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时候我恨奶奶逼着母亲把我留下
小时候,我最怕的就是学校放学。
别人都有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妈妈来接,而来接我的永远都是奶奶。
虽然奶奶腰板笔挺,把自己收拾得山清水秀,但是不可否认,她比别人的妈妈都要老;而且奶奶那一口带着浓重宁波口音的上海话听起来如此可笑,总是被别的孩子模仿且用来作为嘲笑我的理由。
奶奶的上海话且不标准,更别说普通话了。就因为奶奶蹩脚的普通话,每次老师布置听写这样的家庭作业,我总是头疼。我明明写得出那些字,可就是因为奶奶发音古怪,结果我给理解错了,作业本上被老师打了大大的叉。委屈的我不知为此掉过多少次眼泪。
每次我一哭,奶奶就给我做宁波汤圆吃。用石磨磨成的糯米粉,用猪板油加绵白糖和芝麻和成的馅儿,经奶奶的巧手一摆弄,就成了最好吃的美味。水磨粉又Q又弹,芝麻馅儿又香又甜,在那个物质并不丰盛的年代,通常是过年才能吃到的美食。
但即便奶奶做的汤圆再好吃,我还是想念自己的父母。我不明白,为什么别人家的孩子都和爸爸妈妈在一块儿,只有我远离父母,独自待在奶奶的身边。
很多年后,年龄渐长,我才知道了其中的缘故。原来,当年父亲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去了北京,和他一起的,还有他的女朋友,就是后来的我母亲。
父母在北京工作结婚成家,便在北京扎下了根。结婚两年后,母亲有了我。奶奶说,北方没有上海条件好,让母亲回上海生孩子。
父母听了她的话,结果,母亲回到上海生下我,刚坐完月子,奶奶就露出了“庐山真面目”,她对母亲说,你可以回北京,但孙女必须给我留下。母亲当时就懵了。自己的孩子怎么舍得放下呢?可是母亲生性脾气软,奶奶的性格又格外强势,最后,母亲终究斗不过奶奶,只能把我留下,自己哭哭啼啼地回了北京。
第一次从母亲嘴里知道这段往事,我心里对奶奶充满了怨恨。那时,我要看到父母并不容易,总要等到放暑假,父母才会把我接去北京住上一段时间。每次去北京,都是我最幸福的时候,父母会想方设法抽出时间陪我,带我去吃各种好吃的,给我买很多很多漂亮的小衣服,似乎想把他们平时欠我的都弥补给我。我感觉自己就像个小公主,尽情地享受着父母的宠爱。
只是好景不长,过不了多久,我就不得不在母亲的泪眼婆娑和父亲的叹息声中坐上回上海的火车。
再后来,爸妈有了妹妹。我更觉得自己成了多余的那一个。虽然,他们还是会在假期把我接回家,会给我买各种好吃的和漂亮的衣服,可是,我总觉得妹妹和他们才是一家子。而我,不过是每年去他们家度一次假的客人。
奶奶毫不掩饰对我的宠爱
奶奶倒是对我越来越好。而且毫不顾忌地展示她对我和妹妹的“内外有别”。有一次,妹妹来上海玩,看上了我的洋娃娃,想要玩一會儿,可那天我也不知道哪根筋抽上了,就是死活不让。爸妈劝说了好一会儿,我才勉强答应给她玩十分钟。十分钟一到,我不由分说就要讨回来。可妹妹正在兴头上,怎么也不愿意。父母出面做和事佬,要我谦让一点,给妹妹多玩一会儿,可我就是不答应。其实我自己心里清楚,我就是故意的,因为嫉妒妹妹平时总在父母身边,感觉父母就是护着她帮着她,心理特别不平衡,所以才执意要讨回自己的娃娃。看我如此执拗,父母也十分无奈,只能把求助的目光投向奶奶。没想到奶奶却一点儿也不客气,一把就把娃娃从妹妹手里夺了过来。妹妹气得哇哇大哭,父母则面面相觑。奶奶毫不含糊:“是你们做大人的说话不算话,要一碗水端平,懂不懂?”
有了奶奶撑腰,我一下就觉得腰板硬了。看着妹妹哭花的小脸,我心里竟还有点得意。
多年后,我和妹妹早就冰释前嫌,玩笑间说起往事,妹妹还略带“妒意”地对我说:“看,当年奶奶多疼你。”虽然知道她是在和我开玩笑,但我心里还是禁不住地又甜又酸。奶奶曾经亲口对我说过:“你不在你爸妈身边,我再不疼你,还有谁疼你?”那一刻,我虽然还是对奶奶有些怨恨,却仿佛已经没有以前那么恨了。因为我知道,奶奶在尽力弥补我缺失的父母之爱。
20岁那年,我参加了工作。刚从学校毕业,我还带着学生的稚气和天真,什么都不懂。直到有一天,和同事为了一件小事争执时,她一句充满鄙夷的“卖蛋姑娘”让我傻了眼。我回家对着镜子照了半天,才发现自己皮肤又黑,打扮又土气,真的就像菜场里卖蛋的乡下姑娘。那天晚上,我哭了好久,任凭奶奶怎么劝都没用。
几天后,我下班回家,奶奶献宝似的拿出一个小瓶,神秘兮兮地对我说:“你试试这个。”看着瓶子里细细白白的粉末,我满脸疑惑。奶奶急了:“这是偏方,用珍珠磨成的粉,只要坚持用皮肤就能变好。这可是老中医说的。”
想到同事对我的“羞辱”,我心一横,咬咬牙,开始每天照着奶奶的话用珍珠粉泡茶喝加涂脸。三年后,我果然脱胎换骨,皮肤变得又白又细,像变了一个人。眼看着我的变化,奶奶又惊又喜:“我早说了,我孙女怎么会丑呢?这下好了,你变漂亮了,也可以找个体面的老公了。要不然,奶奶要内疚一辈子。”奶奶的话让我大吃一惊,我这才知道原来对我的外貌,奶奶比我自己更在意。她不是在意我长得丑,而是在意我跟着她,不能像平常女孩那样有妈妈教着梳妆打扮,没有妈妈帮着参谋买漂亮衣服。她怕自己“害了”我,害我变丑变难看,还怕我因此嫁不到一个好老公。两年之后,如奶奶所愿,我终于找到了一个温柔体贴,待我如公主一样宠着的男人。第一次带他回家见奶奶,奶奶一直看着他笑,笑得合不拢嘴。
我愿做陪伴奶奶的那个孩子
结婚前,奶奶搬出了她早就给我准备好的嫁妆:羊毛毯、羊毛被、各种好看的缎子被面。我当时就忍不住笑了,这都什么年代了,谁还用这些东西啊?可是笑着笑着,我的眼圈又红了,奶奶苍老的手一条条地摩挲过那些被子被面,一边絮絮叨叨地和我说着它们的来历:羊毛毯是托了在毛毯厂工作的邻居阿姨买的,这种毯子是出口的,特别不好买,还欠了人家好大一个人情;那条百子图的被面是在南京路上的老介福买的,因为特别畅销,奶奶去了好几次都没货,最后营业员实在不好意思看她这么大年纪还跑来跑去,到货之后特意给她留着……
奶奶摸着这些她眼里的宝贝,又笑眯眯地看着我,那慈爱的眼神幸福的表情真的就像一个将要嫁女的老母亲。婚后,我搬去了老公家为我们买的新房。留下奶奶独自住在老宅里。我不放心,毕竟她是快八十岁的老人了,便常常在周末和老公一起回家看她。每次回去,奶奶都会包汤圆给我们吃,而且坚持自己磨粉自己做馅儿,奶奶说这样包出来的汤圆才是原汁原味的。奶奶还说,她没事儿,身体好着呢,等我生了孩子,她还想帮着我一块儿带重孙子。
谁也没想到风风火火的奶奶一下就倒了,送到医院不到一个星期就走了。临走前,奶奶拉着我的手请我原谅,她说当年硬逼着母亲把我留下,让我从小就离开了父母,那是因为她一个人实在太孤单,想要留个孩子在身边陪陪自己。她说后来她才知道自己错了,觉得自己太自私。奶奶看着我的目光充满歉疚,我却抱着她哭得泣不成声。
其实,我早就不恨奶奶了,这么多年过来,我逐渐懂得了奶奶的心。懂得了她的孤独不易。如果这么些年,我的陪伴能让奶奶的生活多一点希望和快乐,那我宁愿离开父母,做陪伴奶奶的那个孩子。
胡晓宇摘自《分忧》
小时候,我最怕的就是学校放学。
别人都有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妈妈来接,而来接我的永远都是奶奶。
虽然奶奶腰板笔挺,把自己收拾得山清水秀,但是不可否认,她比别人的妈妈都要老;而且奶奶那一口带着浓重宁波口音的上海话听起来如此可笑,总是被别的孩子模仿且用来作为嘲笑我的理由。
奶奶的上海话且不标准,更别说普通话了。就因为奶奶蹩脚的普通话,每次老师布置听写这样的家庭作业,我总是头疼。我明明写得出那些字,可就是因为奶奶发音古怪,结果我给理解错了,作业本上被老师打了大大的叉。委屈的我不知为此掉过多少次眼泪。
每次我一哭,奶奶就给我做宁波汤圆吃。用石磨磨成的糯米粉,用猪板油加绵白糖和芝麻和成的馅儿,经奶奶的巧手一摆弄,就成了最好吃的美味。水磨粉又Q又弹,芝麻馅儿又香又甜,在那个物质并不丰盛的年代,通常是过年才能吃到的美食。
但即便奶奶做的汤圆再好吃,我还是想念自己的父母。我不明白,为什么别人家的孩子都和爸爸妈妈在一块儿,只有我远离父母,独自待在奶奶的身边。
很多年后,年龄渐长,我才知道了其中的缘故。原来,当年父亲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去了北京,和他一起的,还有他的女朋友,就是后来的我母亲。
父母在北京工作结婚成家,便在北京扎下了根。结婚两年后,母亲有了我。奶奶说,北方没有上海条件好,让母亲回上海生孩子。
父母听了她的话,结果,母亲回到上海生下我,刚坐完月子,奶奶就露出了“庐山真面目”,她对母亲说,你可以回北京,但孙女必须给我留下。母亲当时就懵了。自己的孩子怎么舍得放下呢?可是母亲生性脾气软,奶奶的性格又格外强势,最后,母亲终究斗不过奶奶,只能把我留下,自己哭哭啼啼地回了北京。
第一次从母亲嘴里知道这段往事,我心里对奶奶充满了怨恨。那时,我要看到父母并不容易,总要等到放暑假,父母才会把我接去北京住上一段时间。每次去北京,都是我最幸福的时候,父母会想方设法抽出时间陪我,带我去吃各种好吃的,给我买很多很多漂亮的小衣服,似乎想把他们平时欠我的都弥补给我。我感觉自己就像个小公主,尽情地享受着父母的宠爱。
只是好景不长,过不了多久,我就不得不在母亲的泪眼婆娑和父亲的叹息声中坐上回上海的火车。
再后来,爸妈有了妹妹。我更觉得自己成了多余的那一个。虽然,他们还是会在假期把我接回家,会给我买各种好吃的和漂亮的衣服,可是,我总觉得妹妹和他们才是一家子。而我,不过是每年去他们家度一次假的客人。
奶奶毫不掩饰对我的宠爱
奶奶倒是对我越来越好。而且毫不顾忌地展示她对我和妹妹的“内外有别”。有一次,妹妹来上海玩,看上了我的洋娃娃,想要玩一會儿,可那天我也不知道哪根筋抽上了,就是死活不让。爸妈劝说了好一会儿,我才勉强答应给她玩十分钟。十分钟一到,我不由分说就要讨回来。可妹妹正在兴头上,怎么也不愿意。父母出面做和事佬,要我谦让一点,给妹妹多玩一会儿,可我就是不答应。其实我自己心里清楚,我就是故意的,因为嫉妒妹妹平时总在父母身边,感觉父母就是护着她帮着她,心理特别不平衡,所以才执意要讨回自己的娃娃。看我如此执拗,父母也十分无奈,只能把求助的目光投向奶奶。没想到奶奶却一点儿也不客气,一把就把娃娃从妹妹手里夺了过来。妹妹气得哇哇大哭,父母则面面相觑。奶奶毫不含糊:“是你们做大人的说话不算话,要一碗水端平,懂不懂?”
有了奶奶撑腰,我一下就觉得腰板硬了。看着妹妹哭花的小脸,我心里竟还有点得意。
多年后,我和妹妹早就冰释前嫌,玩笑间说起往事,妹妹还略带“妒意”地对我说:“看,当年奶奶多疼你。”虽然知道她是在和我开玩笑,但我心里还是禁不住地又甜又酸。奶奶曾经亲口对我说过:“你不在你爸妈身边,我再不疼你,还有谁疼你?”那一刻,我虽然还是对奶奶有些怨恨,却仿佛已经没有以前那么恨了。因为我知道,奶奶在尽力弥补我缺失的父母之爱。
20岁那年,我参加了工作。刚从学校毕业,我还带着学生的稚气和天真,什么都不懂。直到有一天,和同事为了一件小事争执时,她一句充满鄙夷的“卖蛋姑娘”让我傻了眼。我回家对着镜子照了半天,才发现自己皮肤又黑,打扮又土气,真的就像菜场里卖蛋的乡下姑娘。那天晚上,我哭了好久,任凭奶奶怎么劝都没用。
几天后,我下班回家,奶奶献宝似的拿出一个小瓶,神秘兮兮地对我说:“你试试这个。”看着瓶子里细细白白的粉末,我满脸疑惑。奶奶急了:“这是偏方,用珍珠磨成的粉,只要坚持用皮肤就能变好。这可是老中医说的。”
想到同事对我的“羞辱”,我心一横,咬咬牙,开始每天照着奶奶的话用珍珠粉泡茶喝加涂脸。三年后,我果然脱胎换骨,皮肤变得又白又细,像变了一个人。眼看着我的变化,奶奶又惊又喜:“我早说了,我孙女怎么会丑呢?这下好了,你变漂亮了,也可以找个体面的老公了。要不然,奶奶要内疚一辈子。”奶奶的话让我大吃一惊,我这才知道原来对我的外貌,奶奶比我自己更在意。她不是在意我长得丑,而是在意我跟着她,不能像平常女孩那样有妈妈教着梳妆打扮,没有妈妈帮着参谋买漂亮衣服。她怕自己“害了”我,害我变丑变难看,还怕我因此嫁不到一个好老公。两年之后,如奶奶所愿,我终于找到了一个温柔体贴,待我如公主一样宠着的男人。第一次带他回家见奶奶,奶奶一直看着他笑,笑得合不拢嘴。
我愿做陪伴奶奶的那个孩子
结婚前,奶奶搬出了她早就给我准备好的嫁妆:羊毛毯、羊毛被、各种好看的缎子被面。我当时就忍不住笑了,这都什么年代了,谁还用这些东西啊?可是笑着笑着,我的眼圈又红了,奶奶苍老的手一条条地摩挲过那些被子被面,一边絮絮叨叨地和我说着它们的来历:羊毛毯是托了在毛毯厂工作的邻居阿姨买的,这种毯子是出口的,特别不好买,还欠了人家好大一个人情;那条百子图的被面是在南京路上的老介福买的,因为特别畅销,奶奶去了好几次都没货,最后营业员实在不好意思看她这么大年纪还跑来跑去,到货之后特意给她留着……
奶奶摸着这些她眼里的宝贝,又笑眯眯地看着我,那慈爱的眼神幸福的表情真的就像一个将要嫁女的老母亲。婚后,我搬去了老公家为我们买的新房。留下奶奶独自住在老宅里。我不放心,毕竟她是快八十岁的老人了,便常常在周末和老公一起回家看她。每次回去,奶奶都会包汤圆给我们吃,而且坚持自己磨粉自己做馅儿,奶奶说这样包出来的汤圆才是原汁原味的。奶奶还说,她没事儿,身体好着呢,等我生了孩子,她还想帮着我一块儿带重孙子。
谁也没想到风风火火的奶奶一下就倒了,送到医院不到一个星期就走了。临走前,奶奶拉着我的手请我原谅,她说当年硬逼着母亲把我留下,让我从小就离开了父母,那是因为她一个人实在太孤单,想要留个孩子在身边陪陪自己。她说后来她才知道自己错了,觉得自己太自私。奶奶看着我的目光充满歉疚,我却抱着她哭得泣不成声。
其实,我早就不恨奶奶了,这么多年过来,我逐渐懂得了奶奶的心。懂得了她的孤独不易。如果这么些年,我的陪伴能让奶奶的生活多一点希望和快乐,那我宁愿离开父母,做陪伴奶奶的那个孩子。
胡晓宇摘自《分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