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大学英语专业是各大高校重点开展的主要专业,其课程的质量对英语专业大学生未来的发展与就业起着十分关键的积极作用,因此,必须结合课程思政的内容,探究课程思政指导下大学英语专业教学的革新途径,为培养各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人才做好准备。
关键词:课堂思政化;高校英语;实践策略
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政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应该始终坚持将立德树人当作是中心环节,并在教育教学各个环节中,合理渗透思政工作,形成良好的协同效应。而大学英语作为高校十分重要的一门课程,理应清楚认识到这一点,加强与思政教育的结合,有效强化学生的人文素养与思想品德水平。
一、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的意义
大学英语教学在传统教育理念下,其教学主旨主要是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等英语基本能力的培养,以及对写作和翻译还有语法等学科技能的锻炼,更注重对學生在英语综合应用能力方面的锻炼。而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其在人们生活中的不断融合,大学英语的教学方式和传统教学方式相比,也得到很大程度上的改变。然而,当前在针对我国高等院校英语教学的调查中发现,目前我国大部分高等院校在英语教学目标的设定上,仍然以传授英语学科知识和锻炼学生的英语学科技能为主,对于“课程思政”的教育理念在大学英语中的融合较为忽视。同时,在高校基础课程体系中,大学英语占据重要板块,与其他课程相比大学英语无论在课时安排还是在教学内容上都较为繁复,并且当前信息传播依赖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得西方的一些思想理念在我国的渗透更加容易。大学校园作为一个半开放的场所,尤其在其崇尚自由和开放的管理理念下,导致大学生更容易受到西方思想的影响,使其思想政治的立场更容易发生偏离。因此,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育的目的与意义就在于对学生进行英语学科技能培养的同时,加强对学生政治思想教育的重视,帮助学生实现自我认同和在思想政治立场上的坚定,以适应我国逐渐加快的发展速度和全球化趋势的临近。
二、高校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一)学生学习功利性
在长时间的大学英语发展中,学生一直被灌输“学好英语能够提升自己今后的收入,帮助自己找到一个好工作”。所以,使得很多学生的英语学习目标变成了赚钱,在具体学习中自然存在很大的功利性。在具体教学中,大学生学习的英语课程往往被看成是一种交际工具出现在课堂上,师生对其认识存在一致性的特点,那便是借助英语转变自己的人生道路。这样,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基本都只看重考点知识的学习,对于其中的内涵挖掘存在严重的不足,长期如此很难达成理想的效果。
(二)教学方式单一
由于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使得很多高校大学英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基本都采用单一的教学方式,侧重于英语知识的灌输,不注重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导致课堂氛围十分的沉闷无趣。具体表现为在教学实践中,课堂上往往就是教师个人在表演,而学生就好比是观众一般,默默地观看教师的表演,即便有问题也没有机会提出来。这样,学生很容易出现走神、开小差的情况,教学效果很不理想,学生对于英语知识的理解也停留于表层,对于学生今后的学习进步有着很大的不良影响。
三、课程思政建设在高校大学英语课堂中的实践措施
(一)对教材展开深入挖掘
教材作为教师开展课堂教学的依据,在实践教学中高校英语教师要避免对英语学科知识的讲解占据课堂的大部分时间,教师首先要意识到“课程思政”理念在高校英语教学中贯彻的必要性,继而在教学规划中做到对教材的深入研究,在对学生进行基础性的语言知识教学的同时结合对教材元素的深入挖掘,做到英语知识教学和思政教学在课堂上的融合。重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语言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探索英语教学中的思政元素,进而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和价值观。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利用问题导向的教学手段,通过创设问题情境的方式,引导学生自行探索教材中的思政元素,激发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意识,提升学生对教学活动的参与热情,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
(二)构建灵活和多维的英语课堂
英语课堂是传授知识和文化、产出政治观点和立场的重要载体,教师需保证整个教育空间的多维性和开放性。不单一的以知识产出为主,应辅以思想政治教育和价值引领。教师向学生讲解外来语言和文化的过程中,应引导学生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建立认同感,促使他们成为具有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的人才。教师需将课程思政理念合理融入英语教学中,深挖教材中的思政元素,与思政教育进行科学融合,为学生构建可自由探讨、深度交流的文化学习氛围。教师以英语教材为核心,设计蕴含多国文化元素的课程内容,使学生对西方、欧洲等国家的政治文化、宗教文化、科技文化、交际文化等进行全面了解。同时,教师需在语言技能训练、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等方面,最大程度发挥课程思政理念的功能和价值。比如,在引导学生灵活使用英语词汇和语法的过程中,应教会他们正确构建跨文化交际语境的能力。即教师需让学生明确英语国家的人在思维和文化认知上与中国的异同,在教授英语技能的过程中,教师需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文化观和价值观。教师既要帮助学生树立坚定的政治立场,还需引导他们辩证和多维度地学习和分析西方文化。教师需利用英语课堂,统一、灵活地开展语言和价值教育工作,根据学生思想成长问题,设计蕴含思政教育元素的英语教学内容和模式,以此全面增强学生的国家身份认同感,利用好英语这一语言交流工具,全面和客观地了解英美国家,使他们具备跨国际交流能力。
(三)最大化思政教育,启发式提问引导
思考高校英语教育旨在培养一些多方面素养过硬、专业能力极强、道德观念高尚的高级人才,对学生的教育就必须达到使他们能够运用自身专业知识来探析社会问题的目标。所以,全面探究思政教育内容,激发学生对价值理念的思考,在学习专业知识的过程中融入自己的思想理念,是现今高校英语革新的一个重要方式。以大学英语课堂讲授为例,教师可以把讲授的内容和学生的能力作为分组的参考,进行因材施教,让学生对怎样处理学习和生活中违背道德的现象进行分析探讨,并对怎样引导周围人树立正确观念给出方法结论。教师在同学生交流时应表现出亲切、温和之感,营造平等和谐的沟通气氛,鼓励每一位学生都主动去表达自己的个人看法。并且,教师也需要认真地对待所有学生的观点。使学生在探讨中明白什么才是正确的思想道德理念,如何树立优秀的道德观念,促使学生将内心的思想变成生活中的优良行为。
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校大学英语课程存在学分高、课时长以及受面广等特点,在课程思政建设方面有着突出的优势,能够实现思政与英语知识教授的有效结合,达成良好的育人效果。在高校大学英语教学中积极进行课程思政建设,能够很好强化教学趣味性,而且思政教育针对性与亲和力也能得到有效地提高。
参考文献
[1]杨雪.高校英语课堂中思政教育的渗透分析[J].海外英语,2020(21):143-144.
[2]郭志斌.地方高校大学英语课堂思政教学实现路径研究[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9(22):70-71.
[3]张博.“课程思政”建设在高校大学英语课堂中的实践研究[J].才智,2019(02):81.
[4]施慧颖.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育路径探讨[J].记者观察,2018(36):52-53.
[5]王文臣.课程思政融入大学英语教育之策略研究[J].校园英语,2018(50):6-7.
关键词:课堂思政化;高校英语;实践策略
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政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应该始终坚持将立德树人当作是中心环节,并在教育教学各个环节中,合理渗透思政工作,形成良好的协同效应。而大学英语作为高校十分重要的一门课程,理应清楚认识到这一点,加强与思政教育的结合,有效强化学生的人文素养与思想品德水平。
一、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的意义
大学英语教学在传统教育理念下,其教学主旨主要是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等英语基本能力的培养,以及对写作和翻译还有语法等学科技能的锻炼,更注重对學生在英语综合应用能力方面的锻炼。而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其在人们生活中的不断融合,大学英语的教学方式和传统教学方式相比,也得到很大程度上的改变。然而,当前在针对我国高等院校英语教学的调查中发现,目前我国大部分高等院校在英语教学目标的设定上,仍然以传授英语学科知识和锻炼学生的英语学科技能为主,对于“课程思政”的教育理念在大学英语中的融合较为忽视。同时,在高校基础课程体系中,大学英语占据重要板块,与其他课程相比大学英语无论在课时安排还是在教学内容上都较为繁复,并且当前信息传播依赖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得西方的一些思想理念在我国的渗透更加容易。大学校园作为一个半开放的场所,尤其在其崇尚自由和开放的管理理念下,导致大学生更容易受到西方思想的影响,使其思想政治的立场更容易发生偏离。因此,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育的目的与意义就在于对学生进行英语学科技能培养的同时,加强对学生政治思想教育的重视,帮助学生实现自我认同和在思想政治立场上的坚定,以适应我国逐渐加快的发展速度和全球化趋势的临近。
二、高校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一)学生学习功利性
在长时间的大学英语发展中,学生一直被灌输“学好英语能够提升自己今后的收入,帮助自己找到一个好工作”。所以,使得很多学生的英语学习目标变成了赚钱,在具体学习中自然存在很大的功利性。在具体教学中,大学生学习的英语课程往往被看成是一种交际工具出现在课堂上,师生对其认识存在一致性的特点,那便是借助英语转变自己的人生道路。这样,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基本都只看重考点知识的学习,对于其中的内涵挖掘存在严重的不足,长期如此很难达成理想的效果。
(二)教学方式单一
由于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使得很多高校大学英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基本都采用单一的教学方式,侧重于英语知识的灌输,不注重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导致课堂氛围十分的沉闷无趣。具体表现为在教学实践中,课堂上往往就是教师个人在表演,而学生就好比是观众一般,默默地观看教师的表演,即便有问题也没有机会提出来。这样,学生很容易出现走神、开小差的情况,教学效果很不理想,学生对于英语知识的理解也停留于表层,对于学生今后的学习进步有着很大的不良影响。
三、课程思政建设在高校大学英语课堂中的实践措施
(一)对教材展开深入挖掘
教材作为教师开展课堂教学的依据,在实践教学中高校英语教师要避免对英语学科知识的讲解占据课堂的大部分时间,教师首先要意识到“课程思政”理念在高校英语教学中贯彻的必要性,继而在教学规划中做到对教材的深入研究,在对学生进行基础性的语言知识教学的同时结合对教材元素的深入挖掘,做到英语知识教学和思政教学在课堂上的融合。重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语言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探索英语教学中的思政元素,进而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和价值观。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利用问题导向的教学手段,通过创设问题情境的方式,引导学生自行探索教材中的思政元素,激发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意识,提升学生对教学活动的参与热情,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
(二)构建灵活和多维的英语课堂
英语课堂是传授知识和文化、产出政治观点和立场的重要载体,教师需保证整个教育空间的多维性和开放性。不单一的以知识产出为主,应辅以思想政治教育和价值引领。教师向学生讲解外来语言和文化的过程中,应引导学生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建立认同感,促使他们成为具有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的人才。教师需将课程思政理念合理融入英语教学中,深挖教材中的思政元素,与思政教育进行科学融合,为学生构建可自由探讨、深度交流的文化学习氛围。教师以英语教材为核心,设计蕴含多国文化元素的课程内容,使学生对西方、欧洲等国家的政治文化、宗教文化、科技文化、交际文化等进行全面了解。同时,教师需在语言技能训练、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等方面,最大程度发挥课程思政理念的功能和价值。比如,在引导学生灵活使用英语词汇和语法的过程中,应教会他们正确构建跨文化交际语境的能力。即教师需让学生明确英语国家的人在思维和文化认知上与中国的异同,在教授英语技能的过程中,教师需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文化观和价值观。教师既要帮助学生树立坚定的政治立场,还需引导他们辩证和多维度地学习和分析西方文化。教师需利用英语课堂,统一、灵活地开展语言和价值教育工作,根据学生思想成长问题,设计蕴含思政教育元素的英语教学内容和模式,以此全面增强学生的国家身份认同感,利用好英语这一语言交流工具,全面和客观地了解英美国家,使他们具备跨国际交流能力。
(三)最大化思政教育,启发式提问引导
思考高校英语教育旨在培养一些多方面素养过硬、专业能力极强、道德观念高尚的高级人才,对学生的教育就必须达到使他们能够运用自身专业知识来探析社会问题的目标。所以,全面探究思政教育内容,激发学生对价值理念的思考,在学习专业知识的过程中融入自己的思想理念,是现今高校英语革新的一个重要方式。以大学英语课堂讲授为例,教师可以把讲授的内容和学生的能力作为分组的参考,进行因材施教,让学生对怎样处理学习和生活中违背道德的现象进行分析探讨,并对怎样引导周围人树立正确观念给出方法结论。教师在同学生交流时应表现出亲切、温和之感,营造平等和谐的沟通气氛,鼓励每一位学生都主动去表达自己的个人看法。并且,教师也需要认真地对待所有学生的观点。使学生在探讨中明白什么才是正确的思想道德理念,如何树立优秀的道德观念,促使学生将内心的思想变成生活中的优良行为。
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校大学英语课程存在学分高、课时长以及受面广等特点,在课程思政建设方面有着突出的优势,能够实现思政与英语知识教授的有效结合,达成良好的育人效果。在高校大学英语教学中积极进行课程思政建设,能够很好强化教学趣味性,而且思政教育针对性与亲和力也能得到有效地提高。
参考文献
[1]杨雪.高校英语课堂中思政教育的渗透分析[J].海外英语,2020(21):143-144.
[2]郭志斌.地方高校大学英语课堂思政教学实现路径研究[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9(22):70-71.
[3]张博.“课程思政”建设在高校大学英语课堂中的实践研究[J].才智,2019(02):81.
[4]施慧颖.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育路径探讨[J].记者观察,2018(36):52-53.
[5]王文臣.课程思政融入大学英语教育之策略研究[J].校园英语,2018(50):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