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州:百里烟柳,诗意之城

来源 :读者(原创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naldocj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柳州与柳树柳树是植物中的草根一族,她有韧性,易生长,所谓无心插柳柳成荫。同时,她风情万种,婀娜多姿,一直是重要的园林景观树种。令人惊奇的是,不少城市的文化都与柳树有关,柳州就是其中著名的一个。“南漂”十年,去柳州无数次,渐渐迷上这个坚韧如柳、风情荡漾的山水小城。早先,我以为柳州之名与柳宗元有关,因为读过王维屏教授所著《中国地名语源》:“广西的柳州市,唐代文学家柳宗元曾谪居于此,为了纪念他,因以为名。”后来才知道王教授误会了,柳州之 Willow and Willow Willow is a grassroots plant in the family, she has toughness, easy to grow, the so-called unintentional Willow shade. At the same time, her style thousands, graceful, has always been an important landscape tree species. Surprisingly, many cities are related to Willow culture, and Liuzhou is one of the famous ones. “South drift ” Ten years, to countless times in Liuzhou, gradually fascinated by the tough as Liu, style of the town of rippling landscape. Earlier, I thought that the name of Liuzhou was related to Liu Zongyuan because he read “The Source of Chinese Place Names” written by Professor Wang Weiping: "Liu Zuoyuan, a writer of the Tang Dynasty, once lived here in Liuzhou, Guangxi, in honor of him. Later, Professor Wang misunderstood, Liuzhou
其他文献
一 矶谷笃郎先生  贝加尔湖寒流尖利如刀,裹挟着粗粝的雪尘在西西伯利亚平原上肆意狂舞,原野、河流、荒草、树木、房屋都淹没在一片白茫茫冰山雪海之中。太阳被阴云笼罩,若隐若现,毫无生气,令人格外压抑,仿佛置身于混沌世界,窒息般透不过气来。  托木斯克市标志性建筑,托木斯克火车站,远远望去,这座尖顶的三层黄色房子在风雪弥漫中犹如迷幻中的城堡,童话般的不真实。  傍晚时分,一辆老旧的蒸汽火车吐着巨大的气团
也许你不经意间的一次夸奖,那羞涩孩子就会绽放出美丽的花朵。朱智莉是我的高中同学。她的长相很马虎,总是一副睡不醒的表情。又瘦又小的身体装在胖胖大大、老气横秋的衣服里
一、解读几种光学仪器(一)照相机1.照相的原理实验表明如图1凸透镜到物体(电灯)的距离大于2倍焦距时,能成倒立、缩小的像。这个像是电灯射向 First, interpret several kind
给驻伊拉克和阿富汗美军造成最大伤亡的不是枪对枪、炮对炮的正规战,而是无处不在的路边炸弹和打了就跑的伏击战术,令堪称技术全球最先进的美军似乎无可奈何。不过,从2011年
战争拖得越长,变数越多。临阵换将有名堂不久前,驻阿美军司令麦克里斯特尔接受媒体采访时嘲讽奥巴马政府的高级官员,在美国国内引起轰动。一向温文尔雅的奥巴马总统生气了,火
编辑同志:你好!我是一名09年宁波地区的计划安置军转干部。回望我转业以来的心路历程,我更加相信,每一次经历都是生活的历练,我们虽不能主宰自己的命运,但我们能把握自己前进
西北战区地域辽阔,环境恶劣,部队驻防高度分散,交通通信不便,同时,区域经济发展滞后,社会保障依托条件差,物流系统不够发达,物资就地筹措困难,供应保障难度极大。加强西北战
我得承认我不敢。不仅不敢,我还会给自己找很多借口:比如不是不敢,是觉得说了很不礼貌,或者觉得没有必要非要特别提出这个词,又或者是没什么机会去使用和特别讨论这个词。其
“事实是毫无情面的东西,它能将空言打得粉碎。”这是鲁迅在《安贫乐道法》里对那些一直试图为“安贫乐道”开出“良方”的人说的。从读到这句话的那天起,几十年来它都横亘在
“游”和“游戏”作为分属中西方美学的两种不同的审美态度,在内在精神上存在着深刻的差异。它们虽然都以消解人现实存在的悲剧性为前提,但却走向了不同的两极。“游”以消除人的感性生命为代价,在与天冥合中寻求逍遥;“游戏”则强调感性个体存在的和谐,在与现实的抗争中寻求人性的完满。因此,对具有不同个性的中西美学而言,难以产生出完全相同的审美态度;所谓具有普遍性的审美规律在此也失去了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