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4年农业部正式启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以来,湖北省武穴市作为国家级项目示范县,在上级的关心支持下圆满完成了培训任务,培育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主要表现在培育学员的科技文化素质明显提升,专业生产技能水平显著提高,应用新技术能力明显增强。在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项目工作上,武穴市突出“十抓”,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是抓摸底
在开展培训前,农口各局一把手和分管副局长亲自下乡调研、座谈,督办招生工作。按照“公开、公平、公正”原则,采取调查摸底、宣传发动、自愿申报、村镇推荐、择优选拔、张榜公示的方式遴选新型职业农民625人,其中生产经营型新型职业农民280人,社会服务型新型职业农民345人。重点培育了生产经营型水稻产业170人、生猪养殖产业60人、淡水鱼养殖产业50人;社会服务型植保机防手专业85人、农机社会化服务专业260人。
二是抓师资
严格建立“双师型”师资队伍。选聘了一批了解农村、熟悉农业、贴近农民、实践经验丰富的专家、教授、基层农技推广骨干、乡土人才担任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教师,选聘的师资大部分是从省农民教育培训师资库中选取或是外聘的科研院校的专家教授,中高级职称不低于90%,严格做好师资岗前培训。
在市内,组织所有参与培训的教师进行了一次集中培训,从课件制作,教学方法与技巧,语言表达及仪容仪表等方面开展岗前培训,举办了一期课件制作比赛,一期课堂教学观摩活动,有效地提高了师资水平。培训过程融入了“培训不只在课堂”、“培训不只讲技术”、“培训不只是讲授”、“快乐体验教育”等培训理念,在培训内容和培训方式上大胆创新突破,产生了较好的培训效果。
三是抓教材
按照主导产业发展要求,以农业发展理念、农业专业技能、农业经营管理知识三个板块科学设置课程。以省编新型职业农民科技培训系列教材和农民创业培训系列教材为主体,结合武穴生产实际,组织编写针对性强、通俗易懂的教材和培训资料,提供农民一看就懂的实物标本,编写适合农民口味的典型生产经营案例,确保参训人员人手一套高标准的培训教材。共发放各类专业教材5000余本,制作教学课件55个,印发技术资料6000余份,培训班学员反映良好。
四是抓基地
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实行四县联动,与附近的黄梅县、蕲春县、团风县等地联动,精选农民参观实训基地,经考察和研究,2014年度各培训机构共选取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实习实训基地30个,主要包含市内大冶有色梅川生态园等26个点和市外蕲春县乐丰家庭农场等4个点,学员纷纷表示每次外出参观学习都有不少收获,学到的不仅仅是技术,更多的是如何创业、如何经营管理、如何了解市场、如何致富的理念和知识。
畜牧、水产技术服务推广中心采取了“集中、分散”相结合的方式教学,组织学员多次到各培育实训基地开展了学术交流考察活动;畜牧、水产技术推广中心组织学员到养殖场进行现场讲课,手把手教学员如何配饲料,如何防病治病,农业机电工程学校组织学员参观农机合作社,现场教学员如何操作和维修常用农田机械,教学方式不枸一格,培训实训灵活多样。
五是抓监管
开班前,要求每个培训班做好培训计划,并向项目实施领导小组提交正式的开班申请,报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批后方能正式开班;开班时,各培训班开班典礼,农业局、财政局分管领导亲自到场清点人数、核实学员身份、检查办班实际情况。
实行各局“一把手”上第一堂课制度,由农业、畜牧、水产、农机局的局长现场讲解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目的意义、政策和要求,说明对新型职业农民的扶持政策;培训班实行“双班主任制”,分别由培训机构和农业局科教科各指派一名班主任进行跟班指导;实行每天点名制度,农业局科教科和财政局农业科安排工作人员每天到各培训班清点人数,严格执行培训制度,对不按要求、不按时参训的学员,且对请假和缺勤次数达到上限的学员,作除名处理。
培训结束后,组织由财政局、农业局相关负责人对每个培训班进行验收,严格按照验收标准逐项核对,验收合格后出具验收报告;项目资金监管方面,做到先审计后报账,主动邀请审计局对每个班次资金使用情况进行财务审计,审计合格的方可报账,对不按项目实施方案开支的资金坚决不予报销。
六是抓激励
武穴市农业局为激励新型职业农民参训学员的积极性,整合其它项目资源,安排20万元资金购买新型农业生产资料,每名参训学员给予300元标准的农业生产资料,作为参训学员学技术用技术的物化补贴,鼓励新型职业农民学以致用,水产局在虾稻连作补贴资金、精养鱼池标准化建设补助资金上重点向新型职业农民倾斜,畜牧局在生猪标准化养殖场补贴方面向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班的学员倾斜,将已参加培育的农民作为下一年度科技示范户遴选对象。
七是抓典型
在培训过程中涌现出了不少典型,坚持每班出一期简报,每期择优上报三篇学员心得体会,每期评选三名优秀学员、培植典型、宣传典型。如大法寺镇李贞村学员钟吸秀、梅均村梅秀奇、石佛寺镇连湖村胡国华、梅川镇从政村查建福等人的事迹在黄冈日报、鄂东晚报、中国农业推广网、湖北农业信息网等均有报道。
八是抓跟踪
建立专家联系新型职业农民制度,搭建专家服务平台,畅通培育服务渠道,创建专家团队,成立服务小组。
根据各产业特点和各培训机构实际,按照一名专家负责8~10名学员的标准,要求专家做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后续跟踪指导服务工作,每名专家和参训农民发放一本统一制订的《学员跟踪辅导服务手册》,专家们按照要求根据每次下乡服务的情况,详细记录服务事项和解决的技术问题。对专家的选择采取培训机构指定或由参训学员择优选择的办法,结合产业发展对学员开展“一对一”或“一对多”的指导和跟踪服务,且全年跟踪指导服务不少于6次,每个月电话咨询和服务不少于3次。
九是抓创新
采取农民田间学校模式开放办班,以“分段式、参与式、互动式、重实训”为特点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在教学方式上,创新课件制作,各培训机构的老师99%采用幻灯片进行授课,通过增强课件视觉效果来吸引学员的注意力;农业局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局局长刘光文采用有奖竞答的方式进行授课,大大地调动了学员们的听课热情,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提高了学习效果;植保局副局长郑在武采用彩色纸片罗列要点的方式也受到学员们的好评,这种方式便于学员们对课程内容理解和记忆;农机局邀请农业专家讲解主导农作物种植技术,并深入田间现场指导,促进农机与农艺结合……这些新型的培训方式切实增强了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促进了培育质量和绩效的提升。
十是抓宣传
在项目启动前,采取通过向各乡、村主要领导发送招生短信,在电视、报刊、网络发工作信息,在公共场所醒目位置公示培育机构、任务等形式,大力宣传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目的和意义;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十分注重宣传工作,先后在黄冈日报、鄂东晚报、农村新报、湖北农业信息网、中国农业推广网等新闻媒体上发表新闻稿件100余篇,同时在武穴市电视台上进行宣传报道,并积极参与全省组织的农民培训大家谈征文活动。
湖北省武穴市农业局 郭治成 陈容见 项扶香
湖北省武穴市财政局 张 健
一是抓摸底
在开展培训前,农口各局一把手和分管副局长亲自下乡调研、座谈,督办招生工作。按照“公开、公平、公正”原则,采取调查摸底、宣传发动、自愿申报、村镇推荐、择优选拔、张榜公示的方式遴选新型职业农民625人,其中生产经营型新型职业农民280人,社会服务型新型职业农民345人。重点培育了生产经营型水稻产业170人、生猪养殖产业60人、淡水鱼养殖产业50人;社会服务型植保机防手专业85人、农机社会化服务专业260人。
二是抓师资
严格建立“双师型”师资队伍。选聘了一批了解农村、熟悉农业、贴近农民、实践经验丰富的专家、教授、基层农技推广骨干、乡土人才担任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教师,选聘的师资大部分是从省农民教育培训师资库中选取或是外聘的科研院校的专家教授,中高级职称不低于90%,严格做好师资岗前培训。
在市内,组织所有参与培训的教师进行了一次集中培训,从课件制作,教学方法与技巧,语言表达及仪容仪表等方面开展岗前培训,举办了一期课件制作比赛,一期课堂教学观摩活动,有效地提高了师资水平。培训过程融入了“培训不只在课堂”、“培训不只讲技术”、“培训不只是讲授”、“快乐体验教育”等培训理念,在培训内容和培训方式上大胆创新突破,产生了较好的培训效果。
三是抓教材
按照主导产业发展要求,以农业发展理念、农业专业技能、农业经营管理知识三个板块科学设置课程。以省编新型职业农民科技培训系列教材和农民创业培训系列教材为主体,结合武穴生产实际,组织编写针对性强、通俗易懂的教材和培训资料,提供农民一看就懂的实物标本,编写适合农民口味的典型生产经营案例,确保参训人员人手一套高标准的培训教材。共发放各类专业教材5000余本,制作教学课件55个,印发技术资料6000余份,培训班学员反映良好。
四是抓基地
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实行四县联动,与附近的黄梅县、蕲春县、团风县等地联动,精选农民参观实训基地,经考察和研究,2014年度各培训机构共选取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实习实训基地30个,主要包含市内大冶有色梅川生态园等26个点和市外蕲春县乐丰家庭农场等4个点,学员纷纷表示每次外出参观学习都有不少收获,学到的不仅仅是技术,更多的是如何创业、如何经营管理、如何了解市场、如何致富的理念和知识。
畜牧、水产技术服务推广中心采取了“集中、分散”相结合的方式教学,组织学员多次到各培育实训基地开展了学术交流考察活动;畜牧、水产技术推广中心组织学员到养殖场进行现场讲课,手把手教学员如何配饲料,如何防病治病,农业机电工程学校组织学员参观农机合作社,现场教学员如何操作和维修常用农田机械,教学方式不枸一格,培训实训灵活多样。
五是抓监管
开班前,要求每个培训班做好培训计划,并向项目实施领导小组提交正式的开班申请,报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批后方能正式开班;开班时,各培训班开班典礼,农业局、财政局分管领导亲自到场清点人数、核实学员身份、检查办班实际情况。
实行各局“一把手”上第一堂课制度,由农业、畜牧、水产、农机局的局长现场讲解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目的意义、政策和要求,说明对新型职业农民的扶持政策;培训班实行“双班主任制”,分别由培训机构和农业局科教科各指派一名班主任进行跟班指导;实行每天点名制度,农业局科教科和财政局农业科安排工作人员每天到各培训班清点人数,严格执行培训制度,对不按要求、不按时参训的学员,且对请假和缺勤次数达到上限的学员,作除名处理。
培训结束后,组织由财政局、农业局相关负责人对每个培训班进行验收,严格按照验收标准逐项核对,验收合格后出具验收报告;项目资金监管方面,做到先审计后报账,主动邀请审计局对每个班次资金使用情况进行财务审计,审计合格的方可报账,对不按项目实施方案开支的资金坚决不予报销。
六是抓激励
武穴市农业局为激励新型职业农民参训学员的积极性,整合其它项目资源,安排20万元资金购买新型农业生产资料,每名参训学员给予300元标准的农业生产资料,作为参训学员学技术用技术的物化补贴,鼓励新型职业农民学以致用,水产局在虾稻连作补贴资金、精养鱼池标准化建设补助资金上重点向新型职业农民倾斜,畜牧局在生猪标准化养殖场补贴方面向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班的学员倾斜,将已参加培育的农民作为下一年度科技示范户遴选对象。
七是抓典型
在培训过程中涌现出了不少典型,坚持每班出一期简报,每期择优上报三篇学员心得体会,每期评选三名优秀学员、培植典型、宣传典型。如大法寺镇李贞村学员钟吸秀、梅均村梅秀奇、石佛寺镇连湖村胡国华、梅川镇从政村查建福等人的事迹在黄冈日报、鄂东晚报、中国农业推广网、湖北农业信息网等均有报道。
八是抓跟踪
建立专家联系新型职业农民制度,搭建专家服务平台,畅通培育服务渠道,创建专家团队,成立服务小组。
根据各产业特点和各培训机构实际,按照一名专家负责8~10名学员的标准,要求专家做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后续跟踪指导服务工作,每名专家和参训农民发放一本统一制订的《学员跟踪辅导服务手册》,专家们按照要求根据每次下乡服务的情况,详细记录服务事项和解决的技术问题。对专家的选择采取培训机构指定或由参训学员择优选择的办法,结合产业发展对学员开展“一对一”或“一对多”的指导和跟踪服务,且全年跟踪指导服务不少于6次,每个月电话咨询和服务不少于3次。
九是抓创新
采取农民田间学校模式开放办班,以“分段式、参与式、互动式、重实训”为特点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在教学方式上,创新课件制作,各培训机构的老师99%采用幻灯片进行授课,通过增强课件视觉效果来吸引学员的注意力;农业局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局局长刘光文采用有奖竞答的方式进行授课,大大地调动了学员们的听课热情,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提高了学习效果;植保局副局长郑在武采用彩色纸片罗列要点的方式也受到学员们的好评,这种方式便于学员们对课程内容理解和记忆;农机局邀请农业专家讲解主导农作物种植技术,并深入田间现场指导,促进农机与农艺结合……这些新型的培训方式切实增强了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促进了培育质量和绩效的提升。
十是抓宣传
在项目启动前,采取通过向各乡、村主要领导发送招生短信,在电视、报刊、网络发工作信息,在公共场所醒目位置公示培育机构、任务等形式,大力宣传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目的和意义;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十分注重宣传工作,先后在黄冈日报、鄂东晚报、农村新报、湖北农业信息网、中国农业推广网等新闻媒体上发表新闻稿件100余篇,同时在武穴市电视台上进行宣传报道,并积极参与全省组织的农民培训大家谈征文活动。
湖北省武穴市农业局 郭治成 陈容见 项扶香
湖北省武穴市财政局 张 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