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校专业建设问题的若干思考

来源 :北京教育·高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lin19839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专业建设问题是高校的立身之本,它直接关系到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和整个高等教育与社会的和谐发展。它不仅是一个复杂的学术问题,而且是一个具体的办学实践问题。
  
  一、高校专业设置与划分的依据
  
  高校主要依据学科发展、社会需要、职业分工和民族特色等因素来设置与划分专业。
  1.学科发展。一个学科能否在高校中作为一个专业来设置和发展,主要取决于学科的成熟水平和学科发展的潜力。一般来说,高校在考虑专业设置时,成熟度高、基础雄厚的学科比较容易被接受,而成熟度较低、基础薄弱的学科在高校中则比较难以支撑起一个良好的专业设置。随着学科发展和分化的速度加快,特别是科技新领域和社会现实需求的极大推动,学科的成熟速度和进入高校的速度也在大大加快,专业设置要对这些作出灵敏的反应。高校在设置专业时,也要考虑学科发展潜力。学科发展潜力越大,设置专业成功的可能性越大。因为这涉及学科的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往往一些新兴学科的发展潜力较大,当今的生命科学学科的专业设置就是一个成功的典范。
  2.社会需要。在不同历史时期,社会对高校提出的要求是不同的。社会一旦有了需求,必然会推动高校的学科和专业发生变革,有时甚至是革命性的。因此,要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调整高校的专业设置。
  需要强调的是,过去,专业设置与划分被认为是高校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现在要把这种被动服务的专业设置与划分变为主动引导社会,是新时代赋予高校的新的生命力。事实上,高校作为认识社会、推动社会发展的主体,社会需要是高校存在的根本,高校在引导社会如何发展的同时,自身也被社会塑造、完善,专业设置正是大学和社会间进行双向建构的重要途径和手段。
  3.职业分工。从某种程度上说,高校设置哪些专业是社会职业划分的结果。一般来说,社会职业分工越明确,专业设置与划分的科学性和针对性越强。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会带动社会生产力和生产方式的变化,而社会职业分工就会越来越细,这必然导致高校的专业设置的变化。
  4.民族特色。不同的国家、地区及民族在不同的历史发展时期,在高校的专业建设上都有很大的差别,其差别不仅体现在教育内容上,在专业设置上也会有相应的体现,这与国家和民族特性以及文化差异有着必然的内在关联。比如,考察我国与美国高校的专业设置时,这种民族特色的差异就很明显。正是因为这一点,不断增强我国高校自身特色和国际竞争力是完全可行的。当然,在很大程度上专业设置与划分实质上并不是某个单项因素而影响的结果,而是多种因素互相依托、共同发展的一种必然。
  
  二、我国高校专业建设需要正确处理的关系
  
  从各国高校专业建设的情况来看,每个国家都不一样,总体上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以欧美等西方国家为代表的,国家没有严格统一的专业设置目录,完全靠市场机制来调节;另一种是以俄罗斯为代表的,由政府部门统一设置专业目录,需要调整时由国家统一组织。目前,这两种类型正呈现出逐步融合的趋势。国内外高等教育发展的事实证明,高校专业建设,不但要遵循一定的原则,而且要正确处理以下几个方面的关系:
  1.知识发展需要与社会需要的关系。在某种程度上,知识发展需要与社会需要之间对专业的要求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在专业建设中只有处理好多方面需要的关系,专业才能健康发展。
  2.需要与可能的关系。社会对人才的层次、结构、比例的需要是多变的,因此,在专业建设上,既要有利于未来社会对人才的需要,又要有利于学校自身的发展;既要考虑实际需要,又要从人、财、物等基本办学条件出发;既要积极,又要稳妥,要视办学条件有计划、有步骤地建设专业。
  3.当前与长远的关系。高校的专业设置与建设不仅要考虑长远,更要服务于当前;不仅要依据生产建设发展的要求,还要适应未来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
  4.通用与新兴的关系。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出发,应重点发展通用性专业,同时也要适应科学技术现代化的需要,稳步、慎重地发展新兴学科和边缘学科的专业,逐步健全新兴专业结构。新兴专业发展方向要放在应用和开发上,要构建对新技术革命具有较强适应性的、有突出优势的新兴学科结构。
  5.基础与应用的关系。理论科学是应用科学的理论基础,应用科学的发展会给理论科学提出新的要求,促使理论科学进一步发展。高校的应用学科最好建立在现有专业基础上,注意与现有专业的配套,使之发挥优势、办出特色,带动和促进现有专业的发展。同时,也要加强基础学科建设。为了提高应用学科的基础理论水平和适应长远需要,发挥基础学科在发展新学科、开展学科交叉和发展边缘学科中的作用,必须设置部分基础学科专业。
  
  三、我国高校在专业建设上存在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校在专业建设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仍存在如下一些问题:
  1.专业口径过窄。尽管现在高等教育对专业问题意见纷呈,但对专业口径过于狭窄这一点已基本形成了共识。由于高校的专业设置过于强调与职业、行业性质的一致性,使得专业设置越来越细,越来越窄。有资料表明,我国高校专业一度达到1,000多个,日本现有专业70多个,俄罗斯现有专业80多个。尽管1998年7月教育部颁布实施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我国高校的专业数量由原来的504种降至249种,但与国外相比还是较多。从用人单位反馈的信息也可以看出,目前我国大部分毕业生知识面窄、工作适应性较差。可见,我国高校专业口径过窄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2.专业方向、专业层次不明确。同一专业本科、专科的课程设置几乎差不多,没有明确要求各门课程本科、专科学生分别具体掌握到何种程度,区别仅体现在学制和个别科目的学时安排上,专业方向并不明确,专业特色不强。这种没有明确培养方向的专业活动,必然造成专科不专,本科培养要求降低的状况。
  3.专业结构紊乱。首先,专业课程设置随意,因人设课现象比较严重。由于高校师资不足,能够胜任专业性强的课程的教师较少,再加上各教学单位“闭门造车”,相互交流的少,师资没有得到合理利用,势必造成“热门专业缺教师”、“冷门专业没生源”的怪现象。其次,在开设的专业课程中,纯理论性的课程较多,而实用性、实践性课程少,具有研究性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课程更是很少,出现了“高文凭、低水平”现象。更重要的是,在大学期间所学到的能迅速运用到实践中的知识太少,导致学生动手能力差,使得“英雄无用武之地”。最后,文科、理科互不相容。无论是必修课还是选修课,能够体现文理科交融、全方位、多层次、多领域地拓展学生思维的专业课程并不多见。
  4.实践性环节缺乏。目前,文科各专业主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是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撰写;理科各专业的基本情况与文科相类似,主要有:毕业设计、生产实习和中期课程实习或设计。在具体操作上还有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如有些专业的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撰写都在最后一学期进行。
  
  四、我国高校专业建设的发展方向
  
  高校专业建设改革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需要在调整中发展,在改革中提高,而且在高校的专业建设过程中,往往人为因素影响较多一些。各国家和地区在不同的时期,对专业设置与划分的标准并不完全一致,在名称、数量等方面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别,因此,学校原有的基础和条件不相同,专业建设的发展方向也会不相同,不得照搬照抄。针对我国高校专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要想使专业设置更加科学合理,笔者认为主要应该从以下几方面来突破:
  1.合理地调整专业结构。首先做好专业结构的调整工作,以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以及产业结构的变化,高校必须按社会需求和教育发展规律对现有的专业进行调整、优化。横向拓宽专业口径,纵向拓展专业内涵,对一些细窄、重复和相近的专业进行调整合并,以求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特别要拓宽本科专业的口径,淡化专业意识,既不能丧失专业性特征,又必须注意把基础宽厚的专业教育和狭隘的专业对口教育分开,打通学科基础相同的专业。
  2.不断更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模式关系到“培养什么样的人”和“怎样培养”等重大问题。因此,在我国高校专业建设的过程中,应该始终把握“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的人才培养原则,不断提高人才的整体素质,对专业内涵进行调整与改造。
  当然,也要克服各专业之间孤立发展的倾向。要鼓励高校开展校际和院系协作,开办一批双本科、双专科的专业,培养具有多种综合知识的“复合型”人才。或让学生跨学科、跨年级选课,放开辅修和第二专业,以适应不同学生的需要,充分挖掘学生的发展潜能和特长。
  3.深化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是专业教育的基石,专业的建设必须和教学内容、课程体系的改革相协调,二者不能分别进行。因为长期以来我国高校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基本上是沿用过去的老一套,改革进展缓慢,因此,相当一部分教学内容陈旧过时,存在重复、脱节问题,缺乏综合性、整体性,影响了学生整体素质的培养。形势要求高校要尽快转变思想观念,进行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
  4.明确专业培养人才的层次、规格。正如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所说,“我们的卫星要上天,但马桶也不能漏水”。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人才需求层次的不断变化,学校必须明确不同层次、规格的人才的培养方向,恰当区分专业层次的界限,明确各层次的地位、作用,努力形成各自的特色,合理设置专业课程,实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使不同人才都能够实现其价值。这应该成为当前高校改革与发展的重点之一。
  5.加强新兴学科专业建设。进行专业建设改革,并不是将现有专业全部推倒,而是应该在现有的基础上进行改革。如撤销或合并一些范围太窄、过时的专业,增加或扩展一些范围较宽、适应社会需要的专业,从学校原有的学科优势和实际条件出发,扬长避短。高校更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切忌一哄而起,仓促设置专业,要重点办好具有特色的重点专业,保留传统特色,不搞“标准化”。政府不应过多干预高校的专业建设,应凭借“市场定专业、专业看就业”的市场反馈和评估机制来调整、建设和优化专业,当然,这也并不意味着单纯地用就业率来决定一个专业的生死存亡。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招生就业处)
  [责任编辑:张 敏]
其他文献
中国戏曲学院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办学实践中,始终坚持自己的办学理念,逐步形成了自己的风格、传统与办学特色,为我国戏曲艺术事业的繁荣与发展培养了一代又一代优秀的戏曲人才,被誉为中国戏曲教育的最高学府、戏曲艺术家的摇篮,在海内外享有崇高的声誉。学院的办学特色可以概括为三点。    特色之一:弘扬戏曲艺术的民族文化品格,坚持戏曲艺术的精品教学传统    学院的前身——中国戏曲学校,成立于1950年1月28
下吴村位于翼城县隆化垣上.寒假期间,笔者主要走访了村中二十年代、四十年代、六十年代三个年代出生的村民和村居委会,调查该村的婚葬礼俗变迁.
急性呼吸衰竭是食管癌术后最严重的并发症,高龄、长期吸烟、过度肥胖、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术前心肺功能差以及有胸内病变者易发生[1].2006年6月~2010年6月,我们对20例食管癌
我们认为,要建立适应当前经济发展的新型银企关系,实现银企共同发展,重点在于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是要更新理念,共同构建市场型、合作型的银企关系。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银行与企业日益成为平等、独立的市场主体,在此格局之下,银行与企业的合作理念正迅速地转变,由单向的、被动的依赖关系,向平等、合作、互相选择的互利关系转变。对这种银企关系的新变化,农业银行从总行至分行都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同时我们更
金融市场在某种程度上来讲可以说是信息市场,或者说是发掘信息最深度的市场。以银行给企业发放贷款为例。比如你是一个很好的客户。如果公开信息显示你是一个非常好的公司,众家银行就涌进来希望给你发放贷款,都希望从中获利。紧接着就会出现这一市场过度竞争和信贷集中的现象。而另一方面,那些信息公开程度比较低,没有被大家深度挖掘信息的这些企业,他们的融资又遇到了困难,出现了我们说的惜贷现象。我们的银企关系是不是良好
1978~2008年,无论在中国历史上还是中国出版史上,都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时段.
自2005年7月21日我国对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来,人民币对美元基本上保持了上升态势,对非美元的主要货币波动幅度相对较大,特别是进入2010年以来,以希腊为代表的欧洲债务
贫穷并不可怕,只要我们活得足够坚强和认真,足够有尊严。
1.公共厕所的最差位置——中间的厕位一项研究表明,人们在上厕所时往往喜欢选择中间的厕位,因此,在马桶按钮上的细菌比两头的厕位按钮上含量更多。对策:上厕所时,最好有意识
期刊
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及贸易全球化和金融自由化的深入发展,国际结算成为国际贸易活动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并在商业银行结算业务中占据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