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石墨砖再利用代替增碳剂的研究

来源 :工业加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q8232853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钢铁在熔炼过程中产生的废石墨砖,探讨一条废石墨砖资源再利用而代替增碳剂的生产工艺新途径,提高工业资源的利用率,减少工业废物对环境的影响.
其他文献
为了考察絮凝剂对疏浚泥浆泥水分离效果的影响,以当涂姑溪河疏浚泥浆为研究对象,选用8种絮凝剂通过量筒静置试验观测泥浆静态脱水效果,确定最佳絮凝方案并研究不同泥浆浓度情况下絮凝剂的投加量及沉降效果,并在动态试验中结合经济性统筹选择最佳方案.结果表明,疏浚泥浆含泥量为5%时,最佳絮凝剂为PFS,其投加量为200 mg/L时沉降比为21.38%.当泥浆含泥量在15%以下时,絮凝剂最佳投加量与泥浆浓度基本无关,但随着泥浆浓度上升,沉降速度明显下降,上清液也变清澈,剩余淤泥体积显著增加.动态试验中Ca(OH)2最佳投
大型背压式机组热电厂供热量较大,其化学生水需求量与辅机开式循环冷却水量相近,化学生水供水系统与辅机开式循环冷却水系统可耦合设计为1套供水系统,满足各自不同的水温需求,同时降低大量能耗.以某工程为例,论述了独立型供水系统和耦合型供水系统的相关设计,对比了两者的能耗,指出耦合型供水系统在热电厂运行中具有较大的节能效益.
赤泥是一种污染性废渣,为了实现赤泥的资源化利用,以聚丙烯酰胺为改性剂,通过微波技术制备出低成本改性赤泥,研究了其对重金属离子Ni2+的吸附性能.研究结果表明:红外光谱证实成功制备出改性赤泥;在pH值为6~7,Ni2+的初始质量浓度为20 mg/L,改性赤泥的用量为2 g/L,振荡时间为2 h,振荡速率为150 r/min的条件下,改性赤泥对含Ni2+模拟废水的处理效果最佳,吸附特征符合Langmuir方程.
以三乙烯四胺、不饱和脂肪酸与苯乙酮、甲醛等原料制备曼尼希碱咪唑啉缓蚀剂MBI-1,研究其在高压、高CO2浓度、高H2S浓度的腐蚀介质中对Q235试样的缓蚀行为.电化学极化曲线表明,MBI-1属于阳极型缓蚀剂,其在金属表面遵循Langmuir等温吸附方程,发生物理化学吸附.缓蚀剂MBI-1在10~80℃范围,CO2分压为0.2~1.3 MPa,H2S质量浓度为0~500 mg/L,盐含量不超过60 g/L时,缓蚀率仍能保持90%以上.与其他类型的缓蚀剂相比,有着更好的缓蚀效果.在实际油田环境中应用能够切实起
针对化学原料药生产废水成分复杂、废水种类多、可生化性差、具有生物毒性的特点,首先根据浓度高低进行分质预处理,对高浓度废水采用气浮-铁碳微电解-混凝沉淀工艺进行预处理后,再与低浓度废水混合采用预酸化-ABR-AO工艺进行处理,介绍了该工程的处理工艺流程、主要设计参数及运行效果.调试运行结果表明,对COD、BOD5、NH3-N的去除率分别为91.5%、93.4%、52%,出水水质达到GB 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三级排放标准后,排入工业园区废水处理厂进一步处理.
针对稀土冶炼废水成分复杂、无机物含量高的特点,采用预处理-UF-RO-消毒处理工艺,UF-RO处理的浓水采用多级混凝沉淀-A2O-过滤-消毒处理工艺.工程运行结果表明,在综合进水COD的质量浓度为120 mg/L,NH3-N的质量浓度为50 mg/L,总铬的质量浓度为0.8 mg/L的情况下,出水COD的质量浓度为30~50 mg/L,NH3-N的质量浓度为0.2~5.0 mg/L,总铬的质量浓度不超过0.1 mg/L,达到GB 18918—2002《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A标准.采用该工艺可
某煤化工园区污水处理厂进水为企业预处理后的排水,具有可生化性差、难降解有机物含量高、含毒性物质等特点,设计采用前臭氧氧化-水解酸化-A/O-混凝沉淀-后臭氧氧化-BAF-砂滤组合处理工艺,介绍了该工艺的处理流程及特点、主要设计参数及处理效果.实际运行结果表明,该工艺对COD、BOD5、SS、TN、NH3-N、TP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78.5%、88.9%、95.7%、71.8%、93.5%、75.9%,出水达到GB 18918—2002《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的一级A标准.
伊通河北北段内源污染严重,底泥量巨大.为高效、合理、经济地对底泥进行处理处置,在泥质分析过程中将底泥分为水利高程之上重金属超标底泥、水利高程之上非重金属超标底泥及水利高程之下底泥3个部分,各部分根据具体的底泥特性及最终去向进行合理的处理处置.多元化的处理处置方式为河道内源治理提供了新手段、新理念.
基于离子色谱柱后衍生分光光度法构建一种分析水中氨氮浓度的新方法,通过定量分析峰面积、定性分析目标化合物的保留时间,获得氨氮浓度值.对比研究了不同方法间的精密度、准确度、检出限和加标回收率等指标,并进一步采集实际水样进行验证.结果显示,该方法测定的氨氮浓度与峰面积呈显著线性关系(r=0.9999,线性范围0~50 mg/L);对3种不同浓度的氨氮标准溶液,测定结果RSD值均小于2%;标准物质加标回收率在84.84%~104.98%之间;对地表水、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海水样品的平均加标回收率在84.41%~9
石油化工装置的跑、冒、滴、漏导致初期雨水的污染物浓度超标,为防止其造成污染,需设置初期雨水的收集系统.介绍了一种自动分流装置的原理,并结合某石化项目,对初期雨水的收集措施、水量计算、分流措施的设计要点进行了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