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洲江流域玉林段水土流失监测消长情况分析

来源 :绿色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zq80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水土流失监测是掌握特定区域水土流失面积、强度和动态变化情况的重要手段,对九洲江广西流域进行了水土流失动态监测,分析了该区域水土流失消长情况。结果表明:九洲江广西流域的水土流失状况向好的方向上发展,2019年水土流失面积较2018年度减少13.07 km2,土壤侵蚀强度呈现出高强度向低强度转化的趋势。此结果可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水资源保护和河长制度等决策提供数据支撑。
其他文献
指出了色彩是视觉信息的要素之首,不同的色彩能激发人类不同的情感,在植物季相变化中是影响人类心理最重要的因素。植物的叶、花、果、茎干等组织在季节上的色彩变化有着不同的特点。不同季节,植物色彩对人类心理的影响各不相同。当今我国园林对于植物季相色彩的应用形式较为单一,需要更加重视季相景观对于园林色彩的营建,进行更多创新,来达到更加人性化的效果。为此,着重讨论了植物季相变化中色彩对人类心理的影响,对于此方面的探究,在人类居住地的植物景观规划与配置实践中具重要意义。
指出了传统公共空间是寄托人们精神情感的地方,结合当下中国乡村发展所面临的现状,对乡村公共空间塑造的必要性进行了探讨。选取溧阳市戴埠镇汤家为研究对象,结合当地特色,提出了多村落“共享共治”式的公共空间设计理念:从当地风土文化特色入手,多方面、多角度地制定设计方案,由此来展开对传统村落公共空间重塑与再生设计的实践探索,以此来平衡不同群体对共享空间的认知与诉求。
从理论上提出了绿色基础设施(Green Infrastructure,以下简称GI)和城市景观空间的定义,交代研究内容;以“诸暨市”为例,采用实地调查和问卷调查的方式确定了诸暨市城区典型地段GI的类型与分布,可分为网络中心、小型场地、连接廊道三种类型,站在城市景观空间设计的角度分析了其GI分布的问题;以此为基础提出了指导和提升GI规划的角度和方法:从总体上进行景观规划,选择合理的角度切入,制定策略。
针对对乌鲁木齐引种的红叶复叶槭、金叶复叶槭、美国红枫3种特色彩叶树种的适应性进行了2~3 a观测研究,从树种的物候期(包括色彩变化性状)、生长量、抗逆性等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引种的特色彩叶树种红叶复叶槭、金叶复叶槭、美国红枫均生长发育良好,具有观赏性、抗寒性强,少有病虫害,可作为优良特色彩叶树种大力推广。
为探究还原剂盐酸羟胺(HAH)强化Fenton体系(Fe2+/H2O2)降解水中苯胺(AN)的过程,以AN模拟废水为实验对象,分别考察了HAH初始浓度、pH值、H2O2投加量、Fe2+投加量对HAH/Fe2+/H2O2体系降解水中AN的影响,并初步探讨了HAH强化Fe2+/H2<
以某生活垃圾填埋场周边地下水为研究对象,对该填埋场周边5眼地下水环境监测井的地下水进行了监测分析和综合评价,监测指标为高猛酸盐指数、氨氮、铅、砷、汞等地下水常规监测指标。结果表明:填埋场周边5个地下水监测井的水质均为良好,多数指标未检出;监测井中地下水的总硬度、硫酸盐、硝酸盐和氨氮等指标虽然在Ⅲ类标准范围内,但数值偏高,特别是各地下水监测井中的氨氮值均较高;说明该填埋场可能存在垃圾渗滤液渗漏风险,对周边地下水存在一定影响。
气泡发生器是浮选柱的重要部件,它的结构直接左右其使用寿命、成本以及浮选柱内气泡的尺寸和分布,对浮选柱的分选效果有重要影响.介绍浮选柱原理及气泡发生器的结构.针对使用
为了从源头削减涉水面源污染,助力全区河流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推动河流旱季雨季全天候稳定达标,针对辖区内11类涉水面源污染对象的污染物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主要涉水面源污染物行业来源如下,施工工地为悬浮物;垃圾收运设施为氨氮、总磷、COD;农贸市场、城中村和化粪池为总磷;餐饮业为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施工道路、美容美发为石油类;餐饮业为动植物油类。COD浓度值由高至低排列顺序为:垃圾收运设施>农贸市场>餐饮业>城中村>化粪池>废品回收站>洗车业>美容美发>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在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其生活用水量和排放量也随之增加,且绝大部分污水未经任何处理直接随意排放,因而造成所在区域环境污染,采用合理可行的治理方法与技术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结合农村的特点,对辽河源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方法与工艺进行了分析论述,给出了辽河源区域内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方法和技术。辽河源头区水污染综合治理技术及示范研究课题是采用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小型微动力设备,通过气浮装置的预处理,实现部分污染物,特别是浮游、轻油油脂成分的降低,在气浮过程中,适量投加絮凝药剂,
依据《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规范对普洱茶乡村景观资源进行了挖掘、梳理、分类、评价。结果表明:该区域景观资源丰度与全国同类型资源相比拥有率分别为100%、54.8%、30.3%,资源类型相对丰富;从自然和人文景观资源的总体格局来看,自然旅游资源与人文旅游资源并重;基本类型拥有率中建筑设施景观拥有类型最高,水域风光和天象与气候景观最少。从景观资源等级、要素价值、影响力分析来看:旅游商品和生物景观均属五级;最低为水景景观、天象与气候景观以及遗址遗迹为一级旅游资源。对此提出了旅游产品与生物景观保护与宣传并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