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域乡村博物馆撷趣

来源 :农家书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haiyongjiew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欧洲文明在人类文明史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从文学到音乐,从绘画到建筑,从手工艺到食物,都深深影响着世界发展。翻开历史的巨篇,我们不难发现,这一切文明华彩其实皆来源于一个个朴素自然的乡村之中。在欧洲各国家,许多村镇建有各自的乡村博物馆,以独特的方式将文明的记忆永远珍藏。
  荷兰:木鞋博物馆
  木鞋与风车、郁金香被誉为荷兰“三宝”。荷兰属“低洼之国”,欧洲许多河流经荷兰入海,加上湿润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影响,全国几乎一半的土地浸泡在水中,这样的自然环境,促使荷兰人在500多年前,发明了木鞋。
  木鞋博物馆设在风车村里,馆内陈放着大小各异的木鞋,小到能在一个火柴盒里放置12双鞋钥匙圈;大到足可以睡下一对婴儿的宝宝鞋,更有特大的,三米长,由一整块木头镂空雕成的世界最大木鞋,如同一艘能乘人的木船。木鞋造型也是五花八门,有的做成张嘴的鳄鱼,个性十足;有的在鞋头上绘上紫色的花纹,凸显富贵;还有的画有脚趾形状,极具立体感。
  荷兰木鞋的原料是白杨,具有不易裂、不变形、不渗水、不沾泥、透气性好等特点,荷兰人脚穿坚硬的木鞋在淤泥里行走,轻巧利落,极为方便。当地农民在鞋内填进稻草,既可御寒防冻,又舒适耐穿。时至今日,还能看到穿着木鞋的荷兰人。
  在没有机械的时代,木鞋是手工制作的,要把鞋做得左右对称并且合脚,并不容易,若要在木鞋上做些花样,那就更需下大功夫了。实际上,在荷兰一个好的制鞋匠,往往也是一流的雕刻家。因为纯手工制作,做一双精致的木鞋,费时一星期是常事。
  如果有兴趣,人们还可以参观制作木鞋的工场,工场面积不大,仅二十多平方米,本是及其原始的作坊。工人们一边制作,一边讲解木鞋的由来、演变和发展历史。木鞋的制作一是传统的,靠人工打磨;另一种是纯机械化的。
  荷兰的木鞋,至今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了,承载着乡土文化的演变。
  德国:农庄博物馆
  黑森林农庄博物馆位于德国哈斯拉赫城和古塔赫城之间,紧邻金齐希河与古塔赫河交汇处,是巴登-符腾堡州最古老的露天博物馆。
  这个博物馆始建于1963年,距今已有50年的历史,当时这里只有一座黑森林木屋农庄,原来是博物馆唯一的本地原始建筑。其它木屋农庄都是后来逐步搬迁而来的。本地木屋农庄建于公元1612年,当时的名字叫福格特,所以该博物馆又名福格特农庄博物馆。
  整个博物馆占地面积约5.5公顷,共有六座完整的木屋农庄、雇工住房和十五处附属建筑,包括磨坊、锯木坊、仓库和佣人住房等。木屋农庄室内展品丰富、装饰齐全,呈现独特的黑森林民俗风情。其中一座名叫希佩恩泽佩恩的农庄,建于公元1599年,原地址在海拔920米高的黑森林小城富特旺根,1966年,被原型整体搬迁到这里。
  黑森林大坡顶起脊木瓦木屋、木屋后院富饶的原野牧场、木制小教堂墙上的耶稣受难雕像、厨房简易柜架上各种常用陶器碗罐、摆放双人床和婴儿床的卧房、古老精致的黑森林挂钟、农庄周围恬静的田园风光,一处处风景令人目不暇接。博物馆不仅汇聚了不同时代、风格各异的黑森林传统木屋农庄,还保存有众多的文物资料,向游客展示了几个世纪黑森林人住居、生活、劳作等真实情景。人们在农庄博物馆里游走,简直走进了十六世纪至十九世纪的德国黑森林。
  英国:铅笔博物馆
  英格兰北部坎伯兰郡的凯斯克小镇,有个独具特色的铅笔博物馆。博物馆不大,总共三间房子,据说是生产车间腾出来的。别看这间乡村博物馆很“迷你”,但收藏了世界各个地区的铅笔,五颜六色的笔芯和外包装,长短各异、粗细各异、形状各异……此外,还有平常不容易见到的用于军事地图的铅笔,应有尽有,令人眼花缭乱。除此,博物馆里还陈列着生产铅笔用的材料,如各种颜料、木材等。人们通过博物馆里丰富的照片和资料,可以了解铅笔的历史、制造工艺,如果觉得不够尽兴,还可以去博物馆旁边一家免费开放的铅笔加工厂参观,更加全面地了解铅笔的生产工艺。
  在英国民间,一直保有设立博物馆的历史传统,几乎所有的村镇都有自己的博物馆,各具乡土特色。类似铅笔博物馆的博物馆在英国数不胜数,如陶瓷、铁桥、赛马、顶针、香水、奶酪、邮票、钮扣、钥匙圈等等,不一而足。还有一些家庭博物馆,只有一两间房子,不张扬、不宣传,一不留神就容易错过,但一旦进去了,就仿佛穿越了英国乡村的时空隧道。
  除了陈列收藏品供参观者参观,许多乡村博物馆在传统节日会举行纪念活动或特色比赛,比如,在蜡烛博物馆里,人们可以制作趣味蜡烛,作品可当成礼物馈赠亲朋好友;奶酪博物馆举办的奶酪制作大赛,每家每户都将精心制作的奶酪摆出来一较高下。在每一个英国村镇,乡土博物馆不但让人了解最真实的英国乡村传统文化,更为当地村民保护弘扬乡土文化的精神而感动。
  罗马尼亚:农舍博物馆
  罗马尼亚首都布加勒斯特的海勒斯特勒乌公园内,有一座展示罗马尼亚农村建筑艺术、民间艺术和农民生活习俗的露天博物馆,它是布加勒斯特诸多博物馆中最为独特的农舍博物馆。
  该博物馆建于1936年,大多数建筑在博物馆成立前,从罗马尼亚全国各地农村搬来的,其中许多都成了“绝版”。房屋建筑需要维修时,博物馆将房子所在地的农民请来,因为他们的手艺才能真正使这些建筑恢复本来面目。
  这座博物馆是一个占地10公顷的大花园,40个院落、66座乡村建筑分布其中,其中包括房舍、教堂和作坊等,他们的原主人是罗马尼亚农民、乡村教师、作坊老板、神父。这些老农舍保留过去完整的记忆,既富有民族特色,又独具地方色彩。
  各式各样的农舍掩映在绿阴深处,风车、水车和磨坊等掺杂其间,错落其间。罗马尼亚盛产木材,农民盖房子主要用木材,许多院落被木栅栏围起来,有的房屋木门雕花,桌椅也都用整块木头制成的,牢固得很。院门口都标有该房屋出处和建造年代,方便参观者了解。
  在馆内,有一座18世纪从北部马拉穆雷什地区迁来的教堂,最引人注目。该教堂高60米、宽15米,全部用木料建成,房顶不用瓦片,而用整齐的小木板,教堂内部墙壁有色彩鲜艳的油画。据博物馆工作人员介绍,这座教堂是先拆散后运到这里,再按原样组建起来的,整个建筑没用一颗铁钉。
  馆内农舍,正房后第一间绝大多数是厨房,两侧是卧室,卧室内铺有地毯。餐具、纺车、乐器以及挂在墙上的壁毯、服装、陶罐、瓷盘,都按原房主的要求摆设,真实地反映了当地的民俗和生活习惯。最古老的一所农舍是从萨图马雷县搬迁来的,原主人是一个农民,建于17世纪50年代,全部为木结构,高大宽敞、尖脊斜顶,是喀尔巴阡山区典型的防雪农舍,冬暖夏凉。内有布置讲究的会客室,地上铺有罗马尼亚特产的厚地毯,四面墙上悬挂着花色斑斓的壁毯,右侧的卧室里,陈列着女主人为女儿准备的嫁妆:花衬衣、长裙子、毛围巾、皮坎肩上都有金银丝线刺绣的云雀、花朵,做工甚为精妙。还有一所从多日尔县搬迁来的农舍——玛尔达莱斯蒂家,是一个半地窖式的窝棚,又黑又湿;另有一所从戈斯波达地区迁来的采阿乌鲁的房子,简洁古朴;还有从佛朗恰地区搬迁来的农舍,有一个“美林达尔”的食物存放处,放有各种食品,过路人可以不打招呼随便享用。
  每年,博物馆都要举办民间歌舞比赛和手工艺品制作大赛,最热闹的是一年一度的农村集市,各地民众把自制的编织物、木制品、陶瓷器、刺绣和民族服装等带到这里展销,学生们也可以来此学习绘画、陶艺,体验工艺制作,身临其境,感受罗马尼亚乡村风情。
其他文献
7月22日,第二届中国儿童大病救助论坛在京举行。会议主办方在论坛上联合发布《中国儿童大病医疗保障与社会救助分析》报告,并发起《儿童大病联合救助倡议书》。  报告称,对儿童来说,我国目前已基本形成了基本医疗保险、城乡大病医疗保险、医疗救助三部分构成的医疗保障制度。截至2014年5月,已有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出台了关于重大疾病报销的相关政策,总体起付线为12000元左右,平均封顶线为25万元,其
期刊
电视剧《天一生水》中有这样一个镜头:天一阁范家的修书先生方子文,常在范家纸坊修书、造纸,其房里房外挂满了一张张晾在绳上的纸,有一回,范冰冰饰演的小姐韵涟找他嬉耍,便去看他新做出来的纸,只见纸上嵌着花瓣,随意扇来便生若有似无的花香。  看纸张随风摆动,实在让人向往。当然,纸张本身并不稀奇,稀奇的是,你可也曾想亲手做一张属于自己的纸来?  小山坳里的舀纸匠  在湖南常德一个叫桃源县的地方,至今还有用古
期刊
很多人在2011年度央视“感动中国”节目里认识了张平宜。这位台湾记者只身来到凉山彝族自治州越西县大营盘高桥村,“被麻风村孩子渴望的眼神留下,不忍离去”。于是她留在大营盘,献身麻风村教育。  近日,张平宜的新书《触:台湾娘子上凉山》在京举行首发式。这本书记录了她十几年的心路历程:1999年第一次到大凉山麻风村,卖蜡烛募款起步,到协助建成大营盘学校,并逐年予以完善。她用轻松的笔调记下了一段段亲身经历。
期刊
甘肃省宕昌县去年输转劳务工10万人,向省外输送劳务移民3000多人。青壮年纷纷离开乡土,老人、孩子孤独留守,这样的现状在西部乡村比较普遍。原本基础薄弱的乡村教育正在苦苦支撑,学校和村民们之间的疏离感在加剧,逐渐沦为乡村社会的一方“孤岛”。  在全国1000万中小学校教师中,乡村教师占到846万,正是这超过80%的乡村教师撑起了我国基础教育的天空。然而,正如有关报道披露的那样,基础不稳、队伍流失、人
期刊
1926年的一天,19岁的邵逸夫与三哥邵仁枚,扛着放映机,提着装影片的箱子,穿越马六甲的一片森林,准备给林区工人放电影。因常年无人行走,小路已被带刺的灌木和杂草阻塞得不见缝隙,锋利的草叶很快划伤手背、小腿,汗水一流过伤口,就是一阵钻心的疼。走在前面的邵逸夫,拿一把尖刀砍开棘刺前行,邵仁枚扛着放映机跟在后边。  正当兄弟俩小心翼翼地前行时,邵仁枚突觉脑后一阵冷风刮来,他回头一看,一头花斑豹正张开血盆
期刊
@陈天中微博:地球最近总生病,不是发烧就是感冒流鼻涕。他发起烧来可吓人了,月亮姐姐用体温计给他量体量,竟然有57摄氏度(美国死谷)!好不容易吃药退烧了,这回他又感冒流鼻涕,许多地方因此洪水泛滥一片汪洋!人们最怕地球打喷嚏了,他每打一下喷嚏简直就是一次台风来临!地球呀地球,你可别生病!  作者:河南省郑州市纬三路小学 四(3)班 滕佳荷
期刊
【宋方金简介】  宋方金,知名编剧、新锐导演,出生于山东胶州农村,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文学系。现在北京,从事影视创作。主要作品有电视剧《手机》《人活一句话》《一生高贵》《家是一座城》《美丽的契约》,电影《飞》《温凉珠》《碗儿》《空巢里的孩子》《还有多远》《寻找克里斯蒂娜》及小说《逃离无名岛》等,曾获第十一届中国电影华表奖、搜狐2010电视剧盛典年度新锐编剧、第六届数字电影百合奖最佳影片、夏衍杯优秀剧
期刊
1980年11月17日,山东聊城临清市八岔路乡赵塔头村的赵汝兰一家卖棉花收入过万元,当年赵家添置了五辆自行车、三台缝纫机、两块手表、一个座钟、两台收音机,赵汝兰因为成为山东首个“万元户”被媒体广为宣传,名播四方。  33年后的今天,赵汝兰盖的瓦房还在,他的子孙们却走上了与之迥异的创业道路——除了三儿子赵光思继续务农,赵汝兰的长子赵光泽和次子赵光运曾任或正担任赵塔村书记职务,兄弟俩做生意挣了不少钱;
期刊
暑假期间,全国各地团委都相继推出了关爱留守儿童活动。  河南省郑州团市委组织郑州市12355青少年服务中心和郑州外国语中学的30名志愿者前往登封市唐庄乡西沟村,为那里的留守儿童送去了书包、图书、衣服等物品。王羿沣是郑州外国语中学的志愿者,他说平时由于学习任务重,没有太多时间参加公益活动,现在趁着暑假,和同学们一起将自己平时喜欢的图书和文具送给农村的孩子们。“看到留守儿童接过文具时开心的笑容,自己也
期刊
“这里的蔬菜、水果有儿时的味道。”在日光温室大棚里,万立军,这个从宁夏农校毕业的青年介绍说,中卫地区的沙子干净,细菌、虫害少,天气昼夜温差大,作物含糖量高,施有机肥使蔬菜水果味道更鲜美。  万立军今年33岁,怀着“让农民不再受苦”的梦想,初中毕业后去农校学技术。18岁学成回乡,靠蹬三轮车卖了7个月化肥,用赚的“第一桶金”开起了第一家农资店。随后的两年里,他的农资店发展成4家。  2002年,万立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