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化将军”张连印

来源 :人民画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elda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3年,张连印回到家乡建起育苗基地,至今绿化荒山1.8万多亩,植树200多万株,在山西省左云县建起了一道造福百姓的绿色屏障。
  2021年10月18日,中共中央宣传部以云发布的方式,向全社会宣传发布张连印同志的先进事迹,授予他“时代楷模”称号。
  塞北左云,雁门关下。18年前,58岁的张连印从河北省军区副司令员的岗位上退休,去实现自己的“绿色梦”—在家乡山西省左云县植树造林、治理风沙。

忘不了乡亲们的恩情


  张连印4岁时父亲去世,6岁时母亲改嫁,少年时,抚养他长大的奶奶爷爷相继去世。“吃百家饭、穿百家衣,我才能长大。”乡亲们的恩情张连印一辈子不忘。
  戴红花、骑大马,乡亲们把炒好的瓜子、煮熟的鸡蛋塞满张连印的口袋……57年前的那个早晨,他终生难忘—村里锣鼓喧天,这个19岁的青年要去当兵了!“你们为我戴红花,我把决心来表达,到了部队听党话,党叫干啥就干啥!”欢送会上,作为新兵代表的张连印即兴创作了这段快板。
  40年军旅生涯,每个岗位张连印都成绩斐然—当战士,他是“五好战士”;当连长,他所在连被评为原北京军区“四好连队”;他从团长、副师长,干到师长、副军长、省军区副司令员,被授予少将军衔。退休时,他说:“我是退休了,但党员身份一直在,这是我一辈子的荣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一辈子的义务。”

走上人生的“第二战场”


  山西省左云县张家场乡张家场村地处毛乌素沙漠边缘,是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重点地区。“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白天点油灯,晚上堵门风”,曾是这里的真实写照。几十年过去,乡亲们虽然从原先的土坯房搬进了砖瓦房,但光秃秃的荒山野坡却没有改变。


2021年7月16日,张连印与苗木基地工人在山西大同左云县张家场乡北梁山坡种树。摄影 丁美宁

  2003年10月,张连印带着妻子王秀兰回到家乡,走上人生的“第二战场”—植树造林、治理风沙。
  “防风固沙,改善家乡自然环境,植树造林是最现实的选择,有多少钱种多少树。”张连印这样说。当时,冲着他的头衔,一些企业抛来橄榄枝,“想要赚钱很容易”。可张连印心里,通透如镜:“我只想用有限的时间、有限的精力、在有限的范围内为家乡人民做点事。”
  但是创业的艰难始料未及。左云土地贫瘠,树木成活率低。第一年,张连印买的1万棵樟子松苗几乎全死了;再栽,6000棵树,又死了……“祖宗三代都栽不活,你回来就栽活了?”“发小”胡万金,看着他气不打一处来。
  树全死了,张连印伤心但不甘心。他购书自学,上门请教专家,还跑去外地的林场学习,每遇到一个会种树的人,就拉着人家打破砂锅问到底。
  妻子王秀兰记得,种树的头几年,脸和耳朵常常被风吹得掉皮,嘴上起水泡肿得老高,有时水泡裂开,鲜血就顺着嘴唇流下来。一次大女儿回乡看望,竟没认出迎面走来的父母,看着被风沙吹打得“面目全非”的两位老人,心疼得直流泪。而张连印有自己的“苦乐观”:“我种树,为党和人民做事不觉得辛苦,反而很快乐。”
  如今,昔日的荒山已是松涛阵阵。18年间,他带领乡亲们植树1.8万亩,其中6000亩是义务植树,1.2万亩是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200余万棵树,他分文不取,签下协议:“一不要林权,二不要地权,30年后无偿交还集体。”


今年8月,张连印和老伴儿种下了500多棵沙地柏,作为结婚50年的纪念。摄影 丁美宁

没有战胜不了的困难


  张连印今年76岁,干完活他经常在山坡上席地而坐,讲起话来中气十足。很难想象,他曾徘徊在生死线上。
  2011年,得知自己身患肺癌,张连印只说了句“冷静面对,科学治疗”。手术前,他默默地把这些年种树欠下亲朋的钱一一还清,甚至去照相馆拍好了遗照。
  只是,树还没有种完。手术后的张连印实在等不及,第二年正月就拉着妻子回乡了。一如往常,老两口从石家庄坐火车睡一晚,早上五点多到大同,又坐客车到张家场村。“要是我不回来,这摊事就散了。”他压根儿没有想过自己的身体,满脑子都是种树。
  回到植树基地,坐着他的“专车”上山了—这辆不到5万元买来的面包车,6年间跑了近20万公里,拉工人、拉工具、拉树苗。
  2014年,張连印的肺癌出现骨转移。住院一个月后,他又一次回乡种树了。“癌症要科学治疗,种树也要坚持到底。”张连印坚定地说。


张连印带着当地贫困户和教育基地工作人员一起种树。摄影 丁美宁

  有人说,何必这么较劲?可军人出身的张连印就是这样,一如他的微信签名:坚强、坚韧、坚毅。如今,植树成活率达到了95%以上,在他的带动下,山西省左云县林木覆盖率由2003年的38.6%上升到现在的45.03%,增长了6.43个百分点,张连印被人们称为“绿化将军”。
  如今,张连印的植树基地成了右玉干部学院的教学点,最初有人提议把基地称为将军林教育基地,他把“将军”二字换成了“清风”。
其他文献
2021年10月25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出席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50周年纪念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 摄影 李学仁/新华社  “这是中国人民的胜利,也是世界各国人民的胜利!”习近平主席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50周年纪念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总结新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50年来对联合国事业和世界和平发展所作的积极贡献,就加深同联合国合作、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
期刊
【关键词】中央人才工作会议 人才制度 人才自信 创新发展 【中图分类号】D602 【文献标识码】A  人才自信,是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通篇讲话的精气神。这种精气神尤其体现在“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这一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的目标定位上;尤其体现在新时代人才强国建设聚焦的重点人才主体上,即聚焦于战略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青年科技人才以及卓越工程师;尤其体现在更加
2021年10月13日至14日,中央人大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国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 摄影 王晔/新华社  这是在中国共产党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历史上首次以“中央人大工作会议”为名召开的会议。在中央人大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深刻把握民主政治发展规律和中国人民民主实践,深入阐述中国共产党关于民主的基本观点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大理念,强调要不断发展全过程人民民
期刊
2021年10月9日,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国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纪念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摄影 谢环驰/新华社  10月9日上午,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国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今年是辛亥革命110周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中国人民正意气风发向着全面
期刊
2021年10月30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以视频方式出席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六次峰会第一阶段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 摄影 李学仁/新华社  2021年10月30日至31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以视频方式出席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六次峰会,并发表题为《团结行动,共创未来》的重要讲话。峰会结束之际,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介绍习近平主席与会情况,阐释习近平主席提出的重大倡议主张及其重要意义影响。凝聚国际
期刊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深入,生态文明建设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使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更加明确,有利于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这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在实践和认识上不断深化的重要成果。  —2012年11月17日,习近平在主持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指出。  我们在生态环境方面
期刊
2021年10月12日,在《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领导人峰会上,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宣布中国正式设立三江源、大熊猫、东北虎豹、海南热带雨林、武夷山等第一批国家公园。首批国家公园涉及青海、西藏、四川、陕西、甘肃、吉林、黑龙江、海南、福建、江西等10个省区,均处于中国生态安全战略格局的关键区域,保护面积达23万平方公里,涵盖近30%的陆域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种类。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
期刊
如果您在城市中遇到受伤的野生动物送到哪里救助?从不法分子手中解救的野生动物又送到哪里?答案是,野生动物救护中心。位于北京市顺义区的北京市野生动物救护中心就是这样一个机构。成立于2001年的救护中心,主要工作任务是开展北京地区的陆生野生动物救护。  走进北京野生动物救护中心的“急诊室”,一位兽医正在手术台前为一只刚刚被救助的苍鹭包扎。这只苍鹭腿部受伤,被一位北京市民在野外发现并致电救护中心求援。“急
期刊
中国科学院与中国工程院两院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刘永坦从教60余载,40年坚持自主研发新体制雷达,打破国外技术垄断,成功研制出中国第一台新体制对海远程探测雷达,带出了一支敢打硬仗、能打胜仗的“雷达铁军”,为中国对海探测能力的跨越式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2021年9月29日,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中共中央宣传部以云发布的方式,向全社会宣传发布刘永坦同志的先进事
期刊
从崇贞学园、女四中、朝阳中学到如今的陈经纶中学教育集团,2021年,这所诞生于1921年的学校迎来了建校100周年,10月16日,陈经纶中学召开了建校100周年创新发展大会。一所为贫苦女孩而建的学校  1921年5月,日本教育家、牧师清水安三先生自筹资金,在北京朝阳门外租借两间半平房,开办“崇贞学园”,以“学而事人”、“教育平等是平权”、“女儿身体更宜强,不让男子著先鞭”的理念,招收因贫困而失学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