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庄子的养生之道

来源 :北方文学·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dyan29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庄子养生之道在我国古代文化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并对中国整个古代社会生活方面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本文将着重从形神两方面来论述庄子的养生思想,并加以借鉴。
  关键词:庄子;养生;形神
  一、养生之渊源
  何为养生?从广义的角度讲,包括养心,养神,养性,养德,养精,养气,养身等各个方面,对个体生命的自我管理和养护。养生文化是我国独特的古代民族文化之一,其渊源最早可追溯到人类原始社会,例如,《黄帝内经》的编著;《周易》中详细论述了“天人相应”,“生生之谓易”等人与自然要和谐相生的养生观念,而这些朴素的自然养生观为春秋战国时期的养生观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注重人与自然的关系的和谐相处,这些继承了上古时期先人们的养生经验和智慧,同时,也为后来养生文化的积淀与传承做出了开拓性的贡献。
  二、庄子的生命观
  何为生死?庄子认为“人之生也,气之聚也,聚之为生,散之为死。”(《知北游》)个体生命的生与死就是具体客观的“阴阳之气”以其“聚”和其“散”来表示生命之“生”之“死”,以物态之气的可聚可散,说明了生命的可生可死,说明他将人的生死比作自然的客体,自有其变化的原因。面对死亡,他认为“察其始而本无生,非徒无生也而本无形,非徒无形也而本无气。杂乎芒芴之间,变而有气,气变而有形,形变而有生,今又变而之死,是相与为春秋冬夏四时行也。”(《至乐》)来说明了生命原本是“无生”“无形”是不存在的物体,只是由于“杂乎芒芴之间”的变化,有了“气”的结合,才变得“有形”的生,而“死”,也只不过是“气”的自然变化而已,自然而生,自然而死,不受人为的控制,是自然生长的“生”也是自然变化的“死”。而生死之间,也并没有绝对的界限,是可以“方生方死”也可以“方死方生”(《庄子·齐物论》)的,且自生死有“道”,在其“道”中,并不是生是生,死是死两者互相分割开来的,是而是相生相在的,是相同存在的一种状态互相转换自然变化着的。因此生与死在庄子看来是自然“道”中生命存在与消亡两种状态下组成生命的整体,庄子并没有轻生重死,也没有重生轻死。庄子认为“生又何欢,死亦何哀?”(《庄子·至乐》)对待自然的生死有其自然存在与消亡的道理,所以“生”不必“欢”,“死”也不必“哀”。这里所说的“欢”和“哀”并非是指的一种积极或是消极的生死观,而是以一种自然达观,超越生死的态度去面对自然的“生”和“死”。因此,庄子从生与死的概念,变化方式,以及对生死的看法来阐述了生死是在自然条件下的生命的存在、变化、消亡不同的自然状态,反映了庄子以自然万物为视角来观照自然生命的变化,从而得出超越生死的界限的自然客观生死论,也是庄子顺其自然的养生理论的前提。
  三、形神兼养
  《秋水》中曰“夫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伪我以老,息我以死,故善吾生者乃所以善吾死也”指生命这个形体是有生,有老,有死,既有其“善生”也有“善死”,而在这个过程中庄子认为“善吾生者乃善吾死也”提出了“善吾生者”的重要性,即要妥善保养好自己的生命,使生命自然地延续到生命自然消亡的时刻,才是“善终”。庄子总地提出要“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养生主》)督脉乃是人身背之中脉,具有总督诸阳经之作用,这句话就从生理和哲理的两方面说明了生命要顺着自然的“中正之道”并把它作为顺应事物的常法,就可以护卫自身,可以保全天性,终享天年。庄子所指的就是生命之气要行任督中脉,才是养身之道,并要保持生命外在与内在的统一,不偏不倚,才得以“全生”“享天年”;《达生》中庄子借祝肾说:“善养生者,若牧羊然,视其后而鞭之。”意思是善于养生的人,就像牧放羊群一样,看到有不足的地方就用鞭子鞭策一下,从而使整体都保持在统一完好的状态,而文中的“其后”并没有确切的所指,指的是整个生命的状态要求是整体上的和谐统一,例如:“鲁有单豹者,岩居而水饮,不与民共利,行年七十而犹有婴儿之色;不幸遇饿虎,饿虎杀而食之。有张毅者,高门县薄,无不走也,行年四十而有内热之病以死”说明了“豹养其内而虎食其外,毅养其外而病攻其内,此二子者,皆不鞭其后者也”反映了单豹虽善养神,但最终还是被饿虎“食之”,不善养形,故不得善终;而张毅虽注重身体的调养却最终还是因“内热之病”而死,说明他重在养形而不重养神,亦不得善终。因此,说明了养生之道在于需要形神皆修,需要内有所养,外有所防,才能达到“善养生”之目的。《庄子·达生》中曰“养形必先之以物,物有余而形不养者有之矣;有生必先无离形,形不离而生亡者有之矣。”说明了养形需要外在物质的供给,“形”是“有生”之必须,是“形体保神”之基础,也就是“养形”在于给“神”提供“养”的居所,以保证生命的延续,因此养形的目的是保持生命的自然存在,为神提供“养”的物质条件,所以它是“养生”之基础的,从这个意义上讲,“神”是养生的内在物质,而“形”是外在的,因此,形神和谐统一是养生整体内外统一的必要基础,因而“无视无听,抱神以静,形将自正,必静必清;无劳女形,无摇女精,乃可以长生。”(《在宥》)反映出神的保养也将有利于形的“自正”生养,这样就不会“劳形”、“摇精”,要做到形神兼养,才会达到“长生”之目的。因此,庄子主要从形和神的关系以及其对生命整体的作用来阐释了形神在自然条件下的和谐统一对养生的重要作用。
  (一)养神之法
  庄子认为“纯粹而不杂,静一而不变、淡而无为,动而以天行,此养神之道也。”(《刻意》)通过内心的纯净无尘,精神的安宁专一、淡泊无为,行动顺应自然“天行”总地概括了养神之要旨,即自然清静无为,这也是养神的基本前提,而“目无所见,耳无所闻,心无所知,女神将守形,形乃长生。”(《在宥》)强调了养神首先要做到目“无视”,耳“无听”,将神思保持绝对的安宁清静,不理会外界的各种干扰,不会耗费精力,从而使形体得休养;由此进一步加以论述“静则无为,无为也则任事者责矣。无为则俞俞,俞俞者忧患不能处,年寿长矣。”(《天道》)认为人处于清静的状态就不会有所做为,不会有做为就会从容自得地对待身边的事,而这样的人便不会身藏忧愁与祸患,年寿也就会长久;因此,庄子强调了养神要注重内心绝对的安宁清静,而神的“静”就会起到自我净化内心的作用从而消除内心的烦恼和忧患,并且能够使形得到休养,在最大程度上达到内在与外在自然的安宁统一,从而就不会劳神耗力了,使自然生命处于自然之状态,进而使年寿得以保长。因此,“静”是养神的首要前提;其次,养神要善“忘”,忘记有外界造成的“不适”,而这种“忘”指的是内心的放下,自然而“忘”,不去强求外界的事物,《庄子·达生》中有言“忘足,屦之适也;忘要,带之适也;知忘是非,心之适也;不内变,不外从,事会之适也。始乎适而未尝不适者,忘适之适也。”表现出“忘”的目的就是“适”就是以自然的态度去对待外界的“不适”以达到外界与内心的平衡,这样就会忘掉可能由自身造成的对外界“不适”的条件,忘掉“足”“腰”就能自适于“履”和“带”的不适;忘掉由外物造成的是非,却不改变内心原始的持守与安宁,不因外界事物的变化而变化,坚守内心原有的安适与超然,摒弃外界事物的干扰,甚至忘掉外界之物,本性自然的释然,因而内心就不会因外界事物的是非而感到“不适”,从而顺应自己内心自然的“适”而忘记外界的“不适”以达到内心与外物之间,与自然之间“无所不适”的境界;再次,养神之重在守性、节欲,也就是要坚守自己的天性,不淫欲,《庾桑楚》中说“性者,生之质也。”而“留动而生物,物成生理谓之形;形体保神,各有仪则谓之性。”(《天地》)说明了人的天性自然而生,形与性是紧密相连的,而神与性亦是密切相关的,因此,如果人的自然天性受到损害,不仅伤及到形体,导致形体疾病的产生,甚至伤到生命之“质”,影响神思的安宁。因此,养生就要保守自然天性而不能失性,而《庄子·天地》中指出“且夫失性有五:一曰五色乱目,使目不明;二曰五声乱耳,使耳不聪;三曰五臭熏鼻,困惾中颡;四曰五味浊口,使口厉爽;五曰趣舍滑心,使性飞扬。此五者,皆生之害也。”在于“色”、“声”、“臭”、“味”、“趣舍”这五个方面的迷失,它们都是对生命有害的,也是失去自然天性的体现;也就是说过分的注重外在欲望的满足就会成为“皆生之害”,因此要保持自然天性,就要懂得节欲,不过分的取舍,保持天性与外界一种平和的状态,即“圣人休休焉则平易矣,平易则恬淡矣;平易恬淡,则忧患不能入,邪气不能袭,故其德全而神不亏。”(《刻意》)这样内心才不会有忧患得失的烦恼,外邪之气才不会侵害身体,自己的精神才不会有亏损;同时,要保持自然天性、欲望,即人生而有之的正常之“欲”,而一旦超过了人自身的自然之“欲”,就会使身心得到损害,是无法达到养生之“天道”,正如庄子所说“其嗜欲深者,其天机浅。”(《大宗师》)所强调的,就是不过分贪图欲望,才能得到“天机”。   养神重在人自身内在精神上的保养,而“静”不仅仅指外界环境的安静,同时也是内在精神的安宁,“忘”主要是指精神上的真正解放,而“守性节欲”从本质上讲反映了精神上的守与节,使“神”与自然合一的思想。由此可知,这三方面表现了养神的内在需求与实践要求。
  (二)养形之法
  对于形体的保养主要可以从两方面进行分析,首先是庄子朴素精简主义的饮食观,与形体的健康有息息相关的联系,庄子在《庄子·天地》篇中认为“四曰五味浊口,使口厉爽”指食物的味道过重就会迷失它本来的的味道,而人食用后也会使自身本性的迷失,因此他主张“其食不甘”(《大宗师》)即在食物味道上追求自然之味,不过分追求味道甘美,并认为这是“真人”的饮食。在食材上,“吾食也执粗而不臧,爨无欲清之人”(《人间世》)表现了简朴,自然,不过分追求食物形色而重视它自然本真之“质”;在食物量上,主张节制,不可过分贪恋美食,如《达生》中言:“饮食之间,而不知为之戒者,过也。”主张有节制的享用食物,要保持与身体自然需求的限度,这一点就今天看来也是具有合理性与科学性的,因此,从饮食方面来说,庄子提倡的是简朴、自然、节制的养生观念。其次,庄子提倡养气,与外界自然相通,从而使整个人的形体与自然合二为一,从而达到养生的最高境界,他认为“人之生,气之聚也”(《知北游》)将生理的自然生命的形态归结为“气”,而养气与守气可以使自身与自然界相通,从而使自己处在无始无终的运动之中,且做到这一点也就达到了养生之道的极致。《刻意》中“吹呴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申,为寿而已矣。”说的是身体要吐浊气纳新气,就要如同鸟兽一般运动以促进形体与自然更好的相通,从而有利于寿命的延长。因而在养气的过程中,亦需要有运动的配合,如“南郭子綦隐机而坐,仰天而嘘,苔焉似丧其耦”(《齐物论》)和“形若槁骸,心如死灰”(《知北游》)说的是在练气功要使身体极其放松,将身体杂念排空,达到与自然界浑然一体的状态;同时,呼吸运气就要“真人之息以踵,众人之息以喉。”(《大宗师》)即要像“真人”一样“息之以踵”,用脚后跟呼吸,以夸张的手法说明了养气的最高境界就是全身的气息与自然是相通的,即达到“真人”的境界,这样才能将体内纯气运动自如,而不是仅仅“息之以喉”;并且养气要“若一志,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听止于耳,心止于符。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虚”(《人间世》)宁神静心,达到忘我、忘人的境界使心灵忘尘空脱,从而使达到虚空的境界,而这也正是进入了练气功的最佳状态。庄子强调气功的修炼是为了让人的意识减少杂念浮想,从而消除外界对人生命活动的干扰,进而使生命按其自然法则正常运行,从而使形体在气息,运动方面与自然达到高度的融合以更好的保持形体的健康发展。
  因此,不论是庄子的饮食观还是其养气之法都反映了他朴素、自然的养生观以促进形体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从而达到养生的目的。
  四、结语
  庄子的养生之道是从自然和人的关系这一宏观角度去论述生命作为自然界中的一个形体要如何“安生”,如何在自然界中得以“善终”。反映了庄子在春秋战国纷争的年代里对生命的深刻思考和认识,站在一个非常人而有的高度来审视生命的价值,无论是他的生死观,养神法,还是养形之法,无不渗透着这一大思想家的人生智慧以及崇拜自然,尊重自然和敬畏自然的高深智慧,他的这些博大而精深的思想硕果,永远值得去传承。
  参考文献:
  [1]陈鼓应.庄子今注今释[M].中华书局,2011.
  [2]曹础基.庄子浅注[M].中华书局,1982.
  [3]吴学琴.庄子养生思想辨析——兼评道家支派的养生观[J].社会科学,1993,1.
  [4]郭昕.庄子“自然”观伦理意蕴与价值解析[J].齐鲁学刊,2016,3.
  [5]王攸欣.庄子与时俱进的生存智慧——(因其固然·养生主)篇及相关思想疏论[J].中国文化研究,2016,4.
  [6]周山东.我国道教养生伦理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唐都学刊,2015,6.
  [7]张丰乾.“观”的哲学[J].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院学报,2016,1.
  [8]刘媛媛,张爱红,熊晓正.庄子养生思想体系及其普适价值研究[J].兰台世界,2016,2.
其他文献
幽默作为一种语言艺术,它的产生一方面离不开语言本身的内在规律,另一方面也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在语境中使用的情况。本文从语言学角度出发,探讨语用原则与幽默产生的内在联
一曲古有风韵的旗袍之曲;一个讲述仇恨与爱情的花样世界。《花样年华》是一曲中国传统的高山流水,服装造型犹如曲调一般多变却不离其宗;始终以旗袍为主体打造属于王家卫自己
目的:探究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本院2015年3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30例异位妊娠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照随机分配原则,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患者女,53岁,患再生障碍性贫血,需定期输注悬浮红细胞及血小板.此次入院Hb 62 g/k,输血前进行各项血型血清学检查.患者ABO血型:A;Rh血型:CCDee;MN血型:MMss.抗体筛选:患者血
【摘要】目的:应用深静脉置管引流术治疗自发性气胸的临床效果探究。方法:自2018年2月~2019年2月,我院共计收治自发性气胸患者60例,按随机排列表法的分组原则进行分组后,对比组患者采用常规方法治疗、研究组患者采用深静脉置管引流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获得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3.3%与对比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66.7%相较有显著提高(P<0.05)、并发症发生率6.7
对40只早孕大鼠在体子宫收缩幅度及频率进行观察,发现电针“合谷”和“三阴交”增强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的作用主要是抑制子宫的无序收缩,增强子宫内压,提高子宫节律性收缩能
远程教育师生在时空上分离的本质特征,决定了学习支持服务的重要性.随着远程教育研究和实践的深入,提供更有针对性的学习支持服务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北京开放大学在构建“有
摘要:时代在发展,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发生着激烈的碰撞,随着传统艺人的老去,传统文化的继承者青黄不接,被继承下来的文化也逐渐被新生的流行文化推到了边缘,传统文化正走向衰亡,文化是中华名族屹立几千年不倒的根基,而如今这种根基正在被我们动摇。老一辈的艺术匠人正用生命捍卫着传统文化最后的尊严。艺术这个东西被渐渐物化,在现实中被金钱衡量,坚守变成愚蠢的坚持,与现实之间裂开一条无法逾越的鸿沟,我们嚎啕大哭,却
目的:探讨氨甲环酸在关节置换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从我院于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收治的关节置换术患者中,选择52例作为本次对象,通过电脑随机的方式,平分为两组,即常规组与
目的:探讨孟鲁司特钠对哮喘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小儿哮喘患儿60例,随机分成两组,对30例对照组患儿实施常规治疗,对30例观察组患儿实施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