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社会文化视野的生态语言教学研究

来源 :高教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ainbow1234567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态语言学是生态学研究和语言学研究相结合的跨学科语言学分支,集中地探讨了语言学理论与实践中的生态学特征,探索语言学发展对生态环境发展所产生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从而更好地发挥语言学研究在人类与自然生态和谐发展进程中的积极作用。由范俊军编著的《生态语言学文选》汇总了当前国内外生态语言学论述的最新成果,包括生态语言学的定义、发展演变、生态多样性与语言多样性,以及评估与记录方法等等。生态语言学是新兴的语言学分支,其讨论热度不断上升,但在实际教学与实践中运用得较少。与传统的语言学研究不同,它是通过生态语境来研究语言学与其所处环境之间所产生的互动关系,进一步挖掘语言学研究在生态环境健康发展进程中的意义和价值,充分强调了语言学研究发展中的社会责任感和学科使命感。语言体系是人类以自身生存方式和生态意识为中心,根据社会文化发展规律逐步形成的,也就是说,语言在产生、运用、发展和变化的过程中都能够深度地表现社会文化语境对生态自然的新认识和新发展。在《生态语言学文选》中,编者讨论了语言生态理论的若干方面,较为全面地展示当前生态语言学的主要理論观点,并在语言学的跨学科探索中增强了生态语言学的应用价值,填补了当前生态语言学研究和教学中的空白,对生态语言教学内容体系的构建有着重要的参考和借鉴作用。
  就社会文化视野下生态语言学的研究价值来看,它承担了现代生态环境社会发展语境下语言学研究的新使命,通过语言学研究的方式进一步揭示了人们应当如何通过语言研究和语篇结构变化的新方式来增强语言的生态指向性。具体来说,为了能够更好地体现语言的生态多样性特征,语言学的研究应当在语言的分析和运用中有意识地实现对语言的调整,让语言的表述策略能够更好地表达生态健康与环境保护等现代意识。很长一段时间以来,语言学的研究都是以人类为中心的,而生态语言学拓展了语言学的应用目标,让语言学的运用不仅仅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服务,同时也为推动人类与自然生态关系的可持续发展服务。除此以外,生态语言学也包括了对语言生态性和语言多样性的讨论。语言及其结构和社会、社会文化、地域环境、制度等都有着密切的关系,语言在其产生、发展、演化和交流过程中也经历了类似生态进化和发展的过程,这个过程复杂且漫长。要想语言得到更进一步的健康发展,生态语言学研究者应当遵循语言学发展中语言的生态规律,正确引导语言不断向前发展。而与生态多样性的发展相类似,语言的发展也应当朝着多样性和多元化的趋势发展。当前生态语言学的研究对一些濒危语言和语种抱持着支持、传承和研究的态度。总的来说,当前生态语言学研究还在不断地发展和完善,其理论架构和核心观点还需要进一步的整理与汇总,教师在生态语言教学的过程中,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主动思考和探索,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研究能力。
  就社会文化视野下生态语言学的教学研究来说,它集中地探讨了语言学发展中的人类中心主义与生态发展策略,并在语言的教学中分析了传统语言体系中语言的非生态表现,并试图打破传统观念,在语言学发展中架构起人与自然平等对话的语言交流模式。语言学中的人类中心主义是指人们在语言的产生、发展和应用过程中站在人类的利益基础上,对自然现象的命名和语言交流中的倾向性态度等都是人类站在生态系统的特殊地位上来进行表述。在全球化生态危机日益严峻的过程中,人们对自然生态的认识也愈加深刻,社会文化发展中日益开始强调生态发展、生态自然等概念的传播和推广,在这样的背景下,语言的应用和交流也应当随之发生改变,减少语言中的“人类中心主义”思想,打破传统的语言结构方式,让语言的发展架构起人与自然和谐平等的关系。一方面,在生态语言教学发展中,教师与学生应当建立人与自然平等的生态语言学观念,并在此基础上对语言学现象、理论与实践进行生态性的分析和总结,通过语言结构的变化、语言交流方式的转变、语篇应用的生态化等方式进一步挖掘语言学教学研究在推动社会生态意识发展和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在社会生态文化风气逐渐形成的时代背景下,教师与学生在生态语言学的教学活动中应当更紧密地联系社会实际,让生态语言学的研究能够与社会文化的发展方向保持一致,提高生态语言学的应用价值和实践价值。
  以上就是笔者在研读范俊军《生态语言学文选》一书的过程中对社会文化视野下生态语言教学研究所作的总结和思考。在研读的过程中,笔者对十几篇生态语言学著述进行了系统化地学习和理解。以当前生态语言学教学发展的现状为基础,笔者认为生态语言教学仍处于一个起步阶段,在这个发展阶段中,教师与学生应当充分认识生态语言学的定义、发展演变、主要观点、理论架构和实践意义,并从这些基础性的认识出发进一步结合传统语言学发展的框架进行深度的分析和总结,在比较教学中让学生更能够切实感受到语言在人与生态发展中的表现形式与影响力,从而让学生能够在生态语言教学的引导下去思考语言学中的人类与生态发展关系,让生态语言学及教学的发展更好地推动社会生态文明的建设与发展。
  (李姝惠,华南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硕士。)
其他文献
摘要:加利福利亚州是美国各州公立高等教育典范,加州大学是美国乃至全球范围内最大的综合性公立大学系统,拥有加州公立大学体系最优质的教育资源。作为本科招生制度重要组成部分,加州大学源自1960年“加州高等教育总体规划”的全域性资格认定办法自实施以来,为其选拔出了大批优质生源。该认定办法以申请者高中课程成绩和大学入学标准化考试成绩为评价指标进行录取资格认定,体现了评价指标之间的互补性,促进了高中高校教育
期刊
摘要:有效洞察雇主的技能需求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改革具有重要参照价值。通过对近万条网络招聘信息的数据挖掘及文本分析,检验和探讨人工智能领域对高职毕业生的技能需求。研究发现,人工智能领域的雇主对高职毕业生的技能需求内容上呈现综合化的新特点;需求维度上展露出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及社会能力三者并重的新趋势;具体技能需求上有显著的行业及岗位特色差异;出现较为明显的人工智能人才集聚现象。高职院校应积极探索“人工
期刊
摘要:高等教育服务是高等教育的重要产出,但学界鲜有关注不同教育层次学生的教育服务质量差异。目前,澳门高等旅游教育急速发展,但也容易造成教育质量不平衡,难以满足不同教育层次学生的需求。基于SERVQUAL模型测量澳门高校的高等旅游教育服务质量,利用方差分析探讨学士、硕士与博士学生的旅游教育服务质量差异。结果表明:澳门高等旅游教育服务质量由有形、承诺、快捷、保证与关怀质量五维度结构;不同教育层次的学生
期刊
随着马克思主义理论传入中国,其教育理论也开始融入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在教育视阈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需要高校从中国实际国情与高校实际发展情况出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以理论体系建设与实践教育为基础,并结合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完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进而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中国化。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史论》内容概要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史论》一书选取了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理
期刊
艺术是对现实生活的能动反映,也是人类情感传递的有效形式。在艺术长河的漫长发展过程中,已经形成了独有的表达形式和个人风格。在现代高校教学中,研究个体的表达形式以及个体个性与艺术共性的对比,具有继往开来的作用。由郑兴三主编的《贝多芬钢琴奏鸣曲研究》一书,以对比研究的理论视角,将贝多芬32首钢琴奏鸣曲的不同版本进行了整合、对比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摘选出个性鲜明的作品进行全面而深刻地剖析,以求能分析出个体
期刊
二语习得领域曾一度重视对个体认知差异的研究而忽略了影响语言学习的社会文化因素。部分研究者只关注学习者与语法的关系,认为环境因素是可以被忽略的“背景”或“噪音”。近三十年来,二语习得领域经历社会转向,研究者们日益重视社会文化因素对语言习得过程的影响,不再人为地把个体和环境割裂。2018年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引进并出版了经典著作《第二语言教育中的社会文化理论导论:叙事视角》一书,该书将个体学习者放置在
期刊
摘要:近年来,人工智能的重大价值已然受到各国政府的战略性重视。人工智能在贡献世界、发挥影响、促成改变的同时,也易于诱发系列风险危机,例如劳动的脱嵌与消匿、人与人的疏远与隔离、人类的被超越与被控制等。对于教育而言,人工智能将带来冲击与颠覆,譬如人工智能的超级泛在是否会导致人与教育的分离脱节?人工智能的科技依赖是否会导致人文教育的缺失让位?人工智能的全能覆盖是否会导致教师职业的沦陷取代?总体而言,我们
期刊
摘要:对于未成年人校园暴力犯罪问题,不能仅重视事中干预和事后处理,预防校园暴力犯罪也十分重要。未成年人暴力犯罪预防制度是大体,德育是根本。借鉴日本创价学园的育人思维,学校德育在预防未成年人校园暴力犯罪的作用要重视三个维度:追求“生命的尊严为根本”的育人境界,践行“师弟不二”的育人之道,构建“为教育的社会”的育人格局。  关键词:未成年人;校园暴力犯罪;预防;德育  所謂未成年人校园暴力犯罪,主要是
期刊
在日益繁荣的文化艺术市场中,声乐艺术的教学和实践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普通高校的声乐课程教学正逐渐成为学校艺术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王玫的《声乐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一书是以声乐教学理论与实践为主体内容的专业化教材,在满足当前声樂教学理论与实践需求的基础上,还创新性地涵盖了当前声乐教学研究中许多重点难点问题,比如童声训练、中老年人嗓音训练、嗓音保健与声带病理治疗等内容。该书内容详实,逻辑严谨且通
期刊
在视觉传达设计教育实践教学管理中,以实践教学为基础,不断创新视觉传达设计教育教学意义重大。一方面,可以使视觉传达设计教育实践教学管理水平大大提升;另一方面,能够增强国内不同视觉传达设计院校培养创新性人才的能力,進而使视觉传达设计教育在实践教学和管理中能与新时代主题、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紧密联系起来。《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育研究与教学实践》是一本理解和研究中国视觉传达设计教育改革发展趋势和改革方法与策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