资源,培养了学生主动探索、独立思考、合作学习等创新精神。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合理使用多媒体网络资源,能使道德课教学的过程变得生动有趣,使问题在情境中得以解决,把难以用语言诠释的问题形象、生动地展现出来,极大提高了道德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网络资源 开发与利用 有效性  二十一世
期刊
汤华燕是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实验小学教育集团的副校长,对她的采访是在新学年伊始。作为整个集团语文教学和“书香校园”建设的负责人,汤华燕的工作任务无疑很重,见到记者时神色略显疲惫。但她一开口,又能让人感觉到一种沉淀已久的书卷气,举止言谈中流露着笃定、宁静,眼神也神采奕奕起来。她说,人生最大的成就,就是在讲台上耕耘的这十几年;而和孩子们一起阅读、一起成长,更是一种特别的幸福。  “不真实”的真实  午后
期刊
【摘要】高效的小学英语单元复习能提升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本文以课堂实例提出了教师在单元复习时需要做到三个“关注”。即关注“密度”,丰富单元复习的内容;关注“效度”,提升单元复习的效果;关注“深度”,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  【关键词】单元复习 密度 效度 深度  随着小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对于单元复习教学的研究力度也在不断加强。单元复习教学可以有效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建构完整的知识体系,
期刊
窗外,鞭炮声此起彼伏。弥漫开来的鞭炮味儿,蔓延着年的喜庆。这样一个夜晚,在温暖的灯光下,在氤氲的茶香里,一卷在手,从从容容走进管建刚,走进他的教学人生。  那一刻,“人间有味是清欢”,这诗句不觉浮上心头。  ——写在前面  《教师成长的秘密》整本书共五章,管建刚老师以朴实亲切的文字,讲述自己成长历程中的实践与思考。没有高深莫测的理论,没有晦涩难懂的术语,有的是真实的教育教学案例,是作者深刻、独到的
期刊
据说《小王子》在全世界的销量仅次于《圣经》,这部20世纪流传最广的童话,为作家圣埃克苏佩里赢得了盛名,以至于法国人一直把他当作民族英雄。  一部童话,为何有如此巨大的魅力?  《小王子》虽说是童话,却不是普通意义上的童话。它充满了对人类生活状态的哲学思考,用如诗如画般的语言道出了每个生命成长的真相——孤独。  《小王子》中的“我”是个孤独的儿童,没有一个成人能看懂“我”的画作,“我”明明画的是一条
期刊
【摘要】 问题设计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十分重要。本文探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有效提问的策略:创设真实语境提问,紧扣目标语言提问,追求多样分层提问,注重设计开放提问。旨在追求有话语质量和语言魅力的问答,提高阅读效果。  【关键词】真实语境 紧扣目标 多样分层 巩固开放  英语的学习,一是为了交流,二是为了阅读。一个人阅读能力的高低,直接决定了他的英语综合水平。阅读教学的关键,取决于教师对文本的解读和问
期刊
最近,正在读一本书《岛上书店》,讲述一个中年男子在岛上开了一家书店,但他命运不济,几多坎坷。后来,一个神秘婴儿的出现,以及书本对他的影响,让他最终走出了困境,获得了生活的力量。在这本书的封面上印着一行字:没有谁是一座孤岛,每本书都是一个世界。阅读一本书,就是打开一个世界;阅读一本书,就是与另一个人在精神上的相遇。作为站在讲台上的教师,更需要这些生命中重要的遇見。  一个希望自己能不断走向优秀的教师
期刊
【摘要】本文从当下语文教学的常见问题入手,从“加”“减”两个角度审视语文课堂,提出先做“减法思维”,给语文课“减负”;再做“加法练习”,给语文课“增效”的观点。  【关键词】赏识 尊重 简约 等待  笔者曾经做过一项调查,在各学科中,学生们最“怕”的是语文。面对这样的结果,不禁让人扼腕长叹:我们的语文课怎么了?  我跟学生倾心长谈:语文有什么好怕的?孩子们几乎众口一词:语文要学的太多了!学语文太累
期刊
朱自强教授曾结合自身研究说过:得阅读者得语文,得儿童文学者得阅读。怎么“得”儿童文学呢?儿童文学作品再好,文学形象再美,如果学生本身不愿触摸,没有兴趣,视阅读为苦差事,就无法和作者进行思想、情感的交流,也就无法感悟到语言文字的独特魅力,更无法完成新课标规定的小学阶段的阅读量,自然地谈不上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了。  结合这次培训班学习,特别是梅子涵、张学青等专家、特级教师的讲座和报告,再去仔细翻阅《义
期刊
【摘要】在低年级阅读教学中,为了更好地解读文本、感知人物、把握中心、理解主题,我们会经常性地根据需要补充一些背景资料。但背景资料如果运用不当,将适得其反。如何让背景资料在低年级阅读教学中合理运用,值得我们探讨研究。可以说如果运用好背景资料且秉持呈现适时、内容适合、文字精简、形式多样、学生自主、迁移延伸的原则,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发展学生素养是颇为有益的。  【关键词】背景资料 合理运用 阅读教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