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小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小企业的发展势态是否良好是关系着整个国计民生的大事,在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就目前状况来分析,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道路困难重重,其中一个关键原因就是融资困难,融资难——最直接表现就是银行信贷融资渠道不畅,并且信贷融资困境已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本文通过分析研究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在融资过程中面临的现状以及造成融资难的原因,最终提出了缓解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中小企业信贷融资对策建议
1 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状况
1.1 融资方式较为单一,融资渠道不畅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比较狭窄,主要是依赖企业业主投资、内部职工集资和申请银行贷款这几个融资途径,尽管金融机构风险投资、发行股票和债券等融资方式也早使用,但由于国家政策限制比较严格所以应用范围比较小,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窘境。
1.2 正规金融机构贷款难度大
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小企业发展规模也在不断扩大,随之资金需求也就迅猛起来,致使大部分企业都存在资金短缺问题。但由于中小企业制度不完善,财务管理水平较低等因素导致贷款风险较大,很难满足银行贷款的抵押担保条件再加上基层银行发放贷款的权限相对有限,致使大小银行对中小企业发放贷款的积极性普遍不高。
1.3 非正规金融机构贷款潜在风险大
由于中小企业制度不完善,财务管理水平较低等因素,中小企業从正规金融机构获得融资面临很大挑战,企业的融资时效性又迫使中小企业不得不及时获得筹款,所以部门中小企业被迫求助于手续简便,时间周期短但是潜在风险比较大的商业信用和民间借贷等非正规金融手段。这些渠道的融资成本往往高于金融机构的融资成本,而且不受国家金融法律法规管辖,虽然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中小企业的发展难题,但一旦经营不慎,资金运转过于紧张,就会产生严重后果。
2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原因分析
2.1 中小企业运作不规范,财务制度不健全,经营风险较大
我国中小企业多为民营或私营性质,其经营权和所有权都集中在投资人手中,企业管理人才比较匮乏,各项制度比较松散,尤其是财务制度,加上企业投资人即管理者缺乏必要的财务管理知识,导致企业财务管理水平不规范,提供的财务信息不准确,缺乏外部认可的会计报表。不规范产生的信息操纵和信息失真,使金融机构对企业的风险承受能力无法真实辨认,对贷款的审核审批也无法顺利进行。所以金融机构出于风控考虑不愿对其轻易放贷以免造成新的坏账呆账。
2.2 缺乏专门为中小企业服务的金融机构和政策
目前我国金融体制中处于领导地位的仍是国有金融机构,其主要服务对象是大中型企业,而专门为中小企业服务的中小金融机构极为匮乏。同时,制度化的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金融政策体系尚未真正建立起来,政府在制定金融政策时出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资金趋利性方面考虑,会把有限的资金投入到效益好、安全性高的大企业,在资金和政策方面对中小企业支持力度不足。
2.3 直接融资门槛高,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尚未形成
我国资本市场虽已初具规模,但发展还不成熟,无法发挥市场资源配置的功能。资本市场进入门槛较高,国家对股票和债券发行的许多硬性规定使中小企业很难通过资本市场实现融资目的,中小企业板也不完善。
2.4 金融机构和中小企业之间信息不对称
金融机构和中小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导致的后果主要表现为“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即中小企业获得信贷资金后,可能会改变原来的承诺,从事偏离银行利益的活动,使投资者面临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增大,投资者就会谨慎考虑其投资项目。所以金融机构放贷前,会非常谨慎地对待企业的融资要求,采取种种限制和防范措施,尽可能降低逆向选择风险,此外还要加大监管力度防范道德风险。这种限制和防范措施同时又提高了企业融资的门槛,致使许多中小企业无法达到其标准。潜在的“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会使金融机构产生“惜贷”或“惧贷”心理。
2.5 金融业实行的谨慎原则,不利于风险性较高的企业融资
金融业为一项另类产业,主导方向是资金钱款此类性质特殊的产品。因为在经济生活中资金或货币的特殊性、对生活中各方面影响的广泛性以及其能影响国民经济的全局性,金融业使各国在经营条件和限制上都有苛刻的运转守则,使其安全性、有效性及流动性都能够得到保证,从而在社会带动上能有效规避金融风暴给国民经济上带来的非良性结果。确切说,这也是金融服务业和机构之中广大从业者对自己本身的限制。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需要非常细致的谨慎态度,但事实上在不利影响因素方面也使风险系数较大的中小企业的融资产生波及,一些可以带动企业发展的机遇往往不能降临在有前途企业头上。
2.6 金融企业“嫌贫爱富”,且融资手续繁琐,耗时耗力
金融机构往往偏爱信誉度高、融资金额大的企业,经常出现贷款被信用资金所追赶,用不完的部分也经常暴露出来;相对来说,在信誉度方面中小企业会有不同程度的缺失,只有很小的融资额。中小企业所展现的是融资度小,更需要简便迅捷的服务。故而,金融部门出于安全考虑,在融资手续上必须有一套完全有效的措施,简便迅捷的要求在中小企业中就难以适应。中小企业就会被这些繁琐的步骤吓退。
3 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对策
3.1 加强中小企业公司的治理建设
我国中小企业在家族特色方面体现的较为显著。企业成员中非亲不用,管理岗位被老板的亲戚所占据,决策方面自己说了算。在人才引进方面就会出现断档,从而在决策上就失去了可靠性,投资风险风险方面就会逐步加大,信用水平也难以得到金融机构的认可,贷款难、融资难的现象就会凸显出来。因此,股份产权分散才是中小企业急需解决的问题,公司的改造要实行科学的方式,家族式的管理模式急需被解除,调整所有权的结构,引入合适的管理层,使经营效率得到提升,使经营风险下降,只有这样才能使信贷力得到提高,融资能力得到加强。
3.2 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大力发展互助性担保
中小企业信用融资制度的影响应被大众所逐步认识,依据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使多元化,多次序,各种股份合作制融合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得到树立。第一,要使信用担保系数维系在政府这个主体上。资金来源为各级政府组织,具有独立法人资质的保全机构被确立起来,市场公开化运作原则也要建立,主要目的确定为非盈利。第二,商业性担保公司逐步增多。出资的主要人员为法人、自然人,组建原则严格按照公司法,商业化运作得到逐步实行,主要目的向盈利转变。第三,互辅性质的担保组织被提上建设日程。中小企业出资者自发形成此组织,统一规划性投资,展现联保模式,以非盈利为动机。相互间担保的特长取自于民众间互保的产业性质、地域性和互协、互扶、互助体系。当出现危机时,条文性互保的主要做法是把危机施放给行政机构。而互辅性担保组织担待的危机到最后是由分下属成员承担,很轻松就被下行的受保者把握,承保批准人与担保发起人彼此了解,延缓了资信非对等的困难;互辅性承保将金融机构或行政部门承保协调的外界督促变成为互辅性承保团队里面的相互监管,使监督的成果性得到加强;互助性担保把没有优势的中小企业之间串联起来,在有利条件的争取方面能拿出更多的资本;政府财政负担得到了减少,可以把政府与中小企业沟通的渠道多样化,政府的支持将被更为广泛的取得。为了与往后市场的需要相适应,以互辅性承保单位为主,行政担保机构和商务承保单位为助手,以地域和国家、省、市三层次再融资单位为依托的组织框架应该被建立。
3.3 转变国有商业银行经营观念,改进中小企业融资服务
有些中小企业在逐步发展过程中进入了转型期,他们所期待和重视的其实是特别迅速地取得银行信任并得到贷款。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在这方面的经验是,就算资本市场的发展到更高的程度,中小企业的融资主要来源还是银行给予的支持。第一是要使国家性质银行的信贷政策得到改变,加强和硬化为中小企业的金融机构的实用度;第二是使企业评价信誉等级评定标准得到改良,开设一套对于发展期中小企业的贷款估价制度;第三是从行政能力上提升商业性质银行对中小企业发放贷款的认可度。可以考量增加商业性质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的利息比率浮动面,对于一些商业性质银行对中小企业发张贷款成功率较高的事实,建议进行资金补贴等方案,提升其风险防范能力;第四是运用新办法改良金融工具,改良贷款融资力度。
3.4 大力发展地方性中小金融机构
城市商业银行、中小企业债券市场、城市信用社、地方性风险投资公司、农村信用社和地方性中小企业产权交易市场作为企业身边的中小型机构有着极大的发展潜力。目前来说,就六万多家农村信用社和四千多家城市信用社在我国已经形成的状况,其统一一体化性质已经转弱,变成了“准国家性质商业银行”,应以对其清理整顿作为基础,设立商业性质中小企业专项银行,特地把商业性质贷款发放给身边企业。中小金融机构在信息方面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可以为中小企业提供贴心服务;地方性金融机构作为中小型金融机构,以长期合作关系为推手,伴随着中小企业经营状况逐渐被中小金融机构所了解,对解决存在于中小金融机构于中小企业之间的信息非对等问题有很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
[1]高正平.《中小企业融资新论》,中国金融出版社,2009.33.
[2]周新玲.《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对策》,财会通讯,2008.1.
[3]杨令芝,周艳.中小企业融资现状、问题与创新[J].特区经济,2007(4).
本文系河南省社科联项目(编号SKL—2011—2987)阶段性研究成果。
课题名称:构建多层次资本市场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
课题编号:SKL-2011-2987
关键词:中小企业信贷融资对策建议
1 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状况
1.1 融资方式较为单一,融资渠道不畅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比较狭窄,主要是依赖企业业主投资、内部职工集资和申请银行贷款这几个融资途径,尽管金融机构风险投资、发行股票和债券等融资方式也早使用,但由于国家政策限制比较严格所以应用范围比较小,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窘境。
1.2 正规金融机构贷款难度大
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小企业发展规模也在不断扩大,随之资金需求也就迅猛起来,致使大部分企业都存在资金短缺问题。但由于中小企业制度不完善,财务管理水平较低等因素导致贷款风险较大,很难满足银行贷款的抵押担保条件再加上基层银行发放贷款的权限相对有限,致使大小银行对中小企业发放贷款的积极性普遍不高。
1.3 非正规金融机构贷款潜在风险大
由于中小企业制度不完善,财务管理水平较低等因素,中小企業从正规金融机构获得融资面临很大挑战,企业的融资时效性又迫使中小企业不得不及时获得筹款,所以部门中小企业被迫求助于手续简便,时间周期短但是潜在风险比较大的商业信用和民间借贷等非正规金融手段。这些渠道的融资成本往往高于金融机构的融资成本,而且不受国家金融法律法规管辖,虽然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中小企业的发展难题,但一旦经营不慎,资金运转过于紧张,就会产生严重后果。
2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原因分析
2.1 中小企业运作不规范,财务制度不健全,经营风险较大
我国中小企业多为民营或私营性质,其经营权和所有权都集中在投资人手中,企业管理人才比较匮乏,各项制度比较松散,尤其是财务制度,加上企业投资人即管理者缺乏必要的财务管理知识,导致企业财务管理水平不规范,提供的财务信息不准确,缺乏外部认可的会计报表。不规范产生的信息操纵和信息失真,使金融机构对企业的风险承受能力无法真实辨认,对贷款的审核审批也无法顺利进行。所以金融机构出于风控考虑不愿对其轻易放贷以免造成新的坏账呆账。
2.2 缺乏专门为中小企业服务的金融机构和政策
目前我国金融体制中处于领导地位的仍是国有金融机构,其主要服务对象是大中型企业,而专门为中小企业服务的中小金融机构极为匮乏。同时,制度化的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金融政策体系尚未真正建立起来,政府在制定金融政策时出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资金趋利性方面考虑,会把有限的资金投入到效益好、安全性高的大企业,在资金和政策方面对中小企业支持力度不足。
2.3 直接融资门槛高,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尚未形成
我国资本市场虽已初具规模,但发展还不成熟,无法发挥市场资源配置的功能。资本市场进入门槛较高,国家对股票和债券发行的许多硬性规定使中小企业很难通过资本市场实现融资目的,中小企业板也不完善。
2.4 金融机构和中小企业之间信息不对称
金融机构和中小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导致的后果主要表现为“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即中小企业获得信贷资金后,可能会改变原来的承诺,从事偏离银行利益的活动,使投资者面临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增大,投资者就会谨慎考虑其投资项目。所以金融机构放贷前,会非常谨慎地对待企业的融资要求,采取种种限制和防范措施,尽可能降低逆向选择风险,此外还要加大监管力度防范道德风险。这种限制和防范措施同时又提高了企业融资的门槛,致使许多中小企业无法达到其标准。潜在的“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会使金融机构产生“惜贷”或“惧贷”心理。
2.5 金融业实行的谨慎原则,不利于风险性较高的企业融资
金融业为一项另类产业,主导方向是资金钱款此类性质特殊的产品。因为在经济生活中资金或货币的特殊性、对生活中各方面影响的广泛性以及其能影响国民经济的全局性,金融业使各国在经营条件和限制上都有苛刻的运转守则,使其安全性、有效性及流动性都能够得到保证,从而在社会带动上能有效规避金融风暴给国民经济上带来的非良性结果。确切说,这也是金融服务业和机构之中广大从业者对自己本身的限制。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需要非常细致的谨慎态度,但事实上在不利影响因素方面也使风险系数较大的中小企业的融资产生波及,一些可以带动企业发展的机遇往往不能降临在有前途企业头上。
2.6 金融企业“嫌贫爱富”,且融资手续繁琐,耗时耗力
金融机构往往偏爱信誉度高、融资金额大的企业,经常出现贷款被信用资金所追赶,用不完的部分也经常暴露出来;相对来说,在信誉度方面中小企业会有不同程度的缺失,只有很小的融资额。中小企业所展现的是融资度小,更需要简便迅捷的服务。故而,金融部门出于安全考虑,在融资手续上必须有一套完全有效的措施,简便迅捷的要求在中小企业中就难以适应。中小企业就会被这些繁琐的步骤吓退。
3 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对策
3.1 加强中小企业公司的治理建设
我国中小企业在家族特色方面体现的较为显著。企业成员中非亲不用,管理岗位被老板的亲戚所占据,决策方面自己说了算。在人才引进方面就会出现断档,从而在决策上就失去了可靠性,投资风险风险方面就会逐步加大,信用水平也难以得到金融机构的认可,贷款难、融资难的现象就会凸显出来。因此,股份产权分散才是中小企业急需解决的问题,公司的改造要实行科学的方式,家族式的管理模式急需被解除,调整所有权的结构,引入合适的管理层,使经营效率得到提升,使经营风险下降,只有这样才能使信贷力得到提高,融资能力得到加强。
3.2 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大力发展互助性担保
中小企业信用融资制度的影响应被大众所逐步认识,依据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使多元化,多次序,各种股份合作制融合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得到树立。第一,要使信用担保系数维系在政府这个主体上。资金来源为各级政府组织,具有独立法人资质的保全机构被确立起来,市场公开化运作原则也要建立,主要目的确定为非盈利。第二,商业性担保公司逐步增多。出资的主要人员为法人、自然人,组建原则严格按照公司法,商业化运作得到逐步实行,主要目的向盈利转变。第三,互辅性质的担保组织被提上建设日程。中小企业出资者自发形成此组织,统一规划性投资,展现联保模式,以非盈利为动机。相互间担保的特长取自于民众间互保的产业性质、地域性和互协、互扶、互助体系。当出现危机时,条文性互保的主要做法是把危机施放给行政机构。而互辅性担保组织担待的危机到最后是由分下属成员承担,很轻松就被下行的受保者把握,承保批准人与担保发起人彼此了解,延缓了资信非对等的困难;互辅性承保将金融机构或行政部门承保协调的外界督促变成为互辅性承保团队里面的相互监管,使监督的成果性得到加强;互助性担保把没有优势的中小企业之间串联起来,在有利条件的争取方面能拿出更多的资本;政府财政负担得到了减少,可以把政府与中小企业沟通的渠道多样化,政府的支持将被更为广泛的取得。为了与往后市场的需要相适应,以互辅性承保单位为主,行政担保机构和商务承保单位为助手,以地域和国家、省、市三层次再融资单位为依托的组织框架应该被建立。
3.3 转变国有商业银行经营观念,改进中小企业融资服务
有些中小企业在逐步发展过程中进入了转型期,他们所期待和重视的其实是特别迅速地取得银行信任并得到贷款。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在这方面的经验是,就算资本市场的发展到更高的程度,中小企业的融资主要来源还是银行给予的支持。第一是要使国家性质银行的信贷政策得到改变,加强和硬化为中小企业的金融机构的实用度;第二是使企业评价信誉等级评定标准得到改良,开设一套对于发展期中小企业的贷款估价制度;第三是从行政能力上提升商业性质银行对中小企业发放贷款的认可度。可以考量增加商业性质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的利息比率浮动面,对于一些商业性质银行对中小企业发张贷款成功率较高的事实,建议进行资金补贴等方案,提升其风险防范能力;第四是运用新办法改良金融工具,改良贷款融资力度。
3.4 大力发展地方性中小金融机构
城市商业银行、中小企业债券市场、城市信用社、地方性风险投资公司、农村信用社和地方性中小企业产权交易市场作为企业身边的中小型机构有着极大的发展潜力。目前来说,就六万多家农村信用社和四千多家城市信用社在我国已经形成的状况,其统一一体化性质已经转弱,变成了“准国家性质商业银行”,应以对其清理整顿作为基础,设立商业性质中小企业专项银行,特地把商业性质贷款发放给身边企业。中小金融机构在信息方面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可以为中小企业提供贴心服务;地方性金融机构作为中小型金融机构,以长期合作关系为推手,伴随着中小企业经营状况逐渐被中小金融机构所了解,对解决存在于中小金融机构于中小企业之间的信息非对等问题有很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
[1]高正平.《中小企业融资新论》,中国金融出版社,2009.33.
[2]周新玲.《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对策》,财会通讯,2008.1.
[3]杨令芝,周艳.中小企业融资现状、问题与创新[J].特区经济,2007(4).
本文系河南省社科联项目(编号SKL—2011—2987)阶段性研究成果。
课题名称:构建多层次资本市场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
课题编号:SKL-2011-2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