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探讨经直肠与经腹超声对肥胖患者膀胱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自身对照的方法对87例肥胖患者的膀胱肿瘤行经直肠和经腹超声检查,并以膀胱镜及术后病理为标准,按肿瘤大小分为<10 mm、10~20 mm、>20 mm三组,对比两种方法对各组肿瘤及肿瘤内血管检出率,比较两种方法对肿瘤分期的诊断符合率.结果 经病理确诊膀胱肿瘤92个,经腹超声的诊断符合率79.3V0,漏诊率17.4%,误诊率3.3%;
【机 构】
:
252000,山东省聊城市肿瘤医院特检科,252000,山东省聊城市肿瘤医院特检科,252000,山东省聊城市肿瘤医院特检科,252000,山东省聊城市肿瘤医院特检科,252000,山东省聊城市肿瘤医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经直肠与经腹超声对肥胖患者膀胱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自身对照的方法对87例肥胖患者的膀胱肿瘤行经直肠和经腹超声检查,并以膀胱镜及术后病理为标准,按肿瘤大小分为<10 mm、10~20 mm、>20 mm三组,对比两种方法对各组肿瘤及肿瘤内血管检出率,比较两种方法对肿瘤分期的诊断符合率.结果 经病理确诊膀胱肿瘤92个,经腹超声的诊断符合率79.3V0,漏诊率17.4%,误诊率3.3%;经直肠超声的诊断符合率95.6%,漏诊率4.4%,误诊率0.两种方法在<10 mm组中的肿瘤检出率和肿瘤内血流检出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肿瘤分期中Ta、T1、T2期的诊断符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直肠超声在检出肥胖患者的膀胱肿瘤方面明显优于经腹超声。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椎-基底动脉检查中的应用.方法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72例正常人椎动脉颈段(C6)、椎段(C1、C2)、颅内段(V5)及基底动脉(BA)进行检查,观察管腔结构、走行和血流的情况,并在上述各段(C6、C2、V5、BA)测量血流速度、阻力指数,对一侧椎动脉各段及双侧同一部位各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①椎动脉C6段及C2段检出率 100%,V5段检出率 94.4%,BA检出率 8
患者男,2岁,因无意中发现患儿左侧肩部局部隆起2个月,生长较快来诊.查体:患儿精神状态良好,腹部平软,肝脾未及,左颈部隆起,皮肤无红肿热痛,扪及一5 cm×3 cm包块,质地稍韧,可活动,但活动度较差,与下方界限不清.血、尿常规检查正常,肝肾功能正常。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对肝内高回声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应用常规超声与超声造影检查66例84个肝内高回声病变.结果 对于鉴别良恶性诊断,经ROC曲线分析,常规超声曲线下面积0.867±0.045,超声造影曲线下面积0.997±0.003,超声造影提高了诊断效能(P<0.0001).常规超声对病灶类型正确诊断率为64.3%,超声造影正确诊断率为92.9%.结论 超声造影提高了对肝内高回声病变的鉴别诊断水
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是近年来兴起的体外治疗肿瘤的新技术,并以其无创、安全等特点成为微创外科领域研究的热点.超声造影剂是由内部的惰性气体及外部的外壳膜结构组成的大小约4~8 μm的微泡,在HIFU治疗时能改变组织内声学环境,增强靶区组织能量积聚,提高HIFU治疗的效果.现就超声造影剂增强HIFU治疗效果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孕妇25岁,孕1产0.因外院常规产前超声检查发现胎儿大量腹水于孕22周前来我院就诊.系统产前超声检查:胸部横切面与纵切面显示双侧肺对称性明显增大,呈高回声,胎儿胸围增大约240 mm,气管上段无法显示,中下段扩张,约4.6 mm,彩色多普勒显示气管内为无回声区(图1).心脏较小,位于胸腔中心,心胸比例减小为0.08(图2),胎儿心内结构无明显异常,但运动减弱.隔肌向下移位并向腹部膨出.腹腔内见大量
例1,女,2个月.因呕吐2个月人院,呕吐物为胆汁性.超声检查:十二指肠内较多液体回声,追踪长度30 mm,有粗细交界,交界处肠管内测及厚2mm隔膜将十二指肠分为上下两部,上部宽长,最宽内径12 mm,隔膜中央有裂孔约3 mm,隔膜上方肠管内可见团块状强回声(图1).超声诊断:十二指肠隔膜,十二指肠近端梗阻.后经手术证实。
患者,18岁,社会心理性别女性,因青春期后无月经来潮来我院就诊.入院后查体:外观发育正常,无明显喉结突出,乳房发育同正常成人女性,双腋下及会阴部无腋毛阴毛,会阴呈女性生殖器外形,可见尿道口及阴道,阴蒂发育较差。
布-加综合征(Budd-Chiari sydrome,BCS)合并肝细胞癌(HCC)临床上较为少见,现将2002年1月至2007年6月来我院就诊的8例BCS合并HCC患者超声表现特点报道如下。
腔外十二指肠憩室较为常见,目前主要依靠钡餐造影或十二指肠镜诊断.本研究对2004年1月至2007年9月经钡餐造影、十二指肠镜、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或(和)手术证实的19例腔外十二指肠憩室的声像图特点进行了总结,初步探讨其超声诊断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