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镇化的演进及实现路径研究

来源 :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shyourhapp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者简介:朱福(1990-),男,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资源与区域发展战略研究。
  摘要: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取得了显著成效。新型城镇化由此成为近年来我国社会各界关注和讨论的关键议题之一。文章从介绍中国城镇化演进过程为切入点,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新型城镇化的内涵,接着总结了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最后对新形势下新型城镇化如何实现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城镇化;演进;实现路径
  城镇化是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重要途径,区域协调健康发展的有力支撑,是扩大内需和促进产业升级的重要抓手,特别是中共十八大以后,新型城镇化再次被提升为国家战略,欲以此来作为中国经济升级发展的内生动力。所以发展新型城镇化对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一、 中国城镇化演进及内涵
  1、国外城镇化理论
  国外关于城镇化的理论研究中,比较著名的有城乡结构转换理论和协调发展理论。城市结构转换理论是从城乡二元结构融合的角度,探讨城乡人口迁移,城市发展规律的理论。其中的主要理论有“刘易斯—费景汉—拉尼斯”二元结构模型以及在此基础上加以改进的乔根森模型、托达罗模型,钱纳里与赛尔昆的就业结构转换理论和城乡人口迁移理论。协调发展理论是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和可持续性的角度论述城镇化发展规律的,主要理论有恩维的卫星城市论、沙立宁的有机疏散论和霍华德的田园城市论等。
  2、中國城镇化的演进
  国内专家学者对于中国城镇化建设的研究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主张发展大城市为主模式的学者认为大城市具有很强的规模效应和集聚效应,并且大城市发展所带来的经济效益远高于小城镇,这对于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特别是农村经济发展意义深远。小城市发展为主模式主张以小城镇作为实现农村现代化的捷径,率先发展小城镇,可以加快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经济稳步向前发展。“中等城市论”学者认为大城市和小城镇都有着各自难以克服的弊端,只有从中等城市入手,平衡各种规模城市的利弊,才能更好地实现城镇化建设。
  经过一段时期的探索,许多学者赞同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相结合的“多元论”。严书翰认为,中国走新型城镇化道路要因地制宜,遵循自然规律,探索出一条设和当地情况的城镇化道路。按照城镇化发展的重点,可以划分为大城市和特大城市模式、中等城市模式、小城镇模式、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模式等,政府要在区域中发挥积极引导作用,使多方力量积极参与其中来。[1]
  3、新型城镇化的内涵
  什么是新型城镇化,学者们观点不尽相同。孙久文等认为新型城镇化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实现从速度型向“又好又快”的质量型转变,走集约型城镇化道路。[2]牛文元认为,在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进程中,应该更加注重城乡一体化、均等化,更加重视集约发展与和谐发展,提升农民和新增城镇居民的生存条件以及生活质量,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从而实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大中小城镇协调发展。[3]
  在前人的研究的基础上,本文认为新型城镇化是指在以人为核心的前提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统筹兼顾为基本准则,以新型工业化为发展动力,因地制宜,走出一条集约高效、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个性鲜明、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化建设道路,从而推动城镇的现代化、集群化、生态化发展,最终达到全面提升城镇化的质量和水平的目的。
  二、 中国城镇化存在的问题
  新型城镇化是传统城镇化的升级版,是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的城镇化。不过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1、 传统城镇化速度快于人口城镇化,“半城市化”问题突出
  《2012中国新型城市化报告》公布的数据指出,在1991至2010年这20年间,城市建成区面积扩大了2.12倍,城镇化水平却只增加了0.89倍,土地扩张速率是人口城镇化的2.38倍,很显然二者的发展速度是相背离的。这就使得盲目“摊大饼”问题突出,对耕地、粮食安全造成一定威胁。另外,我国两亿多进城农民工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完全融入城市,不能享受和城市居民一样的待遇,形成了“名义开放、实际限制”的“玻璃门”现象。
  2、城镇空间分布及规模结构不合理,资源环境问题凸显
  目前我国初步形成了以大城市为中心、中小城市为骨干、小城镇为基础的多层次城市体系,但整体城镇体系布局呈现发展不均衡。[4]城镇化率超过50%的省份大多集中在东部地区,尤其是环渤海地区、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城镇化水平更高。西部省份是我国城市最稀疏的地区,导致了其城镇化发展速度缓慢、水平较低。随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我国大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以及人口数量激增,导致了城市环境恶化,资源短缺等问题,城市生活质量下降。资源环境承载力问题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城镇化发展。
  3、城镇管理服务水平不高,体制机制不健全
  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一些城市盲目的进行开发,造成人口过度集聚。出现了政府重视经济发展,忽视环境保护,重视城市建设,忽视管理服务,造成城市管理运行效率低下,公共服务供给能力不足的局面。现行的城乡户籍管理、社会保障制度以及财税金融、行政管理等制度都在制约着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三、 中国新型城镇化的实现路径
  1、 以人为本,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城镇化有三维转换: 一是从农村到城镇的地域转移,二是从农业到非农产业的职业转换,三是从农民到市民的身份转变。在大量的农民工实现了地域转移和职业转换这两维转换,但是没有实现从农民到市民的转换。[5]这就需要政府加快推进户籍改革,打破城乡二元体系结构,落实在城镇就业的农民的户口问题。着力提高人口素质,使全民共享城镇化建设成果。
  2、 优化城镇布局,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
  在构建城镇化布局时,要考虑当地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合理培育新的城市群,形成辐射作用,带动周边城市的发展。加快发展中小城市,有重点的对小城镇进行试点发展,最终形成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格局。把生态文明理念融入城镇化建设中,注重土地利用效率,提高集约化程度,大力发展绿色能源、交通,综合整治城市环境,走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3、构建服务型政府,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
  合理划分政府职能,在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等领域发挥作用,保障公平正义。引导公共资源的优化配置,加快社会保障体系改革,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建立健全公开透明的财政预算体制,全方位筹措资金,使城镇化建设有雄厚的资金保障。
  新型城镇化和以往城镇化不同,新型城镇化坚持“四化”同步发展,坚持“以人为核心”,坚持集约、循环、绿色、低碳,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城镇化。政府要借鉴国外发展经验,结合我国具体国情,因地制宜,锐意创新,坚定不移走出一条适合自己的新型城镇化道路。(作者单位:天津外国语大学)
  参考文献:
  [1]严书翰. 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当前中国重大问题研究报告之三[J].科学社会主义,2005(3):12-16.
  [2]孙久文,叶振宇. 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的若干问题探讨[J].中州学刊,2009(3):50-54.
  [3]牛文元. 中国特色城市化报告2012[M].北京: 科学出版社,262.
  [4]王鹤,尹来盛,冯邦彦. 从传统城市化到新型城市化——我国城市化道路的未来选择[J].经济体制改革,2013(1):17-21.
  [5]庄荣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能走多远[J]. 社会科学,2014(3):55-58.
其他文献
近日,《中国社会保障发展报告(2014)》在北京发布.报告显示,当下我国失业保险的参保人数比例下跌了2个百分点,课题组建议应当扩大保险覆盖的目标群体.rn失业保险参保人数比例
他17岁加入共产党,参加了莱芜战役、孟庭崮战役、开封战役,为新中国的诞生浴血奋战,留下了一串串闪光的足迹。离休后,为给自己的同龄人创造一个充实快乐的晚年,他在河南商水
2014年10月20日至10月23日,中国共产党十八届四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十八届四中全会是个简称,它的全称是“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
引言rn绩效评估,近些年得到了公共管理学界的广泛重视,并且作为一种评价和改进政府绩效的管理实用工具,实践于当今世界范围内各国政府治理当中.国内外政府绩效评估的经验表明
寒冬岁末,新春将至.rn2002年12月29日至30日,省委、省政府领导习近平、李金明、梁平波、周国富、乔传秀、吕祖善、黄兴国、王国平、俞国行、张曦、斯鑫良、陈敏尔等率慰问团
资产证券化是国际金融市场的创新工具,我国有必要研究,以利社会各方面了解 Assets securitization is an innovative tool in the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market. It is n
受命抢占皎平渡遵义会议上恢复了红军指挥权的毛泽东,刚刚完成了四渡赤水的神来之笔,又率军昼夜兼程,强渡乌江,佯攻贵阳,吓得坐镇贵阳的蒋介石急调邻近数省军队驰援。红军又
1935年2月11日,红军发起遵义战役,把敌人打得溃不成军。蒋介石连忙飞抵贵阳坐镇,督师围剿红军。杨成武率红四团占领了霓儿关,佯攻贵阳飞机场,掩护红军主力从贵阳向云南省境
编辑同志: 我结婚已有7年,先生爱我,我也深爱他。可是近期我们经常吵架,每次吵架似乎都由我挑起,我俩很纳闷,这是怎么了?每次吵完后,我都深感委屈,这时我会突然想起他——我
期刊
近几年来,我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一系列政策和措施,采取各种形式,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加大对困难群众的帮扶力度,着力解决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取得了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