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培”广东省骨干教师高端研修专题高中故事式教学

来源 :中学历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ng0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历史课堂教学本应是丰富多彩的,但在当今教学实际中,很多历史课堂教学并非如此。笔者多年从事高中历史教学,在接手新一届学生时,都会做一个简单的问卷调查:(1)根据以前(包括高中)所上过的历史课,你对历史课的整体印象是什么样的?(2)你对历史课有什么样的期待或建议?大多数学生的回答是历史课比较枯燥,是以划课本重点内容,死记硬背为主,让人索然无味,期望历史课能以活泼的形式出现,最好在课堂上多讲历史故事。有鉴于此,笔者多年来努力达成这样一个目标:探索一种可以增强历史课堂教学效率和趣味性的有效途径,用一种全新的面貌把丰富多彩的历史活灵活现地展现给学生。
  在进行了长期的理论探索和教学实践后,笔者认为故事式历史课堂教学是增强历史课堂教学效率和趣味性的有效途径,也是一种比较适合高中历史教学的方式。
  历史课堂需要故事,“历史的灵魂是故事,没有故事的历史,就像一个没有躯体的灵魂,是孤魂野鬼。”[1]历史的讲述本身就是故事,同时也是学生的兴趣所在,故事是历史课堂教学的良好润滑剂。近几年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声名鹊起的几个学者无一不是如此。但需要特别说明的是,笔者认为历史课并不是故事课。按照《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故事是“真实的或虚构的用做讲述对象的事情,有连贯性、富吸引力、能感染人”。从这一概念可以看出,故事的内涵远远大于历史,因为其包括相当的虚构成分,而历史史实只能是事实,在课堂教学中应用的主要是其“有连贯性、富吸引力、能感染人”的部分。同时,历史是一门严格的学科,有着自己独特的学科思维和研究方法等,这都是故事所无法代替的,如果把一节历史课当成故事课来讲,这是本末倒置的,是与高中新课程标准的核心相违背的,作为学科的历史不能成为故事的附庸,而是让历史故事为历史课堂锦上添花。笔者所要阐述的故事式历史课堂,从外延和内涵上,都比在历史课上讲故事的一般做法要宽泛得多,是贯穿历史课堂教学过程的始终,是把故事与历史课堂教学紧密结合的有机体,不可分割,其重要内容可以简述为以下几方面。
  第一,教学语言故事化。一个合格的教师在不断钻研历史专业和教学方法的同时,还要努力提高自己的语言素养。准确严谨、精练简洁、通俗生动、语言幽默、深情并茂、生动有趣的讲述能拨动人的心弦,陶冶人的情操,使听者乐此不疲。著名历史教育家赵恒烈教授毕生研究历史教学,他把中学历史教师的语言表达技能分成了三个境界:“第一境界是把你所想的东西能如实表达出来,使学生听了,也如你所想的那样,想得清楚、说得明白,能完整地表达思想。第二境界是声情并茂,使语言、表情、动作配合起来,表达得活灵活现,使之传神而动听。第三境界是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通过教师的讲述,如同带领学生到了历史现场,入其境、见其人、闻其声;选词有方,文有限而意无穷;点拨着力,思路清晰而受益不尽。”[2]就是要求我们历史教师在讲述历史之时,不能照本宣科,不能念课本或教案,而是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尤其是要用生动的语言、表情等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要做到语言故事化,增强语言的感召力,尤其是在讲述比较复杂的、学生认知水平难以理解的问题时,更能凸显其优势。
  第二,教学过程故事化。故事引人入胜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故事有“有连贯性”,情节一个接一个,整体一气呵成,中间少有烦人的思维理解障碍,整个发展过程似行云流水般顺畅。反映在历史课堂教学上,就要求在教学过程中问题的衔接和过渡要故事化,让人不觉得唐突,学生可以轻易地接受和进入角色,从而很好地接受历史知识。笔者认为最主要是要注意三个方面:其一是引人入胜的导入,其二是顺理成章的过渡,其三是回味无穷的结尾。如果这三方面能在课堂上得到很好的体现,那么这一节课无疑成功了一半。关于历史课如何导入已经有很多人在探讨,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笔者认为历史课的导入最基本要求就是可以由学生所熟悉的东西引出,导入对学生而言比较陌生的教学内容。课堂中问题的过渡是考验历史教师教学水平的一个关键,任何一节历史课内部的主要问题都有逻辑关联。换言之,它们之间都是可以通过逻辑关联顺理成章过渡的,只要找到了它们的逻辑关联,问题就迎刃而解了。结尾部分,笔者很欣赏章回体小说的“欲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来承上启下,既可以很好地总结和结束前面的内容,同时又为引出后面的内容埋下伏笔,为下一课的导入做很好的铺垫。如笔者在讲述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影响时,设计其中一点影响为“它为世界其他国家的政治制度提供了模板。二战后,美国就是按照英国的政治模式改造了日本,即是说,美国认为英国是君主立宪制模板,同时也认为美国是民主共和制的模板,并不断向世界推销,那美国的这个模板又是什么样子呢?我们明天学习《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这一课之后,便能得到答案。”
  第三,问题论证故事化。历史课堂不能为讲故事而讲故事,讲历史故事是为说明历史问题或解释某种历史现象服务。教学中,一些历史现象的內涵对于高中生的认知程度而言是有比较大的理解难度的,但同时又是课标的重点内容,是无法回避的问题,所以很多时候,用讲述历史故事的方式可以让学生比较直观地了解这些东西。如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一课,相当多的学生把《权利法案》的颁布作为英国国王“统而不治”的标志性事件,主要是学生对《权利法案》和责任内阁这两个概念的逻辑联系缺乏了解所导致。因此在此最好用故事讲出他们的来龙去脉。可以作如下阐述:《权利法案》虽限制了国王的军事权、财政权和立法权等,但国王还拥有行政权,此时他“既统也治”,在内阁会议中扮演重要角色。但在1714年,英国安妮女王去世,根据《王位继承法》,由德国的汉诺威选帝侯继承王位,即乔治一世,由于他不大懂英语,而内阁大多数大臣又不懂德语,彼此之间的交流相当困难,国王逐渐对参加内阁会议失去兴趣,于是很少出席会议,甚至不出席会议,而敕命下院中多数党辉格党领袖罗伯特·沃波尔主持内阁会议,并协调各部门的工作,由此大臣们有事就自己商定对策,然后提交给国王审定,于是内阁制和首相制度正式形成,国王开始统而不治。可见责任内阁的行政权来自国王的授予,而授予的对象一般为下院多数党的领袖,尔后成为惯例,这也是今天英国责任内阁要在形式上对国王负责的由来。通过这样的叙述,既可以明白国王统而不治与责任内阁掌控行政权的关系变化,又可以让学生比较容易地接受和理解这些相对抽象的东西,从而比较好地对它们进行辨别。但需要注意的是,运用故事进行问题论证时,一定要让学生明白所讲故事的目的性。   第四,概念讲述故事化。历史概念是历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概念给很多学生的第一感觉就是古板,死记硬背。但历史是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通过故事式的语言和历史故事的穿插,并适当加入悬念来讲述历史概念,可以让学生在兴趣中很好地理解和掌握历史概念。如人教版必修一第三单元总结复习时,讲述代议制“民主”这个概念,如果问“什么是民主”,相信相当部分学生都能回答出“少数服从多数”,“人有充分的自由和权利”等等之类,但学生的回答往往只是停留在最表层上,根本就没有真正理解民主的内涵,此时按照学生所说进行悬念性故事引导是最好的途径。先从基本认识“少数服从多数”出发,然后抛出问题:1832年改革的结果,使英国的选民人数从48.8万增加到了80.8万,有选举权的人口占当时英国总人口的比率也从大约2%增加到3.3%,80万人决定2400万人的命运,这种做法民主吗?学生马上意识到,只有在绝大多数人享有投票权前提下少数服从多数才算民主,如果真的这样就民主吗?马上又抛出第二个事例,即《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十三卷《英国的贿选活动》,学生很快得出结论:金钱的介入会干扰选民的理性选择,因此民主必须是以理性为前提,那么理性选择的是否就意味着民主呢?因为有了前面的教训,可能学生马上会有第一反应,可能哪里又有什么疏漏了,可以先让学生讨论,再抛出下一个事例,即1763年英国《北方不列颠人报》事件,在贵族的影响和压力下,下院多次以绝对压倒多数通过决议,宣布第45期《北方不列颠人报》违法。这时大家认识到民主需要自由表达,而不能强加。谜底终于揭开,大家终于舒了一口气。但是这样大多数人可以自由理性表达的就一定民主吗?大家好不容易放下的石头又被提起来,那在什么条件下大多数人可以自由理性表达自己想法才是民主呢?可能大家的讨论会更加热烈,讨论结果如何已经不重要了,关键是学生的学习热情被激发了,老师这时候可以顺势引导学生进一步升华认识,即任何民主都必须与实际情况相结合。这样通过设置悬念故事,步步深入,犹如剥笋,民主的内涵逐渐展示在学生面前,而且会记忆深刻。当然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由于篇幅关系就不一一列举。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深刻体会到,故事式历史课堂教学可以使历史课堂不再死气沉沉,为历史教学注入新的活力,它既可以使教师更清晰地讲解历史内容,也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兴趣和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注释】
  《历史教学》编辑部编:《新生代历史学者访谈录》(第1辑),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5年,第349页。
  趙恒烈:《历史教育学》,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89年,第311页。
其他文献
送审稿删除了住房公积金增值收益用于建设城市廉租住房补充资金的条款,规定增值收益全部用于建立住房公积金风险准备金,不得挪作他用。  国务院法制办近日公布《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修订送审稿)》,公开征求意见。现行《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于1999年颁布,2002年进行过一次修订。此后10多年里,随着我国房地产市场的不断变化,该法修订呼声渐高,相关部门也多次动议修订,但由于各种原因没有实现,直到今年才得以修
许多同学当遇到函数具有形如f(x)=f(-x 4)的性质时,到底具有对称性,还是周期性,理解得含糊不清,出现解答错误.下面针对类似f(x)=f(-x 4)的几种形式加以分析辨别,以便同学们更好地理解掌握.  一、由表及里,把握根本  对于定义域为R的函数y=f(x),什么样的表现形式是具有对称性或周期性?  1. 对称性.  (1)轴对称.  定义:若点A(a,b)、B(c,d)关于直线x=m(m
3月4日,在贵州省思南县农业农村暨扶贫开发工作推进会上,思南县委书记刘云成强调,思南举全县之力、集全县之智,打好精准脱贫“六大攻坚战”,全力确保“十三五”时期脱贫攻坚首战告捷。  打好易地搬迁脱贫攻坚战。编制好易地扶贫搬迁规划,对照搬迁对象标准,精準识别出搬迁对象,解决好“搬哪些人”的问题;把易地扶贫搬迁与去库存和产业园区、景区发展等结合起来,因地制宜地选择集中区安置、插花安置和自行安置等方式,善
作为“三区三州”之一的深度贫困地区,临夏州扶贫工作已经到了攻坚拔寨、最后冲刺的关键时期,到了敢死拼命、决战决胜的非常时期。  距离2020年建成全面小康社会仅剩不到3年时间,甘肃临夏州脱贫工作面临的任务异常艰巨,不仅是需要脱贫的人口多,而且临夏州历史上的致贫原因复杂。  临夏州,位于黄河上游,辖区总面积8169平方公里,辖1市7县,总人口220万,有汉、回、东乡、保安、撒拉等31个民族,少数民族人
2015年12月1日,上海闵行区人民检察院宣布:被列为2015年“天网行动”红色通缉令上的外逃女公务员顾震芳,经闵行区人民检察院的全力追捕,由于犯罪嫌疑人已在9年前客死泰国,此案正式被撤销。  15年前,上海海事局吴泾海事处财务室33岁的出纳顾震芳,利用职务之便,贪污挪用公款92万余元后,担心东窗事发的她,于当年潜逃泰国。为躲避追查,怀着前夫孩子的她屈嫁当地一名无稳定工作的残疾中年人。可此举只是让
认知心理学把人对知识的获得看作是人对信息的输入、加工、转换、存储和提取的过程。《认知心理学》指出:“阅读是读者从书面材料中提取意义并影响其非智力因素的过程。”[1]现代阅读学理论中关于阅读的定义受到认知心理学的影响,《阅读学原理》指出:“一般地说,阅读是读者从写的或者印刷的书面材料提取意义或者情感信息的过程”[2]。结合以上理论,历史阅读能力可以定义为阅读主体从历史文本或者书面材料中感知历史信息,
在审讯室里,没让预审人员费什么口舌,吴小虎便痛痛快快地交代了一切。  吴小虎的少年时代充满了灰暗的色彩,母亲在生下妹妹吴小雨后不久便过世了,在他13岁那年,父亲在煤矿打工时意外身亡。亲戚们侵吞完父亲的赔偿款以后,便将这对年幼的兄妹相互踢来踢去。倔强的他带着妹妹回到老屋,以自己柔弱的肩膀撑起了一个家。妹妹吴小雨懂事乖巧,成绩也很优秀,9岁时便能够生活自理。吴小虎便到城里打工,供妹妹读书。对他来说,妹
今天,我要和大家分享的是我国科普作家汪洁所著的《星空的琴弦》中的第四章——《中国古代天文学思想》。  在古代,人们对于日月星辰、风雨雷电等自然现象,既恐惧又崇拜,认为那一定是天上神仙给人间的暗示。由此,也就出现了以占星学为首的天文观测活动。早在两千多年前,魏国出现了一位名叫石申的天文学家,他与楚国人甘德测定并记录下黄道附近恒星的位置以及这些恒星与北天极的距离,他们还系统地观察和记录了五大行星的出没
虢州城西有条涧河,绵延数百里。每年立秋过后,张知县就带领附近百姓砍树锛椽做架搭建木桥,方便东西两岸百姓往来。每逢夏季,遇到阴雨连绵的天气,河水暴涨,冲垮桥架,经常有不幸的消息传来。  张知县看在眼里,急在心头,年年搭桥不见桥,这不是长久之计,最好的办法就是修建石拱桥。可是,建石拱桥是个大工程,谈何容易。张知县摇了摇头,还是先造一只渡船吧。  于是,衙役在集市张贴告示:为了方便百姓生活,本县决定出二
一进腊月,吴家大院里就开始忙年了。  先是南来北往的牛贩子、羊贩子,主动上门订货,再就是附近三乡五里的,哪家有个稀罕物,比如院儿里打下的金丝蜜枣、甜水黄梨以及漤透了的红柿子什么的,自家孩子舍不得上口,也要拣大个儿的、色泽亮丽的,用筐子、篮子或是一方小手巾什么的提来,问吴家要不要,以便能换几个铜板,赶在新年给孩子添件新衣裳,或是全家人能在年初一的早晨吃顿白面饺子。  吴家的内务,全都是大太太掌管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