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反射滤波器实现载波重用无源光网络设计

来源 :光通信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xdtlw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载波重用技术是降低无源光网络(PON)成本的一种重要方法,也是提高PON传输容量的主要方法。文章设计了一种PON系统结构,系统采用了副载波重用(SCM)和波分复用(WDM)的联合复用技术,极大地提高了PON的传输容量。在系统中采用无源反射滤波器实现载波重用,极大地降低了系统成本。文章采用Optisystem光子模拟软件搭建出了基于反射滤波器实现载波重用的SCM/WDM-PON系统结构,SCM采用3和6 GHz作为射频副载波,WDM采用范围为193.1~194.5 THz、波长间隔为200 GHz的8个波长
其他文献
为了提高航空轴承的服役寿命,借助QBWP-10000X型旋转弯曲疲劳试验机,研究了高温渗碳轴承钢的旋转弯曲疲劳性能和裂纹萌生扩展行为.结果表明,钢的中值疲劳强度达到913.3 MPa.有效渗层中大量M23C6和少量M6C碳化物显著提高了试验钢的表面硬度,渗层不同碳浓度导致马氏体先后发生相变而形成408 MPa表面压应力,进而提高了钢的疲劳性能.疲劳裂纹主要萌生在表面缺陷和次表面碳化物,分别占比71.4%和28.6%.萌生裂纹缺陷特征尺寸及承载应力对应力强度因子和循环次数影响显著,深犁沟形状由于涉及应力集中
针对热轧带钢头部厚度精度较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热轧带钢头部厚度的命中预测方法.在精轧过程中,带钢头部张力较小,且通常温度较低;同时轧机工艺参数复杂,精准设定存在困难,轧制带钢头部经常会出现厚度不合格的现象.利用深度神经网络的非线性拟合能力,设计带钢头部厚度预测模型,给轧机的参数设定提供参考、提高头部厚度命中率、减少钢材浪费.深度神经网络(DNN)包含输入层、隐藏层、输出层,使用TensorFlow开源机器学习框架设计预测模型并用程序实现.调整神经网络各参数,通过研究它们对模型性能的影响,优化
为了研究铬元素和加热工艺参数(加热温度、保温时间)对热轧低碳钢表面氧化铁皮形成过程的复合作用,采用热重分析法研究了铬含量对低碳钢在1 100~1 250℃空气中氧化行为的影响规律,计算了氧化速率常数,并对比了不同试验条件下氧化铁皮的物相组成、显微结构以及微区元素占比.结果表明,所有氧化过程均呈现两阶段特征,即初期氧化动力学曲线呈线性规律,中后期逐渐转变成抛物线规律,而从线性到抛物线转变所需时间会随着钢中铬含量的升高而缩短;同时,铬元素添加后氧化铁皮的结构由最外侧的Fe2O3层、中间的Fe3O4层和FeO层
介绍了一款采用55 nm CMOS工艺设计的单通道8 bit 480 MS/s逐次逼近型模数转换器(SAR ADC).采用数据环与异步时钟环的双环结构作为高速SARADC的系统框架.提出一种带有复位开关的动态比较器,缩短复位时间,提高比较精度.结合反向单调切换时序,减缓因输入共模电压降低而引起的比较器速度下降,提高ADC工作速度.芯片测试结果表明:在1.2 V电源电压时,ADC消耗6.9 mA的电流;在100 MHz输入条件下,实现147.3 dB的FOMs值,信噪失真比(SNDR)为42.7 dB,无杂
基于带隙基准原理,在自偏置共源共栅结构的基础上对传统带隙基准电路进行改进,通过在带隙核心电路中加入对应的NMOS管和PMOS管,构成一个三层叠共源共栅结构,显著提高了带隙基准源的电源电压抑制比.电路采用0.2 μm的SOI工艺实现,实验室测试结果表明,该带隙基准电压源电路正常工作时输出基准电压为1.188 V,温度系数为5.4×10-6/℃,启动时间约为2.2 μs.
为了在弹性光网络(EON)上最大化总频谱效率,提高用户体验质量(QoE),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深度神经网络(DNN)的自适应调制方法。首先对光纤中的网络传输质量进行估计,然后利用深度学习方法,将路由长度、跳数和视频质量作为请求特征的3个参数,根据每个需求的期望QoE,选择具有最大频谱效率的调制进制。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方法的平均频谱效率在美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NSF)网络中比距离自适应和整数规划方法分别高了51%和32%,在中国网络(CN)骨干网中分别高了43%和29%;且所提方法的阻塞概率比距离自适应和整
根据IEEE 802.3ca新标准中对50 Gbit/s-以太网无源光网络(EPON)上行链路的说明,网络上行链路中需要对多波长进行动态带宽分配。文章采用长短时记忆神经网络对网络流量进行预测,旨在提高带宽分配的效率;同时,考虑到网络中不同类型业务对网络时延和带宽要求的差别,分别对不同优先级的业务采取不同的分配方案。仿真实验表明,基于神经网络预测的方法可以有效降低网络的延迟;对不同业务采取不同分配方案时,高优先级业务的延迟降低,并且随着网络负载的提高,延迟变化幅度较小。文章所提算法满足了高优先级业务的需求,
针对可见光通信(VLC)中拓展圆星座的色移键控(CSK)调制调制阶数一定时存在误码率性能较差的问题,文章首先对星座点进行优化设计,在保持星座点指向三角形中心不变的情况下重新设计星座结构,改变星座点位置,增大星座点间最小码距,以改善误码率性能;其次,为进一步提高VLC信号的传输质量,文章引入有限状态机(FSM)原理,进行联合调制设计,进一步改善了误码率;最后,进行了仿真验证及性能分析,仿真结果表明,相比于传统的CSK调制技术,文章提出的优化拓展圆形星座CSK和FSM联合调制有更好的误码率性能,在10-6级别
飞机液压系统用聚四氟乙烯软管在使用中先后发生10余起软管内壁穿孔造成的渗漏故障。利用视频显微镜、扫描电镜等对故障软管进行宏观及微观形貌分析。结果表明:故障软管具有相同的失效特征及模式,属于气蚀引起的疲劳损伤;结合软管工作环境,探讨软管气蚀疲劳损伤的机理,总结气蚀引起疲劳损伤的形貌特征,即宏观上损伤区为蜂窝状孔洞形貌,微观上孔洞由多个小疲劳区组成,可见疲劳条带特征;裂纹早期从表面或次表面萌生,基本以平行于表面的疲劳扩展为主;液压软管气蚀疲劳损伤的形成与气蚀的冲击波机制较为吻合。
针对海缆故障信号振动特性研究存在不足的问题,文章建立了锚砸作用下光纤复合海底电缆(海缆)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在质量为151.16 kg和速度为6.95 m/s的锚砸条件下进行了仿真计算,获得了海缆光单元受锚砸作用时,X、Y和Z 3方向上的加速度数据并进行了振动特性分析,给出了振动加速度信号的幅频特性、能量熵和峭度,分析了锚砸作用下海缆的振动特性,为采用光纤技术监测海缆工作状态提供了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