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审美教学初探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kk819508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习是学生主动的建构活动,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当好组织者、指导者和促进者,利用情景、协作、对话等教学要素,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知识意义建构的目的。数学审美教学就是将数学教学内容和形式作为审美对象,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发现美,感知美,体验美,鉴赏美,创造美,让学生充满激情地见证“数学之美”的魅力,将审美和求真统一起来,既提高审美情趣和能力,又提高数学学习能力。
   一、观察中诱发“数学之美”
   观察是认识事物的基础,是发现创造的重要条件之一。有效的实践离不开科学的观察。小学生对事物的观察容易带有随意性和表面性,常被事物的形状、色彩等外部特征所吸引,不容易抓住事物的本质,因此,教师要根据数学内容和特点,引导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或思路进行观察,并做好观察记录,发现事物的联系。
   教学认数时,鼓励引导学生观察、思考生活中哪些事物可以用1、2等数表示,再想想简单的数字“1”可以表示实际生活中的什么,由形象的事物到抽象的符号,再联系生活将符号具体化,这正是数学的独特魅力所在。
   中高年级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数学专题实践活动,如调查年龄、统计人数、称体重、量身高、买东西、做衣服、旅游路线设计、经费预算等,以主题报告或数学手抄报的形式收集整理记录生活中的数学信息,这些活动都可以使学生更广泛地有意识地接触现实生活,更细致地观察、了解现实生活,增强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亲身经历,学生用心灵感悟的“数学之美”是具有长效性的,对“数学之美”的理解也会有更好地诠释。这些感悟不仅属于认知、理性范畴,而且可以扩展到情感和价值观等领域,是为学生创造的潜在资源,是学生进行有效学习的真正动力。
   二、操作中体验“数学之美”
   数学之美充满了整个世界,数学结构的完整、图形的对称、规定的合理、形式的简洁,无不体现出数学的美感。我国数学家徐利治认为:“数学教学的目的之一是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的审美能力,即能增进学生对数学美的主观感受能力。”而让学生在探索数学知识的时候亲自动手操作是体验数学之美、鉴赏数学之美的有效方法。动手操作的过程是以动促思,是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的重要途径,是知识学习的一种循序渐进的探究过程,在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动手操作,可以提高大脑皮层的兴奋度,更有利于激起审美区域的活跃,见证“数学之美”产生的全过程,从而促进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发展。
   低年级学生对数学美的感悟能力不强,因此特别需要教师利用他们喜欢动一动、试一试的学习特点,提供能突出知识特点、带有色彩的直观材料,让其亲自动手,体验数学美。如教学“有余数除法”时,可组织学生摆彩色小棒,先拿出10根小棒,每4根摆一个正方形,可摆几个正方形?还剩几根小棒?并列出相应的除法算式,同时写出剩下的小棒数;然后再让学生分别取出11根至15根小棒,一一进行操作,通过这样的操作和感知的协调,促进动作和思维不断发展和提升,使学生初步理解余数的产生和余数的含义的同时,初步感悟数学的概括美和抽象美。
   三、合作中增添“数学之美”
   在新课程理念下,合作学习已是教师课堂教学中常用的方法。合作学习是把学生的发展放在第一位,给学生留下充分的参与学习、展示自我、相互合作、相互交流的时间和空间,同时也是为学生在宽松的氛围和思维的碰撞中增添一份“数学之美”提供了平台。
   如二年级教学《5的乘法口诀》,教师创设“我们的校园”这样一个现实的情景:校园里,有1组(5个)同学在浇花,2组(10个)同学在进行拔河比赛,3组(15个)同学在跳绳,4组(20个)同学在做操……然后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提出问题。学生在个人思考的基础上通过小组交流,提出一共有多少个同学浇花,有多少个同学拔河等问题。接下来,教师可以把学生提出的问题再大胆地放给小组,让学生通过操作圆片、交流讨论,解决自己提出的問题,经历5的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从根本上改变了学生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给学生以充分的信任。学生有机会提出问题,并且通过自己的探索和与同伴的交流解决问题,获取知识,同时感受到用数学语言或符号表示事物时所体现出的简洁美、概括美。
其他文献
初中作文教学一直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是考试的重要一环。但是从作文教学实际来看,学生作文写作情况不容乐观。由于写兴趣不高,写作素材匮乏,很多学生怕写作文。近年来初中语文教师以日记为突破口,尝试利用日记写作配合作文教学的开展,效果较为明显。   一、以日记写作促学生写作兴趣的提高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体验是唤起学生写作的灵魂所在,是学生写作的源泉。有了体验,内容可抓住一天当中难忘的一句话
期刊
一曲悠远宁静的《姑苏行》,天籁之响,音音珠玑,我仿佛翻开了那清油灯下泛黄的线装书,来到山谷的江南。那里有一片美丽的河洲,河底漂浮着柔软的水草。嗅着那散发了两千年的蒹葭的晚香,细品那愈加吟诵愈显天真的民风,“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吹笛,恰似吟诗,每每轻按六孔,便如沐浴久旱的甘霖轻松抖去满身的疲惫与倦怠。   十年竹笛生涯,十年辗转流连,多少次在冷漠中重拾温情,只感谢一路有你。
期刊
人生如箭,短暂,也是瞬间。可遇到的人并不多,然而一生要体现价值,就必须微笑着去生活,尤其是面对陌生人时,微笑就更像是一把与人沟通的万能钥匙。所以,在我们面对困难的时候,一定要学会微笑着去交流,勇敢地向前行。   其实生命,就是一次漫长的旅行,有停靠站点时的休息,而更多的,还是前行。   以前,我喜欢在这旅途中看一看风景,或了解这个地方的地理位置。总之,我太贪玩了,总是受到很多事情的影响;或者在
期刊
体育课堂不同于其他学科,它是在一个特殊大环境下进行教学的。为了实现课堂的最优化,我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育对象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以增强练习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争取让每个孩子都沐浴在阳光下。   一、精心设计每一堂课   小学生正处在活泼好动、注意力易分散的年龄段,但他们模仿力强、接受能力强。善于表现自己,所以我注重在课堂内容的多样化,每两节课内容换一次,平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
期刊
当去同学家,看见他们都有属于自己的小天地,我羡慕死了。我不由地希望自己也有一个小天地。   伴随着夜晚的钟声敲响,我终于闭上了沉沉地眼眸。一阵带着淡淡的花香的微风抚过我的脸颊,“咦?这是哪儿?“我疑惑道。前面有间房屋,于是我慢慢地走过去。发现房屋里什么也没有,但后门放着桌子、椅子还有颜料。   我想:是为我留下的吗?不管三七二十一,拿起颜料开始尽情地绘画,画着想象中美好的小天地。   我在墙
期刊
亲爱的时光先生:   你好吗?   在我印象里的你总是步履匆匆,走过的地方总留下一丝尘埃,给爸爸的两鬓留下了一丝白发,像蒲公英的绒毛,像天空飘下的雪花,没有声音没有踪迹。   我小时候常在爷爷家,我坐在爷爷的腿上,旁边有一个用白漆覆盖住杯身的杯子,时不时冒出热气,爷爷便细细抿一口,笑着对我说:“乖孙女尝一口吗?”我便用力摇着头,因為那水实在是太苦,且泛着一层褐色。爷爷便大笑,我也笑,奶奶坐在
期刊
或许是因为父亲太严厉,从小到大,我对父亲没有什么亲切感。或许是因为父亲工作的缘故,很少在家,我缺少与父亲交流的机会,而与父亲变得生疏。可是,父亲的目光却是多样的,它教给我太多太多。  高兴时的目光   虽然父亲从不辅导我的学习,却总是时不时“拐弯抹角”地询问我的学习情况。每当父亲晚上下班回家,看到我伏在桌前认真学习时,便会悄悄地站在旁边静静看着。目光里满是慈爱,看的那样入神,似乎是在欣赏一幅美妙
期刊
杨万里写过“映日荷花别样红”的六月西湖,苏轼写过“湖光潋滟,山色空蒙”的雨中西湖,可是大诗人们也许没有留意冬季的西湖,尤其是雪后初霁的西湖更有一番别样的魅力。   去年寒假我跟随父母到苏杭一游,恰逢杭州十年不遇的大降温,给杭州市民带来一场丰沛的降雪。天阴沉沉的,云朵里仿佛灌满了铅,沉甸甸的,过了一会儿,天空中便飘来依稀可辨的几点雪末,小雪一点点,一片片,细碎凌乱地飘摇而至。“云暗初成霞点微,旋闻
期刊
听说,你要重建。我听着,仿若半点不留意。心上却淹过淡淡的轻愁,脑海里翻腾起我们共度的过往。四季流转,恍惚如梦。  春日煦朗   你街面宽阔却又坎坷蜿蜒,路边崭新的黛瓦白墙,高高翘起的檐角似展翅的鸟儿正欲飞起。墙角鲜嫩的草被邻居爷爷家的羊啃得参差,娃娃们和小兔小狗在街上疯跑,尚还年轻的奶奶婶婶们或盯着自家的羊莫偷跑,或扛起锄头准备上坡播种除草,或忙着全家人的针线细细纳着手底斑斓的鞋垫,嘴里笑骂着邻
期刊
书声琅琅是对于学生学习最自然的状态和我们对于孩子学习的最美好的印象,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圣人贤者的古训,流传千年自有它的道理, 把培养学生具有感知、理解、欣赏和评价能力作为阅读教学的重点,让学生在读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思想启迪。关于教材,恰当取舍,从读教材中领悟方法。   1.把教材读薄,抓住主旨,抓住其单元主线及文本的精髓,从文本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