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是世界第一大稻谷生产国和消费国,在世界稻谷市场上具有重要地位,不过当前国内稻谷产业却驶入了“三岔口”。
“中国稻谷产业有三个问题亟待解决:一是国内稻谷库存充裕,供大于求,稻谷结构发生籼退粳进的变化;二是国际稻谷增产、价格下滑,进口米甚至走私米日渐侵蚀国内市场;三是缺乏有效的风险控制工具,已有的早籼稻期货品种产业链覆盖有限。”有业内人士在总结当前的稻谷产业情况表示。
在此背景下,粮食企业也进入了“亏损季”,据业内人士透露,加工水稻的基本亏损区间在20-80元/斤,而三年前加工一斤水稻基本可以盈利50-80元/斤。不过,随着粳稻期货以及晚籼稻期货上市提上日程,将配合早籼稻期货完整覆盖产业链,有助于为处于迷茫期的粮食企业提供“导航”。
岔口一:
国内供应过剩 稻谷结构变异
“自2001年以来,我国稻谷种植面积连年增加,产量同步增长,2012-2013年度有望再创新高,实现产量的十年连续增长。”万达期货稻谷分析师米清表示。
从目前各机构预测来看,我国稻谷产量实现十年连续增长的可能性非常大,预测2013年总供给量在2.10亿吨,总消费在2.04亿吨。从整体供需形势来说,稻谷市场仍处于宽松状态,产量略有结余;国家库存仍处于历史高位,新粮上市后,供应压力将进一步增加。
即使今年夏季出现“南旱北涝”灾害,也没有给秋粮丰收带来太多困扰。“从今年国内作物主要的生产形势来看,全年玉米、小麦、稻谷三大作物总产量预计同比仍将增长。”国家粮油信息中心市场监测处处长王晓辉表示。
在整体产量增长的同时,稻谷消费结构则有所调整。湖南省粮食局副局长石少龙指出,2003年至2012年籼稻总产量持续增长,但是籼稻占比却减少了6个百分点,从73%减到了67%。相反,在粳稻产量增加的同时,占比也不断攀升。据估算,全国粳稻产量从2003年的4277万吨增加到2011年的6703万吨,增加2426万吨,增幅达57%。
有业内人士预计,未来稻谷市场消费结构将是“粳三籼七”,即粳稻占比为30%,籼稻为70%。“确切地讲,粳稻30%还多一点,籼稻70%不到,四舍五入就是粳三籼七。”他说。
供需压力给企业经营带来巨大困扰,“这两年来,粮食企业的经营进入了困境,甚至有一部分企业基本在亏损中运营,加工水稻的基本亏损区间在20-80元/斤,而三年前加工一斤水稻基本可以盈利50-80元/斤。”中粮集团大米单元采购与贸易部副总经理李曙光谈及当前粮食企业现状说。
岔口二:
收储价虚高 进口米“乘虚而入”
供应面宽松使粮价出现回落,于是从2005年开始,国家实行收储托市,价格基本上从2007年的1500元/吨涨至2012年的2800元/吨,几乎翻番。而与此同时,国际米价却震荡下行,导致我国大米进口量大增。2011年,我国大米进口量由2010年的36.4万吨提高到56.9万吨,首次由净出口国转变为净进口国。进入2013年以后,我国进口大米量持续增加,各月进口量均高于2012年,预计今年进口量或将高于去年。
“由于稻谷连年丰收,产需略有结余,加上进口米价的优势,对国内市场形成较大压力,这也是造成粮食企业经营困难的诱因之一。”米清说。
国际著名的稻谷咨询机构ICI的大米贸易商板块的副总裁V.Subramanian先生指出,2011年以后,中国作为一个进口商的地位不断提升,而且中国进口的稻谷超过市场预期。
我国是世界上稻谷的主要生产国和消费国。我国稻谷生产一直坚持自给自足的方针,进出口量很小,以进口籼米为主,粳米基本不进口。大米进口量不到总消费量的1%,进口主要用于品种调剂,远小于玉米和小麦的进出口量。
但这一状况在2011年发生了改变。当年,由于国际米价震荡下行,我国大米进口量由2010年的36.4万吨提高到56.9万吨,首次超过了出口量,由净出口国转变为净进口国。
进入2013年,我国进口大米量持续增加,各月进口量均高于2012年,预计今年进口量或将高于去年。从2012年11月至今,越南大米价格持续下滑,越南稻米价格低廉也促进了我国稻米进口量增加。
湖南省粮食局副局长石少龙表示,去年籼米进口达到236万吨,同比增长了将近三倍,原因在于全球大米供大于求、国内米价持续攀升、进口米廉价,以及关税配额内大米进口关税税率较低等因素影响。“我国进口稻谷配额有532万吨,关税只有1%,即使加上运费、保险费、关税、增值税、装卸费等等,也比国产米要便宜不少,在湖南每一吨要便宜600元。一些加工商和贸易商,如果在国产米内掺入30%进口米的话,每一斤就要减少9分钱的成本,这个利润也不小。”
“进口的籼米利润应该有3个百分点以上,它会对国内籼稻市场造成一定冲击。”业内人士表示,今年水稻企业盈利一定要依靠国家收储,不管是央企还是个体,大部分如果离开收储,盈利的可能性几乎为零,特别是水稻。
岔口三:
风控工具存缺口 粳稻期货激活冷品种
稻谷是我国主要的粮食品种,约占我国粮食总产量的35%。稻米是我国最重要的口粮品种,占口粮消费50%以上。在期货市场上,2009年便有早籼稻品种上市,给部分稻谷企业提供了套保工具,但整体持仓量和成交量相对较少,不利于大规模操作。9月27日,郑商所早籼稻期货主力合约1401开盘价全日成交量仅6632手,持仓量18894手。
据郑州商品交易所理事长张凡表示,早籼稻仅仅是稻谷系列中的一个相对较少的品种,占稻谷总量比重的15%左右,还不足以反映整个稻谷市场的情况,大量的粳稻、晚籼稻现货企业无法有效利用期货市场,为丰富完善粮食系列、稻谷系列的期货品种,扩大服务“三农”的服务和领域,郑商所从2012年开始研发粳稻期货,按照贴近现货市场、遵循期货规律、方便套保企业的原则,完成了粳稻期货合约及规则设计等各项工作,力争粳稻期货能够在今年成功上市交易。同时晚籼稻期货也在积极准备之中。
对于粳稻、晚籼稻期货,有人质疑,早籼稻期货上市多年交易并不活跃,是否还有必要再上市粳稻和晚籼稻?对此,业内专家指出,粳稻和晚籼稻的推出,配合早籼稻将完整覆盖产业链,有助于激发更多的企业参与期货市场,这三个品种有望成为郑商所的“三驾马车”。
“粳稻期货的上市,一能够完善粮食市场体系;二能助推整个行业的发展,使这个行业良性有序、实现规模化、产业化发展;三能吸引其他的市场主体、其他的资本来进入粮食加工流通领域;四能够帮助企业很好地控制成本。” 益海嘉里大米事业部水稻采购总监张慧卓表示。
有过早籼稻期货交易经验的湖南粮食集团监事廖新伟表示:“湖南粮食集团这几年一直在从事早籼稻期货交易,由于湖南是早籼稻的主产区,所以这几年效果还不错。郑商所要上市粳稻期货,乍一听好像和南方企业没什么关系,觉得交易机会不多,但是我却认为存在一些机遇。”
廖新伟举例说,去年湖南粮食集团收购籼稻20万吨,有规避价格风险的需求。但早籼稻品种相对不活跃,粳稻期货上市以后,有望完善产业链,激活稻谷期货品种的交投热情;而且粳稻的价格走势跟南方籼稻趋势一致,所以可以利用粳稻期货进行规避风险。同时,粳稻上市以后,作为南方粮食企业,可以利用粳稻与籼稻的价差,进行品种间套利。
此外,廖新伟还看到了粳稻期货和现货之间的套利机会:“今年上半年对籼稻重金属超标的负面炒作很厉害,粳稻在南方的市场逐步在扩大,现在消费习惯使粳稻在稻谷中的比例逐步扩大,从期货角度看,期货价格可能会偏离现货价格,存在一定期限套利机会。”
“中国稻谷产业有三个问题亟待解决:一是国内稻谷库存充裕,供大于求,稻谷结构发生籼退粳进的变化;二是国际稻谷增产、价格下滑,进口米甚至走私米日渐侵蚀国内市场;三是缺乏有效的风险控制工具,已有的早籼稻期货品种产业链覆盖有限。”有业内人士在总结当前的稻谷产业情况表示。
在此背景下,粮食企业也进入了“亏损季”,据业内人士透露,加工水稻的基本亏损区间在20-80元/斤,而三年前加工一斤水稻基本可以盈利50-80元/斤。不过,随着粳稻期货以及晚籼稻期货上市提上日程,将配合早籼稻期货完整覆盖产业链,有助于为处于迷茫期的粮食企业提供“导航”。
岔口一:
国内供应过剩 稻谷结构变异
“自2001年以来,我国稻谷种植面积连年增加,产量同步增长,2012-2013年度有望再创新高,实现产量的十年连续增长。”万达期货稻谷分析师米清表示。
从目前各机构预测来看,我国稻谷产量实现十年连续增长的可能性非常大,预测2013年总供给量在2.10亿吨,总消费在2.04亿吨。从整体供需形势来说,稻谷市场仍处于宽松状态,产量略有结余;国家库存仍处于历史高位,新粮上市后,供应压力将进一步增加。
即使今年夏季出现“南旱北涝”灾害,也没有给秋粮丰收带来太多困扰。“从今年国内作物主要的生产形势来看,全年玉米、小麦、稻谷三大作物总产量预计同比仍将增长。”国家粮油信息中心市场监测处处长王晓辉表示。
在整体产量增长的同时,稻谷消费结构则有所调整。湖南省粮食局副局长石少龙指出,2003年至2012年籼稻总产量持续增长,但是籼稻占比却减少了6个百分点,从73%减到了67%。相反,在粳稻产量增加的同时,占比也不断攀升。据估算,全国粳稻产量从2003年的4277万吨增加到2011年的6703万吨,增加2426万吨,增幅达57%。
有业内人士预计,未来稻谷市场消费结构将是“粳三籼七”,即粳稻占比为30%,籼稻为70%。“确切地讲,粳稻30%还多一点,籼稻70%不到,四舍五入就是粳三籼七。”他说。
供需压力给企业经营带来巨大困扰,“这两年来,粮食企业的经营进入了困境,甚至有一部分企业基本在亏损中运营,加工水稻的基本亏损区间在20-80元/斤,而三年前加工一斤水稻基本可以盈利50-80元/斤。”中粮集团大米单元采购与贸易部副总经理李曙光谈及当前粮食企业现状说。
岔口二:
收储价虚高 进口米“乘虚而入”
供应面宽松使粮价出现回落,于是从2005年开始,国家实行收储托市,价格基本上从2007年的1500元/吨涨至2012年的2800元/吨,几乎翻番。而与此同时,国际米价却震荡下行,导致我国大米进口量大增。2011年,我国大米进口量由2010年的36.4万吨提高到56.9万吨,首次由净出口国转变为净进口国。进入2013年以后,我国进口大米量持续增加,各月进口量均高于2012年,预计今年进口量或将高于去年。
“由于稻谷连年丰收,产需略有结余,加上进口米价的优势,对国内市场形成较大压力,这也是造成粮食企业经营困难的诱因之一。”米清说。
国际著名的稻谷咨询机构ICI的大米贸易商板块的副总裁V.Subramanian先生指出,2011年以后,中国作为一个进口商的地位不断提升,而且中国进口的稻谷超过市场预期。
我国是世界上稻谷的主要生产国和消费国。我国稻谷生产一直坚持自给自足的方针,进出口量很小,以进口籼米为主,粳米基本不进口。大米进口量不到总消费量的1%,进口主要用于品种调剂,远小于玉米和小麦的进出口量。
但这一状况在2011年发生了改变。当年,由于国际米价震荡下行,我国大米进口量由2010年的36.4万吨提高到56.9万吨,首次超过了出口量,由净出口国转变为净进口国。
进入2013年,我国进口大米量持续增加,各月进口量均高于2012年,预计今年进口量或将高于去年。从2012年11月至今,越南大米价格持续下滑,越南稻米价格低廉也促进了我国稻米进口量增加。
湖南省粮食局副局长石少龙表示,去年籼米进口达到236万吨,同比增长了将近三倍,原因在于全球大米供大于求、国内米价持续攀升、进口米廉价,以及关税配额内大米进口关税税率较低等因素影响。“我国进口稻谷配额有532万吨,关税只有1%,即使加上运费、保险费、关税、增值税、装卸费等等,也比国产米要便宜不少,在湖南每一吨要便宜600元。一些加工商和贸易商,如果在国产米内掺入30%进口米的话,每一斤就要减少9分钱的成本,这个利润也不小。”
“进口的籼米利润应该有3个百分点以上,它会对国内籼稻市场造成一定冲击。”业内人士表示,今年水稻企业盈利一定要依靠国家收储,不管是央企还是个体,大部分如果离开收储,盈利的可能性几乎为零,特别是水稻。
岔口三:
风控工具存缺口 粳稻期货激活冷品种
稻谷是我国主要的粮食品种,约占我国粮食总产量的35%。稻米是我国最重要的口粮品种,占口粮消费50%以上。在期货市场上,2009年便有早籼稻品种上市,给部分稻谷企业提供了套保工具,但整体持仓量和成交量相对较少,不利于大规模操作。9月27日,郑商所早籼稻期货主力合约1401开盘价全日成交量仅6632手,持仓量18894手。
据郑州商品交易所理事长张凡表示,早籼稻仅仅是稻谷系列中的一个相对较少的品种,占稻谷总量比重的15%左右,还不足以反映整个稻谷市场的情况,大量的粳稻、晚籼稻现货企业无法有效利用期货市场,为丰富完善粮食系列、稻谷系列的期货品种,扩大服务“三农”的服务和领域,郑商所从2012年开始研发粳稻期货,按照贴近现货市场、遵循期货规律、方便套保企业的原则,完成了粳稻期货合约及规则设计等各项工作,力争粳稻期货能够在今年成功上市交易。同时晚籼稻期货也在积极准备之中。
对于粳稻、晚籼稻期货,有人质疑,早籼稻期货上市多年交易并不活跃,是否还有必要再上市粳稻和晚籼稻?对此,业内专家指出,粳稻和晚籼稻的推出,配合早籼稻将完整覆盖产业链,有助于激发更多的企业参与期货市场,这三个品种有望成为郑商所的“三驾马车”。
“粳稻期货的上市,一能够完善粮食市场体系;二能助推整个行业的发展,使这个行业良性有序、实现规模化、产业化发展;三能吸引其他的市场主体、其他的资本来进入粮食加工流通领域;四能够帮助企业很好地控制成本。” 益海嘉里大米事业部水稻采购总监张慧卓表示。
有过早籼稻期货交易经验的湖南粮食集团监事廖新伟表示:“湖南粮食集团这几年一直在从事早籼稻期货交易,由于湖南是早籼稻的主产区,所以这几年效果还不错。郑商所要上市粳稻期货,乍一听好像和南方企业没什么关系,觉得交易机会不多,但是我却认为存在一些机遇。”
廖新伟举例说,去年湖南粮食集团收购籼稻20万吨,有规避价格风险的需求。但早籼稻品种相对不活跃,粳稻期货上市以后,有望完善产业链,激活稻谷期货品种的交投热情;而且粳稻的价格走势跟南方籼稻趋势一致,所以可以利用粳稻期货进行规避风险。同时,粳稻上市以后,作为南方粮食企业,可以利用粳稻与籼稻的价差,进行品种间套利。
此外,廖新伟还看到了粳稻期货和现货之间的套利机会:“今年上半年对籼稻重金属超标的负面炒作很厉害,粳稻在南方的市场逐步在扩大,现在消费习惯使粳稻在稻谷中的比例逐步扩大,从期货角度看,期货价格可能会偏离现货价格,存在一定期限套利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