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是学生能力提升的试金石

来源 :文理导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gou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活动作为发展的、持续的、渐进的过程,是在长期不断提升、巩固的进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在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相互发展的过程中实现目标和要求的。学习能力的提升和发展,是教学活动的最终目的和根本追求,人们经常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当前教学改革成为学校教育教学的必然趋势,新实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将学生学习能力特别是反思能力的培养作为能力培养的重要目标之一。教育心理学指出:“学生作为学习知识存在复杂个体,在认知过程中,经历的是从最初对知识的复制、拷贝到具有个性化的观点认识、思考方式。”由此可见,在现行教学活动中,评价教学活动优劣标准已经由过去注重学生成绩提升转变为现在关注学生学习能力发展上。教育学指出,反思能力作为学生学生学习知识内容,发展内在学习潜能的一种有效学习方式,不是简单的数学知识描述,而是主动的感知构建过程。这就要求,广大初中数学教师要对自身进行科学的定位,对教学目标进行正确的呈现,对学习目标进行科学的设置,实现学生善于发展数学,正确运用数学,积极创造数学。本人现结合教学实践及相关教学资料,对学生反思能力培养进行简单论述。
  一、善于抓住数学的生活特性,搭建学生进行能动反思的有效情境
  著名教育学家皮亚杰认为:“学习者的一切认识都是在初级水平及初步经验程度上开始的。”初中学生对知识的学习还是更加善于接受具体、形象、贴切的教学活动和内容。但由于教学工作者受传统教学习惯影响,经常采用单一性、形式化的方法来进行学生思维活动和方法的规范和引导,致使学生不能够从内在心理上产生能动的学习情趣和冲动。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进行有效衔接,找出两者之间的共同点,采用具体化、形象化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生活性教学情境中,有效掌握和领会数学知识的内在和外在特征,实现学生进行问题思考时能够有的放矢,一箭中的,切中要害。
  如在教学“三角形全等判定”知識教学时,教师在进行学生作业批改的过程中,发现有些同学在经常将“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和全等三角形的推理”内容进行混淆。这时教师可以进行有效推理,将生活中的“木工师傅制作家具对称图案”实例进行说明,让学生认识到这一生活现象中就运用“三角形全等的推理”知识内容,木工制作两个三角形全等图案是先确定一个三角形,再根据全等三角形推理制作出另一个一模一样的三角形的过程,从而使学生认识到“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和“全等三角形的推理”两者是由条件到结果和由结果到条件的相反过程。这一个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反思的逐级递进、螺旋上升的数学认知规律,有效激发和加深了学生的反思能动性和积极性。
  二、注重教学活动的丰富特性,提供学生开展反思活动的多元空间
  初中新课程改革纲要指出:“培养学生对学习过程进行反思的习惯,提高学生的思维自我评价水平,这是提高学习效率、培养数学能力的行之有效的方法”。由此可见,学生良好反思能力,不是短时间内形成起来并一层不变的,而是需要凸显教师自身的引导和点拨的作用,及时对这一反思能力进行及时性的回顾或重复,帮助学生整理思维过程,教会学 生领会和掌握数学知识、学习方法、解题思路和解题策略等内容和方面,做好学生思维条理化、方法化和概括化的点拨作用。
  如在新授完毕“一次函数”知识时,教师可以根据一次函数的知识要点和内在特性,向学生提出“1.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关系?2.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不等式之间有着什么样的关联?3.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两者的关 系?4.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图像的几种位置关系?”等不同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采用作图法,分类法以及对比法进行有效地分析、讨论和总结,从而使学生能够结合以上问题内容进行有效解答,实现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对问题有效反思,促进思维的深度和广度。
  三、凸显反思活动的多样特性,实现学生反思能力水平的有效提升
  “数学抽象”作为数学学科的重要特性,也作为一种学科构建活动。常言道:“活动既是感知的源泉,又是思维发展的基础。”学生反思能力的提升需要在多种教学情境中进行不断地训练和培养,需要在不断改进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广大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也深刻认识到,学生作为知识内容的接受者,都是在不断地反思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固定下来的。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组织开展各种贴近学生和学习实际的教学活动,组织学生开展小组活动、集体探究、互助活动等集体学习活动,让学生在不同教学活动和能力培养过程中,促进学生反思,激发学生自主反思潜能,释放学生反思内在情感,促进学生反思能力有效提升,提高学生反思的灵活性、创造性和效能性。。
  如在“二次函数图像”教学活动中,教师根据二次函数图像的开口方向,数值的变化,开口程度的大小,与数轴之间的关系等方面的性质,先借助多媒体教材向学生直观展示知识性质,然后出示二次函数问题选择辨析函数图像的选择题,最后,向学生展示一道综合性问题,开展小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进行积极问题反思活动,从而实现学生从不同侧面,开展思考分析方法,增强知识迁移能力,从而有效推进学生反思能力水平的提升。
  总之,学生反思学习能力的养成需要学生自身不断学习、自我总结、自我分析。广大教师只有抓住学生内在特性,遵循教学和认知规律,运用多种教学资源,将反思方法和能力培养通过有效教学形式,进行有效培养,扎实提升和有效推进学生反思能力水平。
  (作者单位:浙江省永嘉县花坦乡中学)
  
其他文献
【摘要】中学新课程的理念之一就是使中学生掌握更广泛的知识,对于语文课程来说,除了学好书本知识,还应阅读大量的课外书籍,国家教育部门为此也指定了不少中学生的必读书目。名著,必将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关键词】名著;良师益友;语文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明确指出,7~9年级的学生应“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
期刊
【摘要】陶行知先生说得好:“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句话道明了一个真谛,教育的根本是育人,就是要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求知,学会共处”。班主任管理工作必须围绕这一目标,由浅表走向深入,从外表通往心灵,从管理转向教化。  【关键词】班主任工作;班级管理;思想教育    一、建立健全的班级管理模式,以纪律人    1.推行班干、班务负责制。(1)在班组管理中,通过民主选
期刊
【摘要】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是两种不同的文化系统,当两种在各自生成的环境里存在的时候,文化的差异为人鲜知。中西文化博大精深,本文拟就在中西文化价值取向方面进行一些对比,对中西文化略作探讨。  【关键词】价值取向;中西文化;差异  由于传统习惯的不同,中西文化在价值取向方面存在一定差异。个人主义(Individualism)是一种典型的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和社会哲学,它广泛强调自我选择、自我设计、自我支配
期刊
【摘要】高校学生档案的重要性在于学生档案是学生个人成长中人事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和用人单位不断变换的需求,高校学生档案怎样才能被更好的开发利用,怎样才能更好地为学生和高校发展服务,是值得大家关注的。  【关键词】高校;学生档案管理;现状;对策  学生档案是学生在校生活中形成的具有价值的人事文件材料。它不仅包括学生入学时报考登记表、体检表、相关学籍信息,还包括成绩表、学年小结、奖惩材
期刊
【摘要】本文作者对高中数学教学中问题性教学策略的有效运用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高中数学;问题性教学;运用  数学学科的特点可以通过数学问题的形式进行淋漓尽致的表现和呈现,数学学科的教学目标要求也可以通过问题解答的形式进行全面科学的展示和设置,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也可以通过解题活动的训练进行有效的锻炼和提升。由此可见,问题教学作为教师进行有效教学活动的重要方式和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水平的重要途径。通过
期刊
英语情境教学法的特点是将言、行、情境融为一体,有较强的直观性、科学性和趣味性,学生仿佛身临其境。教师精心创设教学情境,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剂极为有效的“催化剂”。如何在英语课堂中运用情境教学,提高英语教育的实效性?本文就此略述一些粗浅的认识。  一、通过问题创设情境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中学生正处于好奇心和求知欲很强的年龄,当教师提出一个难度适当的问题之后,大部分学生会积极地思考并设法解决,在
期刊
【摘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一直以来都存在着教学模式单一、学生参与程度不高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教学成效低位徘徊。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好奇心强,参与热情高,在语文学习中不仅仅满足于成为被动接受知识的对象,针对这一特点,笔者将提高学生学习参与程度作为重要抓手,对单向教学模式进行了创新,开展了 “自主探究合作教学”模式尝试,取得了初步成效。  【关键词】自主;探究;合作;模式;研究  在新课程改革不
期刊
陶行知先生当年任育才学校校长时,有一次,一个女生在数学考试的一道题中少写了一个小数点,被老师扣了分。试卷发下来后,她偷偷地添上了这一点,然后来找陶行知先生要分。先生从墨迹上看出了试卷是改动过的,可没有批评,没有当面点破,反而满足了女生的补分愿望,只是在试卷改动过的地方重重地画了一个红圈,作为一种暗示。  细细品陶老先生的做法,感觉到这看似平常的教育方式里面,其实隐含着深刻的教育原理,更闪现着人性的
期刊
随着江苏省“校校通工程”的实施、教育区域现代化的推进,我县中小学都开设了信息技术课程,但信息技术低能的现象依然普遍存在,多数学生只知道利用计算机网络去浏览信息或仅会用简单的办公软件进行文字、图片、数据的处理,无法真正用信息技术来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当然,导致这种情况的原因很多,最主要的原因可能还是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模式存在问题。目前信息技术课主要采用以下三种教学模式:1.间隔式。教师先在
期刊
明代文学家谢榛说过:“起句当如爆竹,骤响易彻;结句当如撞钟,清音如余。”此话道出了,欲实现课堂教学的整体优化,则不仅要有动人心弦的“引子”、引人入胜的“主旋律”,而且须有意味无穷的“终曲”,从而使得课堂教学布局合理、结构完美,达到前后浑然一体的妙境。若收尾设计得精妙,则能产生“余音饶梁”,课断思不断、语断意不停的艺术效果。  那么,怎样才能给学生留下“铜钟一击,余音袅袅”之感,使课堂的结尾意味深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