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来源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ynthia073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以及翻转课堂等先进教学理念的传播,微课程已成为集信息化教学、个性化学习、教师专业发展等多重内涵、功能于一体的新型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从第十四届NOC活动网络教研团队赛项初中生物组中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树人学校(以下简称01团队)与南京三中文昌初中(以下简称02团队)的两篇微课程教学设计来看,既呈现了微课程的诸多亮点,也存在微课程认识和实践上的一些误区。下面,笔者就两篇教学设计的各自特点进行评述。
  优化资源组合,环节设计完整
  微课程是为了支持翻转学习、混合学习、移动学习、碎片化学习等多种学习方式,以短小精悍的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精心设计开发的一种情境化、趣味性、可视化的数字化学习资源包。有价值的微课程除了核心资源“微视频”外,还应该包含与该教学视频内容相关的教学设计、素材课件、教学反思、练习测试、学生反馈等辅助性教学资源。
  两个团队在微课程教学设计中都优化组合了与教学主题相关的微视频、微教案、微课件、微习题、微反思等资源内容,为学生的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营造了一个“微教学资源环境生态”,有效促进了学生良好思考习惯的养成和高阶思维能力的提升。此外,两个团队的教学设计环节完整、规范,包括了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环境与准备、教学过程、教学反思、设计亮点等。可视化的教学设计有利于交流、分享、评价和反思,也更支持教师的网络教研和专业发展,成为提升网络时代“教、学、研”方式的新模式。
  聚焦重难点,设计微型教学视频
  在翻转教学中,好的微型教学视频设计一定是基于设计者对教材内容的准确分析和对学情的正确诊断,针对学习者的学习特点设计相应的视频风格,通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高效地完成知识的传授。学生是否能够完成教学视频的学习决定了知识传授的质量的好坏,也决定了对后续知识的内化程度的高低。
  从“教材分析”的内容来看,02团队从分析本节内容的重点和难点出发,阐明了选择以“米勒实验”展开微课程设计的缘由,明确指出对“米勒实验”的讨论和分析,这对促进学生知识结构体系的形成以及培养学生树立生物学学科观点和科学的世界观具有重要意义。而01团队对教材的分析比较笼统,虽然提出了该教学内容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和抽象性,但对教学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没有深入分析,仅从“生命起源的学说”的角度提出了如何在教学中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建议。
  从“学情分析”的内容来看,02团队对学生已具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分析得比较全面、到位,指出学生已初步具备利用微视频等资源开展自主学习的能力,设计的微课程既可以用于学生的课前预习,也可以用于学生在课堂上自主学习。而01团队对学生学习“生命起源的相关知识”的积极性和可能存在的困难仅作了粗浅的分析,指出“米勒实验”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并提出了教法和学法的具体建议,但对学生已有知识和认知基础的把握分析得不够细致。
  虽然两个团队的教学视频设计都针对“米勒实验”这一知识点,但与02团队不同的是,01团队的设计选点还包括“生命起源的不同学说”。哪个团队的微型教学视频设计更切合学情、更具合理性呢?
  首先,微型教学视频应该聚焦教学重点、难点、易错点或易混淆点等,也可以集中反映课堂中的某个教学环节。但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要制作成微型教学视频。“生命起源的不同学说”属于一个开放性的话题,更适合在课堂上开展讨论、交流。学生们畅所欲言,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智慧的火花不断碰撞,在头脑风暴活动中提升思维能力。
  其次,微型教学视频的时间一般不超过10分钟,这就要求设计的微型教学视频最好是针对某一个知识点、技能点或问题点的掌握来制作,符合微课之“微”。01团队想在短短10分钟内解决“生命起源的不同学说”和“米勒实验”两个内容,难免会陷入浮光掠影、走马观花的困局。相比之下,02团队的微型教学视频设计显然更具智慧,值得借鉴。
  体现互动,教学策略多样
  从整体上看,两个团队的微课程设计都在“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支持下,采用多种教学策略,呈现出情境、问题和任务的互动教学环节。具体特点如下。
  1.情境可视化
  在导入环节中,02团队采用现在地球和原始地球的对比图片导入新课,01团队采用模拟原始地球环境的视频导入新课;为了引导学生将米勒的模拟实验与原始地球的环境条件联系起来分析,02团队采用视频和图片来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而01团队运用动画和图片的分步对比来鼓励学生思考。两个团队设计的“可视化”教学情境一下就抓住了学生的眼球,激發他们产生疑问,在虚实结合、动静结合、具象抽象结合中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自主体验探索生命起源的乐趣。
  2.内容问题化
  两个团队都能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和最佳学习时间,将重点内容转换成若干个问题,并有步骤地呈现具体问题,这能激发学生的认知冲动,启发学生的思维。两个团队在微课程设计中将内容问题化,不仅促进了学生自主获取新知,而且锻炼了学生运用证据和逻辑进行分析和推测的能力。但是在内容问题化的表现方式上,02团队的微课程设计更好地体现出了“现场无学生,心中有学生”的思想,原因在于:一是02团队在有难度的问题中间有适当的停顿,能给学生思考的时间,使他们觉得不是在跟机器对话,而是在和教师互动对话;二是02团队的问题设计更能促进知识的螺旋式发展,促进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有助于学生对生命起源的进一步深入理解。
  3.任务活动化
  在微课中设计一些具有挑战性、开放性的学习任务,可以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促进他们在任务完成中达成对某一知识点或教学环节的接受或推理。02团队是以“资料分析”“实验分析”的任务形式指导学生开展在线的自主学习活动,01团队是以搜集资料的任务形式建议学生开展线下的课后探究。学习任务活动化,避免了“填鸭式”教学的尴尬,有效促进了学生积极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主动学习。
  4.评价多元化
  两个团队的评价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成果,还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发展和变化,充分体现了评价内容的多元化。首先,两个团队编制的形成性测验题由易到难,形式多样,图文并茂,体现了课程内容的要求,有效检测了学生知识目标的达成情况。其次,两个团队都注重对学生在探究活动中逐步形成的分析、推理和归纳能力的评价。最后,两个团队都重视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展状况进行评价,如02团队设计的问题是“生命的诞生如此不易,我们应该如何对待现存的生命,尤其是那些濒临灭绝的生物呢”,01团队设计的问题是“关于生命起源的过程,科学家从未停止过探索的脚步,通过本节课学习,你能不能沿着科学家的足迹继续探究呢”,两个团队以问题的形式进行情感升华,进而落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达成。
其他文献
大家也许或多或少看过白岩松、汪涵或何炅主持的节目,他们主持各成风格,但有一个共同特质,就是他们的主持很舒服,很走心,很接地气。他们为什么让观众看明白、听走心了呢?我想应该是他们精心的案头工作、深厚的文化底蕴、清晰的主持逻辑和从观众出发考量的人文情怀走进了观众的心。教学与主持有很多相通的地方,值得我们对比反思。很多年前,我听过一位物理老师的一节课,至今仍记忆犹新。这位老师给我留下的最深印象是上课思路
STEAM课程可以粗略地分为两条主线:知识学习主线和项目任务主线。知识学习主线多是通过求解例题让学生学习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思想,为项目任务主线的学习奠定基础。因此,STEAM课程设计中的例题设计显得尤为重要。笔者总结多年的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机器人、图形化编程教学经验,特别是近年来在全年级开展的STEAM模块化系列课程之“C 编程基础”的实践研究,得出以下例题设计策略。  ● 铺垫例题,让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世界经济从一个主要依赖手工业的工业化经济,转变为一个由信息、知识和创新为主导的服务业经济。伴随着经济的变革,教育也必须做出相应的革新,才能确保学生在21世纪的服务业经济中占有一席之地。经济模式转型为服务型的关键在于教育改革,而教育改革重要的一步在于培养能够在信息为主导的服务型社会中生存并发展的ICT技术型人才。  ICT技术型人才的不足一直是困扰着世界各国信息化发展的重要问题,中
NOC活动网络教研团队赛项独特的竞赛流程和内容设计,既有助于教师学会发现别人的亮点,产生智慧的碰撞与迁移,也有助于教师发现自身不足,完善教学设计方案,智慧地解决教学问题,从而提高教学设计的科学性和针对性。尤其是基于网络平台开展竞赛,模拟实现了跨越时空的同伴互助、碰撞思想,能激发教育智慧创新,引导教师主动发展,争做善于思考、善于发现、乐于自我完善的智慧型教师。其中的信息化教学设计环节是考查一个团队教
编者按:地平线报告的出炉,燃起了教育者的创客之梦。在讲求速食、缺乏创造力的时代,这一点尤其可贵。几千年的文明史中,有我们引以为傲的光辉灿烂,但今天的我们又会为时代留下怎样的印迹?  9岁那年,凯恩·蒙罗伊(Caine Munro)在父亲开设的二手汽车零件店旁边,用收集的纸箱和其他废品绑上胶带制作了一个完整的游乐场,能玩多种常见的游乐场游戏。有一天,短片导演穆立克(Nirvan Mullick)在玩
前言:  可能每个人都知道,STEAM代表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数学(Mathematics),以及后来加上的艺术(Art)。STEAM教育就是科学、技术、工程、数学和艺术的教育。从字面上看,貌似让学生接受这五个门类学科的教育就可以了,那这和传统的学科教学有什么区别呢,难道STEAM教育是把这些学科汇总到一起来学吗?  笔者非常推崇上
摘要:“医学统计软件与应用”是一门应用型方法学课程,注重培养学生将医学科研思维贯穿于统计分析中,作者所在课题组在总结分析了混合式学习和任务驱动相关理论研究和应用现状的基础上,形成了适合混合式学习环境的、以任务驱动为导向的过程设计并付诸实践,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加强了学生综合运用统计学知识的能力。  关键词:医学统计学;任务驱动;混合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
摘要:小学信息技术课内容更新快、操作性强、重实践,需要教师不断跟进教学理念,创设学习情境,整理、筛选、开发适用的自主探究学习资源,创设开放型信息技术课堂。本文以《插入表格》一课为例,从导学单、课件、微课视频三方面叙述了用好、用巧学习资源的多种优点,这在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率的同时可以引导学生独立操作、学会分析并解决问题,最终使其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  关键词:教学资源;课堂;高效  中图分类号:
为促进未来教育理念的传播、推进未来学校的发展、交流未来学校的宝贵实践经验、展示未来学校的优秀成果,“第四届中国未来学校大会”以“数据驱动的课堂革命”为主题于11月25日至27日在北京大学附属中学召开。大会汇聚了国内外优秀校长、知名专家学者、教育厅(局)长、科技界精英,碰撞思想火花、传播创新理念、瞭望前沿科技,开展积极的交流与沟通,分享优秀的实践案例,为中国的未來教育建言献策。  本次大会由中国教育
混合学习以一种独特的方式利用学校时间,将在线教学与传统教学相结合,让学生在学习方式、时间和地点上都有更多的自主权。而其中的第三个变量“地点”要求我们认真反思学校空间的组织和部署方式。实践中,我们发现建筑设计要么支持,要么挫败学校的使命——它从来不是一个“无辜的旁观者”。  在多种活动同时发生的混合环境中尤其如此。例如,一小部分学生可能正在与教师复习数学概念,一部分学生则在附近的团队科学项目中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