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无虫”到“四无”: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粮食保管工作——以浙江省余杭县为例

来源 :当代中国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tche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中国成立初期,粮食问题关乎新生人民政权的存亡。如何做好粮食保管工作,减少储粮损失,具有与增加粮食生产同样重要的战略意义。浙江省余杭县粮食保管人员在十分简陋的仓储条件下,艰苦创业,开拓创新,在全国首创无虫粮仓、“四无粮仓”,成为全国粮食保管战线的典范和旗帜。国家粮食部门及时推广余杭县粮食保管工作经验,在粮食系统全面开展建设“四无粮仓”活动,对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其他文献
在21世纪头20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中华民族在20世纪末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后,根据中共十五大确定的"到二○一○年、建党一百年和新中国成立一百年的发展目标"提出的。这是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必经的承上启下的发展阶段,也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关键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决策是基于已达到的小康存在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问题做出的,旨在实现经济社会结构性演进。从中共十六大起至十八大前,中国紧紧抓住和用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拓展了经济社会发展空间,全面均衡发展
为国家写史、为人民立传、为时代明德,当代中国研究所肩负着国史研究、编纂和宣传的光荣职责,发挥着“修史、资政、育人护国”的重要作用。今天,当代中国研究所满载丰硕成果迎来建所30周年。三十而立,风华正茂。首先,我代表院党组向当代中国研究所全体干部职工表示热烈祝贺!向与会各位领导、嘉宾、专家学者表示热烈欢迎!
期刊
小康社会理论是邓小平从中国具体国情出发,实事求是思考现代化问题的结果。“小康社会”和原来的设想最大区别就在于“把标准放低一点”,并在21世纪中叶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使我们的发展目标更切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的实际。从中共十四大到十六大的十年,小康社会理论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了巨大成就。到2000年,“九五”计划的主要任务完成或超额完成。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综合国力进一步增强。我国实现了现代化建设第二步战略目标,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成为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一个新里程碑,
在我国即将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历史交汇期,在即将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重要时刻,当代中国研究所于2020年9月23日举办了“当代中国研究所成立30周年暨新时代当代中国史研究高端论坛”。与会人员回顾了30年来当代中国研究所及国史研究的发展历程、科研成绩、发展经验,并就新时代更好履行“修史、资政、育人、护国”职责进行了交流研讨。
期刊
A reservoir landslide not only reduces the water storage capacity, but also causes extensive damages to the dam body, power/water transmission lines, roads, and
为缓解新中国成立初期医疗资源的紧张,保障人民生命健康,党和政府号召开展针灸推广工作。在此背景下,中南区举办了针灸师资训练班,通过统一领导与组织培训,培养了一批针灸人才,推广了针灸疗法的应用,积累了中医工作的经验。在执行“团结中西医”方针初期,中医工作存在一些不足,针灸推广成效受限,党和政府通过调整政策、加强领导,使中医力量在新中国卫生事业建设中发挥了应有作用。中南区针灸推广工作的经验教训也为此后相关中医工作的进一步开展与完善提供了历史借鉴。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年,也是陈云同志诞辰115周年。为推动陈云生平与思想研究持续深入发展,助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国社会科学院“陈云与当代中国”研究中心、中共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陈云纪念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学会(以下简称国史学会)于10月17—18日,以“陈云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主题,在上海联合举办了第十四届“陈云与当代中国”学术研讨会。
期刊
1958—1984年,萧山县社队企业经历了从初步发展到萎缩再到快速发展的历程。到1984年,萧山县社队企业总体实力居于浙江省乃至全国前列。在发展过程中,萧山县社队企业形成了以工业和建筑业为主体,以农业、交通运输业、服务业为补充的产业结构。社队企业的发展,有力地促进了萧山县经济社会的发展,主要体现在助推农业现代化建设、丰富商品供应、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促进小城镇形成和发展、增加外汇收入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