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盾里的复杂情感——浅析徐志摩的《再别康桥》

来源 :速读·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huoxiaz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细读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后,会感受到轻盈的词句中暗含突兀,这是因为是人运用了矛盾的描写。这些矛盾的描写是他内心的复杂情感的一个外化。在轻缓的诗句里,寄寓着诗人想轻盈洒脱而不得的沉默伤感。
  关键词:矛盾;情感;徐志摩
  徐志摩于1920年开始在英国留学,被推荐到剑桥大学皇家学院当特别生。剑桥大学的自由灵活,康桥的脱尽尘埃气的自然景色,深深地迷住了徐志摩,让徐志摩进入“绝对的孤独”,接近大自然,洗涤心中的浓重忧郁,焕发灵性的净洁。徐志摩向来注重性灵的洁净,追求洒脱和轻灵,所以他对康桥爱得深沉。所以,他先后创作了诗《康桥再会吧》,散文《我所知道的康桥》,诗《再别康桥》等作品,表达对康桥的喜爱。
  《再别康桥》创作于1928年。当时徐志摩已与陆小曼成婚两年,和父亲徐申如分家后,经济压力愈益沉重,上海的生活正在消磨他作为一个诗人的灵性。于是徐志摩萌生了出国游历的念头,一来缓解才思枯竭的现状,二来把小曼带出堕落的洋场。可惜小曼借口有病,他只好独游。
  时隔6年,他重新回到康桥,回到这个激发他创作天赋,给予他爱,美,自由的精神故乡。在启程回国时有感而发,写下了《再别康桥》。下面对诗进行分节分析,以体味那看似轻缓,实则矛盾的字句中的复杂情感。
  第一句到第四句为第一节。轻轻二字看似洒脱轻盈,但细想,诗人如今是回来却避免不了再离开。他的心情是沉重的,步子是无力的轻轻,是无可奈何的轻轻。轻快的语句与沉重的心情形成的矛盾,犹如诗人此时的复杂的内心。接下来写到诗人轻轻地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为何在招手却是在作别呢?又为何是招手作别而不是挥手作别呢?招手指的是举起手来上下摇动,表示叫人来或跟人打招呼。从《我所知道的康桥》中的“就只那一春,我的生活是自然的,是真愉快”可知,他对康桥爱得深厚,也不舍得离开这里。他要招手,他要和这里的景这里的物打招呼。他希望康桥的景与物都向自己走来,向自己告别,而不是自己在那孤独的摆着手离去。所以招手作别更好的表达了诗人对康桥的喜爱与不舍之情。可见招手与作别虽矛盾却合情,同时也表现诗人此刻的爱的深厚却不得离去的矛盾的复杂的内心。
  第五句到第八句为第二节。夕阳柔和的光穿过河畔的柳树,金光闪烁,令人想到新娘的盖头。柳让人想到的是离别的伤感和不舍,而新娘这个意象却让人感到喜庆,一悲一喜,矛盾凸显。但细想,新娘嫁给了心上人,当然是件喜庆的事情。可是,新娘同时也要离开从小生活的娘家。如果这样去思考就不会觉得诗人对新娘这一意象的使用突兀、矛盾,反而觉得很巧妙。接下来诗人写到波光里的艳影。为何要用“艳”字呢?怎么又有矛盾?夕阳的光落在了康河上,由着风的吹拂,一派的宁静调谐。由《我所知道的康桥》可知,诗人自己以前常常在夕阳西坠时骑着自行车直追落日,落日自然追不到,但是却饱尝了晚景的美丽。这些美好的过往,眼前调谐的晚景,的确是“艳”影。所以此处的夕阳意象所要表达的感情和传统的是不一样的,传统的夕阳这个意象总是令人想到暮年,令人伤感。此处徐志摩对夕阳有他自己的理解与认识。太阳的光过于刺眼,月光则朦胧而温柔。夕阳的光,介于二者间,独有种调谐的美。这夕阳里承载着太多美好的过往,所以是艳丽的,是能在诗人的心头荡起波澜的。可惜的只是那些美好都慢慢的在眼前退去罢了。
  第九句到第十二句为第三节。水草和青荇也许是不一样的。青荇的色彩是那般油亮,叶子轻浮水中,一摆一摆的是那般的招引人,仿若招摇过市似的。徐志摩不愿此般的张扬,他只愿浸在康河里,做条水草,默默的守护着康桥。另外,油油的招摇和甘心做水草形成鲜明的对比,更加突显徐志摩对纯粹,轻盈,洒脱的追求,表达了诗人对康桥的喜爱,愿意化做康桥的一部分,愿意轻盈。
  第十三句到第十七句为第四节。第四节写到“不是清泉,是天上虹”。夕阳的光落在河面上,河水被风轻轻的拂起,散做一圈又一圈,远远的看着真的像虹一般,一弧又一弧。刚成弧却又被风吹散揉碎了,只好沉在水中。彩虹,多彩中孕育着生机与希望,让人自然而然地想到梦想。
  第十八句到第二十一是第五节。寻梦!在康河上划船,向更青更新的地方划去。志摩要在康河里找寻到自己的梦想,追求自然纯粹,轻盈洒脱。他要载一船的星辉,让星光的优美光明浸入他的性灵。他要高歌一曲,让歌声释放他的情感。
  第二十二句到第二十五句是第六節。诗人的一个“但”字是有着非常大的情感转折的!所以这里是有着一个很大的矛盾的。诗人在前面做了很多的铺垫。诗人花了大量的笔墨在描写康河的大自然的优美,以及在这种大自然中所蕴含着的自然纯粹,轻盈洒脱的性灵。而这些都是志摩所追求的。尽管志摩很喜欢很热爱这里,但是还是要走的,还是要离开的,诗人心中难以畅快,所以不想放歌,更不能放歌。诗人只能是沉默,只能由着心里纠结和矛盾,不想有不舍的拖沓,因为那不洒脱。
  第二十六句到第二十九句是最后一节。“悄悄”与“轻轻”前后呼应。诗人悄悄地离开了,挥挥衣袖,只是希望自己能轻盈洒脱些。其实康桥没有变,依旧温柔迷人,这是来的人变了,不复往日的轻盈。既然那么喜爱,为何不想带走这里的云彩?为何又是矛盾呢?这里则体现了诗人此刻复杂的内心情感。不想带走这里的云彩,不想带走自己曾经绝对孤独时所拥有的轻盈洒脱的记忆,希望那个曾经如此享受大自然的洒脱的自己能永远的留在康桥。
  经过分析之后,可以感受到那些轻快的词句,实则暗藏矛盾,这是诗人为了营造轻盈却不舍的情感。在那些浅浅的轻盈下,埋着更多的沉默伤感。当年游学英伦时的轻盈洒脱已渐渐淡了,几经爱情的波折后的创伤,婚后对陆小曼的堕落无可奈何,这些都给他带来了痛苦和折磨。心是向往轻盈洒脱的,可现实却那般不如人意。他独往康桥,忆起过往的种种,往日的自由随性,才华横溢,今日的疲于养家,才思枯竭,婚姻不顺,往与今的对比,往与今的落差,让他内心充满了难以言说的复杂情感。想轻盈洒脱而不得轻盈洒脱,想救回自己救回小曼而不得。什么都不得,内心便是复杂的,将内心的情感化作诗句,自然就会在描绘的时候带有矛盾的写法。
  参考文献:
  [1] 刘炎生《浪漫才子徐志摩》.湖北人民出版社,2007版
  [2] 杨新敏《徐志摩传》.团结出版社,1999版
  [3]《徐志摩全集 1诗集》.上海书店,1994版
其他文献
『书坛第一虎』赵长青认罪伏法,使得『艺术腐败』成为关注的焦点.当一个领域的某个人物演变成一个『事件』,对人物本身的关注更多地应该转移到对事件的反思上来.记得黑格尔曾
期刊
摘 要:网络环境下的学习是远程教育的一种学习方式,也是未来远程教育发展的主要趋势,而学习支持服务是网络教育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本文通过文献分析,重点阐述了目前远程教育网络学习支持服务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关键词:网络学习;远程教育;学习支持服务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而产生了新一代远程教育――网络教育。它突破传统学校教学方式的
期刊
王羲之对《庄子》的理解受郭象《庄子注》影响.郭象『怏然』之义关乎『夸跂』『块然』诸词.『夸跂』本自老子《道德经》『跨跂』,在词的构成上属同义或近义连文,不能分训『夸
上海书画出版社出版之《张瑞图草书永州新堂记》,通篇以其拿手的草书书写,用笔凌厉迅疾,结字奇崛方峭,充分体现了张瑞图典型的艺术风格.技法熟练果断,气势淋漓,点画呼应,笔势
期刊
本文以文化社会史为背景 从哲学思想史的角度分析梳理张瑞图的思想来源,从他的哲学思想观照他的书法美学思想,结合书学的基本脉络和规律以及传世书法作品和书法理论,总结归纳
摘 要:在职业学校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可以帮助学生树立一个正确的职业观念。本文就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开展现状进行分析,并针对中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以期帮助中职学生认识今后的就业形势与自身个性,更好地为就业打下基础。  关键词:中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对策  近几年来职业学校生源素质比较低,很多学生怕吃苦、学习不积极、不端正、不愿学习,导致就业时找不到方向,且对职
期刊
摘 要:随着科技的发展,我国在铁路方面的建设和研发技术越来越成熟。而铁路也成为我国最重要的交通工具之一,它的发展为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方便。随着社会需求的提高,当今火车的运行速度在逐渐提高,所能运载的重量也在不断提升,这两方面性能的提升就会引起电气化牵引供电电流的增加,同时本文将对电气化铁路牵引变电所中回流装置存在的不足进行简单的分析和研究,并找到科学合理的解决办法来应对此类问题的发生。 
期刊
摘 要:如今,铁路企业在不断地转换经营方式并和市场全面接轨,要想进一步的提高发展速度,有效的开拓市场、增加企业的效益,就需要向客户提供安全、优质的运输产品和服务。怎样优化铁路市场的营销是我们重点关注的,笔者在本文汇中进行深入的探讨。  关键词:铁路;市场营销;问题  当前,铁路运输面临很大的困境,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除了滞后的运价调整、有些企业不景气等外部因素外,也有没有合理的企业结构、企业的
期刊
一、文献[1]中关于瓦氏均衡模型的简述  文献[1]中关于瓦氏定律的介绍很详细,下面我们在不改变愿意的情况下来简述这个模型:  (1)约定符号:  [Qi,h(i=1,……,r)]:家户[h]对商品[i]的选择量;  [Qj,h(j=r+1,……,n)]:家户[h]对要素[j]的供给量;  [uh=uh(Q1,h,……,Qr,h;Qr+1,h,……,Qn,h)]:家户[h]的效用函数;  [Qr,
期刊
摘 要:本文论述的是翻译过程,也就是翻译分为哪几个阶段,如何能够准确的将原作品中的信息用译文语言表达出来,既要准确的向读者传达原作者要表达的意思,又能使译文为读者所接受,并且得到与阅读原作品同样的感受。对于翻译的过程,译界学者有着不同的看法和分段方法。而笔者认为翻译过程可分为:理解阶段,表达阶段,和审校阶段。三者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互相依存,缺一不可的,三者同等重要。  关键词:翻译;理解阶段;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