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中小企业的影响及对策

来源 :湖北理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xhw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冲击使中小企业发展的不确定性风险增大.作为保民生、促稳定生力军的中小企业面临着市场需求下降、利润大幅下滑、资金链紧张等问题.当前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如何倾全力打好中小企业发展保卫战,挑战着决策者的智慧.一方面,为解决中小企业的燃眉之急,要加大财税扶持力度,强化金融扶持;另一方面,为促进中小企业的长远发展,要加强企业创新支持,建立企业战略联盟,使中小企业得以稳健发展.
其他文献
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所提出的“两个相结合”论述意旨深远,我们须深入到哲学本体论的层面才能把握其要义.“两个相结合”论述是对教条化的马克思主义、旧哲学化的马克思主义、机械化的马克思主义、线性化的马克思主义等假马克思主义类型的自觉拒斥.在此前提下,它主张回归本真的马克思主义.本真的马克思主义密切关注人的存在意义,致力于新文明路径的探讨,是注重社会改造的行动哲学.另外,“两个相结合”重要论述具有明确的本体论指向,它强调马克思主义的具体化,主张厚植马克思主义的中国文化根基,呼唤锻造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总之
智慧课堂介入到大学思政教学实践中,弥补了传统教学中难以克服的诸多课堂管理缺陷,同时也以“技术殖民”的烈度,侵蚀着思政教学的人文底色.哈贝马斯有关技术异化的思考及对交往理性范畴的界定,拓展了对智慧课堂的考察角度,明确了智慧课堂实现虚拟交往的合法性,并从交往理性的视角把智慧课堂视为基于彼此理解的、民主化的交往方式.把技术融入主体,以“主体间性”实现师生互动,既是哈贝马斯基于技术现状对人的同情关怀,也是智慧课堂语境下反思技术异化的一种思路.
从全域旅游的角度对安徽省黄山市特色小镇进行分析,发现黄山市特色小镇建设过程中出现了历史人文资源利用较低、建设同质化凸显等问题,极大地影响了特色小镇建设的质量.特色小镇的建设要注重差异,充分挖掘相关资源,统筹安排,推进区域合作,充分发挥旅游资源的集群效应.
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潜流里,客观存在着趋圆叙事的观念.抒情文学对“圆美”的不懈追求,叙事文学对“团圆”的偏执迷狂,都印证了古代文人对“圆满”的探索.根植于中国古代文化的圆形世界观,在阴阳互动的圆周驱动下,趋圆叙事不仅让古代文学多了一抹温和从容的亮色,而且彰显了我们民族温柔乐观的生存样态.
抗战胜利后,解放区矿业恢复和发展面临着极为恶劣的环境.在物质利益激励不足的情况下,中国共产党在矿区内开展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反把”运动,以调动工人阶级劳动的积极性.从实际效用来看,这场运动增强了工人的主人翁意识,转变了矿工的劳动态度,使矿工的劳动效率空前提高,从而为战争的最终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在于她制定了正确的政策策略,同时,在政策执行出现偏差之际,能够勇于正视自身问题,始终以生产发展为衡量标准,注意处理不同性质的矛盾,从而将群众的热情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
通过持续高速的经济增长和坚持不懈的反贫困实践,中国在2020年成功消除了现有标准下的绝对贫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国的减贫规模和速度全球绝无仅有,已经引起了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国内外研究者正从不同角度、使用不同的理论和研究方法探究中国的脱贫之路.华中农业大学李志平副教授的力作《中国脱贫之路:基于贫困户的经济决策质量的分析》(人民出版社, 2021年11月版)正是众多研究中的优秀著作之一.该书立足于千万贫困群众的主动脱贫的内生逻辑,探讨如何提高贫困群众的微观决策质量,为当前减贫理论的发展以及巩固脱贫成果与乡
期刊
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先后颁布了一系列接收敌伪产业的法律法规,并以此为依据对汉冶萍公司进行了初步接收.为在华中地区筹建新钢铁厂,国民政府成立了汉冶萍公司清理委员会,对该公司资产进行了全面清理.清理后的汉冶萍公司被撤销,其全部资产交由新成立的华中钢铁公司继承,国民政府的这一举措奠定了华中地区钢铁工业发展的基础.
对民国时期徽州女性在婚姻自主、女子教育和参政议政三个方面的状况进行梳理,综合剖析国民政府的政策、女权主义思潮在中国的传播情况等因素,可以看出民国时期徽州地区的女权主义运动获得了较好的发展,取得了 一定的成绩.
文章通过对蒙古族女性头饰的形成背景、分类及其形制特点进行研究,探析蒙古族女性头饰中的生态美学智慧,发现生态美学所倡导的人与自然、社会之间的协调关系,让人感受到人与自然、社会是统一密不可分的整体,同时映射出蒙古族女性头饰崇尚生物、和谐共生的独特审美.
若从创作动机的视角来看,文学的重写行为实际上反映了写作主体对集体记忆的主观介入,被重写的文本必然会含有历史与社会性的意义重塑.“白蛇传”作为四大民间传说之一,也因文本的经典性被纳入到现代作家的重写谱系,并参与到民族主义意识形态建构之中.在1930—1949年间的“白蛇传”重写现象中,整体呈现出了现实主义叙事的转向:一方面,作家以祛魅和讽喻的叙事策略规避着高压的意识形态管制,表现出知识分子的现实焦虑;另一方面,在“游戏”的叙事态度中,反映出“边缘”与“中心”对话的渴望,作家批判的背后呈现了民族主义情结的暗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