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 探讨椎弓根系统和BAK椎间融合器在腰椎滑脱中的应用。方法 采用腰椎管减压、BAK椎体间植骨及椎弓根系统内固定手术治疗腰椎滑脱10例。结果 所有患者术前症状于手术后消失,时间最短为7d,最长45d(平均21.5d)。随访6~18个月(平均8.2个月),其内固定牢靠,椎骨完全融合,无并发症。结论 运用椎弓根系统结合BAK椎间融合法手术治疗腰椎滑脱,无并发症,疗效满意,是一种有效和可靠的方法。
[关键词] 椎弓根系统; 椎间融合器; 腰椎滑脱
[中图分类号] R681.5 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0)11-99-02
2007年1月~2009年12月我们应用椎板减压、多孔螺纹状钛合金、椎间融合器(BAK)-椎弓根系统内固定方法治疗腰椎滑脱10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资料10例,男4例,女6例,年龄35~64岁,平均年龄46.2岁;病程长4~10年,平均6.8年。所有入选患者均在术前及术后作腰椎正侧位、左右斜位及过伸屈位X线CR片。
1.2 分类
根据Megerding分类:Ⅰ度滑脱3例(L4滑脱2例,L5滑脱1例);Ⅱ度滑脱5例(L4滑脱2例,L5滑脱3例);Ⅲ度滑脱2例(L4滑脱1例,L5滑脱1例)。退行性腰椎滑脱4例,创伤性腰椎滑脱2例,有椎弓根峡部裂4例。
1.3 临床表现
所有患者均有顽固性下腰痛,8例伴有单侧下肢痛,2例伴双下肢疼痛及间歇性跛行。术前有小腿后外及足背外侧感觉减退6例,拇背伸肌肌力减退3例。
1.4 诊断标准及分级标准[1]
根据临床表现并结合X线检查诊断,分级标准按Meyerding的分级标准,即:以下方椎体为准,上一椎骨向前移位程度将脊椎滑脱分为四级,向前滑脱不超过1/4的为I级,1/4~2/4为Ⅱ级,由此类推。
1.5 手术方法
选用AF椎弓根系统或TRSH系统和天津金力伟公司的钛合金多孔螺纹状椎间融合器(BAK),患者取俯卧位,连续硬膜外麻醉,行后正中切口,充分暴露融合间隙上下椎板及两侧小关节。将椎管减压,有神经根刺激症状者行小关节大部或全部切除,达到神经根管彻底减压,切除椎间盘,直至终板,将Weinstin定位器置入椎弓根系统。行撑开提位复位,然后用磨钻斜向性扩大并丝攻椎间隙,推入填满碎骨的椎间融合器。安装椎弓根内固定系统。置引流管,缝合切口。
术后处理:术后24~48h拨除引流管,术后3d内行腰椎X线检查了解复位、固定情况,术后3周内带腰围下地活动,定期门诊随访。
2 结果
结果显示所有患者术前症状于手术后消失时间最短为7d,最长45d(平均21.5d)。随访6~18个月(平均8.2个月),其内固定牢靠,椎骨完全融合,无并发症,无感染,无继发性脊髓损伤等。影像学检查:10例均达到骨性融合,9例完全复位,1例Ⅰ度滑脱(原为Ⅲ度);术后患者无退钉断钉及松动,无BAK滑移、滑脱、退出、塌陷。
3 讨论
脊椎滑脱的治疗目的在于解除神经受压因素[2],对有神经根受压或受牵拉、硬膜马尾受压部位,根据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减压;对滑脱的脊椎进行复位,恢复正常的解剖结构,稳定脊柱,行脊柱融合,消除直立位滑脱倾向,恢复其稳定性。具体手术方式较多,大体分为前路和后路两大类,各具特色。但无论何种方法,目的均是使受压的神经组织减压,滑脱的椎体复位,滑脱椎体与邻近椎体融合,从而达到恢复脊柱的稳定、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的目的。我们在实践中认为采用腰椎管减压、BAK椎体间植骨及椎弓根系统内固定手术方法能有效达到上述目的。
治疗脊椎滑脱最终目标是恢复脊柱的稳定,椎弓根系统(RF、TRSH)和BAK椎间融合联合应用,为重建脊柱稳定提供了可靠的方法[3],从生物力学角度共同承担了椎节间的应力。椎弓根螺钉系统通过螺纹帽撑开和提拉力螺钉作用,使滑椎达到复位,并恢复椎间高度,从而对椎间管和神经根管起到间接减压作用,产生正常的生理前凸、坚强的内固定之后,使病变节段可最大限度减压。将BAK置于脊柱的前中柱符合Dennis三柱理论,椎间融合器符合生理要求,BAK的牵张-撑开-复位作用,可扩大椎间孔容量,恢复下腰椎的生理弧度,增加融合面积,使术后有即刻固定支撑作用[4]。椎弓根系统内固定结合使用BAK可把相邻椎体、BAK(BAK是维持复位的保证)、植骨材料看作一个相对实体的三维静态稳定结构,使腰椎的复位、融合、固定互为支持。从而避免了BAK矢状位的滑移及椎间隙的丢失,降低断钉率。为早期活动提供了良好条件,提高了复位与融合效果。
我们采用腰椎管减压、BAK椎体间植骨及椎弓根系统内固定手术方法治疗腰椎滑脱10例患者,疗效满意,提示该方法操作简便、损伤小、出血相对较少,术后卧床时间短,有利于椎管形态面积及神经根张力的恢复。我们同时认为,如果要达到手术的最大成功率及减少术中及术后并发症,以期达到患者的最大康复,术中应注意以下两点:(1)腰椎Ⅱ度或Ⅲ度以上滑脱的患者在BAK置入前必须彻底神经减压和椎体复位,术中应特别注意神经根管的开放及椎体后方松弛体椎间盘纤维环的切除,否则可能在椎体复位过程中造成神经挤压伤,挤压严重者神经损伤将不可逆。(2)椎弓根系统是通过复位而起到间接减压作用,因此神经根管减压术中必须以小关节为中心才能达到真正彻底减压,否则必将影响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 馮传汉,吕厚山,蒋化龙. 脊柱病变的X-线诊断标准·现代骨科诊疗手册[M]. 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7:10.
[2] 过述山、李亚非. RF与圆柱状自体骨块椎间事例治疗脊柱滑脱[J].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07,9(4):192-194.
[3] 邹德威、马华松. 角度椎弓根螺钉加提拉力螺钉经椎弓根矫正脊柱滑脱[J]. 中华外科杂志,2004,32(8):451-454.
[4] 邹德威、马华松. 重度腰椎滑脱的治疗[J]. 中华骨科杂志,2006,18(5):259-262.
(收稿日期:2010-01-14)
[关键词] 椎弓根系统; 椎间融合器; 腰椎滑脱
[中图分类号] R681.5 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0)11-99-02
2007年1月~2009年12月我们应用椎板减压、多孔螺纹状钛合金、椎间融合器(BAK)-椎弓根系统内固定方法治疗腰椎滑脱10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资料10例,男4例,女6例,年龄35~64岁,平均年龄46.2岁;病程长4~10年,平均6.8年。所有入选患者均在术前及术后作腰椎正侧位、左右斜位及过伸屈位X线CR片。
1.2 分类
根据Megerding分类:Ⅰ度滑脱3例(L4滑脱2例,L5滑脱1例);Ⅱ度滑脱5例(L4滑脱2例,L5滑脱3例);Ⅲ度滑脱2例(L4滑脱1例,L5滑脱1例)。退行性腰椎滑脱4例,创伤性腰椎滑脱2例,有椎弓根峡部裂4例。
1.3 临床表现
所有患者均有顽固性下腰痛,8例伴有单侧下肢痛,2例伴双下肢疼痛及间歇性跛行。术前有小腿后外及足背外侧感觉减退6例,拇背伸肌肌力减退3例。
1.4 诊断标准及分级标准[1]
根据临床表现并结合X线检查诊断,分级标准按Meyerding的分级标准,即:以下方椎体为准,上一椎骨向前移位程度将脊椎滑脱分为四级,向前滑脱不超过1/4的为I级,1/4~2/4为Ⅱ级,由此类推。
1.5 手术方法
选用AF椎弓根系统或TRSH系统和天津金力伟公司的钛合金多孔螺纹状椎间融合器(BAK),患者取俯卧位,连续硬膜外麻醉,行后正中切口,充分暴露融合间隙上下椎板及两侧小关节。将椎管减压,有神经根刺激症状者行小关节大部或全部切除,达到神经根管彻底减压,切除椎间盘,直至终板,将Weinstin定位器置入椎弓根系统。行撑开提位复位,然后用磨钻斜向性扩大并丝攻椎间隙,推入填满碎骨的椎间融合器。安装椎弓根内固定系统。置引流管,缝合切口。
术后处理:术后24~48h拨除引流管,术后3d内行腰椎X线检查了解复位、固定情况,术后3周内带腰围下地活动,定期门诊随访。
2 结果
结果显示所有患者术前症状于手术后消失时间最短为7d,最长45d(平均21.5d)。随访6~18个月(平均8.2个月),其内固定牢靠,椎骨完全融合,无并发症,无感染,无继发性脊髓损伤等。影像学检查:10例均达到骨性融合,9例完全复位,1例Ⅰ度滑脱(原为Ⅲ度);术后患者无退钉断钉及松动,无BAK滑移、滑脱、退出、塌陷。
3 讨论
脊椎滑脱的治疗目的在于解除神经受压因素[2],对有神经根受压或受牵拉、硬膜马尾受压部位,根据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减压;对滑脱的脊椎进行复位,恢复正常的解剖结构,稳定脊柱,行脊柱融合,消除直立位滑脱倾向,恢复其稳定性。具体手术方式较多,大体分为前路和后路两大类,各具特色。但无论何种方法,目的均是使受压的神经组织减压,滑脱的椎体复位,滑脱椎体与邻近椎体融合,从而达到恢复脊柱的稳定、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的目的。我们在实践中认为采用腰椎管减压、BAK椎体间植骨及椎弓根系统内固定手术方法能有效达到上述目的。
治疗脊椎滑脱最终目标是恢复脊柱的稳定,椎弓根系统(RF、TRSH)和BAK椎间融合联合应用,为重建脊柱稳定提供了可靠的方法[3],从生物力学角度共同承担了椎节间的应力。椎弓根螺钉系统通过螺纹帽撑开和提拉力螺钉作用,使滑椎达到复位,并恢复椎间高度,从而对椎间管和神经根管起到间接减压作用,产生正常的生理前凸、坚强的内固定之后,使病变节段可最大限度减压。将BAK置于脊柱的前中柱符合Dennis三柱理论,椎间融合器符合生理要求,BAK的牵张-撑开-复位作用,可扩大椎间孔容量,恢复下腰椎的生理弧度,增加融合面积,使术后有即刻固定支撑作用[4]。椎弓根系统内固定结合使用BAK可把相邻椎体、BAK(BAK是维持复位的保证)、植骨材料看作一个相对实体的三维静态稳定结构,使腰椎的复位、融合、固定互为支持。从而避免了BAK矢状位的滑移及椎间隙的丢失,降低断钉率。为早期活动提供了良好条件,提高了复位与融合效果。
我们采用腰椎管减压、BAK椎体间植骨及椎弓根系统内固定手术方法治疗腰椎滑脱10例患者,疗效满意,提示该方法操作简便、损伤小、出血相对较少,术后卧床时间短,有利于椎管形态面积及神经根张力的恢复。我们同时认为,如果要达到手术的最大成功率及减少术中及术后并发症,以期达到患者的最大康复,术中应注意以下两点:(1)腰椎Ⅱ度或Ⅲ度以上滑脱的患者在BAK置入前必须彻底神经减压和椎体复位,术中应特别注意神经根管的开放及椎体后方松弛体椎间盘纤维环的切除,否则可能在椎体复位过程中造成神经挤压伤,挤压严重者神经损伤将不可逆。(2)椎弓根系统是通过复位而起到间接减压作用,因此神经根管减压术中必须以小关节为中心才能达到真正彻底减压,否则必将影响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 馮传汉,吕厚山,蒋化龙. 脊柱病变的X-线诊断标准·现代骨科诊疗手册[M]. 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7:10.
[2] 过述山、李亚非. RF与圆柱状自体骨块椎间事例治疗脊柱滑脱[J].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07,9(4):192-194.
[3] 邹德威、马华松. 角度椎弓根螺钉加提拉力螺钉经椎弓根矫正脊柱滑脱[J]. 中华外科杂志,2004,32(8):451-454.
[4] 邹德威、马华松. 重度腰椎滑脱的治疗[J]. 中华骨科杂志,2006,18(5):259-262.
(收稿日期:2010-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