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文盲的母亲

来源 :台港文学选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rk3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是我第一封写给您的信,想来很是不敬。没有给您写信,是因为您不识字──在这里要稍微解释一下,您从不因为不识字而耿耿于怀,因为您把教育的机会全给了弟妹──我的舅舅和姨母,您宁愿在家照看父母和做农活。您说您是大家姐,理应扛起全家的担子,您从来没有为您的付出和牺牲感到半点委屈和不平,相反,因舅舅做了乡村教员和弟妹上过学堂而感到自豪和骄傲。
母亲与我

  我从不因为您是文盲而感到丢脸,特别是长大了之后,我打从心里对文盲的您感到由哀的敬意和作为您的儿子无上的荣耀。
  在您简单的人生轨迹中,从来不会高谈阔论人生的意义;在您朴素农家妇女的字汇中,只懂“奉献”两个字。十六岁之前,少年的您把心思、精力、时间全部奉献给挚爱的家人。打从五六岁起懂事开始,您便会举炊、浣衣、下田、侍奉父母、照料弟妹。
  刚踏入及筓之年,您由媒人婆作媒、父母做主,下嫁给从菲律宾返乡聚亲的父亲,听说您为这门亲事哭得死去活来──您的悲恸惊动了左邻右里。您响彻堂屋的哭声,并不是因为您要与一个从未谋面的人成亲、为未卜的前途伤心,而是宁愿一生一世、竭尽一个女儿和姐姐的责任。简单地说,因为割舍不了家人,因为您的每一个心孔已给至亲的家人填满了。尽管您百般不肯、千般不愿,还是连拉带抬地被送到潘家。原来父亲也是目不识丁的人,十二岁的他由叔伯带到菲律宾当伙夫,给东家打杂和炊饭,省吃俭用,积攒点钱,返乡下聚亲,完成一桩人生大事。这是上世纪40年代的事。
  父亲在家待不了几个月便返菲律宾,中国时局跟着发生巨大变化,交通中断,云山睽隔,加上政治无情之手筑起高不可攀的壁垒,您与父亲从此天各一方。父亲走后,您才发现怀了父亲的骨肉,但因操劳过度,腹中的婴儿夭折了。父亲后来托人辗转捎点钱给您买个孩子做伴,我就是给您买了去的孩子。当您抱起啼哭不休的我,照您的忆述──两岁的我,只剩下皮包骨的躯壳。穷山区没有奶粉,更雇不起奶妈,您不止一次地念叨,孱弱的我是您用粥水一口一口地在您的襁褓中喂大,是您倾尽心血和愛心,把我抚养成人,也是您的倔强的性格和献身精神,教我如何自强不息和对天地神灵深怀着敬畏、感恩之情。
  在父亲离开乡下后,您一直受到大伯父的欺凌,我目睹大伯父用扁担追打您的情景,您经常拥着我饮泣。为了躲避大伯父的欺负,您经常逃回娘家。您曾向父母建议,让您到寺堂(出家),总之,您大半时间是在娘家待着。
  上世纪50年代末,内地对侨眷开放到香港,但因朝鲜战争,西方国家包括英、美对中国实行经济封锁,断绝外交往来。我们去香港虽然经政府批准,却要从澳门乘渔船偷渡到香港,只要到达了香港的市区,港英政府便承认香港移民的身份,可以办领香港身份证。偷渡的曲折和艰辛不必细述,反正是您把我从山区携带到繁华的香港,使我走出贫瘠的大山,看到海、看到山外的大世界。
  我们到了香港后,才知父亲为了生存,在菲律宾已另组织家庭,我多了一个“番母”(闽南语,外籍母亲)和一个弟弟。父亲后来开了一爿小型杂货店,每月只寄下150元家用。50年代到60年代初,内地经历了大跃进和大饥荒,您毫不犹豫地把父亲寄来的月钱汇了100元给外婆家。我们则租赁了一个没有窗户、没有书桌、只能安放一张双架床的房间,也要花60元。您只好去制衣厂做剪线头的女工,一个月也不过是60元见外。我们只靠这微薄入息过活,我则利用课余、周末、假期穿塑胶花和夹拉链头赚点零钱帮补学费。
  五六十年代的香港,还是手工业社会,我们是属于社会的底层,生活简朴却充实。每天早餐是一杯白开水伴一毫子购买的两个隔夜面包,然后各自再携带两个隔夜面包当午餐。我下午放学回来,便去买餸、煮饭、洗衣服、打扫房间。我胡乱吃了一点东西便坐在上架床,伏在一块临时搭起的床板上做功课。您一般要九时许才能回家,我将煮好的饭菜用器皿盛起、拿旧报纸小心翼翼包裹起来,再放到枕头底下或棉被内保温。每当您下班回来从枕头底下或棉被内取出的饭菜还是冒着热气的,您一壁因饥饿而大口大口地吞咽、一壁忙不迭地说“饭菜还烧哩”(烧,即热,闽南语)。这时我感到内心一阵温暖。我们就是这样“相依为命”(您的口头禅)熬过这段日子。
  待我出来社会做事、经济稍微好转时,生活才较安定。您也不用打工了,但是您仍不失俭朴的本色。常挂在您嘴边的是“人要惜福”。您是一个非常惜福的人,从来不会暴殄天物。但是,您煮饭做菜却很大方,分量很足。两个人的饭菜,您往往要做三个人的分量,如果请客更不得了,分量更以倍增。您常说,当年乡下连饭也吃不饱,您怕客人吃不饱、菜不够。每顿饭下来剩下的饭菜,不管隔了多少天,您都舍不得倒掉。冷饭可以炒热再吃。剩菜是一个头痛的问题,往往桌上有两样新餸,却有三、四碟旧餸。一星期下来,旧餸少说也有五、六碟,您又不让倒掉。有一次给我偷偷地把“沤”了大半月的剩菜倒掉,您知道后大发雷霆还直斥我忘本,并难过地哭了,从此以后我再不敢造次。后来我灵机一触,想了一个土法。每个周末,我亲自下厨,把每周的剩菜分两份,一份做一品米粉窝当午餐,一份做福建杂烩炒饭或杂锦炒米粉当晚饭。我往往以身作则带头津津有味地吃他两大碗,两个孩子看在严父份上,虽然心里嘀咕,却不敢违拗,只好照吃如仪。您看到这一情景,脸上漾着笑容,并念叨着:“人要惜福。”
  后来因为婆媳的原因,您返回泉州定居,我特地购了一个商品楼给您住,并让您的弟妹和外甥女来陪您。您因与家乡人同声同气,加上与弟妹共聚一堂,心情开朗,过了十多年安定的生活,身体也健康了。
  您克尽责任把一生心血都献给家人,没有真正好日子过。当我经济较宽裕的时候,我执意要给您吃好穿得体面。但是我给您的钱,您都背地里转送给了您的弟妹,我买给您的新衣裳您都舍不得穿,要么给了妹妹,要么折叠整齐放在衣柜内,宁愿穿旧衣服。您的全副心思只有家人,从未像别人铢镏地为自己算计过。您为人谦卑,只有一桩事是张扬的,就是爱向乡里夸赞儿子有多孝顺、孙女有多能干。我深谙您是把终生的幸福寄托在您的家人身上,您因子孙的幸福而幸福,您因亲人的荣耀而荣耀!   虽然聚少离多,您与远适菲律宾的父亲并不是没有感情的。您知道父亲再娶,也难过、也哭过。与此同时,您也体谅到父亲的苦衷,您半自言自语半向我解释,他不识字,需要一个懂记账的人,况且菲律宾政府实行菲化政策,开店要用土籍菲人注册。我们来香港直到父亲逝世的二十多年中,父亲来香港相聚前后不到十次。每次父亲来聚,您一反省俭节用的常态,不惜工本买了许多参茸药材,每晚都炖补品给父亲吃,我与您则把父亲遗下的汤渣吃掉。
我的養父和养母

  也许您热爱劳动的缘故,晚年的您喜欢走路不爱搭车,您不肯坐着说话,而是边来回走动边说话。每天早起,您便跑到寓所的空地,与一众的“老人伴”做晨运,如简单的甩手、拍掌、弯腰。您的步履一直是轻快的。快九十岁的人,每当电梯停电,要徒步爬楼梯到十楼的寓所,您总是一马当先,跑得比我还快。我对您健旺的精神状态窃窃暗喜,认为这是为人子最大的福气。
1 996年春偕金庸先生赴日本,在热海合照

  如果说您连一点嗜好都没有,也不尽然。闲时和晚年的您的嗜好就是爱看人家打麻将和赌纸牌。每天下午空闲时间,您便跑到“老人会”去看别人赌纸牌。您每次都聚精会神地站在背后看人家兴高采烈地玩牌。我曾撺掇您下场一起玩,并表示赌注其实很小,俗语说小赌可怡情云云,不妨一试。您一脸庄重地说:“我才不赌博!”您爱看赌博而从不赌博是怎么样的一种心态,是我一直琢磨不破的谜。在您下世后,从您简单的遗物,我对您的心态大致可以洞窥一二:我知道您不赌博是舍不得花冤枉钱,更舍不得花钱在自己的娱乐上。相反地对您的弟妹──我的舅父姨母的花钱,您一径的付给,从未有怨言。
  在您九十岁的生日,我特地跑到泉州,为您做大寿,儿孙绕膝的您,笑得合不拢嘴。人人说您康泰,您毫不讳言地当众宣布,您要活到一百岁!对您的表白,在场的人没有一个不颔首,当时我想起欧阳修的名句:“老骥骨奇心尚壮,青松岁久色逾新”和刘禹锡的“莫道桑榆晚,微霞尚满天”,心情特别激动。但是,翌年您在一桩车祸中却被无情地夺去生命,也夺去您活到一百岁的夙愿。当时我正出差上海,闻噩耗后漏夜赶赴泉州,看到您重创后面目全非的容貌,我差点晕死过去。我不禁诅咒上苍的冷酷寡情,天理的黑白颠倒,竟然令您这位把终生奉献给家人的人没有得到善终!
  在送殡那一天,我肝肠寸断、悲怆莫名,唯一可以做的,是把您不舍得穿的新衣服都通通给您穿上或火化给您。当我双手捧着您的骨灰从闽南千里迢迢带回香港安置,恍惚捧着一颗圣洁无瑕的心,耳畔回响起的是发自五脏六腑的声音:“母亲啊,您竟已成一缕灵魂/一缕灵魂,曾经是一双手/辛苦经营,将我编织成形象。”(余光中)您的遽去和罹祸,在我的心头凝结成千年冰川,难以化解。我只好用乏力的笔和苍白的文字,去表达我对您的由衷敬意和一点点心迹,稍稍纾解我那千回万折的心结,以叩祭您走了十四年的亡魂。
其他文献
在岛上住了许多年,她才开始自己煲汤,首先她去买了一只砂锅,那种什么都还没往里放,就已经让人觉得沉重的砂锅。她在街市用粤语询问买锅,小店老板取下架上的锅,说,这锅不仅煲汤好,煮白粥也特别香。她付了钱,拎着沉甸甸的锅,心里想这是融入这座岛的一种途径吗?  多年前她移居香港,当时她要解决的第一件事,是她需要一个住处。  那是二〇〇一年,她应聘进了一家广告公司。每天下班后,她就到中介那看资料,看了四个晚上
摘 要:刘云若成名作《春风回梦记》中以“倡优/士子”的关系模式塑造了类似传统名妓与名士的角色,但在这些人物身上同时又蕴含着特定历史时期名妓/名士文化内涵演变乃至趋于衰败的信息。小说中男女主人公的情感悲剧与“三角恋爱”的现代故事模式并不完全对位。作品结局隐现了一夫多妻制的末路,但不足以弥补“三角关系”中爱情本位的缺失以及女性在婚姻中的客体位置。这部作品人物形象的内涵和叙事模式的变化体现了新旧杂糅的时
我得以认识胡金铨导演,是1985年。这一年我在洛杉矶南加州大学有个关于中国电影的小讲演,是张错教授主持的。话题中我说到《侠女》这部电影,十分推崇。讲演过后,有个长寿眉的小个子男人过来握手,自我介绍是胡金铨。我很吃惊和兴奋,不料导演就在洛杉矶此地。  在洛杉矶的时候,常常接到导演的电话,“有事儿吗?”“没事儿聊聊啊。”我在洛杉矶的生活中,与胡导演聊天,是隔三差五的享受,常在一起聊的,有80年代初从北
第八届茅盾文学奖的评选虽早已尘埃落定,但其引发的文学评奖热门话题仍然值得不断思考。其一,为了更加公开、公平、公正,这届评奖试行了实名投票、评委投票情况公布制等评选制度的新举措,第二轮结果公布后,媒体及网友都把焦点集中在“前十名中有八名省级作协主席或副主席”的问题上,因此引发了茅盾文学奖成为文学界“专家奖”、“精英奖”的质疑。其二,这届评奖还首度吸纳网络文学参与评选,由浙江省作协以及重点文学网站推荐
等待一朵花的孕育是需要时间和耐心的,正如等待一篇文字的瓜熟蒂落。如果我没有犯常识性的错误,世间最经得起等待的花应该就开在赣南的红壤上。  这是秋天的赣南,我行走在瑞金市冈面乡渡头村的山路上,淙淙潺潺的清泉环绕着木梓山向下奔流。一丛又一丛洁白的木梓花将我包围,它们以纯净的清香袭击我,引诱我,让我恨不能做一只上下翻飞的高脚蜂。据说,高脚蜂是唯一能为木梓花授粉的蜂虫。它们在啜饮甜蜜的同时,又像最称职的月
据法国《星期日日报》报道,为缓解巴黎市区空气质量的恶化,巴黎女市长安·伊达格表示,她将推动于2020年前在巴黎市区取缔柴油车。  最新民调显示,84%的巴黎人认为污染是头号公敌;54%的市民赞同2020年取缔柴油车的计划。  为改进空气质量,巴黎此前也进行过其他尝试。如2014年3月,巴黎空气质量监测数据显示有史以来最差记录之后,巴黎市政府决定实行机动车单双车号制度,但该制度仅试行一天后即被取消。
【 特别推荐 】  刘以鬯专辑  对倒 刘以鬯(中国香港)(2020.1)  寺内 刘以鬯(中国香港)(2020.1)  别开生面的故事新编  ——谈刘以鬯和他的意识流诗体小说《寺内》  许翼心(中国广东)(2020.1)  叶嘉莹专辑  迦陵说福建词人(三题)  柳永词说 叶嘉莹(加拿大)(2020.1)  张元幹与张孝祥词 叶嘉莹(加拿大)(2020.1)  林则徐与邓廷桢的中秋唱和词  叶嘉
爱情不是奇遇  有的人会说,与陌生人一个眼神,已经是爱情;在巴士上和他对望了一眼,已经可以悬念一生;在车站月台上和他擦肩而过,也可以爱上他。爱情不是这么儿戏吧?我从来不相信这是爱情。  也许,你曾在巴士上跟一个陌生人并肩而坐,那一刻,你对他有一种奇妙的感觉,但那不是爱情。  他说,年少时候,每天都在同一个巴士站碰到一个女孩子,然后跟她坐同一班车。车上经常挤满人,他们在车厢里总是被其他人挤到一起。 
提到《城南旧事》,大家眼前必定会浮现那个一笑起来就带着酒窝的小英子,无论是在中国文学史还是中国电影史,《城南旧事》都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本书作者林海音,无疑为中国儿童文学贡献了一份宝贵的财富。作为一名作家、出版人和教材编写者,林海音对中国儿童文学的影响不仅限于《城南旧事》。  成长于大陆的台湾作家  林海音,5岁随父母来到北平,30岁返回台湾,在北平生活长达25年。林海音在北平度过了她的童年和少
编者按:过程哲学与中国哲学之间有着内在的关联,这既表现在过程哲学创始人阿尔弗雷德· 诺斯·怀特海对中国古典哲学的青睐,也表现在过程哲学新一代思想家们对中国当代文化的关注。在美国克莱蒙特过程研究中心中国部的推动下,过程研究近年来在中国得以迅速开展,尤其是几所过程研究中心的成立大大促进了中国学者对过程哲学的深入研究,可以说过程哲学在中外学术交流上走在了前列。有鉴于此,我刊从本期起开设“过程思想研究”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