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星之路

来源 :家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nghao11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缴完一万多元的表演课学费,小龙的母亲替儿子在某大型童星培训机构的网站上注册了会员。“恭喜你成为第50037名未来之星。”注册完毕弹出的页面,让她的心微凉,有些茫然。但一想到面试时老师说的那句“你家孩子很有表演天赋”,又稍稍平抚下来,“我儿子拿过不少大型比赛的奖项,他是有天赋的。”成为童星的路,已不像往日那般只能仰望。
   选秀节目层出不穷、用钱可买到角色、互联网上一夜爆红……父母们看到了太多成名的可能,他们坚信:“我的孩子也能成为不上学却能上春晚的侯高俊杰,只差一個签约机遇而已。”但和中国数十万刚刚进入或已经活跃于演艺圈的孩子并行的,是从未停止过的争议。
   地震小英雄林浩便因导演爆料其“为了拍片几乎不上学”,让15岁的他再次遭受指责。虽然越来越多的父母相信成才不只一条路,像林浩的经纪人田万良那样笃定“背离传统教育,说不定能找到更适合孩子的路”,但谁都不敢保证,未来,到底哪类孩子会走得更远。
  
   时势造星与草根的奋斗
   2009年,林浩的父亲找到了“沾亲带故”的田万良,请求其“帮忙带孩子”。因为之前的商业代言,林父“连累”儿子陷入一连串的指责中。他想找个比自己靠谱的人行使对孩子的监护权。2008年,林浩有了无法遮掩的光环。
   他先是在汶川大地震中将两名同学从教学楼的废墟中背出来,成为全国年龄最小的抗震英雄,而后又与姚明走在了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上。受国家领导人接见、亮相《中国国家形象宣传片》……一众社会公众资源(特质抗震救灾英模)中,9岁的林浩曝光率最高,经历的大事件也最多,作为经纪人的田万良觉得不能浪费了这个孩子的优势。因大事件而出名,继而进入演艺圈,于林浩而言已是顺理成章的事。
   汶川大地震后不久,他已在成龙拍摄的《少年强》MV中首次触电——成龙看中的,就是他身上巨大的宣传价值。但这次触电,林浩没有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在成为林浩工作室负责人、课外辅导老师和经纪人后,田万良开始着急。现实中没有那么多“地震”可供林浩持续闪耀,尤其汶川地震一年后,“抗震英雄们”陆续消失在公众视野内,对林浩这样具有社会和商业双重价值的人才,“再不抓紧就晚了。”
   林浩在田万良的安排下先是参演了第一部公益影片《马东的假期》。之后两年,唱歌、拍戏、弹钢琴、练双截棍……田万良把他推向四面八方,“什么都来试一下。”
   直到2011年,杨亚洲为拍摄建党90周年的献礼片《大太阳》找到了林浩,在试镜过程中,田万良终于看到了林浩转型后的定位:“能哭能笑,这是天赋。”
   自此,林浩片约不断,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童星”。但林浩的起步,已经晚于了同龄的林妙可。2008年,因奥运会走上前台的红衣女孩林妙可,虽然因代唱而饱受争议,但商业代言自奥运会后接连不断,连续担纲了多部大戏的重要角色,代言费可达七位数。而她背后的真唱女孩杨沛宜,也随后出道——甜美的嗓音使她被华人地区最大唱片公司“金牌大风”签约。
   但在基数庞大的童星圈里,“时势造星”的机遇凤毛麟角,真正靠演技一炮而红的,人们的印象依然停留在1980年代琼瑶剧的“小婉君”金铭身上。靠钱、人情和父母的牺牲为孩子铺路,才是童星路上的常态。
   有培养小明星的妈妈给自己算过一本账,上五门艺术培训课,一月要投入两三万元,四年花费了上百万元,最忙的时候一个星期都在试镜、拍片。
   在这群草根童星中,已经拍过三十多部戏的高山流水,算是幸运儿了。“跑!”《雪花那个飘》的现场,导演一声令下,几百个群众演员呼啦着往前蹿,四岁的高山流水扎两个麻花辫,踉跄地夹在乱哄哄的人群中。
   这是高山流水的首次触电,尽管是名跑龙套的群众演员,但一双大眼透出的机灵劲还是让导演相中了,对方要走了高母的电话号码。之后6年,她星运不断,合作过的明星大腕自己都数不清。
   尽管没期待过女儿会在演艺道路上取得多大的成就或获得多响亮的名气,但女儿的天赋与热爱还是让全家人都走上了这条路:为方便女儿接戏演戏,他的父亲高松辞掉了南京某公司的高管工作,母亲甚至关掉了开创的设计公司,跟着女儿来到了北京。
   高山流水成为了家里唯一“有工作的人”。
  
   早熟、懂事与天性之争
   “我觉得在这个行业里面,爷爷是真正的大腕……”话还没说完,在《花样爷爷》中以敢言著称的牛犇连忙打断林浩的话:“其实这句话不像是孩子说的。”林浩笑得有些尴尬,但还是淡定地回复:“我这是说的真话,爷爷。”
   这是发生在林浩2013年拍摄的作品《情笛之爱》的发布会现场。15岁的林浩淡定、老练,说话有节有度。媒体的报道中纷纷感叹这孩子“早熟”。早熟的评价,对田万良和林浩来说,不是肯定,是批评。
   接受采访时,田万良瞪大眼睛,身体往前一倾:“这是用普遍性的眼光来看待一个非典型的孩子!”他沉了沉语气:“林浩是不可复制的,别的孩子是留守儿童吗?经历过大地震获得第二次生命吗?没有,但林浩有。”
   因为经历得太多,所以心智早已跑在同龄人前面,林浩的表现在田万良眼里只能称作“成熟”。童星圈的“早熟”并不新奇。某文化公司资深童星经纪人对他接手过的小演员总体评价就是“好油,好成人。”但他认为这也不能怪孩子。
   很多公司在把孩子推出来之前就进行了台词、无实物表演、语言、台风等等训练,早就把孩子的童真打磨掉了,拍戏又要求有镜头感、有戏、有风格。
   这种情况下,孩子怎么会不向成人学习?但更多时候,人们会用更中性或褒义的词评价童星们在镜头前的表现。有礼貌、不任性,第一代童星金铭便被琼瑶高度评价为“懂事”。相较之下,林浩似乎更受苛责。在外界的评价中,他的早熟过了某个度。    但这似乎与田万良的教育方式也不无关系:接手林浩后,他培养林浩的视角就是,“我出门没自己拎过包,住酒店没洗过袜子。”他认为这是情商高、懂事的表现。同样是在《情笛之爱》研讨会那次,会后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长章柏青的鞋带开了,林浩发现后蹲下身主动给他系上。
   在场很多人夸赞林浩懂事,田万良更是感动,“他巧妙地以孩子的身份化解了尴尬。”与林浩相反,高山流水接受的教育,以维持其孩子天性为核心。父亲高松在采访一开始,便以“野得很”来形容女儿,语气中透着满意。和林浩的高曝光度不同,关于高山流水的信息在网上很少,在媒体前的直接曝光数几乎为零。
   “不想让她過早沾染这个圈子的习性。”高松说。他是名收藏家,对于女儿未来的考量,他没想太多:“会不会像我喜欢文物那样,她未来会因为喜欢而继续演戏,我不知道。”能够确定的是,演戏这件事,不应该成为抹杀孩子天性的原因。
   高山流水偶尔会和父亲一起接受采访,大多时候一声不吭,只在父亲聊得兴起时,吐舌头、做鬼脸:“又吹牛。”高松喜欢女儿的这种状态,“个性。”而低曝光、名气不大,观众对这类小演员的要求低了许多,“这个孩子演技似乎不错。”
  
   成长的烦恼,转型的麻烦
   与林妙可纯商业的路子不同,林浩直到2012年才接了第一部商业作品《哺乳期的女人》。即便如此,他多数时候参与的仍是公益活动,比如成立“林浩爱之链”基金,将片酬的一部分捐给灾区等等。但其名字的前缀,总少不了“抗震小英雄”。汶川地震是他人生的机遇,也给他带来困扰。人们记住的永远是9岁林浩的脸。为撕掉这个标签,田万良与他的团队煞费苦心。
   每当有记者来访,他都会建议:“能不能少用抗震小英雄这样的词,换成爱心演员呢?”为林浩接戏时,他也尽量选择具有识别性的角色。最新作品《我的特一营》中,林浩饰演的“小四川”形象就特别让田万良满意。“前段时间在机场有人认出了林浩,张嘴就喊‘小四川、小四川!’我和林浩愣是没反应过来,不过后来真的很开心。”
   但撕掉这一标签的风险,却可以“上纲上线”到社会道德层面。
   今年9月,某导演爆料林浩因拍戏没空上学,短短几天内“抗震小英雄因拍戏不上学”的新闻铺天盖地而来。若是其他童星,这并不是多新鲜的新闻,但到了林浩这里就会被定义为“急功近利”。
   生活中,林浩也常面临这样的道德约束,连就读的成都青羊实验中学的门卫都会对他说:“林浩,你不能这样。”
   正处青春期的林浩感到困惑,“凭什么我就不可以?”林浩的发展“瓶颈”,遭遇了本身的特殊性和年龄两个坎。
   在童星圈里,即便没有前者,对于十几岁即将褪去童颜的孩子来说,转型也是一道坎儿。而且童年时名气越大转变越难。
   金铭就是失败的例子。在琼瑶电视剧《婉君》、《青青河边草》中,她以清新可人的形象征服了无数观众。
   但随着慢慢长大,童年的容颜和声音不再,又没有进行影视专业学习,她一直徘徊在娱乐圈的边缘。近年一直想重回娱乐圈的她,试图通过造型创新吸引眼球,但娃娃脸配上浓烈的烟熏妆,却失败得令人大跌眼镜。
   转型成功者,甚至会为转型牺牲以前积攒下的名气。典型如杨幂,6岁时便获得第十四届“飞天奖”和第十二届“金鹰奖”最佳儿童连续剧奖。但她随后淡出公众视野,直到18岁时才借《射雕英雄传》重入演艺圈。
  
   学为上品?
   除了转型,几乎所有童星都会面临的一个争议话题就是学习。因为在以“学习乃第一要务”的主流教育价值观中,童星们的公众身份决定他们更有塑造“演技好、人品好、学习更好”形象的责任。
   林妙可、张一山都曾踩到这块雷区,今年夏天,中招的成了林浩。
   在他的新作《满山打鬼子》中,作为主演的林浩共有700多场戏。两个月的拍摄时间,意味着一天他就要拍十几场戏。
   田万良解释,林浩向学校请了一个月的假,还占用了一个月的暑假假期。“戏中小朋友多,剧组专门请来老师给他们上课,林浩也是一回来便主动找老师补课。”但这并没妨碍“地震小英雄因拍戏不上学”这一爆炸新闻“上头条”。几十家媒体打电话给田万良要进行采访,许多矛头直指他这位“专门为林浩接戏”的叔叔。
   更让田万良慌张的是,此事甚至惊动了上至中央某领导、下至汶川县宣传部等政府机关。唯有林浩的父母什么也没说。“他们不但不反对还很赞同,这是我长期和他们沟通后的结果。”田万良在摸索林浩的发展路子上搜集了很多资料。
   “得出的数据就能说明,对社会更有突出贡献的往往是学习中等甚至是偏差的。像林浩这样的‘非典型’人才,一旦把他关进应试教育的笼子,一辈子都不会有所发展。”
   事实上,正在读初三的林浩,成绩恰是中等水平。也基于这样的调查研究,田万良对自己的判断很有信心。“眼前这条公益性的演员路会走得长久,至于考不考大学、拿不拿文凭并不重要,如果他喜欢完全可以上专业类院校去学习。”
   相比之下,高山流水比林浩走得更远。高松对女儿实施的“行学教育”,让她“酷到没朋友”。高松的大学同学拉了个群,里面经常探讨如何提高孩子学习成绩等话题。惟独高松没说过话。有次朋友冷不丁地问道:“听说你家孩子没上学?”一向总能高谈阔论的他只得回了句:“对不住了各位,我的做法跟大家有所出入,避免引起反感,今后我就不说话了。”
   高山流水只上了半年学,更多时间被父母带着去亲近大自然,培养生活独立性。女儿现在才10岁,但其同龄人也许已经相准了未来的大学目标,他常为此感到不解:“大家盯着的目标太过相同,都认为要大学毕业才能找到稳定的工作。”
   在他看来,没让孩子上学和变成文盲是两回事。“把基础打好,有了良好的悟性和灵性,以后做什么都不会差。”每一种选择,都显得那样理所应当。每个孩子都有无数种可能性,眼前这条路是否真地通向幸福、成功,每一位父母、造梦人还有旁观的参与者,又有谁能说得准?
  
   声音:先有规范,才有另类成才路
   (唐曾磊,国家养成教育总课题组副组长,中国专家学者协会理事,全国养成教育实验基地总负责人)
   在教育理念多元的时代,很多人接受拍戏是另类成才路的说法。但如果正处在生长和塑性期的孩子们失掉了正统教育的规范,对他们以后在这一领域的造诣和脱离这个圈子后融入社会的本能,都有很大的局限。因为应试教育备受诟病,这个“正统教育”当然不能只局限于学校教育,它的范畴应该是涵盖社会认知和自我认知的所有正向的教育,并不是简单地计算“接受应试教育成功概率”就能涵盖的。这就像生活中很多人会举例“李嘉诚只有小学水平,却是华人首富”,那数数看半途放弃学业的人中有多少个“李嘉诚”?
   说到底,这是家长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态,他们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我们都是为了你好,等你长大就明白了。”但他们却不知,他们所谓的“好”,是基于成年人的经历来判断的。他们不惜一切成本将孩子打造成童星,或者报各种艺术特长班,期待他们成为郎朗那样的钢琴家。他们直接看到了结果,却忽略了过程中孩子的感受、成功的概率,只是把自己缺失的价值感转移到孩子身上而已。
其他文献
他便宜  那年,我在一家廣告公司制作部当编剧,接了个项目,要给一汽车品牌拍短片。由于我已经在该项目的前几部短片里出演过太多次,客户那边再三表示这回就别再让那光头演了,于是我们开始在外面找演员。  “老李,有个演爸爸的来面试,在器材室,你去看一下,把把关。”  我走进器材室,见里面东一个西一个站了好几位。“那啥,你们都是来当爸爸的吗?”几个人—起点头,离我最近的那个“爸爸”忙不迭地走过来跟我握了握手
期刊
当了两年村长,李锐自认到了不惑之年,可以写点东西说道说道了。  汪涵说:“主持人有三境界,出镜、出名、出书。 ”李锐现在就到了第三步,写了那本《别拿村长不当干部》。但别人出自传不是在追忆中颤抖,就是总结总结人生哲理,到了李锐这,却是把日子过成了段子,把段子说成了乐子。  “邪门”李锐  “拿村长最当干部的,就是这些可爱的孩子。”采访李锐的话题,总是绕不开这两年的《爸爸去哪儿》。一会儿“捧场王 ”天
期刊
围绕女人心计、中国间谍、小三插足等狗血阴谋展开的默多克离婚事件刚平息一年,这个82岁的老头儿再次因家族的离婚风波被推至风口浪尖。这一次,离婚的主角变成了46岁的伊丽莎白,默多克与第二任妻子——美女记者安娜的女儿。英国《每日邮报》披露,伊丽莎白与丈夫马修于10月办理了离婚手续,分道扬镳。这一离婚事件的蹊跷在于,结婚13年来伊丽莎白与马修感情甚笃,二人一起经历了从背叛各自的家庭到结合,再到共同立业的过
期刊
妻子孔素英“全力以赴”的举报之下,荣兰祥于11月初接受了山东在省人大关于其“超生”问题的调查。和之前应对“跨省做清洁”事件的态度一样,他关了手机,拒绝了所有采访。   丈夫的日子变得难过起来,这恰是孔素英希望看到的。自9月起,她一改低调忍耐的行事风格,频繁接受媒体采访,爆料前夫的家庭作风问题:家暴、有6个孩子、有小三、有私生子。10月30日,她终于接到济南市天桥区计生部门的电话。“我下周才回来,
期刊
女友敏离婚,是因为前夫不心疼人。家里大事小事都乐享其成,还时常因为妻子埋怨几句,就梗着脖子比谁的声音大。鸡毛蒜皮的小事堆积下来,彼此都没了继续一起生活的耐心。遭遇过伤痛,敏很看重现任老公对她的谦善疼惜。现任老公也是二婚,脾气好能吃苦耐劳,对敏更是体贴入微。敏曾幸福地感慨:幸亏离了,要是不离,就错过这样   的好男人了!   但有人不这么看,我姐知道这个故事后就很感慨:如果这么优秀,当初就不会把
期刊
现在离婚还来得及   中秋节前,接到小姨的电话,她哭哭啼啼地告诉我,小   姨夫查出了肝癌。听到消息的一瞬,我愣了,小姨和小姨夫结婚这二十年,可太坎坷了。老妈听到这个消息,眼圈一红撂下一句:“当初她要是听大伙儿的,也不至于这么命苦。”   小姨和小姨夫的婚姻,说起来真像一部传奇。二十年前,小姨人长得漂亮又勤快,提亲的人排着队往家里挤,里面不乏条件好的人。谁想,她却一根筋似地看中了同村的小姨夫
期刊
当重庆商人谢先生把自己刚认识的“生意伙伴”瑜峰介绍给情人、前学生时代的恋人周女士时,他没想到自己的婚外情刚刚开始就要面临终结。这位文质彬彬、谈吐风趣的“生意伙伴”的真实身份是“小三劝退师”,一个以帮助委托人消灭婚姻中的小三为职业的男人。他经手了太多婚外情案件,最洞悉男人的心:对大部分出轨的丈夫尤其是事业有成、身家丰厚的男士而言,感情本身不足以让他们放弃家庭,周女士得到的很可能只有短暂的激情,不年轻
期刊
每周日,杨丽娟的生物钟会在清晨五点准时叫醒她。她要负责给前来教堂做礼拜的人开门。早间礼拜完毕后,她和众人一起穿梭于兰州各民间福利机构和医院,鼓励那些身处困境中的人。  一年来,一所教堂成为她第二处栖身之所,吃饭和住宿基本都在这里解决。大多数时间她都独自一人,站在窗户边看教堂广场上的鸽子,徘徊的心随着鸟儿们的起飞落下渐渐平静。唯有心灵的平静,才能带她走出过去的阴影。  世界上最疼我的人去了14岁时,
期刊
有了月薪上万元的高管丈夫和保姆的双重保障,儿子肖铭进入本市最牛的小学后,云祺辞了职,一门心思投入到孩子的学习上。肖铭一年级读了半年后,云祺才无意中得知这个班有个小众的家长委员会,其成员大部分是跟她一样家里条件还不错的家庭主妇。  于是,她积极响应加入组织,听到家长委员会的妈妈们私下讨论班上的家长们各种夸张送礼招数,这才想起自己疏忽的公关学。无论怎样,不能让孩子输在自己的“公关”上。打听到班主任赵翊
期刊
媳妇难当,总被婆婆嫌   半年产假休完不久,公司有个大项目,周末全员加班。领导正在会上发言,手机突然振动——见是老公明亮的号码,我迅速拒接。但是,他顽强地打了一遍又一遍。无奈,把手缩到会议桌下,做贼似地想给明亮发个短信,不巧误触到声音键,猛地铃声大作,把我自己吓得将手机掉落到地上。   老总结束讲话时,狠狠地看我一眼,让我顿感郁闷。从会议室出来,我没好气地回电话给老公:“干嘛呀?我这儿开会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