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原市原州区枸杞产业发展现状调查及建议

来源 :南方农业·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fszlfs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分析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原州区枸杞产业发展现状及在龙头企业带动、产业发展资金、节水灌溉和二次深加工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从枸杞低产园改造、病虫害绿色防控、优化枸杞品种结构、推广节水灌溉、扶持枸杞龙头企业、加大政策资金扶持力度、加快枸杞产业高质量发展和加大果农培训等方面优化枸杞种植生产,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关键词 枸杞产业发展;现状调查;建议;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原州区
  中图分类号:F326.12 文献标志码: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1.12.086
  枸杞是宁夏的特色优势产业,宁夏素有“枸杞之乡”的美誉,宁夏枸杞享誉久远、蜚声中外,被称为枸杞之上品。时至今日,宁夏枸杞被《中国药典》列为可入药的枸杞。道地枸杞,宁夏本源,宁夏枸杞微量元素与氨基酸含量高居全国同类产品之首,其高品质得益于宁夏绝佳的气候和地理优势,宁夏的土质通透、温寒交替、光照充沛,更有茨农世代相传,已有600余年枸杞栽培历史,使得宁夏枸杞品正质优,首屈一指,宁夏由此成为药用与保健枸杞的道地产区。枸杞作为原州区农村重要经济支柱产业,是宁夏枸杞主产区之一。多年来,原州区委、政府坚持把发展枸杞产业作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民收入,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来抓。截至2019年底,宁夏枸杞标准化基地面积2.3万公顷,良种使用率95%以上,统防统治率70%以上,鲜果产量26万吨,加工转化率达25%,综合产值191亿元。据统计,核心产区农民来自枸杞产业的收入达60%以上。从发展实际来看,枸杞产业已成为宁夏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巩固脱贫成果的富民产业,也是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高效产业,更是集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三位一体”的特色产业。
  1 现状
  固原市位于宁夏的最南端,是宁南四县一区的贸易中心城市。原州区枸杞主产区位于固原北川清水河流域,气候冷凉,温和干旱,昼夜温差大,境内海拔1 450~
  2 500 m,年降水量300~500 mm,其中7—9月降水占全年总降水量的70%,年蒸发量2 000 mm以上,日照时数2 518 h、无霜期150 d左右,有效积温大于2 500 ℃。土壤类型多为淡黑垆土和湘黄土,且土层深厚,盐碱化较重,平均pH值在7.8以上,极其适合枸杞生长[1]。
  原州区北川清水河流域总人口约16.67万人,其中回族人口占70%以上,劳动力人数占30%以上,至2019年底,平均农民人均纯收入为7 060元左右。目前,原州区枸杞种植规模达到0.5万公顷,主要品种为宁杞1号,种植区域涉及彭堡镇、头营镇、三营镇、黄铎堡镇和河川乡等5个乡镇46个行政村,12家枸杞种植龙头企业,近3.2万户茨农。清水河流域自古以来地势平坦,交通便利,灌溉方便,光照充足,且没有污染,是原州区农业主产区。但近年来枸杞种植品种老化,加之枸杞采收季节雨水较多,枸杞黑果病较为严重,挫伤了农民种植枸杞的积极性,枸杞种植面积有所下滑。
  沿清水河流域的彭堡镇、头营镇、三营镇和黄铎堡镇等是依靠枸杞快速走上致富路的典型乡镇,也是原州区无公害枸杞种植重点村及重要基地之一。引进和扶持宁夏正杞红枸杞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和宁夏西海固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两家枸杞生产经营企业,种植面积达0.07万公顷。原州区枸杞年产量达到1 200多万千克,实现产值3.6亿元以上,基本形成规模化种植、区域化布局和无公害产业化格局,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显著。“宁夏枸杞”和“中寧枸杞”入选“中欧地理标志”第二批互认保护名单,再次彰显了“宁夏枸杞”区域公用品牌国际影响力和地位,为原州区枸杞产业标准化建设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2 问题
  2.1 枸杞种植品种老化
  目前,原州区头营镇、黄铎堡镇、三营镇和彭堡镇等枸杞主产区的品种95%以上都是宁杞1号,果实成熟期晚、果粒小、产量低、病虫害多;果实成熟期正是当地梅雨季节,雨水偏多容易裂果,不好制干晾晒,造成产量低,农民经济收入下降。导致农民种植积极性下降。品种老化制约了枸杞产业的发展,因此需要进行低产园改造,种植枸杞新品种,提高枸杞产量。
  2.2 枸杞种植分散、没有形成规模生产、不具有市场竞争力
  1)枸杞种植比较分散,没有形成规模化经营,不利于规模化管理和病虫害统防统治。2)“插花”式种植的作物也不同程度影响枸杞的产量、品质。3)原州区目前主栽品种宁杞1号,且大都是栽植多年的老树,果粒变小,产量低,树势弱、病虫害多,成为低产园。
  2.3 劳动力不足
  在枸杞采摘季节,尤其是在枸杞采收、晾晒、制干等关键时点,劳动力缺乏,采摘不及时,加之枸杞成熟时正是原州区降雨季节,造成采摘成本高、制干困难等,成为制约枸杞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2.4 技术管理人员不足
  枸杞种植中,缺乏枸杞管理技术人员,广大农户普遍文化程度较低,劳动力年龄偏高,且没有经过系统的生产修剪管理技术培训,管理粗放,在枸杞幼龄期不能科学培养树形树冠,留枝不均匀,疏密不当,成年期不能平衡树势各部分养分,造成徒长枝严重,消耗养分,影响枸杞的品质和产量。
  2.5 病虫害防治不到位
  为防治枸杞病虫害,减少农药使用量,提高枸杞质量安全和品质要求,宁夏提倡枸杞病虫害防治“五步法”绿色防控技术。但由于茨农对枸杞病虫害“五步法”绿色防控技术重视程度不够,应用不熟练,加之劳力过少,导致一些防治环节做的不到位。在发生病虫害时,部分茨农为提高防治效率,不同程度地使用了推荐外的农药,使枸杞品质与绿色食品和有机生产仍有一定的差距。在冬季不能及时清园时,使用石硫合剂封园、加强修剪管理、提高树势、增强树体抗病虫害能力等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农业综合防治措施应用较少。
  3 对策
  3.1 加快枸杞品种更新、低产低效园改造提升   针对枸杞种植品种老化,加快枸杞品种更新,种植宁杞5号、宁杞7号、宁杞10号等新品种。新品种优势是果粒大、产量高、抗性强、病虫害少,市场认可度高,发展前景广阔。宁杞5号通过宁夏回族自治区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与目前的主栽枸杞品种宁杞
  1号相比,异花授粉,杂交优势明显,果粒大,果肉厚,品质佳,果实成熟期比宁杞1号提前7 d;宁杞7号特点是生长快、自交亲和水平高、抗逆性强、丰产、稳产、果粒大、等级率高等特点;宁杞10号具有性能稳定、结果早、生长快、抗逆性强、自交亲和性强、果型大、丰产、稳产和优等率高等特性。
  对原州区枸杞的低产园进行改造提升,每户进行登记造册,由镇(乡)、村两级同农户进行协商,引进推广种植枸杞新品种,改良老化品种,主推表现好的宁杞5号、宁杞7号和宁杞10号新品种。同时,按照高质量发展枸杞要求和标准,配套蓄水池、水肥一体机及机房、滴灌管道等灌溉设施,对现有枸杞低产园逐年、分批进行高质量改造提升。
  3.2 通过土地流转鼓励企业、合作社和大户种植
  对大连小不连的种植空地,通过土地流转或协商解决成集中连片的枸杞生产基地,建立村集体枸杞种植合作社,将“茨农”变成社员,鼓励和扶持农民发展多种枸杞经济合作组织,把千家万户的茨农组织起来,应对千变万化的大市场[2]。同时,政府给予优惠政策,引进龙头企业种植枸杞,鼓励农民种植大户种植枸杞,在土地流转、节水灌溉等方面进行协调和基础配套。完善枸杞基地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广节水灌溉,方便园区管理,走标准化栽培,规模化种植、绿色防控病虫害,农机农艺融合、清洁能源制干,加快现代枸杞高质量发展步伐,大力发展精深加工,注重延伸枸杞产业链,积极研发高端产品,提升产品附加值,提高产业竞争力等,使枸杞生产迈入现代化管理高质量发展之路。完善宁夏枸杞溯源体系和质量认证体系,实现枸杞“生产过程可控、质量安全可溯、品牌信誉可靠、带着标志上市”的全程质量监控和溯源。
  3.3 坚持企业龙头带动,发展合作社经营,加大烘干制干设备建设
  在采摘季节鼓励邻近村庄没有种植枸杞的农民务工采摘;鼓励枸杞种植龙头企业和种植大户发展枸杞,农民可以入股分红和务工创收,在枸杞烘干制干设备建设上,加大政策资金扶持力度,扶持枸杞鲜果加工企业,使枸杞干、鲜果转化率达到40%以上。同时多建枸杞烘干房,每座烘干房政府给予一定的资金补贴,减轻农民负担,使鲜果及时烘干,免于晾曬,便于存放,将农民收益最大化。使枸杞产业成为原州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巩固脱贫成效最具潜力的富民产业。
  3.4 加大枸杞技术人员培训力度,提升枸杞产业升级发展
  枸杞的发展离不开广大的农民,要创新发展,就要提高农民管理技术水平。采用多层次、多种形式的技术培训,加大对基层技术人员和农民的培训力度,使其经营观念转变更新,产品质量安全意识、商品意识不断增强,技术水平、管理水平和整体素质不断提高,成为新时期懂技术、能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农民,为枸杞产业发展夯实人力资源基础[3]。
  3.5 提倡实施枸杞病虫害绿色防治五步法,进行绿色防控
  坚持枸杞病虫害绿色防控体系,坚持绿色防控为主原则,坚持农业、物理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原则,坚持监测、预报、防治并举原则,坚持安全高效、提前预警,减少农药使用量的原则。
  为有效提升枸杞质量安全水平,提高病虫害防控效果,减少农药的使用量,根据枸杞病虫害发生规律和枸杞生长特性,经宁夏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多年试验研究,形成的枸杞病虫害“五阶段”绿色防控技术:
  1)萌芽前期清园封园灭越冬虫(病)源(3月中旬至4月上旬);2)采果前期药剂防控压基数(4月上旬至5月下旬,展叶至采果前20 d);3)夏果期生物防控保安全(6月至8月上旬);4)秋果期协调控制减药量(8月中旬至10月下旬);5)越冬前期全园封闭降基数(11月上中旬)。枸杞绿色防控五步法有效地提升枸杞质量安全水平,提高病虫害防控效果,减少农药的使用量,使枸杞产业持续健康发展,促进枸杞提质增效。
  枸杞产业是一个高投入、高产出的产业,是一个主要依靠投资拉动型的产业[4],枸杞产业的提质增效、发展有机和绿色枸杞、加快枸杞新品种更新都离不开资金和科技的支持与支撑,只有加大投入,提升枸杞产业升级发展,才能打造出符合国际标准的宁夏品牌枸杞产业。
  4 结语
  原州区枸杞产业发展前景广阔,在南部山区有着悠久的种植历史,发挥枸杞产业优势,完善基础设施和服务机制,加强农民的观念转变,发展有机和绿色枸杞,以市场为引导、以科技为支撑,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打造有机、绿色的枸杞品牌,做大做强做优枸杞产业,同时积极与区内外企业联合,创新枸杞产品精深加工,延长枸杞产品产业链,多开发高端产品,加强枸杞知识产权创造、保护和利用[5];有效提升枸杞产品的附加值,为原州区枸杞产业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 金小平,贾喜明,马海福.固原枸杞产业发展思路与对策建议[J].黑龙江农业科学,2011(03):106-108.
  [2] 黄立军.论宁夏枸杞产业风险及其防范[J].宁夏农学院学报,2004,25(03):92-93.
  [3] 丁婕.关于宁夏枸杞产业发展的几点思考[J].中国林业产业,2006(10):35-36.
  [4] 白寿宁.宁夏枸杞研究[M].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1999:96.
  [5] 赵冬梅,张风廷,刘亚,等.北京籽种产业科技创新现状调研与发展建议[J].中国种业,2010(07):76-80.
  (责任编辑:刘 昀)
其他文献
英语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的重要基础课之一,然而现阶段我国中职艺术类学生英语学习现状却不容乐观.究其原因,则是学生学习积极性差、兴趣不足所导致的.基于此,为改变这一现状,
摘 要 在我国社会水平稳定提升、社会经济环境愈发完善的形势下,可持续发展成为当下各行各业的主要发展方向,而营林生产管理作为兼具生态环境保护与林业资源开发利用职能的工作内容,其在时代发展与社会建设驱动下面临新的挑战,即兼顾林业发展经济效益与营林质量。基于此,探究营林生产管理在当下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相应管理优化途径。  关键词 林业;营林生产;生产管理  中图分类号:F326.2 文献标志码:C D
摘 要 我国自1988年实施“菜篮子”工程建设以来,“菜篮子”产品产量大幅增长,品种日益丰富,质量不断提高,市场体系逐步完善,“菜篮子”建设发展总体保持了平稳较快的良好势头。基于此,总结了山东省广饶县近年来在“菜篮子”工程建设中采取的一些有效措施和下一步打算,意在探讨新的更加有效的,能够满足城乡居民对“菜篮子”产品需求日益提高的新型建设模式,助力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实施。  关键词 “菜篮子”工
摘 要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就业,可以有效提高农民的收入。基于此,分析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现状,并分析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探索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对策。  关键词 乡村振兴战略;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  中图分类号:F323 文献标志码: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1
摘 要 基于调整优化现代农业经济结构,推动农产品从增产方式向供给导向的提质引领,对黑龙江省绿色蔬菜发展情况及种植户采用绿色生产技术行为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农业产业调整形式下黑龙江省绿色蔬菜发展现状及影响农户开展绿色生产技术的因素,并提出相关建议,旨在实现黑龙江省绿色蔬菜提质目标。  关键词 绿色蔬菜;绿色生产技术;种植户;黑龙江省  中图分类号:F325 文献标志码:C DOI:10.19415/j
当前,随着新课程改革在我国各个行业和领域的实施,全国各地出现了许多中等职业院校.中等职业院校通过灵活的教育,培养了学生优秀的实践技能,因此引起了社会上许多人的广泛关
摘 要 乡镇农业技术推广中,由于现有管理体制不够健全,机构设置缺少科学性、合理性,导致乡镇农村技术推广受到了一定的阻碍。基于此,重点分析乡镇农业技术推广中存在的问题,根据现有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对策,对职责进行确定,提高工作人员自身的综合素质,以此来推动乡镇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有序开展。  关键词 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现存问题;解决对策  中图分类号:F323.3 文献标志码:C DOI:10.1
随着我国当前计算机行业的不断发展,在当前中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教学课堂中,教师要贯彻落实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从而使学生专业水平能够符合行业对人才的需要,在实际工作中
陶瓷既是中国文化的标志性物质载体,也是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陶瓷绘画对陶瓷艺术的表现力起着巨大的作用.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已经将陶瓷的实用性“剥离”,将它作为一种
技工教育的核心是培养技工能力.理实一体化教学,是一种以“能力本位”的教学模式,将理论和技能训练,有机结合在一起.这种教学模式使得相关专业课程的理论学习、实习教学融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