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究应用华法林抗凝治疗老年人非瓣膜性房颤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其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7月~2013年7月35例老年人非瓣膜性房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患者予以华法林治疗,对照组患者予以阿司匹林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抗凝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抗凝效果比较,实验组抗凝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总不良反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华法林治疗老年人非瓣膜性房颤抗凝效果好,疗效显著,安全性高,是治疗老年人非瓣膜性房颤的首选药物。
关键词:非瓣膜性房颤;老年人;华法林;抗凝
心房颤动简称为房颤,是一种非常多见的心律失常,其导致心脏缺乏有效的机械运动,容易在心房内形成血栓,而心源性栓子是引发脑卒的危险因素,且其最大的危害是血栓栓塞。特别是缺血性脑卒中也是房颤致死以及致残的重要原因。目前,我国房颤的病因已经由瓣膜性为主转变成非瓣膜性为主。年龄是房颤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60岁以上房颤患者称为老年人房颤,因而非瓣膜性老年人房颤是抗凝治疗的最主要人群,合理科学的抗凝治疗获益最大,但是出血的危险也是最大的[1]。我院对35例老年人非瓣膜性房颤患者进行华法林抗凝治疗,取得一定的成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7月~2013年7月35例老年人非瓣膜性房颤患者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均无慢性肝肾损害,无重要脏器出血,无溃疡病史,无凝血机制异常;房颤持续时间为1年以上,药物转复失败或者转复后不能维持,合并1种以上高危因素,血压<160.0/100.0mmHg。按照不同的治疗方法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实验组18例,男性9例,女性9例,年龄60岁~81岁,平均年龄(68.2±1.3)岁;对照组17例,男性8例,女性9例,年龄61岁~82岁,平均年龄(67.3±2.1)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以及病情等一般资料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进行组间比较。
1.2治疗方法
1.2.1对照组治疗方法
对照组所有患者均服用阿司匹林(芜湖康奇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4021029)治疗,进食时口服,一日两次,每次150.0mg,观察记录患者临床治疗的抗凝效果以及不良反应。
1.2.2实验组治疗方法
实验组所有患者均服用华法林(上海信谊制药厂生产,国药准字H31022141)治疗,晚饭后口服,初始剂量为2.5mg/d,1周之后如果INR(国际标准化比值)未达到2.0~3.0,每日服用3.125mg华法林,然后根据INR调整剂量,每隔一周测量INR1次,使其达到2.0~3.0。研究过程中必须严格掌握病人同时服用其他药物,例如地高辛、卡托普利以及倍他乐克等,如果病人出现上呼吸道感染,禁止口服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一般都不用中药制剂。治疗后观察患者临床抗凝效果以及其不良反应。
1.3观察指标
抗凝有效性评价指标:检查患者血常规、肝肾功能、血糖血脂以及大便潜血实验,同时进行心电图与超声心动图检查。治疗前后第一个月每周监测凝血酶原时间(PT)和INR1次,以后每月监测1次。安全性评价指标:观察患者肝肾功能,治疗期间两组患者有无脑卒或出血事件。
1.4统计学处理
数据的收集与处理均由我院数据处理中心专门人员进行,保证数据真实性与科学性。初步数据录入EXCEL(2003版)进行逻辑校对与分析,得出清洁数据采用四方表格法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检验结果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抗凝效果比较,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具体分析见表1。
表1两组患者抗凝效果比较(n)
注:两组患者治疗后抗凝效果比较上,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2两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比较,实验组总不良反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具体分析见表2。
表2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n;%)
注:两组患者总不良反应率比较上,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心房颤动为临床最常见的一种心律失常,据有关资料表明[2],我国房颤患病率大约为0.78%,80岁以上人群患病率高达7.5%。其病因过去常见为风湿性心脏瓣膜病,随着老年化加剧,非瓣膜病导致的房颤越来越多见。据有关研究结果显示[3],非瓣膜性房颤患者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率高于正常窦性心律5~6倍,对非瓣膜性房颤病人开展抗凝治疗十分重要。
大量研究表明[4],有效的抗凝治疗是使得患者脑栓塞危险性下降的关键。因而对房颤患者进行长期地抗凝药物治疗,尤其是老年人合并冠心病、高血压和有栓塞病史的患者十分重要。老年人非瓣膜性房颤抗凝治疗的常用药物为阿司
匹林和华法林,对于有消化性溃疡患者最好不使用阿司匹林,而华法林多适用于房颤患者的抗栓治疗。华法林治疗房颤患者无论是否合并栓塞,根据年龄大小,INR的靶目标可以定为2.0~3.0,即只要调整华法林剂量使得INR维持在这个值,就可保证其的有效性以及安全性[5]。华法林主要并发症为出血,因而一旦发现INR高于规定标准,就应立即停药,并使用维生素K1对抗。华法林通过和维生素K竞争羧化酶,使得凝血因子合成受阻,降低血液中浓度,从而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老年人非瓣膜性房颤患者血清中纤维蛋白原与D二聚集含量升高,容易形成血栓,而华法林可以使得降低,进一步达到抗血栓形成的目的[6]。本文研究显示,实验组抗凝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证明华法林抗凝治疗效果显著;两组患者总不良反应率比较χ2=8.5813(p=0.0034),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不良反应明显少于对照组,证实华法林治疗老年人非瓣膜性房颤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
综上所述,使用华法林治疗老年人非瓣膜性房颤抗凝效果佳,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值得临床应用以及推广。
参考文献:
[1]周娟华,程晓讨,张珠凤等.老年非瓣膜性房颤患者行华法林抗凝治疗的规范化管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15):8-9.
[2]郎华芳.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应用华法林的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4):26-27.
[3]郑立文,刘晨,文应峰等.华法林对老年非瓣膜房颤抗凝疗效及安全性评价[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31(14):2739-2740.
[4]高秀菊.华法林预防非瓣膜性房颤病人并发脑梗死的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15):3284-3285.
[5]赵怀美.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抗凝治疗疗效和安全性观察[J].中国美容医学,2012,21(12):150-151.
[6]方辉.华法林抗凝治疗非瓣膜病心房颤动的安全性及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2,02(12):50,52.
关键词:非瓣膜性房颤;老年人;华法林;抗凝
心房颤动简称为房颤,是一种非常多见的心律失常,其导致心脏缺乏有效的机械运动,容易在心房内形成血栓,而心源性栓子是引发脑卒的危险因素,且其最大的危害是血栓栓塞。特别是缺血性脑卒中也是房颤致死以及致残的重要原因。目前,我国房颤的病因已经由瓣膜性为主转变成非瓣膜性为主。年龄是房颤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60岁以上房颤患者称为老年人房颤,因而非瓣膜性老年人房颤是抗凝治疗的最主要人群,合理科学的抗凝治疗获益最大,但是出血的危险也是最大的[1]。我院对35例老年人非瓣膜性房颤患者进行华法林抗凝治疗,取得一定的成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7月~2013年7月35例老年人非瓣膜性房颤患者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均无慢性肝肾损害,无重要脏器出血,无溃疡病史,无凝血机制异常;房颤持续时间为1年以上,药物转复失败或者转复后不能维持,合并1种以上高危因素,血压<160.0/100.0mmHg。按照不同的治疗方法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实验组18例,男性9例,女性9例,年龄60岁~81岁,平均年龄(68.2±1.3)岁;对照组17例,男性8例,女性9例,年龄61岁~82岁,平均年龄(67.3±2.1)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以及病情等一般资料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进行组间比较。
1.2治疗方法
1.2.1对照组治疗方法
对照组所有患者均服用阿司匹林(芜湖康奇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4021029)治疗,进食时口服,一日两次,每次150.0mg,观察记录患者临床治疗的抗凝效果以及不良反应。
1.2.2实验组治疗方法
实验组所有患者均服用华法林(上海信谊制药厂生产,国药准字H31022141)治疗,晚饭后口服,初始剂量为2.5mg/d,1周之后如果INR(国际标准化比值)未达到2.0~3.0,每日服用3.125mg华法林,然后根据INR调整剂量,每隔一周测量INR1次,使其达到2.0~3.0。研究过程中必须严格掌握病人同时服用其他药物,例如地高辛、卡托普利以及倍他乐克等,如果病人出现上呼吸道感染,禁止口服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一般都不用中药制剂。治疗后观察患者临床抗凝效果以及其不良反应。
1.3观察指标
抗凝有效性评价指标:检查患者血常规、肝肾功能、血糖血脂以及大便潜血实验,同时进行心电图与超声心动图检查。治疗前后第一个月每周监测凝血酶原时间(PT)和INR1次,以后每月监测1次。安全性评价指标:观察患者肝肾功能,治疗期间两组患者有无脑卒或出血事件。
1.4统计学处理
数据的收集与处理均由我院数据处理中心专门人员进行,保证数据真实性与科学性。初步数据录入EXCEL(2003版)进行逻辑校对与分析,得出清洁数据采用四方表格法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检验结果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抗凝效果比较,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具体分析见表1。
表1两组患者抗凝效果比较(n)
注:两组患者治疗后抗凝效果比较上,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2两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比较,实验组总不良反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具体分析见表2。
表2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n;%)
注:两组患者总不良反应率比较上,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心房颤动为临床最常见的一种心律失常,据有关资料表明[2],我国房颤患病率大约为0.78%,80岁以上人群患病率高达7.5%。其病因过去常见为风湿性心脏瓣膜病,随着老年化加剧,非瓣膜病导致的房颤越来越多见。据有关研究结果显示[3],非瓣膜性房颤患者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率高于正常窦性心律5~6倍,对非瓣膜性房颤病人开展抗凝治疗十分重要。
大量研究表明[4],有效的抗凝治疗是使得患者脑栓塞危险性下降的关键。因而对房颤患者进行长期地抗凝药物治疗,尤其是老年人合并冠心病、高血压和有栓塞病史的患者十分重要。老年人非瓣膜性房颤抗凝治疗的常用药物为阿司
匹林和华法林,对于有消化性溃疡患者最好不使用阿司匹林,而华法林多适用于房颤患者的抗栓治疗。华法林治疗房颤患者无论是否合并栓塞,根据年龄大小,INR的靶目标可以定为2.0~3.0,即只要调整华法林剂量使得INR维持在这个值,就可保证其的有效性以及安全性[5]。华法林主要并发症为出血,因而一旦发现INR高于规定标准,就应立即停药,并使用维生素K1对抗。华法林通过和维生素K竞争羧化酶,使得凝血因子合成受阻,降低血液中浓度,从而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老年人非瓣膜性房颤患者血清中纤维蛋白原与D二聚集含量升高,容易形成血栓,而华法林可以使得降低,进一步达到抗血栓形成的目的[6]。本文研究显示,实验组抗凝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证明华法林抗凝治疗效果显著;两组患者总不良反应率比较χ2=8.5813(p=0.0034),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不良反应明显少于对照组,证实华法林治疗老年人非瓣膜性房颤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
综上所述,使用华法林治疗老年人非瓣膜性房颤抗凝效果佳,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值得临床应用以及推广。
参考文献:
[1]周娟华,程晓讨,张珠凤等.老年非瓣膜性房颤患者行华法林抗凝治疗的规范化管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15):8-9.
[2]郎华芳.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应用华法林的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4):26-27.
[3]郑立文,刘晨,文应峰等.华法林对老年非瓣膜房颤抗凝疗效及安全性评价[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31(14):2739-2740.
[4]高秀菊.华法林预防非瓣膜性房颤病人并发脑梗死的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15):3284-3285.
[5]赵怀美.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抗凝治疗疗效和安全性观察[J].中国美容医学,2012,21(12):150-151.
[6]方辉.华法林抗凝治疗非瓣膜病心房颤动的安全性及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2,02(12):5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