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悠久的中华传统文化中,孝道一直占据着重要的位置,是我们每个人都应当具备的重要品质。现代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升,然而孝道观念却有着淡化的趋势,许多父母对孩子过于溺爱,忽略了对孩子传统美德的教育,以至于孩子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尊老敬亲的意识较为淡薄。因此,有必要加强对学生的孝道教育,从小培养其尊敬父母长辈的美德。
关键词:学生;孝道;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0)12-0187-01
1.当前孝道培养面临的挑战
(1)家庭教育水平参差不齐
在学生孝道观念的形成过程中,家庭教育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但由于家庭教育的水平参差不齐,以至于部分学生没有形成良好的孝道观念。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许多家庭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家长们过于溺爱孩子,对于孩子在物质上要求总是无条件的满足,结果不但没有达到培育孩子的效果,反而使孩子变得越发任性,在心理、性格上没有向着成熟的方向发展。同时,也有部分家长应试教育观念较重,在家庭生活中不让孩子承担一点家务,向孩子反复强调“你只要学习就行了”,弱化了孩子的生活劳动技能,没有体会到父母劳动的苦与累,自然也就不会珍惜和敬畏父母的付出,难以培养孩子的感恩之情。
(2)学校教育重智力轻道德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现代基础教育应当将德育放在首要位置。但在教学实践中,许多学校还是将重点放在了学科教学上,对德育不够重视,相关工作开展不足,或者仅是流于形式,没有真实有效地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素养的发展。一方面,学校没有针对道德教育开展专门的课程,德育类的活动也比较少,这就导致孝道教育始终没有一个合适稳定的平台;另一方面,隐性孝道教育开展不足,教师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孝道教育的意识薄弱,思想品德、语文等学科都是渗透孝道教育的良好载体,能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孝道观念,但目前而言,孝道教育在相关学科中并未得到很好的体现。
(3)小学生心理尚未成熟
小学生的心理正处于发展阶段,还没有形成成熟稳定的思想观念,通常有着较强的自我意识,但对自我控制能力较弱。小学生容易受到外界不良因素的影响,导致他们在认知上出现错误。同时,小学生的感性思维较强,有时候虽然知道应该孝敬父母,但还是容易凭着自己的情绪和感受来行事,难以用正确的道德观念来约束自己的行为。
2.培养小学生孝道观念的策略
(1)充分发挥父母的榜样作用
对于小学生而言,家庭教育的影响占据着很大比重,特别是在孝道观念的培养上,家庭教育效果往往有着决定性的作用。父母的道德素养、思维方式、行為方式等会在潜移默化中对孩子带来极为深刻的影响。因此,家长应当规范自身的行为,为孩子的成长起到一个榜样的作用。如果父母对长辈孝敬有加,那么孩子自然也会尊重父母长辈,这种以身作则的方式比起任何的说教都要更加有效。家长要避免溺爱孩子,要让学生正确地掌握与长辈相处的方式,懂得感恩,并积极地用自己的行为来回馈,而不是认为所有的爱都是理所当然的。
(2)加强学校中的孝道教育
学校应当将孝道教育放在教育体系的重要位置,可定期开展孝道教育课,通过讲历史故事、教童谣等方式,让学生熟记规定的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并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交流,在师生积极互动的过程中,为学生揭示教学内容中蕴含的各种美好品质,汲取其中的中华传统美德,并让学生围绕所学内容,联系自己的父母,写一写自己的感想、想对父母说的话或者自己与父母之间的温馨小故事等等。此外,学校还要积极开展关于孝道教育的活动,比如,孝道主题讲座、亲子活动、感恩教育活动等,以此来强化孝道教育的效果。
(3)提高小学生的自身素质
与知识型教育不同,孝道教育属于道德类的教育,不能只依靠讲授、说教的方式,而必须要让学生从内心接受与感悟。对此,教师可为学生推荐一些有益的书目,比如,《三字经》《弟子规》《论语》等,让学生在阅读传统文化的过程中,用传统文化熏陶自己的心灵。通过大量的阅读、背诵,能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给予学生正面的影响,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水平,促使其以良好的道德规范来要求自我,用优秀的中华传统美德来指导自己的一言一行。
总而言之,孝道在人的品德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也是小学德育中不可或缺的构成部分。因此,教育者要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在关注学生知识水平的同时,更要注重其思想道德修养的发展,将孝道教育放在突出位置。同时,家长也要积极发挥出自身的榜样作用,以身作则,树立起正面的形象。通过学校与家庭的共同努力,为学生的成长打造出一片洁净的土壤,将孝道教育落到实处,促进学生孝道观念的形成与发展。
参考文献
[1]梁晓红.传统孝道视角下小学生感恩教育的研究[J].文学教育(下),2019(08):90-91
[2]陈爽,高颖恺,潘毅.小学生孝道教育的调查研究[J].现代基础教育研究,2018.29(01):164-168
关键词:学生;孝道;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0)12-0187-01
1.当前孝道培养面临的挑战
(1)家庭教育水平参差不齐
在学生孝道观念的形成过程中,家庭教育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但由于家庭教育的水平参差不齐,以至于部分学生没有形成良好的孝道观念。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许多家庭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家长们过于溺爱孩子,对于孩子在物质上要求总是无条件的满足,结果不但没有达到培育孩子的效果,反而使孩子变得越发任性,在心理、性格上没有向着成熟的方向发展。同时,也有部分家长应试教育观念较重,在家庭生活中不让孩子承担一点家务,向孩子反复强调“你只要学习就行了”,弱化了孩子的生活劳动技能,没有体会到父母劳动的苦与累,自然也就不会珍惜和敬畏父母的付出,难以培养孩子的感恩之情。
(2)学校教育重智力轻道德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现代基础教育应当将德育放在首要位置。但在教学实践中,许多学校还是将重点放在了学科教学上,对德育不够重视,相关工作开展不足,或者仅是流于形式,没有真实有效地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素养的发展。一方面,学校没有针对道德教育开展专门的课程,德育类的活动也比较少,这就导致孝道教育始终没有一个合适稳定的平台;另一方面,隐性孝道教育开展不足,教师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孝道教育的意识薄弱,思想品德、语文等学科都是渗透孝道教育的良好载体,能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孝道观念,但目前而言,孝道教育在相关学科中并未得到很好的体现。
(3)小学生心理尚未成熟
小学生的心理正处于发展阶段,还没有形成成熟稳定的思想观念,通常有着较强的自我意识,但对自我控制能力较弱。小学生容易受到外界不良因素的影响,导致他们在认知上出现错误。同时,小学生的感性思维较强,有时候虽然知道应该孝敬父母,但还是容易凭着自己的情绪和感受来行事,难以用正确的道德观念来约束自己的行为。
2.培养小学生孝道观念的策略
(1)充分发挥父母的榜样作用
对于小学生而言,家庭教育的影响占据着很大比重,特别是在孝道观念的培养上,家庭教育效果往往有着决定性的作用。父母的道德素养、思维方式、行為方式等会在潜移默化中对孩子带来极为深刻的影响。因此,家长应当规范自身的行为,为孩子的成长起到一个榜样的作用。如果父母对长辈孝敬有加,那么孩子自然也会尊重父母长辈,这种以身作则的方式比起任何的说教都要更加有效。家长要避免溺爱孩子,要让学生正确地掌握与长辈相处的方式,懂得感恩,并积极地用自己的行为来回馈,而不是认为所有的爱都是理所当然的。
(2)加强学校中的孝道教育
学校应当将孝道教育放在教育体系的重要位置,可定期开展孝道教育课,通过讲历史故事、教童谣等方式,让学生熟记规定的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并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交流,在师生积极互动的过程中,为学生揭示教学内容中蕴含的各种美好品质,汲取其中的中华传统美德,并让学生围绕所学内容,联系自己的父母,写一写自己的感想、想对父母说的话或者自己与父母之间的温馨小故事等等。此外,学校还要积极开展关于孝道教育的活动,比如,孝道主题讲座、亲子活动、感恩教育活动等,以此来强化孝道教育的效果。
(3)提高小学生的自身素质
与知识型教育不同,孝道教育属于道德类的教育,不能只依靠讲授、说教的方式,而必须要让学生从内心接受与感悟。对此,教师可为学生推荐一些有益的书目,比如,《三字经》《弟子规》《论语》等,让学生在阅读传统文化的过程中,用传统文化熏陶自己的心灵。通过大量的阅读、背诵,能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给予学生正面的影响,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水平,促使其以良好的道德规范来要求自我,用优秀的中华传统美德来指导自己的一言一行。
总而言之,孝道在人的品德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也是小学德育中不可或缺的构成部分。因此,教育者要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在关注学生知识水平的同时,更要注重其思想道德修养的发展,将孝道教育放在突出位置。同时,家长也要积极发挥出自身的榜样作用,以身作则,树立起正面的形象。通过学校与家庭的共同努力,为学生的成长打造出一片洁净的土壤,将孝道教育落到实处,促进学生孝道观念的形成与发展。
参考文献
[1]梁晓红.传统孝道视角下小学生感恩教育的研究[J].文学教育(下),2019(08):90-91
[2]陈爽,高颖恺,潘毅.小学生孝道教育的调查研究[J].现代基础教育研究,2018.29(01):164-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