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开老酒荐青梅

来源 :高考·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liandid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文言文的复习和写作教学一直是高考复习的重难点。对于高中语文课本中的《寡人之于国也》《游褒禅山记》《师说》等脍炙人口的经典文言文,教师可根据语文核心素养中“语言建构与运用”的理论指导,将其演变为学生学习写作的材料和范本,基于学生的写作实践,设置教学情境,指导和引领学生对比学习,提高写作水平。
  关键词:高考复习;写作;文言文复习;语言建构与运用
  一、问题提出
  (一)现实基础
  特殊时期返校后,学生告诉笔者:放寒假时他兴奋得“风飘飘而吹衣”“载欣载奔”,回到家之后不得不隔离整个小区“门虽设而常关”,被家长老师教育必须“息交以绝游”之后只得自我安慰要“审容膝之易安”,这种感觉真是“未之有也”。学生具有模仿文言文进行语言实践的现象其实并不少见。譬如风靡一时的古风歌曲,但因其流于堆砌的弊病,仍不能成为理想的教学资源。不过它至少,文言文的语言系统仍能带给学生以审美体验的。为什么我们很少利用文言文来教导写作呢?字词句的积累是语言建构的基本形式,而写作则是语言运用的直接路径,如果二者能有机结合,岂不是事半功倍?
  (二)文言文和写作的双重复习困境
  在生活中学生无意识使用文言文表达的现象并不少见,但较少使用于有意识的写作中。文言文在他们看来,似乎与文质兼美无关,只是实词虚词、翻译和文化常识组成的艰难板块,远不如一篇“满分作文”来得有价值。常规的高考复习中,写作和文言文往往是割裂开来的,文言文的复习教学不能落实到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上,接踵而至的就是写作教学的混乱无章和文言文复习的捉襟见肘。
  (三)新课程标准和高考评价体系的相关要求
  新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教育要具有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意识”。相对于其他材料而言,尽管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语法上有所差别,文言文承载着古人深邃的思想和丰富的情感,展现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几千年来闪烁着不可磨灭的光芒;其行文精巧的逻辑思维仍然是学习的典范;语言或犀利深刻,或敦厚温柔,或幽默风趣,完全可以作为语言学习的绝佳典范。文言文包含“文言、文章、文学、文化”四方面内容,与核心素养一一相对。教师不妨把文言文当成普通的文章,让学生去接近和感受。
  《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强调应用性,既要求以贴近时代、贴近社会、贴近生活的生活实践或学习探索问题情境为载体,将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的有机结合和运用作为考察目标。如果教师通过文言文的学习,从字词句到段到篇,丰富学生的积累,培养语感;然后将其运用到学生的口头表达和写作上去,是为输出。换言之,在高考复习的过程中,如果在學生言语经验的基础上,有意识地通过文言文的阅读实践来促进写作,又借写作反过来加强对文言文的理解和记忆,这样就能形成良性循环,提高文言文复习的内驱力、锻炼语感、培养自信。
  二、实施路径
  (一)设置创新情境,培养兴趣
  文言文复习的大部分时间被放在了指导学生复习字词句和文化常识上,最后往往流于固定形式,并没有引起学生的真正兴趣。教师不妨改换思路,设置一些相关的有趣情境,让学生草拟思路,做个短评,甚至写写小作文,消解他们对文言文的畏惧。
  战国xx年高考题目出题人:梁惠王
  题目:当下某国君王,对待国事很是尽心,每当有灾荒时,都能及时救助灾民、发放粮食,邻国的君王们都比不上他那么用心,但别的国家人口却增长比他快,这是什么原因呢?请选择合适的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得抄袭套作。
  山东考生:孟轲(满分优文)
  设置生活情境,建立学生生活经验与文本的互动,与“孟子”共进退。把孟子当成学生中的一员,仿佛他这篇文章也是一篇高考考场习作一样。学生能够消解难度,把文言文当成“高考满分作文”而不是一堆知识点来阅读,那他们对文言文的兴趣就会显著提高。更可贵的是,他们真的会主动复习相关的历史文化背景,发散出比如政治、经济、人口发展规律等不同的方向。即便是普通的同学,至少也会有意识地去学习孟子的思路,达到温故知新的效果。
  (二)对比阅读,培养语感
  当学生真正把文言文当成一篇习作之后,他们就会有意识去对比个人习作和文言文的差别,找出自己和“文学大家”的差距,同时积累文言文的语言知识,发现个人习作与“范文”的差距。这个时候教师可以适当利用“写作支架”,引导学生进行互评和自评,不断完善。在对比评价中认识到文言文的审美趣味,从中学习一些操作性强的技能,用以修改升格自己的文章。
  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可以引导他们有不同的教学方向。对于层次较低基础较差的学生,以积累和引用为主,可以活学活用就超额完成目标了;对于中等层次的学生,教师可以引导他们思考文章的句式,以分析句间关系达到分析文章结构关系的目的上。这种做法的好处在于,学生在分析句间关系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回到文本,因而会主动加深文本的印象和思考。那么既能起到学习写作的目的,又能够不断地巩固文言文知识。
  比如《劝学》摇曳多姿的命题表达方式让学生羡慕不已,当他们把它当成范文跟自己的作品一对比时,①故木受绳则直;②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③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其一为“如果…就”,其二为“不是…而是”,其三为“如果不…就无法(双重否定)”。他们很快就会根据这个结论来改写作品,并且充满信心自己会看到进步,觉得自己离荀子不远了。
  比如《寡人之于国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途有饿殍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中等程度的学生能够发现反问和类比手法运用的良好效果,尽管这一点几乎所有的教师在写作课都会提到,但这是他们写作时很少有意识运用到的。只要学生有了这个意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即时修改自己的习作片段,把语言改得更有说服力。   “如果拒绝浪费只停留在口号而不是落实到生活的点点滴滴上,那这跟开空头支票有什么区别呢?”比起原句“同学们,拒绝浪费,从身边的点点滴滴做起”,优势明显。但学生还会对比出差距,信心十足地再次修改。值得注意的是,关照现实的时候,这些句子并不能成为“万能精油”,而是需要学生真的深入到社会中去。
  (三)深度阅读,领会思想
  当文言文的复习融入写作教学后,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会无意识地从文言文获取一些观点或者论证方法,同化到自己的文章里来。这对于语言建构与运用、乃至于思维发展与提升和审美鉴赏与创造等其他核心素养,都有其巨大的正面意义。
  比如上文的《寡人之于国也》:
  高水平的学生则发现了关照情境的甜头。孟子的观点提出针对的是“途有饿殍”,他不仅在结尾再次呈现了这个现象,而且使用了并列的情境和“而”字作为对比,强烈的画面感让人见之难忘。这样的表达无论是放在开头还是放在结尾都是亮点。
  因此在“构建命运共同体”一节中,学生将自己平平无奇的发言稿开头改为:“朋友们,当我们欢聚一堂其乐融融的时候,欧洲仍然在疫情的漩涡中无法自拔、某些国家依然战火纷飞生灵涂炭、数百万人因为饥饿而奄奄一息,此刻,我郑重提出——携手共进才有未来”。这是极大的进步,他表示,这种家国天下的情怀确确实实打动了他,但与孟子原文相比,差之甚远,还需要再学习和改进。
  比如《师说》(节选):
  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在“书香校园”倡议书写作的说理片段,学生写作出现逻辑混乱、内容趋同、以例代证等多种问题。教师利用此文对学生进行作文辅导,在理清脉络的时候,学生其实不难发现本段采用了3个层次分明、不落俗套的对比:古对今、幼对长、个别对一般。当他们将这个思路带入写作时,“小时候尚懂得阅读是快乐光荣的,我们长大之后却羞于同人谈到自己读什么书,如果有人说读了什么好书,其他的人则挤眉弄眼嗤之以鼻,这样藐视读书的现象,不是很奇怪吗?”言语中既有理性的思考,又充满了生活的趣味,娓娓道来。
  比如《游褒禪山记》(节选):
  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在“热爱劳动”演讲稿的写作过程中,学生对“提出建议”即“怎么做”段落深感无米下锅,笔者将这一段落单独挑出来给学生阅读背诵,学生在阅读了几次之后,很快就能意识到“有志、有力、有物”是王安石总结出来做事的三个层面。在教师的稍加引导后,他们能够将“有志”延伸至“意识、信念、习惯的培养”,“有力”改写为“知识和技能习得”“有物”拓展到“社会资源调配”“时间精力管理”等。虽然还有待改进之处,但是学生对于这一段的构思已经心里有底了。
  余文森在《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一书中指出:“语言的建构与运用是语文学科独有的课程素养。”文言文的积累与写作的提高都不是一日之功,也不可能通过一两节课就能简单地融合。比如在尝试的过程中,有学生囿于文言文的语法无法畅快表达,有的学生纠结措辞而钻牛角尖……但是这是一个可探寻的路径。把经典文言文的把握和高考的写作有效结合,还需要更深层次的思考和实践。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语文课程标准(2017)解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2]王荣生.文言文教学教什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3]教育部考试中心.中国高考评价体系[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以2020年全国高考理科卷Ⅱ17题为母题,通过对其进行一系列的变式,探究其在不同已知條件下解决三角形中最值与取值范围问题的解法,总结解决此类问题的通法和策略。  关键词:变式探究;解三角形;周长;面积;最值;取值范围  新课程标准强调数学学习要善于透过表面的知识与技能,把握数学的本质,使学生掌握内在的数学方法。我们的教学要让学生摆脱以题海战术来掌握数学知识的模式,通过变式设问,改变题设
期刊
摘 要:走班制教学模式是适应新高考制度“选科考试”需要,由学生选择自己擅长的科目来参加高考,体现了学生自主性学习与个性化成长。结合高中数学学科走班制教学现状,还存在诸多问题。如学生选科盲目性、走班制教学形式化、生涯规划教育缺失、教学资源及管理制度脱节等困境。围绕学生数学智力发展,就走班教学提出改进建议,促进“个性化教学”格局的形成。  关键词:新高考;高中数学;走班制教学  高考制度的改革,对于高
期刊
摘 要:新高考选科突出了高校各学科专业的选拔人才的适配性,注重了学生潜能的发挥,适应了学生个性的发展,最大限度地满足了学生自我价值的实现。但是,也带来了很多现实问题:1.学生困扰的是对自己认识不清,对自己的兴趣、能力和个性认识不到位。2.家长迷茫的是对大学专业信息、社会上的职业信息了解不充分。3.老师忧虑的是对高考填报志愿的方案了解不透彻、经验不足。  本文就是帮助高中学生合理地选择自己理想的组合
期刊
摘 要:本文以“地形对农业的影响”的高考专题设计为例,融入宾川县农业发展的真实情境,遵循问题链驱动微情境探究,微思维导图构建和微结构不良问题演绎的思维路径,引导学生在问题链驱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真正提高综合思维。  关键词:问题式教学;综合思维;高考专题  地理高考备考教学专题的主要类型包括内容整合专题,题型强化专题和学科思维专题等。内容整合专题往往选取某一地理事象作为备考教学的载体,结合全国卷高
期刊
摘 要:通过学校教育改革,进一步提高了高中数学教学的准确性,但也带来了一些困难。在新的高考背景下,为了使师生更好地适应数学教学,教师应积极探索教学方法。采用正确有效地教学方法,向学生传授正确的学习方法,以及高中应用数学的有效设计。基于此,本文将结合新高考背景下,对高中数学的教学方法进行详细的阐述,希望能对广大高中教师和学生有所帮助。  关键词:探究式教学;高中数学;教学策略;学习兴趣  为了提高学
期刊
摘 要:教育体系改革工作的不断优化,使高中教师在高考改革目标的帮助下,更有针对性对教学计划进行设计,希望可以通过有效地教育手段与新式的教学思路,快速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使教育工作既满足新课标的改革要求,又能真正达到锻炼学生核心素养的目的,使教学质量在师生双方的共同努力下快速提升。教师应从高考改革的价值内涵入手,选择有效地授课模式构建高效数学课堂,在发挥学科实用性、逻辑性过程中,帮助学生取得
期刊
摘 要: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也是师生之间互相交流的重要场所,在新课改背景下,高效课堂的构建得到了越来越高的重视。现阶段,中学物理教学改革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尚未达到新课标所提出的要求和目标,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不断优化自身的教学行为与教学方式,进而有效提升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关键词:中学;物理;教学;高效课堂  引言:新课标强调中学物理教学
期刊
摘 要:在高中阶段的学习中,数学解题是较为困难的内容,也是学生能力较为薄弱的方面,对解题方法不能够做到灵活使用,加上教学方式不合理,使得学生知识理解和掌握不牢。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为了满足新课程改革要求,弥补以往教学中的不足,应当加强学生解题能力培养,转变课堂教学观念,引入分类讨论思维,强化学生数学思维,深刻体会数学问题内涵,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本文阐述分类讨论思想的概念,分析应用的原则,探究高中
期刊
摘 要:新课程改革全面实施,对传统教学理念与教学方式形成冲击,师生教与学发生较大变化。说明传统灌输式学习已不适用于现代教育趋势,需要寻求新型教学方式维持学生探究知识欲望。高中物理知识和初中阶段相比无论容量还是难度均有所增大,知识点分散于各个章节,学生在学习中需要合并分散的知识点后形成完整知识体系,此时突显模型构建重要性和必要性。教师在教学中通过讲解模型能帮助学生高效理解和掌握物理现象和规律,提高学
期刊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推动和改革,也提高了对高中学生和老师的要求。要求老师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提高他们对知识的应用能力,要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并要利用新的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学习能力。尤其是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因为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是有很多概念知识存在的,所以需要老师要将“概念图”的教学方法重视起来,要以“概念图”教学为出发点来展开生物教学,以此来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应用理解能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