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了解异常凝血酶原(PIVKA-Ⅱ)、甲胎蛋白(AFP)对原发性肝癌(PHC)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88例PHC患者(PHC组)、9例肝硬化患者(肝硬化组)及76例非肝病患者(对照组)作为研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了解异常凝血酶原(PIVKA-Ⅱ)、甲胎蛋白(AFP)对原发性肝癌(PHC)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88例PHC患者(PHC组)、9例肝硬化患者(肝硬化组)及76例非肝病患者(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电化学发光法和化学发光法对各组被检者血清PIVKA-Ⅱ、AFP水平进行检测,且PHC组患者行上腹部增强CT,比较各组被检者血清PIVKA-Ⅱ、AFP水平及阳性率,计算血清PIVKA-Ⅱ、AFP单独或联合使用对PHC的诊断效能,比较不同肿瘤大小PHC患者血清PIVKA-Ⅱ、AFP水平及阳性率,观察治疗前后血清PIVKA-Ⅱ、AFP水平及肿瘤大小变化。结果:PHC组血清PIVKA-Ⅱ、AFP水平及阳性率均高于肝硬化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PIVKA-Ⅱ、AFP单独使用对诊断PHC有较高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联合使用能提高诊断的特异度;肿瘤病灶>50 mm的PHC患者血清PIVKA-Ⅱ、AFP水平高于肿瘤病灶≤50 mm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PHC组患者血清PIVKA-Ⅱ、AFP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肿瘤变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IVKA-Ⅱ联合AFP对提高PHC的早期诊断符合率有一定帮助。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合并胃食管反流(GERD)对患者支气管哮喘控制及肺功能的影响。方法:156例支气管哮喘患者,根据是否合并胃食道反流病分为合并GERD组(n=60)及单纯哮喘组(n=96),采用全
目的:探讨电离子联合光动力治疗对肛管尖锐湿疣(CA)患者的治疗效果及血清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 NOS)、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水平的影响。方法:将90例肛管CA患者随机均分
目的:探讨声触弹性成像(STE)在鉴别良、恶性甲状腺结节的应用价值。方法:对50例甲状腺结节患者术前行STE检查,记录病灶及其周边区域(Shell区)的杨氏模量均值(Emean),比较甲状
目的:探讨超声剪切波组织定量技术(ElastoPQ)在慢性肾脏病(CKD)临床诊断与分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CKD患者144例作为CKD组、并分为CKD1~5期组,同时选择健康成年人31例作
目的:制备阿司匹林磷脂复合物脂微球(ASP-PC-LM),并评价其性质。方法:采用高速剪切法制备初乳,高压均质法对初乳进行二次乳化,以离心稳定常数(Ke)及平均粒径为考察指标,单因
目的:探讨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治疗孤立肾肿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采用随机数字法将60例孤立肾肿瘤患者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行开放性肾部分切除术,观察组患者
目的:观察蛋白激酶A(PKA)的抑制剂H89在雌激素(E2)依赖人乳腺癌细胞(MCF-7)纤连蛋白(fibronectin,FN)表达及其与CANP2的关系。方法:分别用E2和PKA抑制剂H89刺激对数生长期MCF
目的:检测艳山姜挥发油(EOFAZ)进入大鼠血浆的成分。方法:采用GC-MS技术和血清药物化学研究方法,分析大鼠经EOFAZ灌胃1h后的入血成分。结果:建立了大鼠给药后血浆样品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