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教学中的“问题教学法”

来源 :语文天地·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nslin504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苏联教学论专家马赫穆托夫认为:“问题教学是发展性教学的高级类型,在这种教学活动中,占主导地位的是对话设计和认识性作业,这些对话设计和认识性作业需要由教师系统地创建一些问题情境,并组织学生为解决教学问题而进行活动,同时也将学生的独立探索活动与掌握正确的科学结论最优地结合起来”。 “问题教学法”旨在通过学生的主动学习,以创新思维为突破口,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索精神。这与新课程改革主张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从而提高其学习能力的精神是一致的。
  
  一、“问题教学法”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1.适应新课标的要求
  新课标指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这就是说语文教学的过程应是让学生自主地、主动地去理解和应用的过程。我国当前的语文教育现状让人很不乐观,处于长期耕耘而收效甚微的状态,传统的语文教学课堂,一般是以教师灌输为主的,学生只能被动接受。语文教学要优质高效,语文教师应注重学生主体作用,注重学生智力、能力、创造力的培养,让学生不仅成为学习的主体,而且享受到自己思考的价值被认可的快乐。
  2.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素质教育的目的是要学生学得“自由”,学得“主动”,促进他们主动发展,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造能力。我们的课堂教学过程应是让学生生疑、质疑、解疑和再生疑、再解疑的过程。发现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发现问题是创新的起点和开端,一切创新都始于问题的发现。新课改环境下语文教学中运用问题教学法,可以培养学生质疑的兴趣和能力,养成好思好问的良好习惯及创新精神。
  3.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传统的语文教学是授予学生更多的知识,而知识的掌握并不是教学的终极目的,教学更为重要的是教会学生思维的过程和技能,因而教学的重点应该放在学生主动探究能力的培养上,而学生善于发现问题的过程正是激发学生思维的过程,思维能力的发展是最重要的,思维本身就是一个不断提问、不断解答、不断追问、不断明朗的过程。
  
  二、“问题教学法”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首先,必须科学地设计问题。
  现代认知结构理论认为,学习是学生自己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的过程。课堂教学中,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发展、情感的培养,都是在教师所提问题的引导下,学生从自己的学习操作活动中完成的,学生的主体地位要得到充分的体现。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能引起每个学生思索的问题,所设计的问题须具有较高的训练学生思维的价值。如在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十课《别了,“不列颠尼亚”》的教学中,笔者就文题设计了两个问题:(1)新闻的标题不仅是文章的眼睛,也是报纸的眼睛,你觉得《别了,“不列颠尼亚”》的吸引力体现在哪里?提出这个问题是想让学生认识到题目对文章的重要意义,从认知的角度来分析文章题目对阅读接受的影响。这个题目的特殊之处是形式上的倒装与借代的巧妙运用,标题有两层意思,从字面上看,参加完交接仪式的查尔斯王子和末任港督彭定康乘坐“不列颠尼亚”号离开香港,这是描述现实场景;更深层的含义是,“不列颠尼亚”号的离开,象征着英国的殖民统治在香港的终结,中华民族的一段耻辱终被洗刷。接着提出第二个问题:为什么说英国的告别仪式是“日落仪式”?这个问题是为了引入全文、贯穿全文设计的,有了前一个问题的铺垫,学生很快就能准确答出“日落仪式”的象征意义和讽刺意义。所提的两个问题,具有内在的逻辑联系:前一个问题的解决为后一个问题的提出作铺垫,后一个问题是前一个问题的必然延伸和深化。但是,两个问题又各有自己的侧重点:第一个问题着重考查学生的阅读经验;第二个问题着重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
  其次,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问题意识在学生的思维活动和认知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有问题就意味对现状的不满,就意味着有自己的思考。一个没有问题意识的人很难想象会打破现状,超越常规。早在20世纪30年代,陶行知先生就言简意赅地说创造始于问题。强化问题意识是造就创新型人才的一个关键。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应注意以下两点:
  第一,创设宽松的教学环境。青少年思想活跃、求知欲旺盛,对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这就是问题意识的种子。然而,这颗种子能否萌芽,取决于是否有一个适宜的环境和气氛。在教学中,实施教学民主,创设以人为本的教学环境,营造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前提。因此,在课堂上,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与个性,在教学中要创设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积极的课堂气氛,尊重学生劳动,保护学生提问的积极性,使他们敢于质疑,勇于争论,从而激发他们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热情和表现欲望。
  第二,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自觉提出问题。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对知识的掌握需要有一个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的必然过程。教师在课堂上创设情景,鼓励提问,促使学生产生疑惑,提出问题,激活学生探究问题的动机和兴趣,这种探究问题的动机是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活动的最有力的驱动力。如在教学《失街亭》一课时,笔者让学生先把课文中所存“疑点”都尽数找出:刘备曾对诸葛亮说过,马谡“言过其实”,诸葛亮为什么还让他守街亭?诸葛亮既然知道马谡布阵不当,为何不及时纠正?诸葛亮料事如神,为什么在任用马谡上失算?……学生就这些问题展开热烈的讨论,思维在讨论中一旦被触发,就能迸发出创造的火花,从而激发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地思考探究问题,产生一个又一个新问题。
  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教师进修学校(364000)
其他文献
从人性出发来分析、考察人类组织的活动,以人性为中心,按人性的基本状况对组织进行管理,这就是所谓的“人本管理”。    人本管理的理论模式    1 确立人本管理理论模式的依据  (1)企业人是一个完整意义上的人,具有社会人的角色。人本管理应该始终坚持把企业人本身不断的全面发展和完善作为最高目标,为个人的发展和更好地完成其社会角色提供选择的自由。  (2)企业人的心理、动机、能力和行为都是可以塑造、
差生文化,就是在差生群体中表现出来的具有代表性的价值观念、思想作风、行为方式、学习态度和生活习惯的总和。它主要形成于初中阶段。因为进入初中的学生,生理、心理急剧变
金石通淋合剂是依据我院名老中医多年治疗泌尿系结石的经验方制成的中药复方制剂,由金钱草、白芍、栀子、大黄、海金沙、甘草等十五味中药组成。本品能改善血液循环,使平滑肌兴
2006年10月-2006年12月,我们运用热毒宁注射液治疗儿童急性气管-支气管炎6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教师要改变传统教学中封闭式单一教学模式,进行多元化教学,如多元化的教学对象、教学目标及教学方法等,以促进学生多元化发展,真正提高教学质量。  一、多元化的教学对象与目标  1.多元化教学对象  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面向全体,但也要顾及学生个体,注意学生个性差异,如兴趣爱好、认知基础等,切忌一刀切,否则会造成不均衡的学习效果,出现两极分化现象。同时,教师还应注意学生个体自身智力的不平
自1986年至今,笔者运用自拟解毒胜湿扶正散治疗乙型病毒性肝炎89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共治疗观察89例,男52例,女37例;年龄在10岁以内的7例,11~20岁者21例,31~40岁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了自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约500年间的诗歌305篇。西汉时《诗经》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后人对此作了很多诠释和演
急性女阴溃疡是发生在女性外阴部急性炎症,是一种独立性疾病。临床表现为免疫功能低下、结节性红斑、生殖器疱疹、溃烂等。病因本院不明,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方法。近两年来,我科采
音乐欣赏教学从初中延续到中等乃至高等师范阶段,学生们已逐步具备了较好的感受、理解、鉴赏音乐作品的能力,我认为,这时的音乐欣赏教学就应该注意音乐与全盘文化的关系,把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