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音乐是时间的艺术。在我初次遇见肖邦时,聆听他的音乐,我对他的人生充满了好奇。所谓弹琴,不是弹奏乐谱上零零散散的音符,而是演奏作曲家在这个时间段的颠沛流离,演奏他在创作这首曲子时的生活与激情。
【关键词】肖邦;遗作;钢琴演奏
【中图分类号】J60 【文献标识码】A
一、作曲
尤尔根。罗茨在《弗雷德里克 肖邦》一书中详细的分析了他的音乐创作风格,从他对肖邦的了解细枝末节中就能体现:“《降A大调幻想波洛奈兹舞曲》(1846)适合担任一种特殊的效果,不是在《降f小调波洛奈兹舞曲》和((A大调波洛奈兹舞曲》中所表现的极端效果,而是精湛的技巧。肖邦把波洛奈兹舞曲扩展到幻想,不仅突破了三部分的形式。而且赢得了几乎是前所未有的自由即兴演奏的风格。”而林洪亮在《肖邦传》中写到:“1810年10月1日,肖邦一家来到了华沙,便在华沙定居了下来。热拉佐瓦·沃拉是弗里德里克·肖邦的出生地,不过他只在那里生活了7个月便离开了,后来他也只回去过几次,华沙才是他生命的摇篮,才是他成长的地方。”
二、作品
波兰舞曲又称波洛涅兹舞曲,起源于波兰十六世纪后半叶。由于肖邦的母亲非常喜欢奥金斯基创作的波兰舞曲,肖邦从小耳濡目染,他在创作中将最初慢速、平稳的舞曲变成了一种华丽、雄壮风格的钢琴独奏曲,将波兰民族骑士风格的英雄性融入到钢琴创作中,使其更具感召力和动力。他一共创作了17首波兰舞曲,是这种舞曲形式发展过程中诞生的里程碑式的作品。他的音乐中表达着一个爱国青年的激昂与斗志,充满着内心的愤怒、痛苦、激情和必胜的信念。
肖邦在1817——1846年期间共创作了17首波兰舞曲。早期作品大都充满明朗,欢乐的色彩,中期音乐作品具有史诗般的思想内容,悲壮的爱国主义气节。晚年创作的唯一一首是将波兰舞曲的高贵和对彼岸的空虚相结合的杰作。我们今天将要详述的是肖邦在青年时期创作的《升g小调波兰舞曲》(遗作),这是呈献给索菲·杜邦夫人的,是肖邦开始显示自己创作个性的代表作品之一。
三、曲式
乐曲的构成为ABCB四段体,没有引子与尾声,直奔主题,并在曲子的反复中结束。
第一段:一共有7句乐句组成,每句由3-4个乐节构成。第一句乐句建立在主和弦上,采用左右手同时弹奏的方式,以forth的力度进入,最后以rubato(节奏自由)结束。作者充分运用了色彩性变调,生动地刻画出一群威武雄壮的波兰勇士,身着铠甲,腰佩战刀,步伐坚定,神情肃穆,义无反顾地大步向前。
第二段:从升g和声小调转换成升g旋律小调。本段之前有一个号角般宏亮的过门,紧接着以八度的低音出现,使其具有果断、刚毅的性格。形式上的不断反复音色上的不断升高使全曲达到高潮。
第三段与前段的音乐风格也不尽相同,风格转换成dolce grazionsamente,十分轻盈优美。令人静下心来沉思,又在沉思中遐想,仿佛看到军队在人群中慢慢地走回城中,号角的声音渐行渐远,人们却仍东张西望,探着头注视着这一切。
第四段为第二段的严格再现。
四、音色
在熟悉整首曲子之前,我們首先要清楚的是音色决定着曲子。没有绝对意义上的好音色坏音色,而是看什么部分要用怎么样的音色来表达,考虑是否符合要表现的音乐需求。肖邦的作品中往往会用到以下几种音色:
(一)歌唱性器乐性的相互融合
肖邦的音乐中有许多旋律是歌曲的音调自然转换为器乐的音调,器乐的音调也和声乐的旋律交织在一起。所谓的声乐性就是可以用人声来表现音乐的特性,其特点就是流畅的级进。器乐性主要体现在比较难唱的、复杂的音程,其中包括大的跳进、华彩乐段等特点,也就是器乐演奏的特点。这两个特点存在着一定的联系性。如在《升g小调波兰舞曲》(遗作)中的第一部分整段旋律的音域并不宽,在适合的音高里都可以用人声演唱,可是从第二乐段开始器乐性就明显表现出来,第三乐段过渡部分仍使器乐性保持一致。
(二)叙事性
在肖邦音乐中的叙事性是又一个明显的特点。肖邦的叙事曲故事的情节性强,通过音乐的想像空间,最大限度地展示人的情感故事,在乐曲中起伏有度,力度与速度的比例控制的恰到好处。而且肖邦音乐的叙事性并不止在叙事曲里单独体现,在其他的体裁里也是重要的一个特点,比如我们今天所述的《升g小调波兰舞曲》(遗作)。从刚才关于曲式的分析中就可看出,肖邦像是在讲述一个士兵出征吹响号角众人围观的故事。肖邦的钢琴音乐极富诗意,民族性、思想性也是肖邦音乐的重要元素。
五、节奏
全曲采用四三拍的节奏,使曲子富有节奏感,稳定性。节拍中充满了动力性,给人一种庞大的军队进行感。整首曲子围绕着四三拍进行渐快渐慢的变化,时而表现急促,时而沉稳有劲,充分展现了军队进行性。
六、练习
关于练习,我想讲述一些自己的体会。我在熟悉谱子前先是多次聆听这首曲子多种版本的演奏,用心去感受音乐,包括曲子的轻重,呼吸,乐句感,节奏与线条等等。闭上眼睛去联想作者写这首曲子时的背景以及演奏者弹奏时的感情与想法。在把握曲子的脉动之后,我先是将整首曲子过了一遍,在能做到通顺之后,再逐句逐句地反复练习相对较难的句子。在这过程中,我始终注意着轻重缓急,我认为这些情绪在最开始识谱时就应该加入,而不是等到最后才做添加。心中一定要有音乐,可以适当地跟着哼哼,在文章前面提到过,肖邦的曲子具有歌唱性器乐性的融合之感,很大的一部分均适合人声歌唱。所以必要的跟唱能更快的适应曲子。音乐是时间的艺术,在每一次演奏的时候,一定要遵循音乐的流动性,用心去感受,才能演奏好每一首作品。
参考文献
[1]林洪亮.肖邦传[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
[2]王方彬.探析肖邦波兰舞曲的创作特征和演奏技法[D].重庆:西南大学.
[3]中央音乐学院.索罗普蹉夫.肖邦的创作[M].北京: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5.
[4]吴丽琪.论肖邦波兰舞曲的“戏剧性”特征[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1.
指导教师:乐敏
基金项目:本文为2017年浙江省文化创新团队“音乐教育研究与实践创新团队”的结题成果之一。
【关键词】肖邦;遗作;钢琴演奏
【中图分类号】J60 【文献标识码】A
一、作曲
尤尔根。罗茨在《弗雷德里克 肖邦》一书中详细的分析了他的音乐创作风格,从他对肖邦的了解细枝末节中就能体现:“《降A大调幻想波洛奈兹舞曲》(1846)适合担任一种特殊的效果,不是在《降f小调波洛奈兹舞曲》和((A大调波洛奈兹舞曲》中所表现的极端效果,而是精湛的技巧。肖邦把波洛奈兹舞曲扩展到幻想,不仅突破了三部分的形式。而且赢得了几乎是前所未有的自由即兴演奏的风格。”而林洪亮在《肖邦传》中写到:“1810年10月1日,肖邦一家来到了华沙,便在华沙定居了下来。热拉佐瓦·沃拉是弗里德里克·肖邦的出生地,不过他只在那里生活了7个月便离开了,后来他也只回去过几次,华沙才是他生命的摇篮,才是他成长的地方。”
二、作品
波兰舞曲又称波洛涅兹舞曲,起源于波兰十六世纪后半叶。由于肖邦的母亲非常喜欢奥金斯基创作的波兰舞曲,肖邦从小耳濡目染,他在创作中将最初慢速、平稳的舞曲变成了一种华丽、雄壮风格的钢琴独奏曲,将波兰民族骑士风格的英雄性融入到钢琴创作中,使其更具感召力和动力。他一共创作了17首波兰舞曲,是这种舞曲形式发展过程中诞生的里程碑式的作品。他的音乐中表达着一个爱国青年的激昂与斗志,充满着内心的愤怒、痛苦、激情和必胜的信念。
肖邦在1817——1846年期间共创作了17首波兰舞曲。早期作品大都充满明朗,欢乐的色彩,中期音乐作品具有史诗般的思想内容,悲壮的爱国主义气节。晚年创作的唯一一首是将波兰舞曲的高贵和对彼岸的空虚相结合的杰作。我们今天将要详述的是肖邦在青年时期创作的《升g小调波兰舞曲》(遗作),这是呈献给索菲·杜邦夫人的,是肖邦开始显示自己创作个性的代表作品之一。
三、曲式
乐曲的构成为ABCB四段体,没有引子与尾声,直奔主题,并在曲子的反复中结束。
第一段:一共有7句乐句组成,每句由3-4个乐节构成。第一句乐句建立在主和弦上,采用左右手同时弹奏的方式,以forth的力度进入,最后以rubato(节奏自由)结束。作者充分运用了色彩性变调,生动地刻画出一群威武雄壮的波兰勇士,身着铠甲,腰佩战刀,步伐坚定,神情肃穆,义无反顾地大步向前。
第二段:从升g和声小调转换成升g旋律小调。本段之前有一个号角般宏亮的过门,紧接着以八度的低音出现,使其具有果断、刚毅的性格。形式上的不断反复音色上的不断升高使全曲达到高潮。
第三段与前段的音乐风格也不尽相同,风格转换成dolce grazionsamente,十分轻盈优美。令人静下心来沉思,又在沉思中遐想,仿佛看到军队在人群中慢慢地走回城中,号角的声音渐行渐远,人们却仍东张西望,探着头注视着这一切。
第四段为第二段的严格再现。
四、音色
在熟悉整首曲子之前,我們首先要清楚的是音色决定着曲子。没有绝对意义上的好音色坏音色,而是看什么部分要用怎么样的音色来表达,考虑是否符合要表现的音乐需求。肖邦的作品中往往会用到以下几种音色:
(一)歌唱性器乐性的相互融合
肖邦的音乐中有许多旋律是歌曲的音调自然转换为器乐的音调,器乐的音调也和声乐的旋律交织在一起。所谓的声乐性就是可以用人声来表现音乐的特性,其特点就是流畅的级进。器乐性主要体现在比较难唱的、复杂的音程,其中包括大的跳进、华彩乐段等特点,也就是器乐演奏的特点。这两个特点存在着一定的联系性。如在《升g小调波兰舞曲》(遗作)中的第一部分整段旋律的音域并不宽,在适合的音高里都可以用人声演唱,可是从第二乐段开始器乐性就明显表现出来,第三乐段过渡部分仍使器乐性保持一致。
(二)叙事性
在肖邦音乐中的叙事性是又一个明显的特点。肖邦的叙事曲故事的情节性强,通过音乐的想像空间,最大限度地展示人的情感故事,在乐曲中起伏有度,力度与速度的比例控制的恰到好处。而且肖邦音乐的叙事性并不止在叙事曲里单独体现,在其他的体裁里也是重要的一个特点,比如我们今天所述的《升g小调波兰舞曲》(遗作)。从刚才关于曲式的分析中就可看出,肖邦像是在讲述一个士兵出征吹响号角众人围观的故事。肖邦的钢琴音乐极富诗意,民族性、思想性也是肖邦音乐的重要元素。
五、节奏
全曲采用四三拍的节奏,使曲子富有节奏感,稳定性。节拍中充满了动力性,给人一种庞大的军队进行感。整首曲子围绕着四三拍进行渐快渐慢的变化,时而表现急促,时而沉稳有劲,充分展现了军队进行性。
六、练习
关于练习,我想讲述一些自己的体会。我在熟悉谱子前先是多次聆听这首曲子多种版本的演奏,用心去感受音乐,包括曲子的轻重,呼吸,乐句感,节奏与线条等等。闭上眼睛去联想作者写这首曲子时的背景以及演奏者弹奏时的感情与想法。在把握曲子的脉动之后,我先是将整首曲子过了一遍,在能做到通顺之后,再逐句逐句地反复练习相对较难的句子。在这过程中,我始终注意着轻重缓急,我认为这些情绪在最开始识谱时就应该加入,而不是等到最后才做添加。心中一定要有音乐,可以适当地跟着哼哼,在文章前面提到过,肖邦的曲子具有歌唱性器乐性的融合之感,很大的一部分均适合人声歌唱。所以必要的跟唱能更快的适应曲子。音乐是时间的艺术,在每一次演奏的时候,一定要遵循音乐的流动性,用心去感受,才能演奏好每一首作品。
参考文献
[1]林洪亮.肖邦传[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
[2]王方彬.探析肖邦波兰舞曲的创作特征和演奏技法[D].重庆:西南大学.
[3]中央音乐学院.索罗普蹉夫.肖邦的创作[M].北京: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5.
[4]吴丽琪.论肖邦波兰舞曲的“戏剧性”特征[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1.
指导教师:乐敏
基金项目:本文为2017年浙江省文化创新团队“音乐教育研究与实践创新团队”的结题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