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狮:彩衣披身夺日月,有如仙兽在人间

来源 :求学·素材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ly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舞狮是中华民族的一种传统表演形式,每逢佳节或集会庆典,民间都会以舞狮来助兴。在中国五千年历史发展的长河之中,如今舞狮已不仅仅是一种艺术表演形式,它更体现了一种民族精神,展示出一种团结的力量,是我們华夏子孙的象征。
其他文献
【热用立意】最好的爱情/陪伴/动听的情话  【素材现背】最好的爱情不是完美无缺,而是你来了以后,始终在我身边没走;最动听的情话不是我爱你,而是我愿陪你一直到老。  1939年,她随父亲乔治六世到皇家海军学校参观,这次普通的行程给她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收获。在众多学生中,她看到一位身手矫健的英俊男孩,只一眼,她的心就扑通扑通地跳个不停,而他的目光亦穿过人群,温柔地投在她的身上。那一年,她只有13岁,他刚
期刊
【释义】指一种心理状态和生活态度。坚持“无龄感”生活的人,往往不为年龄所束缚,能够在生活中始终保持活力,活得精彩。  【溯源】“无龄感”,是美国中老年人的生活常态。珍妮是一位普通的美国人,將近70岁的她,依然学习中文,独自去各国旅行。她常常突发奇想,然后努力将想法付诸实践。珍妮的与时俱进与对生活的热爱,让周围的人觉得和她没有任何年龄代沟。  【E客说】波兰女诗人辛波丝卡说:“我是我自己的障碍。”除
期刊
【热用立意】自知之明/做人/本事  【素材评说】为人处世只有在法律的框架内,才是自由的;为人处世只有在道德的范畴内,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肆意突破公众难以容忍的底线,不是本事,而是在自取灭亡。  “我就算贩毒也不会吸毒”,周立波曾经这样说。2016年7月,周立波将“海派清口”带到纽约,可惜还没来得及在美国大红大紫便倒在了毒品的脚下。  虽然最初消息是外媒披露的,但这一点也不妨碍中国网友们表达愤怒。曾
期刊
【热用立意】孝顺/亲情/爱  【素材现背】父母在,人生即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也许是一处豪宅,也许是一片砖瓦,无论多少,我们能给父母最长久的便只有孝心。  朋友浩子是台湾资深媒体人,当过报社记者、电视台新闻部总监,如今在搞我迄今仍没搞懂的新媒体。我俩都有气喘的毛病,曾经一起拿出喷剂交流品牌。  去年年底,参加朋友女儿的婚礼时遇到浩子,他气色很差,经多方打听,加上“威胁恐吓”浩子,他终于说出
期刊
春晚年年办,年年花相似,年年有不同,相同的是精神文化的薪火相传,是温馨欢乐的节日气氛,不同的是时代元素恰如其分的容纳与体现,是文化自信更上一层楼的创新诉说。作为除夕夜必点的一道文化视听“大菜”,我们有必要回顾一下走过30多年历程的央视春晚。  1984年央视春晚,陈佩斯和朱时茂的代表作《吃面条》标志着中国喜剧小品诞生。小品中,陈佩斯吃面条的动作让观众捧腹大笑。  1983年央视春晚现场,李谷一演唱
期刊
【热用立意】角色越位/诉求/尊严/失范  【素材评说】“众筹买车事件”是师生关系庸俗化的一个缩影。我们无法要求老师成为不食人间烟火的君子,但老师应懂得避嫌,别把师生关系当成可以捞取好处的工具。我们应该借此事件敲响师德警钟,也应该对角色越位的老师进行规训与惩罚。  每个人都在扮演不同的社会角色,不同的角色之间不可避免会出现摩擦和冲突。作为一名老师,用爱的教育来关心学生是其角色规范;作为一名丈夫、一位
期刊
从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孙家栋,到大国工匠李万君;从三闯火海救人的王锋,到献身蓝天的飞行英雄张超;从坚守深山三十六年的女教师支月英,到耶鲁大学毕业后扎根农村的秦玥飞……2017年2月8日晚,《感动中国2016年度人物》颁奖现场,他們将“伟大”与“平凡”画上等号,用无私奉献感动中国!
期刊
获奖人 大学生村干部 秦玥飞  【颁奖词】在殿堂和田垄之间,你选择后者。脚踏泥泞,俯首躬行,在荆棘和贫穷中拓荒,洒下的汗水是青春,埋下的种子叫理想。守在悉心耕耘的大地,静待收获的时节。  素材摹写:2011年,秦玥飞到衡山县贺家乡任大学生村干部,为当地改善水利灌溉系统,硬化道路,安装路灯,修建现代化敬老院,为乡村师生配备平板电脑和开展信息化教学……村民都亲切地称呼他“耶鲁哥”,因为他耶鲁大学毕业后
期刊
获奖人 火海救人英雄 王锋  【颁奖词】面对一千度的烈焰,没有犹豫,没有退缩,用生命助人火海逃生。小巷中带血的脚印,刻下你的无私和无畏,高贵的灵魂浴火涅槃,在人们的心中永生。  2016年5月18日凌晨,南阳市卧龙区西华村一栋民宅突发大火,浓烟迅速吞没了整栋楼房。租住在一楼的王锋发现火情后,义无反顾地三次冲入火场救人,最终,20多位邻居无一伤亡。第三次从火场出来时,王锋已快被烧成了“炭人”,他浑身
期刊
获奖人 功勋科学家 孙家栋  【颁奖词】少年勤学,青年担纲,你是国家的栋梁。导弹、卫星、嫦娥、北斗,满天星斗璀璨,写下你的传奇。年过古稀未伏枥,犹向苍穹寄深情。  87岁的孙家栋是中科院院士、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孙家栋的一生与中国航天的多个第一密切相连。孙家栋是中国第一枚导弹、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第一颗遥感探测卫星、第一颗返回式卫星的技术负责人,是中国通信卫星、气象卫星、资源探测卫星、北斗导航卫星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