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世纪90年代起,腹腔镜肝切除术经过20余年的发展与创新,其适应证不断拓宽,在临床上的应用也愈加广泛[1-2]。在其发展过程中,如何有效控制术中出血,以及保留更多有功能的肝实质,始终是肝切除手术的难题[3]。Glisson蒂横断式肝切除是一种解剖性肝切除方式,其操作简单,能有效阻断相应区域的入肝血流,同时可帮助术者精准把握肝切除平面[4-5]。近年来,随着腹腔镜技术及器械的不断发展,Glisson蒂横断式肝切除也逐渐开始在腹腔镜下开展[6]。本文结合已发表文献及笔者经验,就腹腔镜下Glisson蒂横断
基于偏最小二乘法(PLS)与亲水亲油平衡值(HLB)探讨当归挥发油乳化物质基础.对产地甘肃、云南、青海的当归挥发油乳化液样品测定浊度,GC-MS分析乳化液中化学成分;以化学成分为
线粒体功能障碍与胰腺疾病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线粒体内膜呼吸链的电子传递和能量传递在维持细胞正常功能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呼吸链功能失调,细胞内极易进入氧化应激状态,随即产生大量氧化中间产物攻击线粒体蛋白、DNA等,导致线粒体功能障碍,诱发胰腺炎、胰腺癌等疾病。此外,线粒体稳态在维持胰岛β细胞正常功能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本文就线粒体功能障碍在胰腺疾病中的研究情况作一综述。
结直肠癌肝转移(CRLM)是结直肠癌治疗中的难点问题,也是结直肠癌患者最主要的死亡原因。近年来,射频消融(RFA)作为肝肿瘤局部治疗的手段之一,被探索性地应用于CRLM的综合治疗中,显示出微创、安全、有效、可重复治疗等优势。本文将综述RFA及其联合其他治疗手段治疗不同分期CRLM的研究进展,期望为CRLM综合治疗提供更多的思路。
胰岛移植是治疗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较为理想的方法。从供体胰腺(同种异体或自体)分离纯化得到的胰岛细胞经门静脉输注到受体肝脏内,可建立内源性葡萄糖依赖的胰岛素分泌系统,恢复体内生理性胰岛素分泌模式,最终实现实时、精确地血糖控制,远期可改善糖尿病并发症,甚至使患者脱离胰岛素,从而达到根治糖尿病的目的。当然这是胰岛移植的理想结果,实际上胰岛移植后5年胰岛素独立率为25%-50%(经验丰富的移植中心可达到60%左右),胰岛移植后5年移植物存活率(空腹C肽>0.3 ng/ml,无严重低血糖发作)为70%
目的探讨免疫治疗联合靶向药物治疗对复发性肉瘤样肝细胞癌(SHC)的疗效。方法患者男,47岁,因“肝癌切除术后8个月,肿瘤复发1周”入院。8个月前行肝右叶肝癌切除术,术后病理示肝右叶SHC。既往无肝炎、糖尿病等病史。HBsAg(-),AFP、CA19-9、CEA均正常。肝功能Child-Pugh分级A级,ICGR15为0.035。上腹部CT示:肝Ⅴ、Ⅵ、Ⅷ段肝癌,肝门部淋巴结转移。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规定。经积极术前准备后行右半肝切除+肝门淋巴结清扫。结果术后8个月肝脏SHC再次复发,位于肝Ⅰ
目的探讨解剖性肝动脉重建在肝移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4月至2019年12月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受原位肝移植的50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37例,女13例;平均年龄(46±9)岁;供肝均来源于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规定。按不同动脉重建方式将患者分为解剖性肝动脉端侧吻合组(端侧组,16例)和端端吻合组(端端组,34例)。端侧组保留受体胃十二指肠动脉。比较两组术后1周内超声下肝动脉峰值流速(PSV)、阻力指数(RI)、术后肝动脉及胆道并发症发生情况。
目的比较内镜下括约肌切开术(EST)和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球囊扩张术(EPBD)治疗肝外胆管结石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0年5月在广州市增城区人民医院行微创治疗的92例肝外胆管结石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56例,女36例;平均年龄(59±5)岁。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规定。根据治疗方式将患者分为EST组(45例)和EPBD组(47例),观察两种治疗方式的临床疗效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采用χ2检验,住院时间和费用比较采用
目的探讨大鼠减体积自体肝移植模型的建立。方法20例SD大鼠在异氟烷吸入麻醉后,经门静脉肝脏原位冷灌注含有肝素钠(50 IU/ml)的乳酸钠林格液并切除肝中叶及左外叶,模拟临床自体肝移植手术过程,建立大鼠减体积自体肝移植模型。观察大鼠围手术期相关指标及存活情况。结果大鼠减体积自体肝移植模型20例,成功完成手术18例,1例术中死于分离肝上下腔静脉时损伤膈肌造成气胸,1例死于术后复苏体温过低而无法苏醒。大鼠平均麻醉诱导时间(1.9±0.3)min,手术时间(38.6±2.9)min,无肝期时间(16.0±0.9
该研究基于2种复杂网络分析方法,从临床用药和作用机制2个角度探索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首先,运用网状Meta分析方法,获得2019年版《国家基本医疗保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