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烧成系统CO浓度的控制

来源 :新世纪水泥导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oxuan8985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操作上,基于对熟料质量和能耗的考虑,需避免烧成系统CO的产生。在严格控制NOx排放值的今天,一方面要考虑分级燃烧对减排NOx的作用,另一方面也要重视CO浓度对SNCR喷氨脱硝系统效率的影响。预热器系统的总用风量、二次风和三次风的匹配、喂煤量波动、分解炉炉容等因素都会造成预热器出口CO浓度高的现象。可通过优化操作控制参数和设备改造实现CO产生量的有效控制。
其他文献
海拔近3000 m的5000 t/d熟料生产线,燃烧器配置不合理、煤粉质量较差、二次风温低,窑头煤粉燃烧强度不足;分解炉内氧质量浓度低、三次风温低、分解炉空间相对狭小和煤粉分散难以均匀,煤粉滞后燃烧严重。在助燃空气温度、燃烧系统配置以及燃料的质量等方面实施优化措施,熟料煤耗有所降低,熟料质量有所提高。
为规避电源建设的盲目性,适应大规模可再生电源发展的愿景,提升能源利用效率,以传统电源规划模型为基础,考虑多种不确定性,引入社会福利测算理论,提出了考虑经济与福利均衡的风光火电源优化配置方案.以已投产运行的天中±800 kV直流工程的供端配套电源为例对此方案进行优化,并构建了相应的优化模型.将此低碳背景下电源结构优化模型应用于该输电外送通道,进行算例分析,以验证优化模型的实践性和有效性.结果表明所提规划模型在有效计及不确定因素对目标函数的影响同时,能实现可再生能源的最优利用.未来宏观政策上应积极推动清洁能源
电压暂降抑制装置偏好为用户优质供电投资决策提供了基础.针对目前抑制装置治理效果评估时考虑因素单一的不足,采用效用理论描述抑制装置属性(equipment attribute,EA),同时,将电压暂降严重程度、暂降引起的负荷损失以及经济损失风险作为用户特性(user characteristics,UC),全面地描述了用户需求.最后利用巢式Logit模型分析了装置属性和用户特性对抑制装置偏好的影响.算例表明,所提方法能有效预测用户治理装置选择,反映了不同用户特性对选择抑制装置选择的影响.所提方法能够定量分析
为了探索钛合金材料TC4铣削参数对表面粗糙度的影响,对钛合金材料TC4进行了逆铣铣削试验,设计了以铣削深度、主轴转速、每齿进给量为主要因素的单因素试验,通过对比试验得到了铣削三要素对被加工工件的表面粗糙度的影响规律;通过三因素四水平正交试验,利用极差分析和方差分析得到主轴转速、铣削深度以及每齿进给量对工件表面粗糙度影响的显著性。试验表明:在无冷却液情况下,工件表面粗糙度随主轴转速增大先逐渐增高之后逐渐降低;随铣削深度的增大而增大;随每齿进给量增大而增大;每齿进给量对表面粗糙度的影响较大,其次是主轴转速,铣
针对当前用于输电线路风险评估的云模型中量化等级依靠人为主观划分的不足,提出一种基于改进云模型和Eclat算法的输电线路极端灾害风险评估方法.首先,基于灾害特征信息选取灾害特征因子和典型极端灾害技术要素;通过FCM算法获取一维数据聚类中心,将聚类中心与传统主观云模型数字特征进行结合得到改进后的组合标准云;考虑灾害造成的停运时间、输电线路抗灾能力以及灾害风险的累积效应对数据进行动态修正后,在标准云中进行量化等级划分;最后,应用Eclat算法挖掘量化后的灾害特征因子与风险技术要素间的关联规则,得到风险评估预测模
随着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的蓬勃发展,传统发电行业受到了巨大冲击,行业发展的不确定性快速增加.借助景气分析方法,从电力生产侧的视角出发,科学选取了影响电力生产发展的相关指标,编制了全国电力生产景气指数,对我国发电行业近年来景气波动状况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发电行业的景气波动周期大约为2年,我国电力生产景气在2020年将保持上升,并在2021年有所回落.我国应继续控制电源装机容量的增长速度,加快实现不同电源结构间的优化配置.
针对多微网运行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多微网功率调度及优化控制策略.在该方法下,多微网被分为微网控制部分和最优潮流能量调度部分.其中,微电网控制部分包括功率优化模块以及控制模块.在功率优化模块中,提出了动态有功参考值这一概念,利用稀疏通信网络与相邻单元协作,使用一致性算法执行本地计算以求得分布式电源(distributed generator,DG)等成本微增率,获得动态有功参考值,DG输出有功则对动态有功参考值进行跟随,使发电成本最小化,同时消除频率偏差,所以此方法无需对频率进行额外的控制.除此之外,控
5000 t/d熟料生产线预分解系统运行中存在系统阻力大、风速高、C1预热器出口温度高、高温风机电耗高、煤粉贫化等现象,伴生结皮、堵塞、NOx排放超标等问题。对烟室、C5预热器下料装置、三次风管进风位置、窑尾缩口、分解炉中部缩口、C1预热器、C1~C5预热器进风口通风面积等部位进行优化改造,相关问题得到改善,达到了节能降耗提产的技改目标。
为了研究氯盐环境下钢筋混凝土结构抗震性能的劣化规律以及可恢复性评估。文中以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为例,对受到氯盐侵蚀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进行可恢复性研究。根据氯离子扩散机理,建立基于时变腐蚀电流密度的锈蚀钢筋直径劣化模型,通过考虑力学性能劣化的钢筋弹性模量计算方法,获得氯离子及地震共同影响下的结构损伤模型,进一步估算结构损失,提出侵蚀结构可恢复性评估方法。采用OpenSees分析软件,对按现行设计规范设计的框架结构实例进行可恢复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氯盐侵蚀环境的影响下,随着服役时间的增加,钢筋混凝土框架结
无论是湿法脱硫、超声波雾化脱硫还是复合脱硫,皆需要在原来的生产工艺上增加设备,工艺技改相对复杂。其中,湿法脱硫和超声波脱硫适用于水泥窑尾SO2初始浓度相对较高的生产线,投资较高;复合脱硫技术适合窑尾SO2初始排放浓度低于600 mg/m3的生产线,投资较低。针对水泥窑尾SO2初始排放在≤300 mg/m3,建议采用分解炉热生料脱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