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不认识王九珂

来源 :小小说月刊·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pplexi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王九珂得了一种怪病,浑身生出些头屑一样的东西,手一抹就掉一层。先是去了县里医院,查不出问题,大夫胡乱开了些药,让他“试着吃一下”。后来又去了市里医院,大夫干脆只摇头,一盒药都没给开。他老婆花月儿到处打听求偏方,中草药几乎要把王九珂给浸透了,也没见一点儿好转。
  王九珂说,算了,不花冤枉钱了。
  王九珂不想花钱,挡不住花月儿去花。花月儿倒不是嫌弃他,俩人分居有两年了,王九珂早就顾不上碰她身子。王九珂的整个生活都给了村子,先是防沙林的种植,然后是引水渠的修建,紧跟着是灌溉渠的挖掘,现在又在给小学建新的教学楼。
  花月儿背地里跟人抱怨,家里的钱都给王九珂挥霍了,他要是再得这么个治不好、还死不了的病,自己下半辈子都得搭进去。幸亏俩人没孩子,要不孩子都得跟着遭罪。
  王九珂的姐姐王九珠、弟弟王九瑜、妹妹王九环聚在他家堂屋,像审犯人一样把他围在角落里数落。王九珠让他赶紧操心看病,不行就去北京、去上海,总能看明白,这么拖下去非得把人搭进去不可;王九环给姐姐帮腔,顺带着发泄一下对他的不满,说做人没他这么傻的,做点生意挣点钱容易吗?自家人谁沾过你一点儿光?弟兄姊妹也都不在乎,可你别把自己的生活都扔了啊,嫂子跟着你,可不能总不落好吧;王九瑜抽着烟半晌不说话,一说话就开骂,你就是个“信球”!王九珂早些年做生意,王九瑜还给过他本钱,可后来王九珂发了,还钱时连点儿利息都没加。
  十里八村的人,几乎没有人不认识王九珂,提起他,外村人大多是嘿嘿乐,那个“信球”啊;本村人提到他就竖大拇指,是个好人。有一次,王老歪端着碗面条,蹲在树下又跟人嚷嚷起这个来,刚好给村支书王朝阳听到,没两天就得到村里通知,之前批的宅基地不合规,收回重划。王朝阳不会恼王老歪,他越加惱起王九珂来。
  王九珂去市里检查回来后,花月儿逢人就哭丧着脸叹气,王九珂在一边吼她,要死要活的,成什么样子!那晚,王朝阳切了半斤猪头肉,让老婆炒了个鸡蛋,开了瓶酒。
  王九珂做的那些事,王朝阳打心眼儿里别扭。没这个王九珂,他王朝阳在村子里吆五喝六,做点肮脏事,任谁也不敢当面说半句,怎么着也是当了十多年的支书。可有了这个王九珂,别说他那些收钱收礼、东家媳妇西家寡妇的事了,就算干干净净,但凡没作为,都要落埋怨。
  王朝阳曾经也想把功劳揽自己头上,可乡里刚通报表扬了一次,就有村民在半夜砸了他家窗玻璃。种树、挖水渠全是王九珂一个人花钱、张罗,他也就签了个字,明眼人都看得清清楚楚。
  王九珂慢慢地不再把这病当回事了,不疼不痒,只是皮肤上生出一层白白的碎屑,晚上脱了衣服一抖落,漫天飘雪花。他没觉得身体有其它什么变化,除了刚得上这怪病,大夫又查不出来时,提心吊胆了几天,后来就该吃吃该睡睡,然后就是带着瓦刀继续去盖房了。他不想把钱冤花在这上边。
  王九珂是村里第一个大学生,那年,他考上的是省里的水利学校。但是,所有人都知道,他没去成。有人说那时他家里穷,连生活费都攒不够;有人说他被人顶了名,刚接到通知书,又来了口头通知说录取名额发生了变化,他的通知书作废。于是,他成了村里第一个出去做生意的人。他跟花月儿说,不想村里一直这么穷。花月儿跟他讲过道理,小闹过,大吵过,可他只有一句话,我挣了不少钱,可咱还是要不来孩子,我想,是我们王家积德不够,我在给王家积德。
  王九珂对花月儿保证了一件事,给她留够生活费。
  两层教学楼马上要竣工了。王九珂掰着指头算账,钱终于是要花完了。王九珂去集上买了十斤卤肉,两大兜凉菜,又去商店拿了几瓶酒,拎到工地上,要犒劳盖房的师傅们。
  王九珂跟他们说,这楼马上要盖好了,我也要出去做生意了。咱村还是穷,可是不能穷孩子。
  王老歪举着搪瓷茶缸,一饮而尽,粗声大气地说,放心去,那水渠我们看着,那些树我们养着,只要提一声王九珂,保管出不了问题。谁不认识王九珂?
其他文献
对着镜子,她仔细地描眉,仔细地抹胭脂,仔细地涂口红。记忆里,只有结婚之日,她才如此精心而细致地打扮过。  看着镜子里精致而不留痕迹的妆容,她满意地笑了。  再看看崭新的头发,金黄色,微微卷曲,簇拥在耳际,衬得她的脸愈加白皙而水灵。摸摸美丽的卷发,她不禁神思飞扬。  坐上去往老家的班车,她的心早就回到了母亲身边。  冬日的乡村,阳光明媚。  推开院门,母亲看到她,惊喜地说:“哎呀,一年没见,我闺女越
期刊
那天,太阳才刚露出半拉脸,那些人就来了。他们搭乘一辆敞篷车,后头跟着一辆重型家伙,听说车上的东西全部要搬上山。因为不熟悉上山的路,他们去找村主任富贵帮忙。人们就站在自家的门前,看着那些人在富贵的带领下上山去了。很快,山顶上机器就转起来。村里人被那轰隆隆的声音撩得心慌意乱的。  老早,这村里就有藏宝的版本。富贵的爷爷说,我爹说的后山有宝呢。年轻人就很急迫,就想知道谁得宝了。富贵的爷爷就说,该得的人才
期刊
听到关于智伯的消息时,豫让正在院子里磨剑。  是一把短剑,智伯赠予的。豫让清楚地记得,智伯赠剑的时候,一揖到地,动情地说:“他日我若一统晋土,当拜壮士为国士。”  这个愿望差一点儿就实现了。一个月前,智伯联合韩、魏两家,把最大的竞争对手赵襄子围困在晋阳。如果不是赵襄子的反间计,如果不是韩、魏两家倒戈相向,也许智伯现在已经是晋国的王了。  智伯战死后,豫让带着妻子逃进了深山,日日只做一件事,打磨那把
期刊
那天,我赌“三公”先是输掉了一万块钱,后来跟“大豪”借一万块,又输掉了;又跟他再借一万块,还是输掉了。“大豪”说,还借吗?我六神无主。“大豪”把我拉到一边,对我说,连本带息还得了吗?我说,可……可能吧。“大豪”加重了语气,可能?我说,你给我缓一段时间,应该……肯定可以还。他瞪眼,缓?我低头,说不出话,因为我魂都没了。他又说,有大买卖,轻松,来钱快,做不做?  做!我抓到了稻草。  “大豪”带着我往
期刊
崔高兴牵着驴从草棚里过来,与花含露打了个照面。崔高兴喜欢花含露,却装着若无其事的样子,因为他知道花含露是乡副书记的准儿媳,他一个草台班子团长,不敢在太岁头上动土。  崔高兴套上驴,准备把服装道具装上地排车的时候,花含露扭扭捏捏地过来,靠在崔高兴身边说,听说农村要实行大包干,生产队里不再给我们记工分了,咱们剧团怕是要散伙。  崔高兴蒙在那儿,他不知道何去何从。花含露掏出小镜子,用蔥白似的小指头,轻轻
期刊
星期天,经过公园,无意间,我看到了林妹妹,一手拉着一个孩子在散步。  认识林妹妹时,她才十九岁,刚大学毕业。  林妹妹是以志愿者的身份来到我们局的,穿一件纯白的短袖衬衣,一条黑色的长裙,脸白白净净,大眼睛和着装一样黑白分明,浑身上下散发出青春的活力。  听说我和她是同一所大学毕业的,她就叫我师兄。我说,那我就叫你林妹妹。她嘻嘻一笑,说,我才不想从天上掉下来呢!  因为都在办公室工作,没多久就熟悉了
期刊
村里人到陈德斌家串门,看着房梁上的黑箱子,总是有事没事地问:“那里面是你用过的手枪吧?”每当这个时候,陈德斌眼里放着光,讲述自己当年军营中的生活,最后,总是不忘说一句:“不过这箱子里可不是手枪,现在私藏枪支是违法的,违反国法的事儿咱可不干。”陈德斌在解放前和解放后参加过多次战役,尽管他这样说,一些人还是想象黑箱子里肯定放着一把锃光瓦亮杀敌无数的手枪。  黑箱子本来是用农村的老红漆刷的。陈德斌和翠姑
期刊
大嵩卫城的钱百万掌柜,想找个护院。兵荒马乱的,没个护院,那怎么成?  消息传出去,动心的人多,应试的人少。你想啊,没点真本事,敢来试吗?  这一天,来了俩人。一个高大壮实,姓李;一个矮小瘦弱,姓王。  姓李的抱起一盘石磨,往空中接连抛投了十来下,让围观的人惊叹连连,他却脸不红气不喘。姓王的朝石磨击出一掌,石磨纹丝不动,石磨后面的牛却倒在地上。好一招“隔山打牛”,不管懂不懂行,大家都知道,姓王的这人
期刊
顾伯远,十三岁父母雙殁,被白石散人所救,遂拜其为师,常居山中道观。  某日,白石散人煎了一壶茶,叫来顾伯远与己同坐,师徒对饮。  师父嗜茶,顾伯远一直知晓,只是他一心修习,无意久坐,于是将碗里的茶一饮而尽,便要离开。  “坐下。”白石散人抬手制止,“再饮一碗。”白石散人给顾伯远又倒了一碗茶。腾腾的热气,如同缥缈的云雾,几片茶叶在金黄透亮的茶汤中舒展,下沉。  “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
期刊
马上要过新年了,胡同里的街坊们却突然听说,浩子让警察给逮起来了!浩子家可再经不起任何折腾了,这让大家格外着急。第二天,几个街坊把瘦成竹竿似的浩子领了回来,说,这小子跑到新疆去了,那一阵新疆局势挺紧,他说不清楚去那边干什么,就让警察给扣了下来。  “我怎么没说清楚?”浩子不服气,“明明是他们不信。”  大家问:“你到底干什么去了?”  浩子眼帘一垂,嘟囔了一句:“我去天山采雪莲了……”  大家都愣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