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以及翻转课堂等先进教学理念的传播,微课程已成为集信息化教学、个性化学习、教师专业发展等多重内涵、功能于一体的新型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从第十四届NOC活动网络教研团队赛项初中生物组中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树人学校(以下简称01团队)与南京三中文昌初中(以下简称02团队)的两篇微课程教学设计来看,既呈现了微课程的诸多亮点,也存在微课程认识和实践上的一些误区。下面,笔者就两篇教学设计的各自特点进行评述。
优化资源组合,环节设计完整
微课程是为了支持翻转学习、混合学习、移动学习、碎片化学习等多种学习方式,以短小精悍的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精心设计开发的一种情境化、趣味性、可视化的数字化学习资源包。有价值的微课程除了核心资源“微视频”外,还应该包含与该教学视频内容相关的教学设计、素材课件、教学反思、练习测试、学生反馈等辅助性教学资源。
两个团队在微课程教学设计中都优化组合了与教学主题相关的微视频、微教案、微课件、微习题、微反思等资源内容,为学生的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营造了一个“微教学资源环境生态”,有效促进了学生良好思考习惯的养成和高阶思维能力的提升。此外,两个团队的教学设计环节完整、规范,包括了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环境与准备、教学过程、教学反思、设计亮点等。可视化的教学设计有利于交流、分享、评价和反思,也更支持教师的网络教研和专业发展,成为提升网络时代“教、学、研”方式的新模式。
聚焦重难点,设计微型教学视频
在翻转教学中,好的微型教学视频设计一定是基于设计者对教材内容的准确分析和对学情的正确诊断,针对学习者的学习特点设计相应的视频风格,通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高效地完成知识的传授。学生是否能够完成教学视频的学习决定了知识传授的质量的好坏,也决定了对后续知识的内化程度的高低。
从“教材分析”的内容来看,02团队从分析本节内容的重点和难点出发,阐明了选择以“米勒实验”展开微课程设计的缘由,明确指出对“米勒实验”的讨论和分析,这对促进学生知识结构体系的形成以及培养学生树立生物学学科观点和科学的世界观具有重要意义。而01团队对教材的分析比较笼统,虽然提出了该教学内容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和抽象性,但对教学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没有深入分析,仅从“生命起源的学说”的角度提出了如何在教学中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建议。
从“学情分析”的内容来看,02团队对学生已具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分析得比较全面、到位,指出学生已初步具备利用微视频等资源开展自主学习的能力,设计的微课程既可以用于学生的课前预习,也可以用于学生在课堂上自主学习。而01团队对学生学习“生命起源的相关知识”的积极性和可能存在的困难仅作了粗浅的分析,指出“米勒实验”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并提出了教法和学法的具体建议,但对学生已有知识和认知基础的把握分析得不够细致。
虽然两个团队的教学视频设计都针对“米勒实验”这一知识点,但与02团队不同的是,01团队的设计选点还包括“生命起源的不同学说”。哪个团队的微型教学视频设计更切合学情、更具合理性呢?
首先,微型教学视频应该聚焦教学重点、难点、易错点或易混淆点等,也可以集中反映课堂中的某个教学环节。但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要制作成微型教学视频。“生命起源的不同学说”属于一个开放性的话题,更适合在课堂上开展讨论、交流。学生们畅所欲言,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智慧的火花不断碰撞,在头脑风暴活动中提升思维能力。
其次,微型教学视频的时间一般不超过10分钟,这就要求设计的微型教学视频最好是针对某一个知识点、技能点或问题点的掌握来制作,符合微课之“微”。01团队想在短短10分钟内解决“生命起源的不同学说”和“米勒实验”两个内容,难免会陷入浮光掠影、走马观花的困局。相比之下,02团队的微型教学视频设计显然更具智慧,值得借鉴。
体现互动,教学策略多样
从整体上看,两个团队的微课程设计都在“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支持下,采用多种教学策略,呈现出情境、问题和任务的互动教学环节。具体特点如下。
1.情境可视化
在导入环节中,02团队采用现在地球和原始地球的对比图片导入新课,01团队采用模拟原始地球环境的视频导入新课;为了引导学生将米勒的模拟实验与原始地球的环境条件联系起来分析,02团队采用视频和图片来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而01团队运用动画和图片的分步对比来鼓励学生思考。两个团队设计的“可视化”教学情境一下就抓住了学生的眼球,激發他们产生疑问,在虚实结合、动静结合、具象抽象结合中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自主体验探索生命起源的乐趣。
2.内容问题化
两个团队都能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和最佳学习时间,将重点内容转换成若干个问题,并有步骤地呈现具体问题,这能激发学生的认知冲动,启发学生的思维。两个团队在微课程设计中将内容问题化,不仅促进了学生自主获取新知,而且锻炼了学生运用证据和逻辑进行分析和推测的能力。但是在内容问题化的表现方式上,02团队的微课程设计更好地体现出了“现场无学生,心中有学生”的思想,原因在于:一是02团队在有难度的问题中间有适当的停顿,能给学生思考的时间,使他们觉得不是在跟机器对话,而是在和教师互动对话;二是02团队的问题设计更能促进知识的螺旋式发展,促进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有助于学生对生命起源的进一步深入理解。
3.任务活动化
在微课中设计一些具有挑战性、开放性的学习任务,可以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促进他们在任务完成中达成对某一知识点或教学环节的接受或推理。02团队是以“资料分析”“实验分析”的任务形式指导学生开展在线的自主学习活动,01团队是以搜集资料的任务形式建议学生开展线下的课后探究。学习任务活动化,避免了“填鸭式”教学的尴尬,有效促进了学生积极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主动学习。
4.评价多元化
两个团队的评价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成果,还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发展和变化,充分体现了评价内容的多元化。首先,两个团队编制的形成性测验题由易到难,形式多样,图文并茂,体现了课程内容的要求,有效检测了学生知识目标的达成情况。其次,两个团队都注重对学生在探究活动中逐步形成的分析、推理和归纳能力的评价。最后,两个团队都重视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展状况进行评价,如02团队设计的问题是“生命的诞生如此不易,我们应该如何对待现存的生命,尤其是那些濒临灭绝的生物呢”,01团队设计的问题是“关于生命起源的过程,科学家从未停止过探索的脚步,通过本节课学习,你能不能沿着科学家的足迹继续探究呢”,两个团队以问题的形式进行情感升华,进而落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达成。
优化资源组合,环节设计完整
微课程是为了支持翻转学习、混合学习、移动学习、碎片化学习等多种学习方式,以短小精悍的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精心设计开发的一种情境化、趣味性、可视化的数字化学习资源包。有价值的微课程除了核心资源“微视频”外,还应该包含与该教学视频内容相关的教学设计、素材课件、教学反思、练习测试、学生反馈等辅助性教学资源。
两个团队在微课程教学设计中都优化组合了与教学主题相关的微视频、微教案、微课件、微习题、微反思等资源内容,为学生的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营造了一个“微教学资源环境生态”,有效促进了学生良好思考习惯的养成和高阶思维能力的提升。此外,两个团队的教学设计环节完整、规范,包括了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环境与准备、教学过程、教学反思、设计亮点等。可视化的教学设计有利于交流、分享、评价和反思,也更支持教师的网络教研和专业发展,成为提升网络时代“教、学、研”方式的新模式。
聚焦重难点,设计微型教学视频
在翻转教学中,好的微型教学视频设计一定是基于设计者对教材内容的准确分析和对学情的正确诊断,针对学习者的学习特点设计相应的视频风格,通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高效地完成知识的传授。学生是否能够完成教学视频的学习决定了知识传授的质量的好坏,也决定了对后续知识的内化程度的高低。
从“教材分析”的内容来看,02团队从分析本节内容的重点和难点出发,阐明了选择以“米勒实验”展开微课程设计的缘由,明确指出对“米勒实验”的讨论和分析,这对促进学生知识结构体系的形成以及培养学生树立生物学学科观点和科学的世界观具有重要意义。而01团队对教材的分析比较笼统,虽然提出了该教学内容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和抽象性,但对教学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没有深入分析,仅从“生命起源的学说”的角度提出了如何在教学中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建议。
从“学情分析”的内容来看,02团队对学生已具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分析得比较全面、到位,指出学生已初步具备利用微视频等资源开展自主学习的能力,设计的微课程既可以用于学生的课前预习,也可以用于学生在课堂上自主学习。而01团队对学生学习“生命起源的相关知识”的积极性和可能存在的困难仅作了粗浅的分析,指出“米勒实验”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并提出了教法和学法的具体建议,但对学生已有知识和认知基础的把握分析得不够细致。
虽然两个团队的教学视频设计都针对“米勒实验”这一知识点,但与02团队不同的是,01团队的设计选点还包括“生命起源的不同学说”。哪个团队的微型教学视频设计更切合学情、更具合理性呢?
首先,微型教学视频应该聚焦教学重点、难点、易错点或易混淆点等,也可以集中反映课堂中的某个教学环节。但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要制作成微型教学视频。“生命起源的不同学说”属于一个开放性的话题,更适合在课堂上开展讨论、交流。学生们畅所欲言,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智慧的火花不断碰撞,在头脑风暴活动中提升思维能力。
其次,微型教学视频的时间一般不超过10分钟,这就要求设计的微型教学视频最好是针对某一个知识点、技能点或问题点的掌握来制作,符合微课之“微”。01团队想在短短10分钟内解决“生命起源的不同学说”和“米勒实验”两个内容,难免会陷入浮光掠影、走马观花的困局。相比之下,02团队的微型教学视频设计显然更具智慧,值得借鉴。
体现互动,教学策略多样
从整体上看,两个团队的微课程设计都在“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支持下,采用多种教学策略,呈现出情境、问题和任务的互动教学环节。具体特点如下。
1.情境可视化
在导入环节中,02团队采用现在地球和原始地球的对比图片导入新课,01团队采用模拟原始地球环境的视频导入新课;为了引导学生将米勒的模拟实验与原始地球的环境条件联系起来分析,02团队采用视频和图片来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而01团队运用动画和图片的分步对比来鼓励学生思考。两个团队设计的“可视化”教学情境一下就抓住了学生的眼球,激發他们产生疑问,在虚实结合、动静结合、具象抽象结合中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自主体验探索生命起源的乐趣。
2.内容问题化
两个团队都能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和最佳学习时间,将重点内容转换成若干个问题,并有步骤地呈现具体问题,这能激发学生的认知冲动,启发学生的思维。两个团队在微课程设计中将内容问题化,不仅促进了学生自主获取新知,而且锻炼了学生运用证据和逻辑进行分析和推测的能力。但是在内容问题化的表现方式上,02团队的微课程设计更好地体现出了“现场无学生,心中有学生”的思想,原因在于:一是02团队在有难度的问题中间有适当的停顿,能给学生思考的时间,使他们觉得不是在跟机器对话,而是在和教师互动对话;二是02团队的问题设计更能促进知识的螺旋式发展,促进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有助于学生对生命起源的进一步深入理解。
3.任务活动化
在微课中设计一些具有挑战性、开放性的学习任务,可以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促进他们在任务完成中达成对某一知识点或教学环节的接受或推理。02团队是以“资料分析”“实验分析”的任务形式指导学生开展在线的自主学习活动,01团队是以搜集资料的任务形式建议学生开展线下的课后探究。学习任务活动化,避免了“填鸭式”教学的尴尬,有效促进了学生积极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主动学习。
4.评价多元化
两个团队的评价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成果,还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发展和变化,充分体现了评价内容的多元化。首先,两个团队编制的形成性测验题由易到难,形式多样,图文并茂,体现了课程内容的要求,有效检测了学生知识目标的达成情况。其次,两个团队都注重对学生在探究活动中逐步形成的分析、推理和归纳能力的评价。最后,两个团队都重视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展状况进行评价,如02团队设计的问题是“生命的诞生如此不易,我们应该如何对待现存的生命,尤其是那些濒临灭绝的生物呢”,01团队设计的问题是“关于生命起源的过程,科学家从未停止过探索的脚步,通过本节课学习,你能不能沿着科学家的足迹继续探究呢”,两个团队以问题的形式进行情感升华,进而落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达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