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新教材 感受新理念

来源 :中华少年·教学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ter6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全国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在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之际,对新教材的研究与探讨,显得十分迫切与必要。新教材从“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好基础”的观点出发,以一种全新的观念来安排和设计课程,从联系实际、与时俱进的角度对教材的内容和知识结构进行了编排,从充分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来进行设计,充分挖掘学生身边的数学情境,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提问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增强了学生所学知识与实际问题的联系。从课堂教学中感到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增强了,课堂上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交流空间增大了,素质教育的确落实到了实处。
  关键词:新颖、现实、有趣、学习方式转变、困感
  
  走进新教材,给我的最大感触是看了近多年的老面孔完全变了,变得更实际、更有亲和力和生命力了。我校是从2003年开始推广使用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通过多年来的实验,师生普遍认为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的编写是适合现代化建设和科学技术的发展需要,符合当前国际数学教育改革的现状和我国国情的。在教学内容的编排和呈现上,体现出较好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形式生动活泼,内容丰富,贴近生活,富于启发性和趣味性,教育性、科学性、系统性和可行性较强,突出了目标性、基础性、发展性和时代性,便于学、便于教。较好地落实素质教育,有利于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本文就以小学数学新教材为主题,谈谈本人在新课改中对新教材的理解。
  
  一、实验教材新颖,图文并茂,吸引学生。
  我校所使用的数学教材是北师大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学生一拿到教科书,就惊喜不已,个个爱不释手。新颖的课本及图画,能使学生印象深刻,不仅能唤起他们的联想,还能激发他们的情感,因而,课本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例如:一年级下册第68页的《小小运动会》,它展现在学生眼前的,是一幅小动物们在运动场上比赛的场面,并以此为背景,汇总了前面学过的各种图形,而且展现各种数据,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提出各种问题。这样的教材,很快就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了学习兴趣,学生就能登堂入室,进入知识的“场面”。有了这种“兴趣”,就能促进学生更能积极、更能持久地投入到活动中去。所以,“兴趣”作为学习的动机,是学生乐于学习的一种内在动力。在这种动力的作用下,一些与学生生活贴近的知识,最终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因此,选择一本好教材是至关重要的。有了好教材,教师在教学时又能运用生动活泼的语言并辅之以诚挚的情感、奔放的热情、形象的体态,必然会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实验教材向学生提供了现实的、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学习素材,让学生在情境中学数学。
  在以往,学生总感觉到数学太枯燥、太单调、太抽象,与现实生活联系不多,学习时提不起兴趣,体会不到学数学的乐趣,总觉得学数学“无用”。而现在的实验教材与实际相结合,内容新颖,实验内容多,增添了不少有现实生活意义的、富有想象思维的、学生感兴趣的内容。教学中此教材利于教师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活动,如运用讲故事、做游戏、直观演示、模拟表演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鼓励每一位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参与教学的学习过程。如一年级下册的实践活动,“小小运动会”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将教材中的内容设计成一个童话故事,在讲故事中自然引入需要评论的问题;也可以引导学生自己扮演不同的角色,进行模拟表演;还可以结合学校的运动会,鼓励学生从中发现数学问题,并尝试解答。
  再如: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标题“生活中的数”,体现了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现了教材强调从学生身边的事物出发认识数的设计思路。本单元设计了“数铅笔”“数豆子”的活动,学生在操作活动中将体会到物体与数量的对应关系,从中抽象出数的模型,体验数的实际意义。本单元在比较数的大小的学习中,设计了“动物餐厅”等情境,鼓励学生从具体的情境中抽象出百以内的数。教材鼓励学生运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如自己年级有几个班、每班有多少人,使学生进一步在具体情境中感受数的意义,体会数的作用。
  
  三、新教材引导学习方式的转变。
  新教材让数学课成为活动的课堂、再创造的课堂,给学生创造一个广阔的思维空间。比如,在教材中安排了“说一说”、“想一想”“数学游戏”等形式,引导学生发现学习、探究学习、抓住学生的好奇心,积极地引导学生投入到对规律的探索活动中。在这一课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可抓住时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和质疑精神,积极鼓励学生对结论的质疑和对教师的超越,赞赏学生独特和富有个性化的理解和表达。通过这样的学习,学生有了充分的发展空间。
  如教材注重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材中高立了“问题银行”等栏目,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即使有的问题当时不能解决,可以放在“问题银行”以后解决。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并尝试从日常生活中去发现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新教材体现了课堂教学不仅是让学生取得一个装知识的袋囊,而是从多方位、多角度促进学生全方面的发展。学生作为受教育的主体,他的全面发展是必须要首先考虑的,学生如何获取知识,以及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培养和能力的发展是更为重要的,它留给学生的是拥有一种精神、一种立场、一种态度、一种不懈的追求。其真正的精华在于促进学生知识、能力、态度及情感的和谐发展,变“教科书是学生的世界”为“世界是学生的教科书”,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
  新体系教育教改过程中的推动产生巨大动力,这是无庸质疑的。新体系存在的缺陷,也应是我们所能意识到的。下面笔者从实践者的角度略谈一下使用北师版新教材所遇到的困惑。
  A、版本的编排忽略了学生实际,有些内容偏难
  众所周知新教材变得内容更丰富了,但教师们普遍反映,教材中的许多内容有些偏难,拔得过高。在教学实践中老师们都努力按新课程理念来实施新教材,但总觉得课时量不够,需要拓展的内容较多。因此,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老师们只好加快课堂教学节奏,这样留给学生思考和感悟的时间相对减少。形式多样的课堂活动确实让一些学生耳目一新,但时间长久之后,真正投入并参与教学活动的大多是那些个性张扬,活动能力强的学生,少部分学生总是游离于活动之外,造成学习情况出现两极分化。
  如:倍的认识这一知识点。倍的认识应该是一个重要的数学问题,但是教材没有认识“倍”的概念,就是通过二年级上册46页“快乐的动物”这一节让学生做练习来体会倍,教参还明确“不要把倍作为专门的名词解释”,而呈现给学生一个笼统模糊地数学问题“倍”。我认为可以先体会后解释概念,从体会中归纳,形成概念,但是教材三课时新课都不揭示概念。书中出现像“8是2的几倍?8的2倍是多少?一个数的2倍是8,这个数是多少?”的三种数量关系地现实数学问题,中等学生囫囵吞枣,似懂非懂。比如“倍”问题提供的是一个两位数和一个一位数的数学信息,造成学生肯定用除法解决的定势思维,不利于学生发展。我认为在用新教材中,多分析,多思考,结合以前的经验,改改教材有时是必需的。
  B、教材编排知识点跳跃性过大,基础练习欠缺,知识体系欠严密
  在教学中,老师们感到新教材知识体系与老教材大不相同,内容系统理不清章法,彼此不能互相支持,比如“统计”知识几乎每册书上都有,但都是“蜻蜓点水”。教师们很难把握教学内容的深浅,不知道给学生拓展多少才算合适。有些知识不得不提前给学生渗透,以应对纷繁复杂的作业练习甚至是考试。
  如:北师大版对“百以内数加减法”作出了重大的改革,加法只分不进位加和进位加,减法分不退位减和退位减,不再细分,强调列竖式计算和口算并重,重点掌握方法,教材从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一下就跳跃到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缺乏大量口算训练和巩固练习,计算基本功不扎实。我认为即使在计算机高度普及的今天,百以内数加减法口算也不能淡化,因为小学数学教育承担着基础性和普及性的任务,这是最基础的数学知识。所以在引进西方教育的同时,也要借鉴中国传统教育中的一些好的做法,不能否定一切,要在保持传统优势上求发展。
  总之,新教材在培养学生能力,发展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综合素养方面有极大的优势,蕴藏着最理想的教育理念、最科学的教育思想,闪烁着人性美的光辉,挑战着我们教师的过去、现在和将来。笔者坚信在教育工作者不断钻研、深入研究新课程、新教材的过程中,不久的将来将会有更多更大的收获。
  愿新教材能给新世纪的基础教育带来新鲜的血液!
其他文献
英国语言教学大师韦特斯(Micheal West)说过:“外语是学会的,而不是教会的。作为老师,把课讲好是我一直以来所追求的。我常常问自己:什么样的课是一堂好课呢?我个人观点认为:一堂好课不在于老师教的如何精彩,而在于学生是否学的主动。大家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比如:同样一条鱼,高明的厨师可以煮出旷世美味,而有些人只能拿它填填胃。同样,只有调动起学生的浓厚兴趣,才能达到主动学习的效果。课堂上不
期刊
不少小学生怕写作文,这是长期以来客观存在的问题。一些小学生作文能力低下、水平不高,这也是不争的事实。在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进程中,笔者对如何打破学生对作文的恐惧感和神秘感,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培养学生作文能力等方面进行了初步探索。新课程作文教学的现状给教师提供了极大的创新空间。在作文教学中尝试各种各样的方法,目的都应该是让学生喜欢作文。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让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学生的思想感情交织共振
期刊
摘 要:本文分析了英语课程改革的目标,重点阐述了新课标下如何提高教学质量,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初中英语 新课标 创新     1、前言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之风吹遍了全国中小学校。素质教育的推进和新课程标准的实施都在培养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综合能力。而传统的教学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差异和知识的内在联系。新课程标准主要是让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有限的时间内用科学方法获取更多
期刊
摘 要:新一轮的教育课程改革颁布了高中课程的课程标准,本文立足于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教学的新要求,就高中物理新教材教学过程中如何进行教学反思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新课改 高中物理 教学反思    美国著名学者波斯纳(Posner)提出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新课程教学呼唤教师从单纯的知识传递者走向研究者、反思者,也就要求新时期的教师不仅专业学识要较为丰富,而且还善于对教学问题进行研究和反
期刊
一、任务型教学渊源  任务型教学模式(Task-based Learning)是20世纪80年代外语教学研究者经过大量实践和研究总结出的具有重大影响意义的语言教学模式。它将语言运用的基本理念转化为具有实践意义的课堂教学方式,其实质是交际教学思想的一种新的发展态势。  根据社会认知主义理论,学习语言的最终目的是在实际中使用语言,交流的过程与语言成品(Linguistic product)同样重要(张
期刊
摘要:长期以来,受传统教学的影响,语文课堂妨害和限制了学生与生俱来的个性和潜能,不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语文教师只有努力探索创新性课堂教学的有效途径,有意识地把创新思维的培养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在课堂上进行落实,才能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本领,才能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而造就一代创新人才。  关键词:教学观念 语文课堂 创新    传统的教学就是“传道、授业、解惑。”绝对正统的课本教育,知识传授仅限于
期刊
自控,是教育的涵养;倾听,是教育的艺术。努力控制自己,认真倾听学生的诉说,你的教育任务也就完成了一半。  ——题记    那是星期三早上的第四节课,我像往常一样上完课走回了办公室。所不同的是虽然下课了,但我还沉浸在课堂快乐的气氛中。  刚走出办公室,习惯性地往教室看了一眼:他在靠楼道的窗户上正准备往下跳。我所有的好心情一下子被他的这一举动一扫而空了。“好个刘虎,你胆子也太大了,居然敢翻窗户!”我心
期刊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而生物教学中怎样对学生进行评价更是不断探究的过程,因为评价是联系教师与学生思维、情感的重要环节。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实施多元化的评价,有利于学生多方位、多角度的交流;有利于培养学生自我评价和评价他人的能力;有利于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提高教学效率;有利于因材施教,充分调动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体验成功、建立自信,促进学生主动、全面的发展。因而
期刊
师生关系就是指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形成的教师与学生的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那么,什么又是良好的师生关系呢?所谓良好师生关系就是指师生之间的相互认知,情感亲密、融洽,行为统一、友好、默契。无数的教育教学实践证明,师生关系越良好,教育教学效果就越好;反之,则越差。良好的师生关系在教育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那么如何才能建立良好的师生关心呢?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必须具有高尚的职业道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职业教育的迅猛发展,职高学生的在校生人数在逐年上升,随之而来的职高生心理障碍也突显了出来。其中主要原因是他们有强烈的自卑心理。本文拟对职高学生自卑心理产生的原因和矫治措施进行有益的探究。  【关键词】职高学生 自卑心理 成因    一、职高学生自卑心理的产生原因  自卑心理是指由于某些生理、心理或社会诱因引起的一种不良的自我意识,是一种性格上的欠缺,主要表现为对个人的能力和品质偏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