棱镜组合式透镜对中国儿童近视发展的影响作用

来源 :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anwenji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研究棱镜组合式透镜对中国儿童近视发展的影响及其安全性与适应性.方法前瞻性研究.招募171例7~13岁广州市近视儿童(基础等效球镜度在-0.50 D至-3.00 D范围内、无近视家族史),分为单光镜组89例、棱镜1组(下加+1.5 D)40例、棱镜2组(下加+2.0 D)42例3组.所有实验对象在配戴初、6、12、18、24个月后进行电脑验光、散瞳检影、A超眼轴长度测定及眼位测量,棱镜1组与棱镜2组进行相关眼动参数的测量.对所得数据进行t检验、方差分析、Kruskal-Wallis H检验、多重线性回归及Logistic回归等统计学分析.结果 共有78.4%患者(134例)完成2年随访.3组病人远隐斜改变量依次为(0.22±1.97)△、(0.29±3.01)△、(0.13±2.16)△(F=2.00,P时间<0.01;F=0.71,P时间>0.05).3组病人屈光度增长数值依次为(-1.50±0.67)D、(-1.18±0.60)D、(-1.04±0.66)D(F=6.43,P<0.01),棱镜2组的组别是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影响因素.眼轴增长值依次为(0.74±0.43)mm、(0.44±0.38)mm、(0.42±0.30)mm(H=17.43,P<0.01),棱镜1组与棱镜2组组别及年龄是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影响因素.结论与单光镜相比,下加+2.00 D的棱镜组合式透镜在控制近视增长方面有显著性差异,这种差异与眼轴长度相关.棱镜组合式透镜对远近眼位无明显影响,但患者的依从性较单光镜差.棱镜组合式透镜的长期作用有待于进一步的临床观察。

其他文献
有多种技术方法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反映实验动物视觉功能或视网膜功能的变化,而临床视觉电生理学技术可以对活体动物进行无创性的视觉功能客观检查,因此被广泛用于视觉生理现象本身的研究或将其作为观察动物视觉功能客观变化的客观指标,如各种因子(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对视觉功能影响、疗效观察、疾病诊断、药物开发等研究,以及视网膜或视觉系统功能的研究.但是影响动物临床视觉电生理学检查结果的因素比较多,如何控制实验
患者,男,17岁,2011年1月因"斜视10余年"来我院第一次就诊,平素未戴镜.眼科检查:右眼裸眼视力0.3,左眼0.5,眼前节未见异常.直接检眼镜眼底检查,双眼均为中心注视,视盘略小,无其他异常.眼位:角膜映光法检测显示外斜-10°左右,可交替性注视.双眼同时注视时角膜映光点对称性的位于双眼瞳孔内侧缘(见图1).遮盖一眼后可转为单眼中心注视,无明显kappa角(见图2).三棱镜加遮盖法检测显示斜
期刊
视觉功能包含调节、辐辏、像质、视敏度等多种参数,近视的发生发展与视觉功能存在必然联系,相关研究层出不穷,大部分聚焦在它们与近视发生发展的因果关系,以期获取内在联系机制,对未来科学设计对近视发生发展的临床干预具有重要意义.现就该领域的进展进行分析,并针对功能性视觉中的调节、像质、周边屈光与近视发生发展的临床研究进行评述,提出研究中值得商榷的观点、临床研究设计中需要严谨监控的检测技术。
目的 研究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信号对黄斑部视网膜厚度、容积测量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队列研究.用Cirrus OCT对109例正常志愿者进行黄斑厚度扫描,测量黄斑部视网膜的厚度和容积.根据扫描信号将受检者分为A1组[双眼信号强度(SS)≥7]、A2组(双眼SS<7)、B1组(双眼SS不同,均≥7)、B2组(双眼SS不同,均<7)和B3组(一眼SS≥7,另一眼SS<7),比较相同扫描信号两眼
目的 观察不同设计角膜塑形镜配戴后角膜散光的变化,以及对视觉质量的影响.方法 病例对照研究.分3组观察戴镜前后的角膜散光、角膜地形图、角膜波前像差(Pentacam)、视力以及视觉干扰症状.A组30眼,低度角膜散光戴常规设计角膜塑形镜,获良好配适状态;B组30眼,低度角膜散光戴常规设计角膜塑形镜,配适状态不良,有明显偏位;C组31眼,中高度角膜散光戴toric设计角膜塑形镜,配适状态尚好.采用SP
目的 通过回顾性研究,探讨后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posterior ischemic optic neuropathy,PION)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预后.方法 对27例(33只眼)PION患者进行常规眼部检查及全身检查,观察治疗前后视力、视野、眼前节及眼底体征变化.结果 治疗前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视力下降和视野缺损,治疗后有29只眼视力有不同程度提高,视野缺损也有改善.有4只眼视力无明显改变,
目的 搭建模型眼光路,用以测量人工晶状体(IOL)的波前像差.方法 实验研究.根据Hartmann-Shack原理,搭建了测量IOL像差的模型眼光路.光路含模型眼和辅助元件2部分.模型眼由焦距为28 mm的相机镜头、置于生理盐水系统中的IOL(屈光度:+10、+15、+20、+25、+30 D)和电荷耦合照相机(CCD)组成.辅助元件包括光源、滤波片(覆盖波长:436.0、486.0、525.0、
目的 比较飞秒激光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前后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厚度和黄斑区视网膜参数的变化.方法 前瞻性连续病例研究.选择接受飞秒激光LASIK术的高度近视眼患者17例(33眼)(等效球镜度>-6.00 D),采用RTVue-100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成像仪(OCT)观察术眼术前、术后1d、1周及1个月时RNFL厚度以及黄斑厚度和容积变化.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手术前后测量参
目的 观察部分环状板层角膜移植治疗早期药物治疗无效的进展性蚕蚀性角膜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10例(11眼)常规给予局部及全身免疫抑制剂和对症治疗1周及以上、病灶不断扩散的蚕蚀性角膜溃疡患者,行部分环状板层角膜移植手术,角膜供体选自部分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残留的环形供体角膜.手术方法:采用7.75~8.00 mm的环钻在角膜中央压痕,在彻底切除病灶后,覆盖与病灶范围相同的供体角膜.
目的 研究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植入不同人工晶状体(IOL)术后患者的拟调节力.方法 前瞻性队列研究.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IOL植入术且随访资料完整的患者73例(82眼),依据植入IOL的不同分为3组:单焦点IOL组28例(32眼),多焦点IOL组24例(27眼),可调节IOL组21例(23眼).术后3d、1周、1个月、3个月分别测量3组患者的裸眼远、中、近视力,最佳矫正远、近视力,及拟调节力.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