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包虫囊完整剥除术的手术技术与适应证探讨:附64例临床报告

来源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gfm10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肝包虫囊完整剥除术治疗肝包虫病的适应证与疗效评价.方法 从2002年6月至今,采用肝包虫囊完整剥除术治疗64例肝包虫病病人.结果 全组病人术后恢复良好、无术后残腔积液、出血、感染等较严重并发症,其中2例出现胆瘘(3.13%),术后分别于第9和第12天愈合,随访4~32个月,目前尚无一例原位复发.结论 肝包虫囊完整剥除术治疗肝包虫病可消除以往传统的内囊摘除术导致残腔复发和胆汁瘘等问题;与肝叶切除相比具有并发症少、创伤较小、操作较易掌握;根据本组临床治疗和随访,可认为是根治性治疗肝包虫的合理而可行的新术式。

其他文献
肝内胆管结石虽是亚太地区的常见病,但其治疗却至今依然十分棘手.研究表明,33.9%的肝内胆管结石病人存在胆道二级分支以上的狭窄,这使结石既不易取净,又易复发,其术后4~10年间的复发率可达4.2%~40%[1,2]。
期刊
经皮经肝穿刺胆道内支架放置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是近些年兴起的姑息性介入治疗新技术[1,2].现有文献中,关于其各种并发症的全面研究相关论文报道不多.2001-2006年三峡大学仁和医院为58 例梗阻性黄疸病人放置了胆道内支架66枚,发生各种并发症11例。
期刊
由于胆囊切除适应证放宽,开腹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在基层医院的广泛开展,胆囊切除术后残余病变的发病率也日渐增高,具体发病率尚无法统计.现对我院近10年来收治胆囊切除术后残余病变30例的发生原因,预防和治疗进行分析探讨。
期刊
目的 检测胆囊癌中Survivin和p27^kip1的表达,研究它们与胆囊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并探讨两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50例胆囊癌组织、20例胆囊息肉、20例胆囊炎组织中Survivin和p27^kip1表达。结果50例胆囊癌组织中39例Survivin蛋白表达阳性,22例p27^kip1蛋白表达阳性,二者表达呈负相关系;Survivin在胆囊息肉和胆囊炎标本中不表达,p
期刊
胆囊癌病人肿瘤侵犯胆囊管的重要性尚未见报道,虽然胆囊管与胆囊是相连的,但是它位于肝十二指肠韧带中,它的结构也与胆囊不同。本文作者回顾分析了1999年3月至2004年9月在日本Shinshu大学医院外科收治的42例晚期胆囊癌病人(除外UICC分级的pT1病人和原发胆囊管癌病人)的临床资料,
期刊
该文对内蒙古医学院附属医院1997年5月至2004年10月71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ancreaticoduodenectomy,PD)的并发症作回顾性分析,探讨手术并发症发生的影响因素。
期刊
随着免疫抑制剂的开发、应用和外科技术的进步,原位肝移植已成为终末期肝脏疾病的最佳疗法.供肝质量是影响肝移植术后肝功恢复和胆道并发症的因素之一.现回顾性分析2003年9月至2005年11月200例供肝切取的资料,对供肝的灌注、切取、保存、修整加以总结。
期刊
病人男性,62岁,因发现右上腹肿块伴腹部不适及消瘦1月余入院.曾餐后呕吐胃内容物数次,发病以来体重减轻5 kg,腹部肿块明显增大.查体:神清,皮肤巩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未及,右上腹明显隆起,可及约17 cm×17 cm×5cm肿块,质中,界欠清,表面欠光滑,不能推动.CT示右上腹腔囊实性肿块,与肝左叶、胆囊、胃窦分界不清,考虑恶性肿瘤可能大;左肝内胆管结石。
期刊
Ligasure血管闭合系统面世以来,在临床手术处理血管方面显现出其独特的优越性.2004年以来,笔者使用Ligasure血管闭合系统在腹腔镜肝切除中作了初步尝试,现报道如下。
期刊
至2005年6月,本中心已完成肝移植380余例,随着移植手术的成熟,已有多例术中失血量很少,术中及术后均未予输血.但我们仍会遇到术中无法用常规方法止血的情况,在此我们尝试用纱条填塞止血,共有5例病人使用纱条填塞均取得很好的止血效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