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千年前的江南古镇。大抵同现在一样的繁华,只是多了恬淡,少了纷扰。
古镇的斜街并不宽阔,虽是车水马龙,却丝毫不觉得拥挤。偶尔会看到几个挑担子的货郎,时不时吆喝几声,淳朴的声音穿过熙熙攘攘的人群,从街头一直飘到巷尾。斜街两旁,店铺林立,每间小小的铺子都是静静地开张,又静静地打烊。掌柜们每日坐在店铺前,笑意盈盈看着来来往往的人,又或者侍弄店铺前的花花草草,一切显得那样的从容。与他们一样从容的,还有铺子里的物什,玉簪璎珞,香囊荷包,都在静静地等候着它们的主人。
而就在这安静中,恍惚间听到的一阵清脆的笛声,缥缈空灵,不禁心驰神往。索性将三千繁华之地弃在身后,只为去寻那荡涤心灵的笛音。
一帘朦胧中,几只乌篷船懒懒散散停靠在岸边,大有“野渡无人舟自横”之感。清秀的船娘正耐心地泡上一壶茶,一名艄公正躺在小船的船尾,悠闲地吹着笛子。
有人说:“这时候去看花是最好不过的了。”是的,正是草长莺飞的江南二月天,最惬意的是去那儿邂逅一场花事。一个人,一把伞,一杯茶,人生之乐,大抵如此。
乌篷小船在水面上慢悠悠地漂着,船娘站在船尾气定神闲地撑着篙,柔声唱着只属于江南的小调,和着从远处飘来的若有若无的笛声,别有一番情致。独坐船舱,素手捻起几片茶叶。上好的紫砂壶中,尚漂浮着几点青翠。茶香氤氲间,恍如隔世。
或许会遇上一场小雨,淅淅沥沥,自九重天上铺散开来,洒在江水里,织在船舱上。走出船舱去迎接这场小雨,任丝丝细雨抚过肌肤,吻过睫毛。远处水天相接,原本就不太分明的山色,更是被这场细雨迷蒙完全遮住了。眼前,远方,唯有一片烟雨朦胧,像极了古代文人画中大片大片的水墨晕染。
停船,靠岸。
撑起一把描着白梅的油纸伞,信步拐进小巷。青石板铺就的小路,留下了被雨水冼过的、温润的痕迹。小巷两旁,不知名的小花正浅浅绽放,不由让人想起那句浪漫又委婉的“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
一路上走走停停,生怕错过了每一朵微笑的花。出了小巷,已是午后,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小小的村落,清一色的白墙黑瓦,俨然一幅素雅的水墨画。
午后的村庄是慵懒的,不浮躁,不喧哗,唯有寥寥几户人家的烟囱还飘散着缕缕炊烟。偶尔传来几声鸡鸣与犬吠,使人仿佛回到了最质朴的状态。老人们坐在门前的藤椅上,在阳光下微微打着盹儿。脚边卧着一只毛茸茸的小狗,也是浅浅睡去。有人谈论着家长里短,声音很轻,又是极软的吴侬细语,轻易便湮没在袅袅炊烟中。
不过也有例外,那个骑竹马的小孩便是例外。他骑着竹马“哒哒”地从村中跑过,手里还举着一枝刚刚折下的桃花,似乎还带着草木灰的香气。他跑过,生动了一幅水墨画。
兜兜转转,没能与那一场花事如期相遇。
再次踏进小巷,我想到了那个结着丁香般愁怨的姑娘,想起她穿过雨巷,不慌不忙。这条小巷在它千百年的生命里,是否也见过这样的一个姑娘?若是有的话,我想她必身着一袭清丽的襦裙,或手撑一把油纸伞,或怀抱一张七弦琴,优雅从容,宠辱不惊,于三千繁华一隅落脚,在十里桃林深处抚琴。
风带着我的疑问穿过小巷。然而小巷没有回答。
我非江南人。我所写下的,不过是我梦中的江南。
编辑/梁宇清
古镇的斜街并不宽阔,虽是车水马龙,却丝毫不觉得拥挤。偶尔会看到几个挑担子的货郎,时不时吆喝几声,淳朴的声音穿过熙熙攘攘的人群,从街头一直飘到巷尾。斜街两旁,店铺林立,每间小小的铺子都是静静地开张,又静静地打烊。掌柜们每日坐在店铺前,笑意盈盈看着来来往往的人,又或者侍弄店铺前的花花草草,一切显得那样的从容。与他们一样从容的,还有铺子里的物什,玉簪璎珞,香囊荷包,都在静静地等候着它们的主人。
而就在这安静中,恍惚间听到的一阵清脆的笛声,缥缈空灵,不禁心驰神往。索性将三千繁华之地弃在身后,只为去寻那荡涤心灵的笛音。
一帘朦胧中,几只乌篷船懒懒散散停靠在岸边,大有“野渡无人舟自横”之感。清秀的船娘正耐心地泡上一壶茶,一名艄公正躺在小船的船尾,悠闲地吹着笛子。
有人说:“这时候去看花是最好不过的了。”是的,正是草长莺飞的江南二月天,最惬意的是去那儿邂逅一场花事。一个人,一把伞,一杯茶,人生之乐,大抵如此。
乌篷小船在水面上慢悠悠地漂着,船娘站在船尾气定神闲地撑着篙,柔声唱着只属于江南的小调,和着从远处飘来的若有若无的笛声,别有一番情致。独坐船舱,素手捻起几片茶叶。上好的紫砂壶中,尚漂浮着几点青翠。茶香氤氲间,恍如隔世。
或许会遇上一场小雨,淅淅沥沥,自九重天上铺散开来,洒在江水里,织在船舱上。走出船舱去迎接这场小雨,任丝丝细雨抚过肌肤,吻过睫毛。远处水天相接,原本就不太分明的山色,更是被这场细雨迷蒙完全遮住了。眼前,远方,唯有一片烟雨朦胧,像极了古代文人画中大片大片的水墨晕染。
停船,靠岸。
撑起一把描着白梅的油纸伞,信步拐进小巷。青石板铺就的小路,留下了被雨水冼过的、温润的痕迹。小巷两旁,不知名的小花正浅浅绽放,不由让人想起那句浪漫又委婉的“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
一路上走走停停,生怕错过了每一朵微笑的花。出了小巷,已是午后,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小小的村落,清一色的白墙黑瓦,俨然一幅素雅的水墨画。
午后的村庄是慵懒的,不浮躁,不喧哗,唯有寥寥几户人家的烟囱还飘散着缕缕炊烟。偶尔传来几声鸡鸣与犬吠,使人仿佛回到了最质朴的状态。老人们坐在门前的藤椅上,在阳光下微微打着盹儿。脚边卧着一只毛茸茸的小狗,也是浅浅睡去。有人谈论着家长里短,声音很轻,又是极软的吴侬细语,轻易便湮没在袅袅炊烟中。
不过也有例外,那个骑竹马的小孩便是例外。他骑着竹马“哒哒”地从村中跑过,手里还举着一枝刚刚折下的桃花,似乎还带着草木灰的香气。他跑过,生动了一幅水墨画。
兜兜转转,没能与那一场花事如期相遇。
再次踏进小巷,我想到了那个结着丁香般愁怨的姑娘,想起她穿过雨巷,不慌不忙。这条小巷在它千百年的生命里,是否也见过这样的一个姑娘?若是有的话,我想她必身着一袭清丽的襦裙,或手撑一把油纸伞,或怀抱一张七弦琴,优雅从容,宠辱不惊,于三千繁华一隅落脚,在十里桃林深处抚琴。
风带着我的疑问穿过小巷。然而小巷没有回答。
我非江南人。我所写下的,不过是我梦中的江南。
编辑/梁宇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