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荆州记》温泉溉稻的辨析

来源 :中国农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mprinthec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 一、问题的引起公元五世纪刘宋时盛弘之《荆州记》上记载了一条资料,它涉及到历史地理、经济地理、古代农业资源利用、多熟制栽培史,特别是关系到双季稻的起源、发展及地域分布等许多问题,具有较大的学术价值和历史意义。历来很受农、经、史、地各界的重视,引用者也颇多。然而,由于年代久远,原书散佚,多次辑录转载,造成的错误相当严重,直到今天,仍令人有难分泾渭之虞。
其他文献
【正】 史学界对战国时期农耕状况的估计,一直有分歧。一种意见是:当时已经普遍推广牛耕;另一种意见认为牛耕尚未推广,耒耜是当时的主要耕具。据现有的史料和实物,两种意见都
本文描述了某发电机组运行中突然进相的故障现象,分析了运行中进相的原因,解释了进相时发生的各种故障现象,列举了本例中的处理措施及实施效果,并给出发电机组进相时的一般处理流
【正】 一、引言农业推广,是将先进的现代农业科学技术,通过教育的方法,传递给广大农民,以使农业生产有较大的增长。用教育的方法将农业科技传递给农民,是比较有效的。因此,
【正】 丘濬(一四二○——四九五年),字仲深,号琼台,明广东琼山人。景泰五年(一四五四年)进士。历任翰林院编修、侍讲、侍讲学士、翰林学士、国子祭酒、礼部右侍郎。成化二十
<正> “中华农学会”是北洋政府和国民党政府统治时期的一个农业学术团体,它和1896年成立于上海、至1906年无形解散的“农学会”中间没有任何联系,它的名称,在“农学会”三字
【正】 内蒙古地区原始牧业经济的研究,诸如畜牧业的起源、游牧部落的形成、畜牧业的经营方式、畜牧业发展的社会意义等等,资料是较为贫乏的,这给我们对这一问题的探索带来相
【正】 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第二次农史学术讨论会,于1986年12月24日至29日在镇江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所举行。出席这次会议代表共34名,分别代表科研、教学、出版、图书馆、博
【正】 陈旉,生于北宋熙宁九年(1076),自号“如是庵全真子”、“西山隐居全真子”。是一位隐士据《陈旉农书》(以下简称《农书》)前后序言推测,他的原籍很可能是江苏,曾隐居
【正】 从我国古代文献可以看到,食用菌的栽培早已引入园艺栽培的范畴,但古人同时又认识到:菌类不同于一般的栽培作物,而是一个独立的生物类群。《礼记&#183;内则》庾蔚注:“
【正】 自从《考古学报》1978年第3期所载王建先生等人的《下川文化——山西下川遗址调查报告》公布了下川旧石器遗址发现了三件残缺的石磨盘的材料以后,立即引起了一些探索