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分析了对混凝土在建筑施工现场存在的质量问题,提出了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的要点与强化措施。
关键词:工民建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
中图分类号:TU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混凝土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是我国建筑行业技术研究工作者关注的主要课题之一。然而,建筑混凝土的质量控制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动态控制过程。
1 混凝土在建筑施工现场存在质量问题分析
在建筑工程施工的各个环节中混凝土施工是最为重要的环节之一,也是最为特殊的环节之一。究其原因,主要是因為混凝土的整个生产过程都是在施工现场进行的。施工现场的多变性和复杂性导致混凝土的质量具有极大的不稳定性,质量控制难度更大,施工技术的要求就更高。目前常见的混凝土质量通病包括以下几种:
1.1 蜂窝。即由于配合比选取不当、原材料计量不准、搅拌不均匀、振捣不密实等原因造成的混凝土结构局部出现酥松、砂浆少、石子多、石子之间形成蜂窝状空隙的现象。
1.2 麻面。即由于拆模时混凝土表面被破坏、混凝土失水过多、模板拼缝不严、局部漏浆、混凝土振捣不实、气泡未排出等原因造成的混凝土表面出现缺浆和许多小凹坑、麻点,形成粗糙面的现象。
1.3 孔洞。即由于混凝土离析、砂浆分离、石子成堆、严重跑浆,且振捣不够密实等原因造成混凝土结构内部形成较大空隙,且钢筋外露的现象。
1.4 裂缝。即混凝土内形成水平或垂直的松散混疑土夹层的现象,混凝土裂缝按其形成原因可以分为收缩裂缝、沉降裂缝、温度应力引起的裂缝以及施工工艺引起的裂缝等。
2 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可控性分析
2.1 混凝土浇筑技术控制
混凝土浇筑是混凝土施工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一般来讲,混凝土浇筑的流程如下:自然流淌、水平分层、斜向分段、持续推移、一次到顶等。混凝土浇筑之前必须进行充分的搅拌,在浇筑过程中绝对不能向混凝土中加水,如若混凝土不合格,必须将其退回搅拌站重新搅拌。混凝土必须在初凝前进行浇注,若在浇筑前出现初凝现象,必须将混凝土再进行一次强力搅拌,使其恢复流动性。若在浇筑前混凝土出现离析现象,也需重新搅拌后再实施浇筑。为了避免在浇筑过程中出现离析现象,须严格控制混凝土的自由倾落高度,一般不得超过两米。为了防止施工裂缝的产生,须准确把握混凝土的分层厚度,将上下层浇筑时间间隔控制在初凝时间以内。另外,气象温度对混凝土施工的影响不容忽视,应避免在天气变化较大时进行混凝土浇筑。
2.2 混凝土振捣技术控制
为了保证混凝土振捣的均匀性和全面性,须分别在混凝土的坡角、坡中间及坡顶三处进行三道振捣,振捣器的插入点应尽量均匀,以行列式等方式进行均匀移动,避免漏振。对混凝土拌合物进行振捣的方法主要有垂直振捣和斜向振捣两种。垂直振捣,顾名思义是指振
捣棒与混凝土表面垂直振捣,斜向振捣是指振捣棒与混凝土表面呈 40~50 度角进行振捣。另外,为了使振捣达到预期的效果,振捣棒要快插慢拔,且须严格控制振捣棒插入混凝土的深度及振捣棒移动的间距。一般来讲,将振捣棒插入混凝土的深度控制在 50 毫米以上,振捣棒移动的间距控制在400 毫米左右即可。振捣之后的混凝土在终凝前须对其表面进行两次以上的抹平。
2.3 混凝土养护技术控制
水泥与水发生水化反应,便会使混凝土出现凝结和硬化现象。为了缩短混凝土硬化时间,必须采用必要的措施使水泥充分水化,通常采用的方法是:对浇筑后的混凝土洒水养护,使混凝土在一定时间内保持润湿状态,避免因风吹、曝晒、寒冷、干燥等原因造成混凝土裂缝等问题。然而,现在的很多建筑工程都在拼命抢工期,以致忽略了混凝土养护这一关键环节,混凝土质量难以得到保证。施工时的气候温度不同,养护开始的时间也有所不同。一般来讲,若最高气温高于 25℃,应在混凝土浇筑完毕后的六小时内开始洒水养护;若最高气温低于 25℃,应在混凝土浇筑完毕后的十二小时内开始洒水养护。而对于干硬性混凝土,应在浇筑完毕后立即进行养护。不同品种的水泥所需要的洒水时间也不尽相同。普通硅酸盐水泥和矿渣硅酸盐水泥拌制的混凝土的洒水时间不应小于七天;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和粉煤灰硅酸盐水泥搅拌的混凝土的洒水时间不应小于十四天。
2.4 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
在建筑混凝土施工中,裂缝是最常出现的质量问题之一,究其原因,主要和施工人员、施工环境、技术手段及机械工具等因素有关。对于塑性收缩裂缝,一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加以控制:首先是施工人员在混凝土浇筑后进行及时的洒水养护,增加环境湿度;其次是在满足和易性及可泵性的前提下尽量减小混凝土出机塌落度,降低砂率并严格控制骨料的含泥量。混凝土沉降裂缝主要是由混凝土不均匀沉降造成的,因此要预防沉降裂缝,必须要保证混凝土的均质性,必须实现高强度的搅拌和密实的振捣,避免漏振、离析等现象的发生,禁止向混凝土中随意加水。另外,可以通过降低混凝士发热量,降低混凝土浇筑温度,避免混凝土吸收外部环境热量等方法减少温度应力裂缝发生的可能性。为此,一般在环境温度较低的早上或晚上进行混凝土浇筑工作;运输工具、泵送管路等常设置在阴凉处,避免暴晒,防止混凝土升温;必要时可埋设冷却水管,利用冷水为混凝土降温;及时有效地进行混凝土养护,尽量长时间地保持混凝土表面的温度和湿度,养护时间一般不少于十四天,以增强其抵抗外界应力的强度,抑制温度裂缝的产生。控制施工工艺裂缝的方法有以下几种:一是对模板施工的过程管理予以加强,以确保模板及其支架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刚度和稳定性。在振捣过程中,派专人进行看模,防止松扣下沉现象发生,试块强度达到设计允许值时方能拆模。二是加强对混凝土成品的保护。浇筑之后的混凝土在达到应有强度之前禁止上人。三是采用正确的振捣方式和适宜的振捣时间。应在混凝土的坡角、坡中间及坡顶三处进行三道振捣,振捣器的插入点应尽量均匀,以行列式等方式进行均匀移动,避免漏振。振捣棒要快插慢拔,振捣时间不宜过长也不宜过短,振捣时间过长,易导致浮浆现象;时间过短,混凝土不均匀。
2.5 混凝土强度控制技术
混凝土强度决定着建筑的整体强度、使用性能以及安全性能,是建筑工程质量达到国家相关检验标准的必检指标。因此,在建筑混凝土的施工过程中必须严格控制强度指标,施工人员必须按照国家及地方相关标准的要求,并通过实验合理确定配合比,以保证所配制的混
凝土符合质量要求,符合技术指标,符合施工要求。一旦发现不符合相关要求的混凝土,即漏配、少配或者错配的混凝土均不允许入仓。另外,砂石的含水率对配合比也有一定影响,因此,在混凝土的实际生产过程当中还应该先对砂石含水率进行测定,并根据测定数据调整材料用量,提出符合要求的经济合理的配合比。同时,现场施工人员还应加强对水泥、砂、石等原材料质量和强度的控制,一旦发现不符合相关标准或配级难以达到标准的水泥、砂、石,一定要及时制定调整方案,并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以确保对建筑整体强度的控制。
3 结语
混凝土施工技术在我国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的应用极为广泛。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好坏直接决定着建筑的整体质量,影响着结构的安全和使用性能,是促进国内建筑行业施工技术全面发展的关键环节。另外,在混凝土施工的整个过程中,各个工序之间既紧密联系又互相影响,任何一个工序处理不当,都会影响混凝土施工的最终质量。因此,要严格控制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及施工质量,必须要根据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环境采用有效的措施,掌握施工过程中每个环节的技术要点及强化措施,从而有效控制施工的整体质量。
参考文献:
[1] 盖卫东主编.工程监理最新数据手册[M].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
[2] 强立明主编.建筑工程监理实例教程[M].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411-2007).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
关键词:工民建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
中图分类号:TU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混凝土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是我国建筑行业技术研究工作者关注的主要课题之一。然而,建筑混凝土的质量控制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动态控制过程。
1 混凝土在建筑施工现场存在质量问题分析
在建筑工程施工的各个环节中混凝土施工是最为重要的环节之一,也是最为特殊的环节之一。究其原因,主要是因為混凝土的整个生产过程都是在施工现场进行的。施工现场的多变性和复杂性导致混凝土的质量具有极大的不稳定性,质量控制难度更大,施工技术的要求就更高。目前常见的混凝土质量通病包括以下几种:
1.1 蜂窝。即由于配合比选取不当、原材料计量不准、搅拌不均匀、振捣不密实等原因造成的混凝土结构局部出现酥松、砂浆少、石子多、石子之间形成蜂窝状空隙的现象。
1.2 麻面。即由于拆模时混凝土表面被破坏、混凝土失水过多、模板拼缝不严、局部漏浆、混凝土振捣不实、气泡未排出等原因造成的混凝土表面出现缺浆和许多小凹坑、麻点,形成粗糙面的现象。
1.3 孔洞。即由于混凝土离析、砂浆分离、石子成堆、严重跑浆,且振捣不够密实等原因造成混凝土结构内部形成较大空隙,且钢筋外露的现象。
1.4 裂缝。即混凝土内形成水平或垂直的松散混疑土夹层的现象,混凝土裂缝按其形成原因可以分为收缩裂缝、沉降裂缝、温度应力引起的裂缝以及施工工艺引起的裂缝等。
2 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可控性分析
2.1 混凝土浇筑技术控制
混凝土浇筑是混凝土施工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一般来讲,混凝土浇筑的流程如下:自然流淌、水平分层、斜向分段、持续推移、一次到顶等。混凝土浇筑之前必须进行充分的搅拌,在浇筑过程中绝对不能向混凝土中加水,如若混凝土不合格,必须将其退回搅拌站重新搅拌。混凝土必须在初凝前进行浇注,若在浇筑前出现初凝现象,必须将混凝土再进行一次强力搅拌,使其恢复流动性。若在浇筑前混凝土出现离析现象,也需重新搅拌后再实施浇筑。为了避免在浇筑过程中出现离析现象,须严格控制混凝土的自由倾落高度,一般不得超过两米。为了防止施工裂缝的产生,须准确把握混凝土的分层厚度,将上下层浇筑时间间隔控制在初凝时间以内。另外,气象温度对混凝土施工的影响不容忽视,应避免在天气变化较大时进行混凝土浇筑。
2.2 混凝土振捣技术控制
为了保证混凝土振捣的均匀性和全面性,须分别在混凝土的坡角、坡中间及坡顶三处进行三道振捣,振捣器的插入点应尽量均匀,以行列式等方式进行均匀移动,避免漏振。对混凝土拌合物进行振捣的方法主要有垂直振捣和斜向振捣两种。垂直振捣,顾名思义是指振
捣棒与混凝土表面垂直振捣,斜向振捣是指振捣棒与混凝土表面呈 40~50 度角进行振捣。另外,为了使振捣达到预期的效果,振捣棒要快插慢拔,且须严格控制振捣棒插入混凝土的深度及振捣棒移动的间距。一般来讲,将振捣棒插入混凝土的深度控制在 50 毫米以上,振捣棒移动的间距控制在400 毫米左右即可。振捣之后的混凝土在终凝前须对其表面进行两次以上的抹平。
2.3 混凝土养护技术控制
水泥与水发生水化反应,便会使混凝土出现凝结和硬化现象。为了缩短混凝土硬化时间,必须采用必要的措施使水泥充分水化,通常采用的方法是:对浇筑后的混凝土洒水养护,使混凝土在一定时间内保持润湿状态,避免因风吹、曝晒、寒冷、干燥等原因造成混凝土裂缝等问题。然而,现在的很多建筑工程都在拼命抢工期,以致忽略了混凝土养护这一关键环节,混凝土质量难以得到保证。施工时的气候温度不同,养护开始的时间也有所不同。一般来讲,若最高气温高于 25℃,应在混凝土浇筑完毕后的六小时内开始洒水养护;若最高气温低于 25℃,应在混凝土浇筑完毕后的十二小时内开始洒水养护。而对于干硬性混凝土,应在浇筑完毕后立即进行养护。不同品种的水泥所需要的洒水时间也不尽相同。普通硅酸盐水泥和矿渣硅酸盐水泥拌制的混凝土的洒水时间不应小于七天;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和粉煤灰硅酸盐水泥搅拌的混凝土的洒水时间不应小于十四天。
2.4 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
在建筑混凝土施工中,裂缝是最常出现的质量问题之一,究其原因,主要和施工人员、施工环境、技术手段及机械工具等因素有关。对于塑性收缩裂缝,一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加以控制:首先是施工人员在混凝土浇筑后进行及时的洒水养护,增加环境湿度;其次是在满足和易性及可泵性的前提下尽量减小混凝土出机塌落度,降低砂率并严格控制骨料的含泥量。混凝土沉降裂缝主要是由混凝土不均匀沉降造成的,因此要预防沉降裂缝,必须要保证混凝土的均质性,必须实现高强度的搅拌和密实的振捣,避免漏振、离析等现象的发生,禁止向混凝土中随意加水。另外,可以通过降低混凝士发热量,降低混凝土浇筑温度,避免混凝土吸收外部环境热量等方法减少温度应力裂缝发生的可能性。为此,一般在环境温度较低的早上或晚上进行混凝土浇筑工作;运输工具、泵送管路等常设置在阴凉处,避免暴晒,防止混凝土升温;必要时可埋设冷却水管,利用冷水为混凝土降温;及时有效地进行混凝土养护,尽量长时间地保持混凝土表面的温度和湿度,养护时间一般不少于十四天,以增强其抵抗外界应力的强度,抑制温度裂缝的产生。控制施工工艺裂缝的方法有以下几种:一是对模板施工的过程管理予以加强,以确保模板及其支架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刚度和稳定性。在振捣过程中,派专人进行看模,防止松扣下沉现象发生,试块强度达到设计允许值时方能拆模。二是加强对混凝土成品的保护。浇筑之后的混凝土在达到应有强度之前禁止上人。三是采用正确的振捣方式和适宜的振捣时间。应在混凝土的坡角、坡中间及坡顶三处进行三道振捣,振捣器的插入点应尽量均匀,以行列式等方式进行均匀移动,避免漏振。振捣棒要快插慢拔,振捣时间不宜过长也不宜过短,振捣时间过长,易导致浮浆现象;时间过短,混凝土不均匀。
2.5 混凝土强度控制技术
混凝土强度决定着建筑的整体强度、使用性能以及安全性能,是建筑工程质量达到国家相关检验标准的必检指标。因此,在建筑混凝土的施工过程中必须严格控制强度指标,施工人员必须按照国家及地方相关标准的要求,并通过实验合理确定配合比,以保证所配制的混
凝土符合质量要求,符合技术指标,符合施工要求。一旦发现不符合相关要求的混凝土,即漏配、少配或者错配的混凝土均不允许入仓。另外,砂石的含水率对配合比也有一定影响,因此,在混凝土的实际生产过程当中还应该先对砂石含水率进行测定,并根据测定数据调整材料用量,提出符合要求的经济合理的配合比。同时,现场施工人员还应加强对水泥、砂、石等原材料质量和强度的控制,一旦发现不符合相关标准或配级难以达到标准的水泥、砂、石,一定要及时制定调整方案,并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以确保对建筑整体强度的控制。
3 结语
混凝土施工技术在我国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的应用极为广泛。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好坏直接决定着建筑的整体质量,影响着结构的安全和使用性能,是促进国内建筑行业施工技术全面发展的关键环节。另外,在混凝土施工的整个过程中,各个工序之间既紧密联系又互相影响,任何一个工序处理不当,都会影响混凝土施工的最终质量。因此,要严格控制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及施工质量,必须要根据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环境采用有效的措施,掌握施工过程中每个环节的技术要点及强化措施,从而有效控制施工的整体质量。
参考文献:
[1] 盖卫东主编.工程监理最新数据手册[M].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
[2] 强立明主编.建筑工程监理实例教程[M].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411-2007).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