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肺炎支原体分子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来源 :国际儿科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1120236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MP)是引起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主要病原体,通常使用大环内酯类药物进行治疗。对MP基因的分型主要是通过基于P1基因的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1-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RFLP)分析以及基于多基因座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分析(multiple locus variable-number tandem repeat analysis,MLVA),流行期间MP不同亚型之间会发生一定的转化。研究并掌握MP各分型的流行特点及转化规律,可以对MP各亚型的分布地区、流行年份及临床相关性产生更深刻的认识。由于抗生素的大量使用,肺炎支原体菌株的大环内酯类耐药性增加,现已成为全球公共卫生关注的问题,研究显示MP耐药性与23S rRNA基因结构域V区突变有关。分型技术的完善对抗生素的合理选择具有指导意义。开展系统全面的MP基因分型及其耐药突变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从分子水平揭示MP亚型的分布特征、流行趋势及耐药情况势在必行。该文对儿童肺炎支原体分子流行病学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对MP感染的监测、预防和临床治疗提供思路。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率60Co γ射线照射对辐射诱导的基因表达水平改变的影响。方法60Co γ射线照射3例正常人离体外周血,剂量率分别为0.2、1.0和2.0 Gy/min,照射剂量为0、1、2、4和6 Gy,照射后24 h收集细胞,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对11个基因(CDKN1A、MDM2、PCNA、FDXR、GADD45A、PHPT1、ASTN2、TNFSF4、POLH、GDF-15和PPM1D
神经母细胞瘤(neuroblastoma,NB)是儿童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虽然联合手术、化疗、放疗和造血干细胞移植等治疗方法,但是高危NB患儿的预后仍不理想。近年来,随着免疫治疗在血液恶性肿瘤中取得了较好的疗效,NB等实体肿瘤的免疫治疗也日益受到重视,但是针对NB的免疫疗法效果尚不及其他血液肿瘤,这可能与实体瘤复杂的肿瘤微环境(tumor microenvironment,TME)有关。该文就N
乳糖不耐受是指因乳糖酶数量不足或活性低下引起乳糖吸收不良,引发一系列消化道系统症状,严重影响患儿的生长发育。由于乳糖不耐受与胃肠道疾病症状有相似之处,且缺乏简便有效的检测方法,新生儿乳糖不耐受常被忽视或与其他胃肠道疾病混淆,易漏诊、误诊,导致抗生素、氨基酸配方奶的过度使用。因此,对新生儿乳糖不耐受的早期识别、诊断及治疗极为重要。该文对新生儿乳糖不耐受的特征、病因、临床表现、诊断、鉴别和治疗的研究进
尿源干细胞(urine-derived stem cell,USC)是指从尿液中获取的一类间充质干细胞,因其提取简便快捷、获取途径无创、不存在伦理问题,在临床研究中相对于其他干细胞具有较多优势,从而备受学术界的关注。该文从尿源干细胞分离培养、细胞表征、来源、应用和外泌体方面对近年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新月体的形成是肾功能急剧恶化的典型病理改变。T细胞参与了新月体的形成和新月体肾炎的病理进展。T细胞亚群中CD4+和CD8+细胞,以及T细胞共刺激因子以不同的方式介导免疫应答,参与了新月体的发生、发展和纤维化,亦或者延缓其恶化。该文综述T细胞在新月体形成和发展的作用机制,以期为临床治疗新月体肾炎提供新靶点。
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是引起婴幼儿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最常见与最重要的病毒病原,在全球范围造成了巨大的疾病负担。遗憾的是,迄今尚没有安全有效的特异性防治措施。近年来,国际及国内对RSV的致病机制有了深入研究,通过对该领域的不断探索来寻求新的药物及疫苗靶点一直是研究热点。该文从RSV病毒颗粒形态与结构、病毒蛋白结构与功能、宿主免疫应答三个方面综述
癫痫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目前认为离子型谷氨酸受体α-氨基-3-羟基-5-甲基-4-异噁唑-丙酸(AMPA)在其发病机制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AMPA受体(AMPARs)介导与癫痫相关的脑区和脑区间的快速兴奋性突触传递,并在癫痫的发生和癫痫诱发的脑损伤中发挥作用。但由于AMPA受体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广泛分布,以及在脑神经发育和通路形成中的重要作用,直接对AMPARs的表达或功能进行调节可
短肠综合征(short bowel syndrome,SBS)儿童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atheter-rel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CRBSI)的发生率较高,这些感染可导致死亡率上升、住院时间过长、医疗费用增加、以及患儿家庭的生活质量下降。该文根据国内外指南和新的研究,对SBS综合征儿童发生CRBSI作一综述,从而为有效预防CRBSI提供借鉴。
小肠细菌过度生长(small intestinal bacterial overgrowth,SIBO)与儿童多种疾病密切相关,发病机制尚不清楚,胃酸缺乏、肠动力障碍、解剖结构异常及免疫功能受损等均可影响疾病发生发展。目前诊断SIBO的方法较多,各类呼气试验简便无创、经济安全,但灵敏性和特异性有待提高。近端小肠液细菌培养既往为金标准,但因有创性及培养条件的限制,在临床应用不多,近年来二代测序技术成
川崎病是一种病因尚不明确的急性全身性血管炎性疾病,约15%~25%未经治疗的患儿发生冠状动脉损害,因此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尽管大剂量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联合口服阿司匹林是目前公认最有效的治疗,但仍有部分患者出现免疫球蛋白无反应及冠状动脉损害,近年来,新的治疗策略包括糖皮质激素、肿瘤坏死因子-α拮抗剂、白细胞介素-1拮抗剂、环孢素A、细胞毒性药物及血浆置换等,其中部分得到了临床肯定,而另一部分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