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手指:成长中的自我安慰

来源 :父母必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cu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于吃手指,我们时常会收到父母的来信。问题看似不大,却困扰着很多父母。大家关注的焦点集中在:为什么他那么喜欢吃手指?是有心理问题吗?会影响牙齿排列吗?
  
  “我的孩子4岁了,动不动就把手指塞进嘴里啃,很陶醉。起初,我总觉得这是孩子自我安慰、放松的方法,并没太在意,只是让他把手指拿出来。可现在,指甲都被他啃得秃秃的。再说,样子也不‘雅观’呀。道理讲过,也训斥过他,但效果很差……”
  这里,我们请儿童心理学家、口腔科专家、儿科医生、过来妈妈一起来作答。
  
  “它在孩子成长中出现,也会在成长中消失。”
  朱莉琪(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副研究员,女儿6岁)
  吃手指是婴幼儿特别是婴儿的常见现象。这种现象在中外儿童中都很普遍。
  不少父母也为自己宝宝吃手指的习惯烦恼。一般来说,大多数孩子都有过吮吸手指的经历,尤其是在婴儿期。当看到自己的小婴儿一边瞪着好奇的双眼左顾右盼,一边津津有味地咂手指时,我们更多体验到的是和孩子一样的喜悦和满足感。但是,如果四五岁的孩子还吃手指,你也许就转为担忧了,担心孩子是不是有心理问题。
  其实,吃手指是孩子成长中的现象,它在孩子成长中出现,也会在孩子成长中消失,不必过于紧张。
  但是,了解孩子吃手指的原因,适当予以纠正也是有必要的。幼儿爱吃手指的原因有多种,比如可能是在婴儿期母亲喂奶方式不当,未能满足孩子吸吮的欲望,宝宝便以吸吮手指来代替,久而久之养成了习惯;也可能是孩子缺乏安全感,内心有焦虑情绪;还可能是感到寂寞或无聊……但这个问题通常是阶段性的,随着年龄的增长,如到了小学以后,他们的认知能力、自制力等增强后,基本会放弃这种较低层次的自我安慰方式。
  当然,适当的干预可以尽早结束这种行为。因为吃手指毕竟有一些负面影响,比如,不卫生,影响牙齿的排列等。你可以采取正面引导、恰当鼓励的方式帮助孩子。而过度关注、威胁和批评都可能加重孩子的吃手指倾向。
  “6岁以前改掉吮指习惯,对牙齿的影响是可逆的。”
  
  郑树国(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儿童口腔科主任医师,儿子2岁)
  并不是说所有的吃手指的孩子都会造成牙齿发育问题,这种影响程度主要取决于孩子对手指的热衷程度。如果他只是把手指放进嘴里,通常不会带来明显的损害,但是如果他津津有味地吃上很长时间,就比较麻烦了。
  一般情况下,出生后的头2年,儿童有吮指动作是正常的,且大多数儿童并不会发展成吮指习惯。如果3岁以后仍不能改正则称为不良习惯。
  吮指常引起上前牙前突,形成前牙深覆盖,有的还会形成前牙区域局部小开牙合,继而引起不良的舌习惯,使得面形,牙弓长度及高度、宽度都有明显的变化,严重的还会影响语言的发音及正常进食时的切割功能。
  因此,家长应定期观察孩子的举止。如果吮指动作逐渐减少,那么吮指习惯就会终止。相反,吮指习惯顽固,且不断加重,引起牙列和骨骼的变化,这种情况应予以重视。在6岁以前终止吮指习惯,其对咬合造成的不良影响通常是可逆的;而在6岁以后,吮指所导致的异常咬合关系便基本上无法逆转了。
  纠正这种不良的吮指习惯,一般我们建议先采取心理诱导,即用简单易懂的语言告诉孩子不良口腔习惯导致的危害,让孩子有意识地改正。如果由于孩子不配合等原因,心理诱导效果不佳,就需要使用不良习惯矫正器,这就要求助于口腔科医生了。
  
  关于吃手指,你还需要了解的
  ● 大约有一半的小婴儿有过吮指的行为。大约在2岁以后,儿童双手被更多的东西“占住”,慢慢地就不再这么做了。在小年龄时,纠正比较容易,愈大改起来愈难。
  ● 母亲的情绪对孩子的影响。一个很焦虑或情绪不稳定的母亲自然会有一个情绪焦虑的孩子,而孩子也会自然需要一个拇指来释放焦虑。
  ● 如果孩子因为压力而吃手的话,强行制止他们只会增加这份压力。无条件的爱和信任能帮助他们减压,更好地面对生活,也才有可能让他们作出别的选择。
  一起来出主意!
  你一定还想得到更多实用有效的具体办法,听听他们怎么说!
  ● 让牙科医生告诉他
  “带孩子去看牙科大夫。让大夫对他说吃手指对长牙不好(事先和大夫说好),现在不吃手指,就没关系了。孩子对大夫的话会听得进去。”(杨燕,过来妈妈,儿子6岁)
  ● 告诉他:“你是大孩子了!”
  表扬他的好行为,如说“你自己去小便了,好孩子”,“今天你自己穿上鞋了,真好”,再总结一句:“啊!你是大孩子了,妈妈(爸爸)真高兴!”让他有一种长大了的感觉。在他吮指的场合说他是小弟弟、小妹妹,他一定不喜欢,很可能就改了。这个办法,我推荐给来诊室里咨询的不少父母,很见效。(崔玉涛,儿科医生)
  ● 让小手和嘴忙起来
  多给他设计一些游戏,比如积木、拼图、形状板等,一个手没法玩。儿童双手被“占住”,慢慢地就不再这么做了。也可以“占住嘴”,如吹口琴、说儿歌等。(茅于燕,儿童心理学教授)
  ● 准备一个漂亮的指套
  让孩子睡觉前为自己的拇指套上指套,或轻轻地给拇指缠上线,当孩子想吸时会感到很麻烦。当然,要注意缠线的力度,不能影响拇指的血液循环。(张兰,过来妈妈,女儿4岁)
  ● 用另一种更大的快乐去替代
  我推荐一个朋友的做法:在拇指上涂抹红色的食用颜色,如果某一天那颜色没有掉光,就给孩子一面红旗,等红旗攒到10面就给孩子买一个他渴望得到的玩具。这种办法之所以很见效,是因为如果想让孩子自然放弃一种快乐,需要用另一种更大的快乐去替代。(李子勋,资深心理治疗师)
  ● 表示出你的理解
  我告诉女儿,很多小朋友都喜欢吃手指,甚至爸爸妈妈小时候也会这样做,但这只是一段时间,很少有人像他这么大还喜欢吃手。同时,爸爸妈妈也知道不让吃手有时比较难受,改掉一种习惯是件不容易的事。大家都放松了,不经意间,女儿已不再吃手了。(李虹,过来妈妈, 女儿4岁)
  编辑/恽梅(yunmei@bphg.com.cn)
其他文献
如何让宝宝健康,快乐地度过冬天?这里有你关注的宝宝生活的方方面面!  每到冬天,妈妈们总是要对很多生活细节格外关注:怎么能让宝宝吃得更有营养?怎么判断给宝宝穿得是否合适?房间的温度应该是多少?如何保护宝宝娇嫩的皮肤?……这里,我们收集了妈妈们最关注的10个问题,一一为你详细作答。    1饮食方面需要注意什么?    冬季里的热量散失比较多,宝宝饮食中的热量也要相对增加,可以给宝宝吃一些富含蛋白质
红枣海带炖肉    原料:  海带250克,红枣50克,五花肉200克,花生油、白糖、酱油、盐、葱、姜、高汤、味精适量。  做法:  1.将红枣、海带、猪肉洗净,将海带、猪肉都切成2厘米×2厘米的方块。  2.将锅放在火上,倒入花生油加热。  3.将肉放入锅内煸炒至肉变色,放入酱油、白糖、盐、葱、姜翻炒,放入高汤、红枣,用小火慢炖,待肉快烂时,放入海带,接着用小火煮至肉烂,放入味精,即可食用。  
摘要  常态的美术学习强调学生的绘画能力,淡化了对“为什么而画”的思考。小学美术主题课程建设是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美术主题课程建设的思路是基于真实的问题情境下,引导学生去观察、分析、体验、思考,从认知表象走向主题内涵,从而加强学生深度思考的能力。美术主题课程的开发应站在学生理解的高度,强化课程体系和内容选择;课程的实施聚焦学生能力建构的角度,通过合理的形式、巧妙的方法和恰当的手段予以开
父爱成长计划  我们的父爱主张:听音乐而不是放噪音    心理学家费尔巴赫曾用“生活中偏理性”来描述男性。在音乐这样一个感性的王国里,也许父亲的理性能带给孩子对音乐更自然、更宽容的理解。而且,父亲应该对音乐的“品质”把关,让孩子从小听到的是真正的音乐,而不是噪音。    音乐本该是用来欣赏和享受的,但是稍有不慎,音乐就可能变成伤害孩子的噪音和孩子的心理负担。妈妈们总是很热衷地送宝宝去学琴或者参加各
伦理型教师是相对于专业化教师而言的。在高扬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教育背景下,教师的教学实践被各种专业化要求捆绑,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情感、专业自我等都成为教师发展的基本指标。在这个过程中,教育的伦理精神被遗忘、教师伦理失范等问题频现。伦理型教师要求教师更多地关注教学的道德维度,以其基本的伦理品性对学生进行示范和价值引导。这是教师角色中隐含的伦理要求,也是引导学生道德成长的前提和保障。  现代教育改革
很多家长认为只要能从药店直接买到的药物,都是比较安全的。但事实果真如此吗?  “非处方药”,顾名思义,就是不需医生处方,可以直接从药店购买到的药物。主要针对小伤、小病,如感冒、鼻炎等,或解除一些常见症状,如:发热、咳嗽、腹泻、头痛,此外,还包括维生素在内的某些营养素补充剂。虽说这些药物可以直接从药店买到,但它的应用是否安全,主要取决于使用是否对症、剂量是否合理、疗程是否适宜等等。非处方药物的安全性
倾诉者:邓蔓,29岁  感受:无奈、奇怪,有点儿绝望    故事自述:  我和老公都在事业单位上班,工资固定,住着单位分的两居室,属于“饿不着也撑不死”的类型。我想贷款买个更大的房子,老公说省吃俭用还贷款太傻了;我想趁年轻做点儿生意攒些钱,老公说别瞎折腾了,这种安逸的生活神仙也比不上;我说你有时间去学个驾照,买辆车吧,他说学什么呀,多少人都是因为开车送的命……他是单位的二把手,领导想提拔他,他几次
不论是教师还是家长,都有一个共同的感受:现在的孩子越来越难教、越来越难管了,我们越来越读不懂孩子们的心了。我们过去成长的人生经验,和当下孩子的心灵世界,两者之间往往存在巨大的鸿沟。作为教师和父母,我们总是习惯于要求孩子。我们是否也应该反思一下:我们可以为孩子做点什么呢?  我是一名教师,也是一个父亲。下面我以一个教师的视角,以一个父亲的身份,主要围绕“我们可以为孩子做点什么”这个主题,以7个关键词
本期出场:杨文,国际(SOS)救援中心医疗总监  印象素描:  杨文并不像我见到的大多数医生那样冷俊。他很热情,爱说、爱笑,而且笑起来很有亲和力。我想,作为医生,这样的微笑就已经是患者的一剂“宽心药”了。  在这个国际医疗机构工作了9年的杨文认为,做医生的更高层次不是看“病”,而是看“人”。因为只有对“人”越了解,越能有的放矢地治“病”。这个理念同样被他运用在生活中,成为他的育儿秘诀。    杨文
妈妈、婆婆、月嫂、月子医院……谁会是你月子护理的最佳人选?在做决定之前,你需要考虑哪些问题?和你有着相同选择的过来人们又有怎样的经历?……    候选人:妈妈  省钱指数:★★★★★  省心指数:★★★  沟通指数:★★★    自己的月子究竟由谁来护理,是很多准妈妈一直在盘算的事情。而且,随着月嫂行业的出现,让新妈妈们的选择余地也大了许多。下面,我们就对不同的人选进行一下客观的分析,同时给出非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