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软实力的“中国话语”

来源 :人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qing1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化,与人类社会相伴而生的动态概念,文化的力量深深的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文化建设”和“文化安全”是当今国际关系博弈中国家安全的关键,奈的“软实力”概念体现了美国的主流意识形态,代表美国的利益诉求。如何正确认识“软实力”,寻求“中国话语”,是实现中国文化的复兴、中华民族的腾飞的关键。
  关键词:软实力;文化软实力;中国话语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7-0198-02
  二战以来,在国际环境的和平发展的背景下,国与国之间的较量由“硬实力”的亮肌肉悄然的转向“软实力”的渗透,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和“国家文化安全”成为政客专家的热议话题,如何提升当代中国文化软实力的问题,日趋成为当代中国学界的“公共议题”。 文化,与人类社会相伴而生的动态概念,是人类在与自然的相互适应过程中产生的一系列属人的物质和精神的综合。文化的内涵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丰富,辐射多维,外延宽广。文化既可体现为价值规范体系、行为规范体系、社会制度、生活方式、风俗习惯,也体现为知识、精神、修养,既反映不同民族区域的气质、性格。
  一、软实力的兴起
  软实力作为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古已有之,不断发展的过程,古时,政治更多的是军事实力的比拼,渐渐的实力向文化软实力的过渡。,关于“实力”的内涵大都兼有“实力”“权力”“力量”等多重含义,一般包含着从事某种事物的能力或对外部世界产生某种影响和效果的能力,以及潜藏在一切人的言行中的物理或心理能量。且在不同时期给与了不同的解释,依序大体罗列如下:古希腊哲学家修昔底德的:“强者行事,但求力量所及。”;列宁:“在帝国主义制度下,瓜分势力范围,利益和殖民地等等,除以瓜分者的实力,也就是以整个经济、军事、金融等等的实力为基础外,不可能设想有其他的依据。”;汉斯·摩根索:“实力是控制他人心灵和行动的能力。”;肯尼迪·华尔兹:“实力可定义为各种力量的分布。”;雷伊·克莱因等等。历史的脉络清晰的证明了“实力”的定义逐渐由重视硬实力向重视软实力过渡的趋势,一如邓小平先生的预言“和平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流”,全球化背景下的国际关系更多的是文化的较量,以自身的价值观念、政治制度、文化形式等影响和改变他国已实现自身的政治经济目的。文化的软实力被越来越多的运用于国际政治关系。自1990年开始,约瑟夫·奈从一系列著作中开始阐述“软实力”的概念,在其专著《美国定能领导世界吗》明确提出“软实力”的概念,将其内涵界定为:“通过吸引而非威胁或收买他人,获得我们所需的能力。他以我们的文化,我们的政治思想和我们的政策为基础。”根据奈的定义,“软实力”是一种同化式的实力,通过吸引别人而不是强制他们来达到你想要的目的的能力。约瑟夫·奈把国家的“软实力”总结为三种:能对他国产生吸引力的文化、言行一致的政治价值观以及具有合法性和道德威信的外交政策等。
  综上所述,“文化软实力” 实际上指的是一个民族国家的文化所具有的独特的民族精神特质对其他民族国家的影响力。文化能够作为 “文化软实力” 而发挥作用文化的吸引力, 是因“文” 而存在的 “饱含情感的感性符号” 所具有的吸引力。 作为文化软实力而存在和发挥作用的文化的吸引力, 尽管仍然具有满足人们追求和享受精神性自由的功能, 但这种功能已经变成了今天的民族国家用于国际竞争手段和工具。
  二、政治语境下的“文化软实力”
  提升文化软实力,是我们党和国家的一项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发展战略,国内学者对于“文化软实力”的观点或思路基本上是符合党的十六大的“文化力”和十七大的“文化软实力”概念,把“文化力”等同于“文化软实力”。在杨小虎:的《让文化软实力“硬”起来》一文中作为主要基于政治层面提出来的文化软实力,集中体现为对内凝聚力和对外吸引力两维之和。故而,美国采取“内外兼修、重在外拓”的方式来指导美国文化软实力的宏观构建,并通过打造多种路径来分别增进美国文化凝聚力、提高美国文化吸引力、增强美国文化渗透力、提升美国文化影响力、助推美国文化领导力、拓展美国文化先行力。美国文化软实力建构意在通过美式价值观内蕴的普世性来确保国内政权稳定和全球战略利益的最大实现。 “文化软实力”作为美国的意识形态,本身是美国的利益体现。
  文化虽然作为综合国力的不可或缺的重要成分质的给予特别的关注,但文化本身具有地域性,其本身是不同地域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等综合因素的时代作用的产物,具有不可比的特性,只有适合。一国之内尚且如此,奈何国与国之间,例而言之,美国的文化意识形态、价值取向对中东而言可能是并不适用的;又如伊斯兰教和基督教都是犹太教的分支,但前后相差甚剧,妄以伊斯兰教的文化去质疑或者替换基督教和犹太教区域的文化都是不可想象的。因此我們应该清楚的认识到:“文化软实力”固然重要,但我们也不能陷于美国的“话语霸权”,凸显文化软实力的“中国话语”。国际交往的力量博弈目标是利益,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文化软实力的预设前提是国力的强盛,文化价值观的吸引力。作为政治博弈的文化软实力一直是硬实力基础下的潜在的渗透,是实力的较量。我国古时就不乏这样的外交活动,如郑和下西洋,鉴真东渡,张謇出使西域等。因此,我们应该清楚的认识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100年不动摇”的基本方针,文化的发展是必须的,但单纯追求文化软实力不仅方法不对,而且会使得其反。
  三、“文化软实力”的“中国话语”
  “文化软实力”作为一个中国化的概念,具有明显的中国特色。中国是世界上唯一一个绵延不绝的文明古国,历史文化丰富多彩,灿烂耀眼。“软实力”的内涵本身即以制度、文化等精神领域的吸引力而产生的达到自己目的的能力。中国的文化软实力来源于中国的传统文化特别是传统的人文精神,其中强调“信、忠、孝”的道德文化、“家国天下”的集体主义、“天人合一”“道法自然”“和合相融”的关系文化等。已成为世界独有的“中国元素”“中国标示”和“中国品格”,它们不仅能彰显中国文化软实力的柔性,而且作为资源要素也为中国文化软实力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中国文化的“化”字本身就具有“文化软实力”的功能,强调“以德化人,以化治天下”。自文化大革命之后,传统根基几近于无,在现代工业化的冲击下亟待实现自身的创新和发展,文化的软性力量的发挥离不开硬实力的保驾护航,中国作为当今世界上经济总量仅次于美国的大国,综合国力发展的关键在于文化的发展,找回“中国话语”必须从中国的文化资源中提取。   《易经》是中国文化之源。其中许多大道至简的结论是使我们发展中国传统文化实现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过渡的重要方法。
  首先:阴阳和合的动态平衡。“一阴一阳之谓道”、“易有两极,是生两仪”《易经·系辞》。阴阳作为宇宙矛盾关系的概括,平衡与社会和谐等重要思想,文化软实力与硬实力同为国之根本,两者间存在相对的、动态的平衡。文化软实力的发展以硬实力为基础,硬实力的提升很大程度来源于软实力的改进,比如武器技术、制度的完善等等。因此即我们必须遵循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两手抓”的治国方略,两手都要硬。在硬实力的基础上思考文化軟实力的发展问题。
  其次:变易——革新。“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易经·系辞》”,又言“变动不居,周流六虚”、“易与天地准,阴阳之义配日月”。“易”即恒动,由日和月组成,作为中国原始的天道观,强调宇宙万物,莫不以运动变化为事物的根本属性。中国是一个缺乏创新的国家是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固有印象,中国的地缘诞生了几千年封建的农业文明,其本身的自闭性决定了中国文化中的保守和妥协。有变易才会有运动,有运动才会有发展,因此,中国未来的发展首推创新能力的提高,如何推动传统文化的转型以适应社会和国际的需要,经济和制度、文化的创新是中国未来的走向。
  最后:中行——中庸。“中以行正也。《易经·未济》”、“中正以观天下。《易经·观》”。中正或者中行是指不但要位正而且要行直。《论语·滕文公下》有言: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把握事物矛盾发展的度,不偏不倚,过犹不及。综合国力作为大国博弈的主战场,同样存在度的问题。中国作为国际舞台上负责任的大国,位正行直,本身就是自身形象的良好展示,是“软实力”的提升,文化软实力的提升是一个过程,涉及国家的方方面面,把握大局和度,掌握“中国话语”,拒绝“话语霸权”。
  四、结语
  “文化软实力”是以美国的意识形态为背景的政治概念,其蕴含的“话语霸权”需要关注,但不可否认,文化软实力的发展已经成为国际关系以及国家综合国力不容忽视的重要一极。中国作为文化资源大国,如何实现文化资源向“文化软实力”的过渡,实现反对“话语霸权”的“中国话语”是一个现实而迫切的话题,国内的学者已做了大量的研究,但整体上并没有形成统一的观点,笔者认为,文化的“软”首推“文而化之”,其价值观、意识形态文化等的吸引力,中国作为世界大国,必须通过完善我们特有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观、制度、文化等,以传统文化为滋养,实现软实力与硬实力的协调共进,推动综合国力的上升。
  参考文献:
  [1]陈正良:《中国“软实力”发展战略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年,第113页
  [2]杨力:《杨力奖【易经】》,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年,第056页
  [3]刘志华 刘 慧:《文化软实力研究:国外经验及借鉴》,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18卷第4期
  [4]胡键 :《文化软实力研究:中国的视角》,社会科学,2011年第5期
  作者简介:
  赵峰(1992—) 男,汉族,籍贯:河南南阳,新疆大学,硕士研究生。专业: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方向:社会发展理论研究。
  马斌锋(1990—)男,汉族,籍贯:甘肃庆阳,新疆大学,硕士研究生。专业: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J2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4X(2016)07-0196-01  作者簡介:  黄凤娇(1991.2-),女,汉族,山东泰安,学生研究生,山东工艺美术学院,花鸟画研究。  尹蓓蓓,女,汉族,山东济南,艺术硕士,山东工艺美术学院,艺术设计。  杨婷婷,女,汉族,四川省遂宁市,研究生,山东工艺美术学院,研究方向艺术设计。
期刊
企业文化理念林林总总,但关注并践行以自我批判为精神内核的反思文化的企业则少之又少.在这方面,华为是个特例.任正非说,二十多年的奋斗实践,我们领悟了自我批判对一个公司的
期刊
目的 :探讨皮下脂膜炎样T细胞淋巴瘤 (SPTCL)的基因诊断方法及病理特点。方法 :在组织学诊断的基础上 ,辅以免疫组织化学 ,并利用PCR技术检测石蜡切片标本IgH及TCRβ基因重排
本刊讯(通讯员 韦晓丹) 2016年12月29日,由自治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自治区残疾人联合会主办的广西2017年“就业援助月”启动仪式暨南宁市就业援助月现场招聘会在南宁市西
期刊
新媒体是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社会不断进步的产物,新媒体与传统媒体有着很大的差异性,具有“视觉冲击力强”、全天候“直播”、随时随地“互动”等优势.我党在十八大会议中提
戏曲电影是戏曲艺术与电影艺术的结合体,是将戏曲表演的手法与电影手法相结合拍摄出来的电影。本文对笔者创作不同风格戏曲影视作品的经验进行阐述,以期能拍摄出更有艺术价值的
近年来国家尤其重视职业教育的发展,由于国家对于专业技术人才需求急剧增加,中职教育是国家职业教育工作中重要一环,中职学校教育和管理随着国家教育制度的改革,竞争越来越激
现在讨论事业合伙人机制的人很多,有些人说事业合伙人就是一种股权激励的方式;有些人讲事业合伙人是一种资源整合,是一种利益共享。笔者认为,事业合伙人机制既不等于股权激励,也不等于资源整合,更不等于利益共享。  其实,事业合伙人机制是用一种“资合”的法律结构,表达了一种“智合”的管理逻辑。因为《公司法》《合伙企业法》《证券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都没有“智合”的概念,只有“资合”。比如两个股东,注册资本1
期刊
本刊讯(记者 梁 辉 通讯员 秦彬彬) 1月5日,2017年全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会议在南宁召开.自治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厅长、党组书记、自治区党委组织部副部长(兼)李宁波
期刊
到2020年建成“不让一个人掉队”的全面小康,是党对人民的庄严承诺.面对决战决胜的关键时刻,贫困地区的党员干部特别是基层一线的乡村干部,必须坚定把习近平扶贫战略思想贯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