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吃中药,记住五大原则

来源 :大众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xi_xiz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俗话说“是药三分毒”,这是有道理的。我国古代常把毒药看作是一切药物的总称,认为药物之所以能治病就是因为其偏性,而古人把药物的偏性看作是“毒”。现存最早的本草专著《神农本草经》就以药物的毒性作为分类的依据,大体上把攻病愈疾的药物称为有毒,而可以久服补虚的药物看作是无毒。在中医经典著作《内经·素问》更明确地指出:“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无毒治病,十去其九;谷肉果菜,食养尽之,无使过之,伤其正也。”
  中医理论认为,一切疾病的发生发展,就是人体阴阳失调而出现的偏盛偏衰,而药物治病的基本作用也就是在于利用药物的偏性调整阴阳偏盛偏衰,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正如明代著名医家张景岳所说:“药以治病,因毒所能,所谓毒者,因气味之有偏也。盖气味之正者,谷食之属也,所以养人之正气,气味之偏者,药饵之属是也,所以去人之邪气,其为故也,正以人之為病,病在阴阳偏胜耳……”就是一些药食同源的药物,仍然有一定的偏性,只是偏性程度稍低而已。
  当下,中药被老百姓广泛应用,特别是大家越来越重视保健和“治未病”。很多人认为,中药无毒无害,作用缓和,特别是一些补益药,更是有滥用的趋势。所以,如何正确使用中药,既能取得好的疗效,又保证用药安全是值得关注的问题。我就影响中药安全的主要因素和注意事项简单介绍一下。

辨证用药


  “辨证施治”是中医临床治病的精髓和优势所在,中医学强调整体观,重视“证”的判断。
  所谓“证”,就是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包括病变的部位、原因、性质,以及邪正关系,能够反映出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变化的本质。中医强调“治病求本”“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标本兼治”和“同病异治、异病同治”,这些都是基于疾病的“证”。临床诊病时,通过“四诊”(望、闻、问、切)获得病情资料,经过辨证(八纲辨证、脏腑辨证、卫气营血辨证、六经辨证等)综合分析得出对“证”的判断。选方用药都是基于对“证”的认识,如果缺乏“证”的判断或辨证有误,选方用药不准确,甚至误治,就难以取得临床疗效,还会导致不良反应。

配伍用药


  从中药的发展史来看,在医药萌芽时代治疗疾病一般都是采用单味药物的形式,后来由于药物品种日趋增多,对药性特点不断明确,对疾病的认识逐渐深化,因而用药由单味到复方(方剂),多种药物配合使用,并逐步形成了配伍用药的规律,既照顾到复杂的病证,又增强了临床疗效,同时还减少了毒副作用。所以,临床中药处方大多是以复方的形式出现,通过配伍,形成了中药“七情”的配伍关系。
  “相须”“相使”可以起到协同增效的作用;“相畏”“相杀”可以减轻或消除毒副作用,以保证用药的安全,是使用毒副作用较强的药物的配伍方法,也可以用于有毒中药的炮制及中毒解救。如生姜可以抑制半夏的毒副作用,生半夏用生姜炮制成姜半夏,其毒副作用大为降低。
  “相恶”则是因为药物的拮抗作用,抵消或削弱其中一种药物的功效。如服用人参时忌同时服用萝卜,因为人参恶莱菔子,莱菔子为萝卜的种子。
  “相反”则是药物相互作用,能产生毒性反应或强烈的副作用。如甘草反甘遂,贝母反乌头等,属于中药配伍禁忌“十八反”“十九畏”的内容。
  同时,中药处方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按照“君臣佐使”原则有机配伍组合,不是简单地拼凑。古人常比喻“用药如用兵”,就如现代的足球比赛一样,排兵布阵,实战训练,形成最佳的阵容。中药的配伍,不是简单的“1 1”等于或大于2,有时可能是呈几何数的增效。好的处方是在长期的临床实践探索中形成的,正所谓良医、良方、良药。

因人、因地、因时制宜


  中药属于天然之物,来源于大自然。临床使用时,大多数是生药经炮制后的中药饮片。一般来说,安全剂量范围较大,用量不像化学药品那样严格,但用量得当与否,直接影响药效的发挥和安全。中药应该更强调个体化,同时还受地域、时节的影响。

  例如,使用祛邪中药(如发汗、泻下、逐水、清热、消导、破气、祛淤等)时,病人平素体质强的用量宜稍重,体质弱的用量宜轻;老人和儿童用量应少于青壮年人;体弱者不宜用较大的剂量,久病者应低于新病者的剂量。老人及身体极度衰弱者用补药时,开始时剂量宜轻,逐渐增加,防止药力过猛而病者虚不受补。某些具有烈性的药物或通经祛淤、行气破滞及辛热滑利之品,如桃仁、红花、牛膝、大黄、枳实、附子、肉桂、干姜、木通、冬葵子等以及麝香、三棱、莪术、水蛭等,妇女在妊娠、月经期都需禁用或慎用。
  四时季节变化,风寒暑湿燥当令,人应四时,用药也有区别。如秋季燥邪当令,口鼻咽干,温燥之品应少用,宜多用生津养阴润燥之中药;冬季温补,夏日清补,补药选择和用量都有别。因此,应用中药因人、因地、因时制宜,才能既安全又有效。

煎药适当,服药忌口


  汤剂是中医传统剂型,时至今日仍然是最常用的方法,经久不衰。因为中药通过煎煮保证了药效成分的溶出和各种药的相互作用,能更好地发挥复方的综合效力,且便于临证加减,更切合病情,个性化程度高,深受大家的喜欢。在煎煮中,也可以减少一些药物的毒性和提高效力。
  中药煎煮有先煎、后下、包煎、另煎、溶化、泡服、冲服等。如附子、乌头等毒副作用较强的药物,宜先煎45分钟~60分钟后再下他药,可降低其毒性,安全用药;辛夷花包煎,可防止其绒毛对咽喉的刺激。
  服药忌口,简称食忌,是指服药期间对某些食物的禁忌。《本草经集注》说:“服药不可多食生胡荽及蒜、鸡、生菜,又不可诸滑物果实等,又不可多食肥猪、犬肉、油腻肥羹、鱼鲙、腥臊等物。”一般来说,服中药期间,应忌食生冷、油腻、腥膻、有刺激性的食物。

药材质量要保证


  中药的来源除少部分人工制品外,绝大多数都是来自天然的植物、动物和矿物。中药的品种、种植、产地、采收与贮存以及加工炮制等,都是影响中药质量和安全的因素。正如《神农本草经》所说:“阴干曝干,采造时月,生熟土地所出,真伪陈新,并各有法。”《用药法象》也谓:“凡诸草木昆虫,产之有地;根叶花实,采之有时。失其地则性味少异,失其时则性味不全。”表明中药在产地、采收时节方面对确保药物的质量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炮制方面,《本草蒙筌》说:“凡药制造,贵在适中,不及则功效难求,太过则气味相反。”可见炮制是否得当对保障药效、用药安全也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我们购置药材一定要去正规的医院和药店,才能保证质量安全。
其他文献
如何提高《MasterCAM》课程的教学效果,采用项目教学法是行之有效的手段.项目教学强调以工作任务为依托组织教学内容,以学生的活动为主体,重视能力培养,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同
期刊
期刊
轨道车辆的检测与维护工作能够确保交通行业的安全运行,但是很多专业技术和思路设想有差异,因此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应当从检测维护以及行业管理方面入手进行调整从而确保工程的
基层财政困难及如何缓解基层财政困难,特别是如何缓解乡镇级财政困难,是当前行政管理工作的一大重点和难点。积极探索乡镇财政解困之路,对构建和谐社会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网络犯罪是互联网快速发展和普及的产物。互联网在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也被一些不法犯罪分子所利用,带来了大量具有跨区域、手段复杂多样等特点的网络犯罪,成为严重危害社会
随着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的深入,社会公益类科研机构改革已成为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的热点问题。针对存在着复杂问题的社会公益类科研机构,国家进行了分类改革。对于不能面向市场,没有
天山造山带位于中亚造山带西南部,是了解中亚造山带增生造山过程的一个窗口.中国西天山温泉地区出露的下石炭统阿克沙克组碎屑岩是西天山造山带早石炭世盆地演化和造山过程的重要物质记录.运用LA-MC-ICP-MS锆石U-Pb测年方法,对阿克沙克组糜棱岩化砂岩中碎屑锆石进行测试分析.结果显示,碎屑锆石~(206)Pb/~(238)U表面年龄介于428±5 Ma~331±4 Ma,表现出较宽的年龄谱,按照年龄
抗栓药包括抗凝药和抗血小板药,是血栓性疾病治疗的主要药物。常用的口服抗凝药有华法林、利伐沙班、达比加群酯等。抗血小板药有肠溶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替格瑞洛等。这些药常需服用一定疗程,部分患者甚至要终身服用。  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在治疗血栓的同时,也需要面对药物所带来的不良反应。经常有患者问:如果发生不良反应是否一定要到医院呢?自己居家能否处理呢?快速識别药物不良反应  首先应明确是否按照医生开具的剂
期刊
中国长期以来致力于发展与西北部周边国家的关系。近几年来,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不断密切,中国政府开始试图尝试重新连接西部通道。中哈霍尔果斯国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