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江水电开发的必要性

来源 :中国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3603581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张博庭,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副秘书长,教授、高级工程师。先后在中国水利水电科学院从事水电站大坝设计研究、坝体应力分析计算和实验研究以及工程结构可靠度分析。90年代后进入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专职从事水电专业国际学术交流,曾任学会国际交流部秘书、副主任、全国学会理事、专职副秘书长。并兼任《水力发电学报》副主编,《中国电力》《岩土工程学报》等杂志编委、《中国电业》杂志专家委员、美国《Hydro Review Worldwide》杂志顾问等学术职务。
  水电开发争论的本质是生存发展权之争
  怒江水电开发的争论,不仅引人关注,而且也确实反映出国内外水电开发争论中的最实质问题——生存权和发展权之争。
  前不久,在一次由国际水电协会组织的论坛上,有一位来自某国际著名环保组织的代表,警告说目前世界上的“长江、尼罗河、湄公河等重要的河流,正在遭受碎片化(建大坝)的严重威胁”。后来,我就当场提问,您认为河流碎片化到底是好呢,还是不好呢?他说当然不好。接着我又问,可是如果说河流碎片化不好的话,那么现在发达国家又有哪一条河流没有被严重的碎片化?像欧洲的多瑙河、莱茵河、美国的密西西比河、哥伦比亚河。您认为目前发达国家这些河流的碎片化情况是好呢,还是不好呢?对方无言以对,并且不再回答。
  在会上,我们非常明确地指出,很多环保组织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环保问题采用的是双重标准。例如,建设水库大坝,在很多发达国家认为是生态环境和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但是,到了发展中国家,似乎就成了破坏生态环境的同义词。为什么发达国家的一些人,不愿意让发展中国家也和他们一样,开发建设自己的国家呢?
  笔者认为,原因在于我们这个世界的人口总量,确实已经超过了地球的承载能力,如果全球所有的人都像发达国家一样地生活,这个世界的资源和环境是根本无法满足的。所以,我们人类必须改变当前的不可持续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约束自己的生产和消费。而发达国家的有一些人,他们非常不想约束和改变自己目前的生活方式,于是他们就寄希望于整个世界能够尽可能地保持现状。所以,他们非常不愿意看到欠发达的发展中国家和自己一样地发展起来,他们希望能够尽可能保持现有的世界发展的不平衡和不平等,不愿意让现在的穷人也和他们一样享受同样多的自然资源。但是,这种保持社会的不平等,避免让有限的资源和环境别被更多的人分享的理由,又无法堂而皇之地说出口。于是,就有人利用了一种可以迂回达到这一目的的武器,或者说是借口——“环保”。


怒江水电开发的争论,其实质是生存权和发展权之争。

  在当代,环保是一项很时髦的高尚事业,我们只有一个地球,保护地球的资源与环境当然应该是人人有责。不过如果你发现有些环保问题的标准,对待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存在明显不同的话,你就要警惕了。一些发达国家的环保组织,为什么愿意花那么多的钱,帮助某个发展中国家搞生态环境的保护?为什么他们对受援国的生态和环境的珍惜和爱戴程度居然超过了自己的祖国?其中,也许有些人确实是因为环保的境界高尚到了忘我的程度。但也不能排除,有一些人帮助发展中国家搞环保的目的,是要阻碍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尽量维持世界现有的发展不平衡和不平等,保持自己相对优越的地位。
  对于目前国际社会的这样一种现象,笔者并不认为,这完全是由于环保人士人性的自私的产物。客观地说我们国家也正在搞全国的生态功能区划,为了保护好生态环境,我们也正在把国家的不同地区,根据现有的格局,划分成鼓励开发区、适度开发区、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国外环保组织的本意,其实也是想把世界按照现有的格局,划分成不同的功能区,禁止或者限制一些尚未进行开发的国家进一步工业化。但是,由于国际社会不像在一个国家内部,限制和禁止开发区内的人口,可以通过自由的迁移来平等地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也很难实现已经开发区域对限制和禁止开发区域合理的经济和生态补偿。所以,国际社会的这种按照国家的发展程度,划分的生态功能区划的办法,肯定是不合理的,也是行不通的。
  怒江民众的生存和发展的权利必须得到尊重
  生存权和发展权之争,这其实就是当前发展中国家的水电开发在国际上引起争论的本质原因。怒江水电开发的争论,明显也具有同样的性质。国内一些身居现代化城市的极端环保人士,对我国尚未得到开发一些区域,也具有保持当地的原生态的强烈愿望。但是,他们并没有设身处地地站在当地民众的角度考虑过,不准发展给当地的百姓带来什么后果。以至于有一年环保组织召开的会议,他们做了很多工作,请来的几位来自怒江地区的大学生,没想到到会场的发言,居然完全站到了他们对立面,强烈呼吁开发怒江水电,要求尽快改变家乡原始、封闭和落后的生存状态。
  出于这种希望保持原生态的心理,国内的极端环保组织阻止怒江水电开发的一个重要理由,当然就是“三江并流已经是世界自然遗产”。诚然,“三江并流”确实是我国自己申报并已经得到批准的世界自然遗产,但却并不是说,因此怒江、澜沧江和金沙江这三条江就都是属于世界自然遗产了,不能进行各种开发和建设。其实,世界自然遗产委员会,在批准世界遗产的时候,都非常明确地要求要把人类已经居住区排除在外。云南当年申报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的时候,就根据这一要求进行了相应的调整。
  “世界自然遗产”的区域划定要求,必须满足三个完整性条件。(1)包含展示突出普遍价值的所有必要要素;(2)有足够大的面积,能够完整展现提名地重要意义的特征和过程;(3)较少受到人类发展活动的影响。(请注意:第3条自然遗产与文化遗产截然不同)因此,我国所申报的“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实际上是由怒江、澜沧江、金沙江及其流域内部分的山脉组成(根据高程并不包含三条江),涵盖范围达170万公顷,它包括位于云南省丽江市、迪庆藏族自治州、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的9个自然保护区和10个风景名胜区的部分区域。其中,由于我国风景名胜区的划定,是依据“具有观赏、文化或者科学价值,自然景观、人文景观比较集中,环境优美,可供人们游览或者进行科学、文化活动的区域”的原则划定的。也就是说,风景名胜区域,不仅可能包含地质奇观、物种多样性地区,而且还可能是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和人文景观的特有区域。因此,我国已经划定的风景名胜区,显然不能全部满足进入世界自然遗产的条件。只能有所舍取。   资料显示,我国1988年批准划定的国家级三江并流风景名胜区总面积就有340多万公顷。其中,只能有不足100万公顷被划入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的范围。所排除的部分恰恰是那些低海拔的人类活动密集区。根据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委员会的建议,“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的缓冲区的高程划在了2000米以上,而现行的怒江水电开发规划最高之处,也不超过1950米。可以说,我国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的申报和划定,不仅为怒江水电开发,而且也为怒江居民的生存和发展,早就留下了必要的发展空间。
  总之,世界自然遗产的审批原则非常明确,我们保护自然、尊重历史的目的,都是为了让人类更好地生存和发展。所以,世界自然遗产的划定决不能成为剥夺某一部分人的生存、发展和追求现代化权利的借口和手段。在水电开发问题上,我们和极端环保派的争议和区别,也在于此。客观地说,如果世界上真能保留一条生态江的话,我们当然愿意支持。但是,目前我们国家不可能有能力把怒江沿岸的几十万人都搬迁出去。在狭窄的生存空间内如此大量的人口居住,毁林开荒、陡坡耕种,刀耕火种,水土流失,地质灾害频发的怒江,还何谈保留原生态?况且,在怒江的上游,我们几十年前就已经建设了两座水电站。下游的缅甸和泰国也已经在萨尔温江上规划了多座水电站,只不过因为资金,暂时还没有正式开工。
  河流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地,全世界之所以至今没有一个国家能保留下一条原生态江,主要是因为谁也解决不了河流周围原住民的生计问题。按照各个国家的人口压力和自然资源环境来看,如果人类有能力为子孙后代保留一条生态江的话,最大的可能性应该是在地广人稀的澳大利亚或者加拿大,而绝无在中国的可能。
  由于怒江的下游属于其他国家,保留生态江的要求,剥夺了当地居民的生存权和发展权的问题,就明显地暴露出来了。这就好像是在提醒我们,即使在国内,保留生态江的提法也要十分慎重,没有原住民的同意,千万不要喊这种口号。不仅如此,我国国内的所谓生态功能区划也必须要十分慎重。任何居住在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区域内的百姓的生存和发展权利,都必须要得到尊重和保障。一些极端环保组织和人士,想利用生态功能区划分权来保持国内的社会发展的不平衡和不平等的企图,都应该予以揭露和抵制。
  怒江地区的资源特点与水电开发
  怒江是一条水量比黄河还要大得多的著名江河,由于被周围的高山紧紧地夹在中间,形成了山高水急、坡陡路险、交通不便的明显特点。尽管怒江的总水量比黄河大,但是,由于不适于农耕社会的人类生存,几千年的人类文明进化,只有一些在历史的种族争斗中处于下风少数民族,选择了在那里繁衍生息。因为,尽管生存条件艰难,但江河高山的天险,可以让他们免于强大民族的欺负和骚扰。
  几千年来的历史和现实,已经证明了怒江地区发展农耕文明的环境容量极其有限。艰苦的自然环境,不仅难以养活过多的人口,也极大地限制了与外界的交流沟通。这使得怒江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受到了极大制约。为了让怒江地区脱贫,几年以前云南省曾把旅游业搞得风生水起的丽江州州委书记调到怒江,希望他也能通过发展怒江的旅游改变怒江州的现状。但是,几年之后,他也不得不承认,怒江的旅游根本就没办法搞。什么原因?没有交通的保障。一个旅行团如果交通没有保障,无疑将构成极大的财务和安全风险。那么,怒江州为什么不能像丽江地区一样,先把路修好,再大力发展旅游?因为,怒江地区地质条件和资源的特殊性,以及频发的地质灾害,让修得再好的路也无法全天候保障。
  研究表明,产生地质灾害的能量主要来自两方面,一个是地震、另一个就是河流。从青藏高原上流下来的河流中带有巨大的水能。这些能量通过不断地冲击河谷,造成河流下切、边坡失稳,形成各种滑坡、崩岸和泥石流。巨大的河流能量再把这些崩塌的岩体,冲击、磨蚀成鹅卵石或者泥沙,以此来消耗掉河流中巨大的能量形成平衡。与我国的长江黄河相比,怒江的河流整体弯曲度不高,因此,能量更为集中,水流更为湍急,形成地质灾害的情况更为严重。要知道,大江大河干流上的这种下切和变形,并不会因为干流的能量被消耗掉了而终止,还将不断地向上游和支流溯源,因此,就导致整个怒江地区的地质灾害都发生得非常频繁。
  如何从根本上治理这类由于河流不断下切而引发的地质灾害?清华大学的一项973研究项目,得到了很明确的结论,唯一的办法只有消能。通过调研,他们发现一些天然河流的相对稳定是依靠河流中天然形成的尼克点,以及一系列的阶梯深潭结构,实现了天然的消能。而一旦这种稳定结构被打破,就将产生新一轮的河流下切及地质灾害,直到天然河流的结构通过不断的变形,寻找到新的暂时相对平衡点。
  地质灾害与河水能量的这种关系,也能在现实中得到很好的验证。我们不难发现全球各地凡是水电资源丰富,且未得到开发的地区,几乎都是地质灾害的高发区。而一旦这些地区的水能资源被开发利用了若干年之后,地质灾害都会明显地减轻,甚至完全杜绝。这里我们要特别强调一下,必须是在若干年之后,而不是水电开发了之后。因为,水电站蓄水的初期,所形成的新水库库岸,将要对原有潜在的地质滑坡体有一个集中的释放。所以,水电站建成的初期,地质灾害的频率肯定会有所增加。不过,由于没有河流能量继续下切河流,制造新的滑坡体,这些潜在的滑坡体被释放了之后,一般就不会再有新的滑坡体和地质灾害产生。所以,水电站的地质减灾效果一般都会在蓄水10年左右才显现出来。
  怒江的水能资源优势,同时也是怒江地质灾害频发、交通无法保障,难以发展经济的劣势。有人建议说,我在怒江深处的丙中洛建个机场开展旅游不行吗?那当然好,但是,你也只能在丙中洛周边有限的区域内开展旅游,一旦离开机场较远,还是难逃交通无保障的困扰。
  总之,怒江的资源优势和发展困境都是在于其水能过于丰富。所以,怒江地区的脱贫和发展的关键,没有别的选择,就在于能不能把其丰富的水能资源开发利用起来,变害为利。
  水电开发的搁置带来了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   众所周知,怒江水电开发规划在2003年被极端环保组织勾结个别环保官员并利用主流媒体所散布的谣言所搁置。从那时候起,中国很多颇具优势的水能资源开发不断受阻,艰难前行。必须承认,由国外极端环保势力扶持起来和支持着的一些反水坝环保组织有着丰富的舆论斗争经验。他们非常懂得怎么利用中国的现行体制,怎么样通过拉拢某些政府部门工作人员,通过主流媒体来传播谣言,最终影响公众舆论和领导决策。例如,当初《人民日报》刊发的“为子孙后代保留一条生态江”的评论中,很多论据都是来自环保人士编造的谣言。
  这种情况并不仅仅局限在怒江。可以说,近年来我国所有的水电开发项目,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了极端环保势力的造谣、诬蔑和阻碍。严酷的现实迫使很多电力投资企业,为了满足国家电力增长的需求和完成把企业做大做强的任务,不得不纷纷去竞争投资火电。结果使得在我国的水电发展严重滞后的同时,火电装机却超常规地增长,能源结构不断恶化。导致我国“十五”“十一五”“十二五”连续十几年的水电项目新开工规划都没能如期完成,有的时候,差距甚至高达一半以上。与此同时,我国煤炭的用量却急剧上升,到了2013年我们一个国家已经超过了全球其他所有国家煤炭消耗的总合。过量的煤炭消耗,在给我国造成大面积雾霾污染的同时,也使得我国的二氧化碳排放受到国际社会的压力。
  粗略地估算,由于国内外极端环保势力的阻碍,我国水能开发利用在十几年间的发展速度降低了近一半。如果我们从“十五”开始一直能积极发展水电的话,我国水电发电量可能不是现在的一万亿,而很可能是二万亿。(按照“十三五”规划最新公布的数据,我国的水资源可开发量为3万亿千瓦时/年,我国至少要开发利用2万亿以上,才能达到目前发达国家的最低水平)。相应我国火电的装机也不可能高达目前的十亿,而最多只需要六、七亿即可。那样的话,我们国家怎么会出现不到全球五分之一的人口,却烧掉了全球一半以上的煤炭的怪事?如果我们的煤炭消耗不是这样出奇的高,不仅我国碳排放的国际压力会比现在小得多,我们国家也不可能出现如此严重的全国大面积的雾霾。客观的分析,造成中国雾霾污染的最大“功臣”绝对是国内外的伪环保们。
  “生态优先”是对怒江开发的重大利好
  我们注意到,最新披露的“十三五”规划中仍然包括怒江水电开发,对此某些极端环保组织,好像如临大敌一样,又掀起了一股反对怒江水电开发的新高潮。其实,这根本就不值得环保组织们大惊小怪的,因为,在我国的“十一五”和“十二五”水电规划中,一直都包含着怒江水电开发的任务,因此,如果在“十三五”规划中突然取消了怒江水电开发的内容,才应该是令我们感到吃惊的。
  再看看最近环保组织反对怒江水电开发的理由,也实在是没有什么新意,几乎都是我们已多次揭露过的一些谎言。唯一有点不同的就是在我国“十三五”规划中,已经把“在保护生态的基础上”,换成了“在生态优先的基础上”。环保人士以为,生态优先的提法,应该是强调对水电开发的制约。而事实恰恰相反。因为,原来“保护生态”的提法,不够科学且常常容易与科学发展产生对立。
  众所周知,生态系统有很多层次,不同的生态层次对应着不同的主体。因此,针对不同生态系统之间的不同主体,笼统地强调保护,经常会存在着难以化解的矛盾。2013年11月,英国的生态学会理事长就在世界著名《自然(nature )》杂志上发表了他在英国生态学会百年庆典上的一篇题为“生态学必须进化”的讲话文章。他指出生态学研究必须站在全人类的高度,必须高度关注气候变化、疾病传播、粮食安全等有关人类生存发展的重大生态问题。他号召学者对各种动、植物生态的研究,不能只强调保护,而更要尊重其进化规律。也就是说,生态学者必须要有“以人为本”的生态的意识,必须要尊重人类文明发展所带来的一系列的自然生态进化。而生态学界的这一最新动向,恰恰从专业上很好地解释了我们党提出的生态文明理念的科学性。
  目前,随着人们认识的提高,用“生态文明”取代“保护生态”的进步,已经在我国的各行业出现。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在2014年已做出修改:
  修改前:第一条 为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与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保障人体健康,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制定本法。
  修改后: 第一条 为保护和改善环境(不再提保护生态),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保障人体健康,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制定本法。
  根据《环保法》作出的这一修改,我们有理由认为,在“十三五”的水电规划中不再提“保护生态”,而提出“生态优先”的概念,显然应该是在呼应《环保法》中的改变,更确切地说强调优先的,一定是生态文明。
  根据常识我们也知道,生态不文明的状态,既有生态野蛮、也包括生态愚昧。在我国生态文明的排序中,原生态区域面积和生物多样性保存都在全国名列前茅的云南省,为什么总是被排在后面?怒江就是答案。因为,在有大量的人群生存的现实情况下,如果不能科学开发利用和保护怒江的原生态,一定会迫使人们自发地、无序地向自然界进行索取。
  当前,为了基本的生存,数十万怒江民众只能在陡峭的高山峡谷中毁林开荒、陡坡耕种,刀耕火种。其生态环境的实际结果,只能是水土流失严重、地质灾害频发。显然,怒江地区的生态不文明矛盾,就是一种典型的生态愚昧。伴随怒江地区生态愚昧的,一定是怒江民众的生活的艰辛和贫困。因此,怒江地区的生态文明建设,一定要包括让怒江的百姓脱贫的内容。由此可见,我国“十三五”水电规划中用“生态优先”替代“保护生态”的科学性,就在于把怒江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有机地统一起来了,改变了过去科学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常常难以两全的矛盾。因此,强调生态优先,绝对是对怒江水电开发的一个重大利好。同时也是在强调,怒江水电的开发一定不能离开“脱贫”这一重要任务和目标。
  当前怒江水电开发的制约因素是能源结构   时过境迁。怒江水电在最应该开发的时候,被极端环保所编造的各种谣言所搁置,现在,全国各地的火电不仅已经占满了所有电力市场空间,而且还有了严重的过剩。
  目前,电力严重过剩已经成为了极端环保组织阻碍怒江水电开发的新借口。不过,我们必须要强调的是:所谓电力过剩的实质,只是电力的产能过剩,而绝不是电力能源过剩。我们知道,当代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最大难题之一,就是我们所依赖的化石能源的有限性。所以,电力能源不可能存在过剩,而我们当前过剩的只是电力的产能。因此,电力产能的过剩,只是我们消耗化石能源的发电厂的发电能力过剩,绝不是电力能源的过剩。对于不消耗化石能源的水电、风电、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绝不存在过剩的问题。大家都知道,我们要解决全球的气候变化问题,提出的目标是全球实现碳排放为零。碳排放为零也就是不再依靠任何化石能源,而全部依靠可再生能源支持整个人类社会发展。所以,只要我们现在还在依赖和使用着化石能源,就谈不上什么可再生能源的过剩。
  在我国,严重过剩的只是我们消耗化石能源的能力。既不是能源,更不是可再生能源。不过,我国当前能源革命的难点在于煤炭生产有着巨大的产业链,牵扯到大量人口就业和社会稳定,不可能走得太快。因此,在很多地区即使煤炭发电已经可以退出,但是,为了经济和社会稳定也必须暂时保持。这必然会导致本应该积极、大力发展的水电、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的发电市场受到挤压。
  因此,笔者也认为,目前怒江水电开发的真正制约因素,确实是我国严重过剩的火电,挤压了水电和其它可再生能源的发展空间。而环保组织所编造的一些谣言,早已经多次被揭穿,很难真正作为阻碍怒江百姓摆脱贫困的理由。但倘若我们的怒江水电开发了之后,没有市场的保障,水电开发的收益无法兑现的话,帮助周围地区百姓脱贫的目的则无法达到。
  总之,在舆论上揭露极端环保组织编造的各种谣言,让社会公众理解和支持怒江水电开发固然是需要的。但对于怒江水电开发,当前更重要的是要加速我国的能源结构调整、推进我国的能源革命,保障怒江所开发的水电有用武之地。让怒江的资源优势在为全国、乃至全球的最大的生态难题“碳减排”作出巨大贡献的同时,促进怒江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一句话,怒江水电的开发既要完成联合国的千年目标提出来的脱贫任务,这就是我国怒江水电开发的必要性与划时代的重要意义。
其他文献
2015年9月底,在知情人网曝江苏靖江一养猪场地下填埋上万吨化工废料后,《北京青年报》记者李显峰第一个找到爆料人,获得一手证据资料,并在靖江当地封锁“毒地”的情况下,混进养猪场核实证据。  《北京青年报》与爆料人的独家对话,是这起事件的关键节点,令网络爆料转化为可信的主流媒体报道,引发连锁反应。环保部、公安部和最高检迅速介入,核实了爆料的真实性,并已着手处理这块毒地,挖出4000多桶危险废物。这是
期刊
2016年7月8日晚,初夏的北京,“2014-2015绿色中国年度人物”奖隆重揭晓。青年电影人、“乔乔电影奖”创始人、“用光影保护生态环境”创始人,被媒体称为“疯子导演”“最有担当的青年导演”的乔乔获此殊荣。“绿色中国年度人物”奖是我国在环保领域设立的最高奖项,已成功举办7届,乔乔是继张艺谋、冯小宁(2007年,两人并列)之后又一位获“绿色中国年度人物”奖的导演。  面对荣誉,乔乔坦言:我只不过做
期刊
怒江大峡谷国家公园,生态区位重要,知名度高;资源条件优越,原生态特色突出;拥有原生态特色突出的人文资源,所在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严重滞后,在该区域,自然资源保护的高度重要与社区发展的极端落后的特点形成鲜明的对比,亟需探讨保护与发展协同共进之路。  孙鸿雁,国家林业局昆明勘察设计院 高级工程师;现任设计院自然保护规划设计所所长。主要从事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护、国家公园等领域规划设计研究工作。  怒
期刊
2016年3月22日,国家能源局国能规划[2016]89号文件《国家能源局关于印发2016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中,提出“大力发展非化石能源。积极发展水电。积极推进怒江水电开发。”  沉寂数年的怒江开发重新被提上议题。一石激起千层浪。  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的第一年。在这份《通知》中,同时为即将要出台的《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规定了一个期限“编制完成能源发展‘十三五
期刊
蒋高明,博士,博士生导师,现任中科院植物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城市组委员、联合国大学SUMAMAD计划国际咨询专家、中国环境文化促进会理事、中国植物学会植物生态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植物学会常务理事;《植物生态学报》《生态学报》编委,《植物学报》副主编。  进入本世纪以来,我国西南江河梯级开发实际上过于饱和,已造成金沙江、岷江、雅砻江、嘉陵江、乌江、澜沧江
期刊
“中国环保界有个‘普利策奖’”。  在2016年的“最佳环境报道奖”颁奖之前,一条微信在环保领域的朋友圈“刷屏”。中外对话运营副主编马天杰表示:“能够成为环境报道领域最具公信力和影响力的奖项,支持更多的环境报道者负重前行,是我们最大的心愿。”  “最佳环境报道奖”由环保网站中外对话发起并主办,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和新浪新闻中心合办,旨在鼓励对中国环境问题进行专业、深入报道的个人与团队,推动全民关注
期刊
“在长江水源边,有这样一个地方,江苏省靖江市马桥镇侯河村,这里有一个曾经的侯河石油化工厂,现今是已经倒闭的华顺生猪养殖场,就在这样一个不起眼的村庄,却埋藏一个惊天阴谋,一个灭绝人性的非法填埋化工危废场地……”  2015年9月22日,周建刚用自己的微博账号发出上述博文。  随后两天,周建刚发布更详细的实名举报信,举报非法填埋上万吨化工废料。呼吁官方迅速展开调查。在靖江当地,这一消息一石激起千层浪。
期刊
如果你在思茅见到黑陶,请不要把它仅仅看做是一件简单的工艺品,在你眼前的是原始社会慢节奏手工艺的重现。如果你想拿黑陶和其他瓷器做比较,也许是很不科学的。因为黑古陶是原始社会的产物,而这一手工技艺在陶瓷历史上有将近4000年的空白,现今黑古陶制作过程中采用的依然是4000年前的制作技艺。  在河姆渡遗址中出土的陶器也是黑陶,距今约7000年之久,到新石器晚期已经过渡到了龙山文化,龙山黑陶在烧制技术上有
期刊
“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通茶)而解之。”茶最早起源于华夏,兴盛于唐宋时期,日本则通过僧侣来华取经学法时对茶文化进行汲取。镰仓幕府时期(公元1185年~1333年)的高僧荣西禅师曾来华虔诚学法并习得宋时茶道,之后回到日本便写下《吃茶养生记》,此书被奉为日本茶学经典,荣西禅师则被尊为日本的茶祖。  铁壶随几百年日本茶道演变而成。一般说的日本铁壶,在日本称为铁瓶或急须。在江户时代天明期(178
期刊
“点”是书法中的基本笔画。孙过庭说:“一点成一字之规”。只有点画精妙,字才能写的规范。因此,“点”喻义规范和基础。“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扎实的基础、认真的态度、良好的习惯是能够在书艺之路继续发展、进取的前提。“点”是延伸,是方向,喻义发展和传承。书法学习的道路漫漫而修远,内心坚定,才能让梦想得到实现,才华得到彰显。  2016年6月28日~2016年7月1日,“《点》李钊硕士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