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4年底,俄罗斯国防部宣称将在北极地区组建无人机部队。对于北极这块俄罗斯不能失去的“嘴边肉”而言,无人机部队的重要性可以想见,其无人机主力选定为“奥尔兰-10”型无人机,足见这款无人机的受重用程度。
自主研发产品
俄军装备的无人机种类较为庞杂,基本都是用于执行侦察、导航、航测及数据收集或中继任务的小型装备,它们的航程和续航时间都比较短。起初,俄罗斯国防部为了满足陆军对无人机的需求,从无人机产品领先国以色列进口。自2009年以来,俄在本国建立了联合企业来组装无人机,总金额达到了40亿美元。然而,实践表明,“舶来品”毕竟不能完全满足俄罗斯军方的要求。俄罗斯迫切需要通过打造自己的无人机制造商来生产性能更为先进的自主知识产权产品。当然,俄罗斯的无人机制造技术目前落后于以色列、美国和欧洲,但俄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生产出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无人机产品,俄罗斯国内的一些制造商也在努力实现着这个目标。例如,位于圣彼得堡的特种技术中心公司研发的“奥尔兰-10”型无人机就是这其中的杰出代表。
该无人机系统的设计研发工作始于2010年初,2011年上半年,特种技术中心公司交付了用于验证的原型机,之后又经过多次试飞。2012年上半年,其在“高加索-2012”大规模演习中进行了试验,效果颇佳。同年年底,俄国防部通过了列装该型无人机系统的决议,计划部署至俄黑海舰队和敏感地带。乌克兰危机后,俄军将其部署到了克里米亚半岛,以加强空中情报监视与侦察能力。
2014年12月29日,俄军再次接收一批“奥尔兰-10”型无人机,并准备以其为基础,组建北极无人机部队。这批无人机将列装东部军区,无人机分队的指挥员和操作员已经在莫斯科州的诸兵种训练中心接受了培训。根据计划,在2015年初,将进行“奥尔兰-10”型无人机在低温环境下的首次飞行。无人机的初期应用和维护工作将由生产厂家的代表负责,未来则将由工程技术分队承担。2015年,东部军区的无人机将开始进行作战试验,进行区域监控演习,并演练在近海地区执行教学作战任务,还要在驻弗兰格尔岛和施密特角的部队驻扎区进行飞行试验。
系统架构及性能指标
“奥尔兰-10”型无人机系统架构包含两大部分:一是由操作员控制台、无线电操控设备及信息传输设备组成的指挥控制站;二是由弹射装置、技术维护装置和1台功率为1千瓦的汽油机组成的发射保障平台。“奥尔兰-10”型无人机起飞时使用弹射装置进行弹射,在起飞后借助小功率汽油发动机飞行,机头为单桨叶。该无人机的有效载荷为5kg,发射时允许的最大风速为10m/s,地面工作温度范围为-30°C至40°C,巡航速度为150km/h,最高航速170km/h,续航时间通常能达到16~18个小时,升限为5km,最大飞行距离600km。不过,该无人机通常要在距离指挥控制站180~200km处活动,若飞行更远则很可能无法稳定收发信号。
据悉,1部“奥尔兰-10”型无人机的指挥站可以同时对4架无人机进行指挥控制,其中1架无人机可用作其他无人机的数据转发器,从而提高总体行动的总距离。在必要时,还可以把多个无人机系统组建成网络,可同时支持30名操作员对有效载荷进行操控。在飞行过程中,该机配备的计算机系统可使用电子地图或者由若干点相连构成的地形图。可以通过无线电操控设备对飞行路线进行自动识别和调整,辨明侦察阵位所在地和降落回收地点。一旦有意外情况发生,例如无线电通信中断、GPS信号消失或发动机故障,则会按照一定的规范采取行动或自毁,操作员也可以设定有效载荷的启动和关闭时间。
完成任务后,“奥尔兰-10”无人机可使用降落伞降落回收。当无人机飞至指定区域,将会减速并打开起落架舱,随后打开降落伞。除了降落伞外,无人机上还有2套着陆系统,保障在硬着陆条件下飞机的完好性。为此,在落地前,气压缓冲器需要自行充气,在超过最大负载的情况下,无人机的各组成部分可以相互分离,最大限度地减少机体的损坏。
模块化设计
“奥尔兰-10”型无人机的亮点在于采用了模块化设计,能够在很短时间内迅速更换机上机载设备和有效载荷。机载设备位于机身腹部处,包括计算机系统、能够转发信号的无线电发射机、GPS导航仪和使用陀螺稳定仪的电视舱等,有效载荷位于机头桨叶下方,包括佳能EOS 500D、佳能EOS 50D、佳能EOS 5D照相机,Flir Photon 320、Flir Photon 640及BHV-558 EX摄像机,此外,还可配备热成像仪、监控和测量设备。模块化设计使得其机头部的有效载荷无需像国外同类产品那样更换,操控员只需用无线电信号在照相机、摄像机和热成像仪之间进行切换即可获取不同的侦察数据,或者向无人机发出详细指令即可。
除了军事侦察用途外,民用方面,还可在不易到达的地方进行监控并实施搜救工作,油气生产商也可用来对管道运行状况进行监控。俄罗斯紧急情况部也计划装备该无人机系统用于对高火险地区进行态势监控。
击落事件
2014年8月1日,乌克兰国防部宣称,乌防空部队在乌克兰东部顿涅茨克地区击落了1架“奥尔兰-10”型无人机。消息称,这架无人机隶属于俄军,当时正在2km高度执行侦察任务。乌国防部还表示,击落该机的是“箭-10”防空导弹系统。据悉,该无人机被击落后,乌军专家前往查看并指出,该机的照相舱并未损坏,但未发现用于存储信息的装置,这表明该机能够实时在线传输信息。乌军强调,这已经是其击落的第3架无人机。据透露,每次无人机飞过后,乌军的阵地就会遭到炮火攻击。可见,凭借该无人机系统,俄罗斯与乌克兰的较量上还是占据了上风。
“奥尔兰-10”型无人机未来发展如何,我们还将继续关注。
自主研发产品
俄军装备的无人机种类较为庞杂,基本都是用于执行侦察、导航、航测及数据收集或中继任务的小型装备,它们的航程和续航时间都比较短。起初,俄罗斯国防部为了满足陆军对无人机的需求,从无人机产品领先国以色列进口。自2009年以来,俄在本国建立了联合企业来组装无人机,总金额达到了40亿美元。然而,实践表明,“舶来品”毕竟不能完全满足俄罗斯军方的要求。俄罗斯迫切需要通过打造自己的无人机制造商来生产性能更为先进的自主知识产权产品。当然,俄罗斯的无人机制造技术目前落后于以色列、美国和欧洲,但俄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生产出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无人机产品,俄罗斯国内的一些制造商也在努力实现着这个目标。例如,位于圣彼得堡的特种技术中心公司研发的“奥尔兰-10”型无人机就是这其中的杰出代表。
该无人机系统的设计研发工作始于2010年初,2011年上半年,特种技术中心公司交付了用于验证的原型机,之后又经过多次试飞。2012年上半年,其在“高加索-2012”大规模演习中进行了试验,效果颇佳。同年年底,俄国防部通过了列装该型无人机系统的决议,计划部署至俄黑海舰队和敏感地带。乌克兰危机后,俄军将其部署到了克里米亚半岛,以加强空中情报监视与侦察能力。
2014年12月29日,俄军再次接收一批“奥尔兰-10”型无人机,并准备以其为基础,组建北极无人机部队。这批无人机将列装东部军区,无人机分队的指挥员和操作员已经在莫斯科州的诸兵种训练中心接受了培训。根据计划,在2015年初,将进行“奥尔兰-10”型无人机在低温环境下的首次飞行。无人机的初期应用和维护工作将由生产厂家的代表负责,未来则将由工程技术分队承担。2015年,东部军区的无人机将开始进行作战试验,进行区域监控演习,并演练在近海地区执行教学作战任务,还要在驻弗兰格尔岛和施密特角的部队驻扎区进行飞行试验。
系统架构及性能指标
“奥尔兰-10”型无人机系统架构包含两大部分:一是由操作员控制台、无线电操控设备及信息传输设备组成的指挥控制站;二是由弹射装置、技术维护装置和1台功率为1千瓦的汽油机组成的发射保障平台。“奥尔兰-10”型无人机起飞时使用弹射装置进行弹射,在起飞后借助小功率汽油发动机飞行,机头为单桨叶。该无人机的有效载荷为5kg,发射时允许的最大风速为10m/s,地面工作温度范围为-30°C至40°C,巡航速度为150km/h,最高航速170km/h,续航时间通常能达到16~18个小时,升限为5km,最大飞行距离600km。不过,该无人机通常要在距离指挥控制站180~200km处活动,若飞行更远则很可能无法稳定收发信号。
据悉,1部“奥尔兰-10”型无人机的指挥站可以同时对4架无人机进行指挥控制,其中1架无人机可用作其他无人机的数据转发器,从而提高总体行动的总距离。在必要时,还可以把多个无人机系统组建成网络,可同时支持30名操作员对有效载荷进行操控。在飞行过程中,该机配备的计算机系统可使用电子地图或者由若干点相连构成的地形图。可以通过无线电操控设备对飞行路线进行自动识别和调整,辨明侦察阵位所在地和降落回收地点。一旦有意外情况发生,例如无线电通信中断、GPS信号消失或发动机故障,则会按照一定的规范采取行动或自毁,操作员也可以设定有效载荷的启动和关闭时间。
完成任务后,“奥尔兰-10”无人机可使用降落伞降落回收。当无人机飞至指定区域,将会减速并打开起落架舱,随后打开降落伞。除了降落伞外,无人机上还有2套着陆系统,保障在硬着陆条件下飞机的完好性。为此,在落地前,气压缓冲器需要自行充气,在超过最大负载的情况下,无人机的各组成部分可以相互分离,最大限度地减少机体的损坏。
模块化设计
“奥尔兰-10”型无人机的亮点在于采用了模块化设计,能够在很短时间内迅速更换机上机载设备和有效载荷。机载设备位于机身腹部处,包括计算机系统、能够转发信号的无线电发射机、GPS导航仪和使用陀螺稳定仪的电视舱等,有效载荷位于机头桨叶下方,包括佳能EOS 500D、佳能EOS 50D、佳能EOS 5D照相机,Flir Photon 320、Flir Photon 640及BHV-558 EX摄像机,此外,还可配备热成像仪、监控和测量设备。模块化设计使得其机头部的有效载荷无需像国外同类产品那样更换,操控员只需用无线电信号在照相机、摄像机和热成像仪之间进行切换即可获取不同的侦察数据,或者向无人机发出详细指令即可。
除了军事侦察用途外,民用方面,还可在不易到达的地方进行监控并实施搜救工作,油气生产商也可用来对管道运行状况进行监控。俄罗斯紧急情况部也计划装备该无人机系统用于对高火险地区进行态势监控。
击落事件
2014年8月1日,乌克兰国防部宣称,乌防空部队在乌克兰东部顿涅茨克地区击落了1架“奥尔兰-10”型无人机。消息称,这架无人机隶属于俄军,当时正在2km高度执行侦察任务。乌国防部还表示,击落该机的是“箭-10”防空导弹系统。据悉,该无人机被击落后,乌军专家前往查看并指出,该机的照相舱并未损坏,但未发现用于存储信息的装置,这表明该机能够实时在线传输信息。乌军强调,这已经是其击落的第3架无人机。据透露,每次无人机飞过后,乌军的阵地就会遭到炮火攻击。可见,凭借该无人机系统,俄罗斯与乌克兰的较量上还是占据了上风。
“奥尔兰-10”型无人机未来发展如何,我们还将继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